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清穿之顺治爱美食 > 第29章 第 29 章

清穿之顺治爱美食 第29章 第 29 章

作者:痒痒鼠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4 00:33:11 来源:就爱谈小说

“可不是咱们家就数皇上长得最好,将来皇上的小阿哥们肯定也是长得最好。”

“皇上的身高也高, 估摸着可以长到六尺。”

“有皇上的教导, 将来小阿哥们都和皇上一样才华出众。”

众人跟着多尔衮一言一句的,各个“感慨万千”。

得益于当年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联姻大计, 除了他的诸位叔伯们,在场的人几乎都和小顺治沾亲带故, 一时间众人对着爱新觉罗家乃至八旗中长得最好的小顺治齐齐感叹连连,脑袋里都在想着一群可爱的, 胖墩墩的“小顺治”模样的小娃娃。

小顺治, 小顺治被他们的目光吓到, 听了他们的话更是惊吓。被绾陌姑娘提了一次的时候他虽然震惊但因为战事很快就忘记了这个事儿。如今他反应过来众人眼里的“期待”,呆呆地不知道说啥好, 声音听着都弱气了几分,“朕好像才十四岁”

崇德八年的公元一六三八年出生,现在是顺治七年的公元一六五零年, 因为这个时候和后世对年龄的算法不同, 把胎儿的那一年一起算上是十四。十四岁在他的心里, 就算是大婚了满了周岁十四了,那也是不够大婚的年龄, 更何况生小宝宝。

所以能不能记得他还没有到大婚的年龄

不对, 他还没有“成人”那, 他应该不知道生小娃娃的事儿。小顺治猛地反应过来,他为何要接口这个问题,他应该装不懂才是。然而代善老叔作为大家长不给他转移话题的机会, 笑眯眯地接口。

“皇上您是崇德三年降生,今年是十四岁。十四岁已经是大人了。今年或者明年把婚事定下来,后面准备大婚之礼,大约要等到九年大婚。这样算下来对比时下人的成亲年龄,已经是晚了。”

济尔哈朗想着多尔衮说的等皇上到十五岁再“成人”的意思,同样笑眯眯脸,“虽然晚了两年,不过长子有希望是嫡出,晚两年也挺好。”

“可不是这个理儿”硕托也是笑眯眯脸的跟上,“虽然咱们不大讲究这些规矩,可是汉家人总是嫡庶嫡庶的说,咱们也顾忌一些。”

小顺治,领悟到他们的话中之意的小顺治不由地心惊肉跳。为了他那小蝌蚪还没影子的小宝宝们可以有一个快乐安稳的童年,小顺治的亲阿玛情怀爆发。

“朕想着另外一件事儿,既然是要大婚,就会有外戚。外戚,宦官,前朝的两大问题。我们先说说外戚。”

“前朝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不断繁衍壮大的外戚们利用亲戚关系干涉政务,变牧场为农田阻碍国家的养马大计,甚至强行将自由农户投献为家奴引发农户,乃国家和朝廷的一大害也。所以朕认为嘉靖皇帝废了外戚的封号爵位世袭制,挺好。”

“附议。”

“附议。”

“附议。”

在座的议事大臣们对于“脸皮薄”的皇上生硬地转移话题的行为很是“包容”,一脸“慈祥”的笑;对于他的这个提议都是大大地赞同。他们宗室子孙和八旗子弟除了几个铁帽子王之外都没有世袭罔替的俸禄米粮,如何能给外戚来个世袭的爵位

多尔衮忍住笑意,提议道“既然大家都同意,大清国以后的外戚,三代以外除了爵位继承者之外的宗室,全部和一般旗人一样凭功劳进封。以此为定例,诸位以为如何”

在座的诸位稍作考虑后也是同意。家里的儿郎们现在跑商、务工都有钱财养家不用他们担心。而三代后的血缘太远,就算还剩下爵位也会因为爵位递减式低的很,给一个机会让他们和其他旗人一样奋进自然是更好。

外戚的事儿议定,顺便解决了将来宗室庞大的隐患,心情稍稍舒展些的小顺治接着刚刚的讨论继续说道“当年前朝文人驳回洪武皇帝不祭祀孔子,其中一个理由是古今祀典,独社稷、三皇与孔子通祀。天下民非社稷、三皇则无以生,非孔子之道则无以立”

“朕知道儒家文人大多认为孔子以道设教,天下祀之,也知道天下之人读其书,由其教,行其道却不举其祀,不是应有的维人心、扶世教行为。但是朕认为发明了纸张的蔡伦先生,发明了木活字的王祯先生等等也是于国于民有功的人。既然要祭祀那就一起祭祀,如何”

众人闻言眼睛一亮,既然皇上决议不去拜祭孔子,那就要想办法打压孔子的“神”名儿。而这些都是汉人历史上的名人、圣人,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区别,祭祀谁都是祭祀,祭祀一个和几个一样。

代善笑哈哈地说道“在大清的国子监等官学把汉家的,或者各民族的圣人,孔子、墨子、关公这些全部一起拜祭,多多益善。”

“多多益善。”

“多多益善。”

“多多益善。”

小顺治想着开学典礼上小娃娃们从头拜到尾巴的可爱场景,微笑。多尔衮沉思片刻,想起另外一件事儿,“大清需要培养更多更好的匠人、农人,工、商之人。我们明年开春要开始工科、农科的科举,和科考一起实施,也不能报以希望,还是培养自己人更可靠。”

“可是最近我们在筹建八旗官学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大问题,估计需要皇上亲自帮忙。”

其他知道他所言何事的人闻言,都跟着多尔衮一起看向小顺治,目光期待。小顺治不由地心生警惕。就听多尔衮接着说道“京里的满汉蒙八旗里面适龄进学的小娃娃估计不多,可以和满八旗合并到一起暂且只建设八个幼官学。但是只建设这八个幼官学,老师也是不够。”

“不过这个问题不大,反正他们也只是学学基础,一般的课程找个秀才也能教授。我合计了一下,最难的是新出的几本书的老师不好找。前一段时间新出的几何原本大清算考第一部,即使是翰林院里算法好的汉官们能够理解准确的也没几个。”

小顺治听了是这个事儿,心里轻轻地舒出一口气,不提纳妃生娃就好。

“你们把算法老师送到文华殿,朕给统一讲解。勾三股四弦五和a2b2c2的差别,其实还是非常大的,确实需要深入系统地讲解一番。这也是算法和数学的一个区别,八旗里面若有感兴趣的人都来听听。”

几位旗主刷地眼睛一亮,纷纷在脑袋里转悠着家里的小子们哪个稍稍有点天赋都给送来。多尔衮面色一冷,他虽然不懂,却也是深刻地认识到了数学的用处。

他看着皇上完全不以为意的大方态度,随即想到前朝皇帝严厉禁止民间研究算法、历法甚至打压孟子学说和孟子一书的情况,还有他们现在找个老师都找不到的情况,深深地感觉他们也不能做这样的“傻事儿”。

多尔衮眼睛一眯,“皇上大度,广布智慧。有关听课的人选我会统一考量,谨慎考察其人品后报给皇上。”

代善一愣,明白过来后面色一沉,浑浊的老眼精光一闪,“睿亲王言之有理。”

多铎端起玻璃杯喝了一口黑茶很是不认同地说道“汉家的算法、历法、匠人手艺等等都是家族相传,不传外人。前朝时期有机会研究这些的,除了世家子弟就是宗室子弟。比如宣城的梅家和朱载堉。”

“要我说,不就是把太阳、月亮围着地球转,改为地球、月亮围着太阳转吗老百姓知道了那个日心说,还能飞到太阳上去不成藏着掖着的,反而给了那些新教的传教士的可乘之机利用历法、天文技艺在中原传教。”

多尔衮不理会他的歪理,“听说小琉球岛有好几位大臣,前朝宗室都信了天主教。因为他们的带动广州一带信天主教的人也多了起来。我们对于各种宗教包括儒家在内,一直是兼容并包的态度,但是必须防止天主教徒利用宗教干涉政事。”

“防止天主教徒在大清扩大涉政,这个是应该。”小顺治的声音里带着几分语重心长,“豫亲王刚刚的话朕觉得有道理。老百姓要的不是飞到太阳上去,而是吃饱穿暖。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可以稍稍开放一些,天文、数学的知识关系重大,大清需要走在西方国家的前面。”

济尔哈朗知道皇上是不忍心把确实有天赋的其他民族之人拒之门外,他在心里琢磨小半天不确定地开口提议。

“汉人几千年都讲究天地君亲师,各项技艺传徒弟、亲子不传外人。我们要改变这一点很难,而且尊师这一点确实应该。既然如此,若真有实在是好的,不若都集中起来拜师”

其他明白他的话中之意的大臣们瞬间都笑了出来,“这个注意好。都来拜皇上为师。”

小顺治楞眼,他瞬间想到将来自己的牌位被放在小娃娃们的学堂里被各种拜

然而大臣们发现了一个新方法,皇上要授课总要有个名头,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讨论起来,怎么做怎么宣传才能最大限度的争取到最大的好处,怎么和汉家的那些“轴人”耍嘴皮子请他们出山一起授课。

努力接受现实的小顺治安静地用着白开水,安静地听着。发现了新乐趣,今天没讨论完的众人第二天继续。

接下来的八旗议事会议,他成了最清闲的一个。因为他提出来一个事儿,比如很多人家生了女娃娃就溺死或者丢弃的事儿,一些女子的贱籍的事儿,沿海那些打扮成扶桑人落草为寇的汉人转回良民的事儿八旗大臣们都是积极热情,简单粗暴的讨论。

他们既不想为这些汉人的事儿多操心,也觉得这些事儿实在是麻烦,比打仗还麻烦。只是顾虑着江南的安定,皇上的心软,也想着借此机会打压一下汉人的威风、文风、裹脚风,怎么也得给处理掉。

所以最后就是大家把这些繁琐的事儿干脆一刀切,溺死或者丢弃一个女娃娃罚银子十两;各种青楼楚馆等等乱七八糟的贱籍都取消,开豁为民,编入正户纳税服徭役;沿海的不法汉人罪大恶极者直接砍头财产充国库剩下的送去服役五年再变良民。

小顺治在心里轻轻地摇头,他终于感受到为何避孕套是世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贱籍直接取消是大好事,沿海的不法之人有再多的不得已,做了迫害正常百姓生活的事儿是事实。

他只是想着女婴的事儿,心里担心。这十两银子的要求,不知道会给勉强活下来的女婴造成怎样的后续劫难。

心里琢磨绾陌姑娘说给他听的事儿,小顺治忍不住开口,“但凡做父母的人,应该没有哪个会无缘无故的溺死自己的女儿。贫乏人家现有人口都难以生存,再添女婴,生计就更不好维持,只能忍痛淹毙。”

“只能图个温饱家境不富裕的人家,想着世人重陪嫁,女儿到了婆家没有像样的嫁妆,令人看不起还要受公婆、妯娌、小姑的气不如不要养活。头几胎生的是女孩,而家长们盼望早日抱儿孙,认为哺育女婴妨碍迅速受孕。”

众位大臣惊呆,“赔钱货”、“讨债鬼”、“丫头片子”,这都是什么称呼豫亲王多铎不敢相信,“这么下去,家家户户都不养女儿,他们的儿子去哪里娶媳妇”

多尔衮皱眉,“贵男贱女,出嫁的奢华糜费这些风习不改变就算我们修养生息几十年也没用,中原的历朝历代都有这个情况,比让他们放脚还难。”

再难没办法,他们总不能看着大清到处是娶不到媳妇的男子游荡街里,更何况他们还计划着将来打下来新的地盘后朝南方、北方大量移民加强边境稳定。

大清在各地方设立官方的育婴堂、六文会之类的救济机构,在银钱上资助贫穷人,鼓励养育女婴,尤其是较为富庶的江南之地。然后发动民间有心有能力的人参与进来,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

小顺治直接下了一个诏令规定民间的嫁娶规格,然后他看向豫亲王多铎。多铎猛然反应过来这也是要宣传,又是他的活儿他很开心。

把绾陌姑娘提到的事儿圆满解决的小顺治也很开心,因为跟着去南方的厨师在南方学了很多新吃食,他就不停地折腾。除了南方的特色点心之外,丹凤朝阳、湄岛秋菊、万灵拜寿妈赐寿桃和全家福十二道妈祖宴菜等等天天挨个不重样的端上来,精致典雅、内涵深奥。

色彩分明、鲜柔娇嫩,造型美观、生动,给人以吉祥如意、幸福美好之感的冷盘名菜丹凤朝阳;汤清味醇、色泽分明、发菜、鱿鱼脆嫩,鲜美甘爽的发财有余鱿鱼;用海鲜虾及肥肉以及荸荠剁成泥,并与蛋清、细盐等搅为馅料制成一只“鸭身”,配以虾肉“鸭头”,芝麻为“眼睛”是为群鸭戏弄新波。

吃吃喝喝、热热闹闹的五天过后,带着人又分享了一遍南方美食,顺带着在京城建设了几座专门的民族艺术学馆的小顺治,自觉终于把各种积压问题都解决完毕,身心舒畅。他一边琢磨着怎么把避孕出来,一边高兴地和众人商量明年的武举怎么办的热火朝天。

大家伙儿对于皇上提出的各项建议都是好好,最后在小顺治要宣布此次八旗议事会议结束的时候,多尔衮终于满脸笑容地提出一件事儿他的皇后的人选,有了。

有了皇后的人选有了

众人跟着笑哈哈,各种恭喜祝福;还没反应过来的他睁大眼睛,目瞪口呆,实在无法相信自己听到的信息。

脚步漂浮地来到后宫,恍恍惚惚地陪着同样乐呵呵的太后用晚膳,陪着兄弟姐妹们喝个下午茶。

六阿哥高塞和七阿哥常舒是哥哥,十阿哥韬塞和十一阿哥博果尔是弟弟。十格格哈宜呼、十一格格和卓、十二格格奇那宜尔哈是姐姐,十三格格卓克陀达和十四格格谷鲁是妹妹。

再加上嫁在京城的六公主、七公主、八公主,已经开府的四哥镇国公叶布舒,五哥泽裕亲王硕塞,除了嫁在蒙古的几个姐姐和还没从蒙古回来的大哥肃亲王豪格,可谓是兄弟姐妹们齐聚。

小顺治看着他们的这个阵仗,想着多铎昨儿晚上的提醒,对于他们的目的心知肚明,见他们都不说话,他也不说话,端着一杯温热的白开水悠哉哉地欣赏落败的残荷,残荷上的水珠儿。

昨儿的一场小雨,不光是提醒人们秋天的到来,也提醒着人们重阳节的到来。十三格格伸手戳戳他身边的十四格格,十阿哥伸手戳戳十一阿哥,用目光暗示,你俩最受宠的先说。

将将十岁的十四格格谷鲁作为一家里最小的妹妹,被小顺治养的雅致朴素,乖巧可人。她眼见哥哥姐姐们的暗示,犹豫了一下,挪着小步子来到小顺治的身边,伸手拉拉他的马蹄袖,“皇上哥哥”

“乖。”小顺治放下杯子,伸手摸摸她刚刚留起来的头发。

九岁的博果尔一看,走到他跟前拉着他另一边的衣袖,小眼神儿跟初生的小马驹一样的水润。小顺治抬手轻轻地拍了拍他的小肩膀。

“皇上哥哥,”十四格格的声音软软糯糯,“六姐、七姐、八姐还有大哥家的侄女儿都要出去做事儿。十一姐姐要求嫁去蒙古阿巴垓部右旗,要公主府。六哥喜欢厄鲁特蒙古的一位小姑娘陶格斯,七哥喜欢喀尔喀蒙古的一位小姑娘阿尔斯楞。”

小姑娘一口气把哥哥姐姐们的要求提出来,口齿伶俐得很。博果尔麻利地跟着点头附和。小顺治安静地听完,已经在亲娘那里见过这六位蒙古格格的他,对于自家的兄弟多很是满意,对于他们的贴心也很是满意六位蒙古格格,他们一下子娶走俩。

“要出门做事都可以。家里满了十五岁的姑娘都可以出去做事儿,嫁人后也可以出门做一些方便合适的事儿。六哥、七哥的婚事挺好。至于十一姐姐的事儿”他顿了顿,转头看向十一格格,发现她一脸的坚定,满眼的期待。

小顺治犹豫。不是公主府的事儿,嫁去蒙古联姻自然是要有公主府;也不是她的野心,姑娘家想嫁去蒙古做亲王至尊并没有错儿,他并不想阻止。而阿巴垓部右旗是和十一格格的外公家的阿巴垓部左旗对应的部族,确实应该联姻。而十一格格也确实是最好的人选。

可是他想着蒙古的天高地远,想着已经商议好的计划让两位堂兄弟娶阿巴垓部的姑娘,终究是没有当场答应下来,“十一姐姐的事儿后议。”

四哥叶布舒等他话音一落,哈哈大笑,他就知道他这位皇上弟弟会犹豫。五哥硕塞也露出果然如此的笑。嫁给大清开国五大功臣之一的觉尔察安费扬古后人的六公主和如今和额驸过得很是和睦,所以她非常理解皇上让兄弟们包括他自己娶蒙古姑娘,让她们嫁在京城的苦心。

待她发现十一格格听到皇上的回答一脸倔强的表情后,缓缓开口,“嫁去蒙古,说起来很简单,建公主府也不难。可是到蒙古定居岂是简单的事儿不说远离亲人,单论我们在京城这些年已经渐渐习惯了京城的水土,到了蒙古如何适应”

“我不怕。”十一格格声音坚定。

亲弟弟十一阿哥一脸的为难。他看看小顺治,发现皇上哥哥还是笑得包容没有生气的意思,小小地松了一口气,出声劝道“不是怕不怕,六姐是担心你不适应。”

四哥叶布舒因为她的倔强无礼眉头一皱,“不让你们远嫁蒙古是为了你们好,不给公主府也是为了你们和额驸们的小日子。”

“阿巴垓部的联姻之事,皇上已经制定了计划让两位堂兄娶那边的姑娘。十一妹妹若是有心一定要嫁去阿巴垓部对于联络阿巴垓右旗当然是更好,但是我们希望十一妹妹是深思熟虑而不是一时冲动。”

小顺治闻言一愣,叶布舒这是劝说十一格格嫁还是激将法果然,还没等他说话,十一格格就迅速接口,“我是认真考虑过。”

她抿了抿嘴唇,有些胆怯地看了小顺治一眼,鼓起勇气继续说道“我知道皇上把我们留在京城的心意,可是我不是六姐、七姐、八姐的想法。以前我不懂,但是看了嘎尔迪别乞可以做别乞后,我明白了自己想做,喜欢做的事儿。”

十一格格越说越顺畅,她想回到草原,她想做大清的“女亲王”,她这些年跟着皇上的安排学了文治武功,她会帮皇上守住阿巴垓部。

“我想回到草原请皇上,请相信。”

姐弟俩目光对视,明白了她的壮志的小顺治反而笑了出来,“十一姐姐有此志气坚持嫁去阿巴垓部,朕自是成全。等十姐姐出嫁后再对这门亲事进行商议,至少等十一姐姐过了十六实岁再出嫁。”

十一格格听了忍不住眼眶一红,远嫁蒙古离开家人她如何不伤心然而心生犹豫的十一格格想到自己的梦想,握紧了拳头。其他的兄弟姐妹看到她这个模样,知道再劝说也是无益,都在心里叹了口气。拖到十六实岁,也是该可以照顾好自己了。

乖巧的十四格格发觉哥哥姐姐们都不大开心,发现她最崇拜最喜欢的皇上哥哥的水杯空了,提起水壶给续了一杯白开水。小顺治因为小妹妹的乖巧对她笑得温柔,不知道将来这个妹妹会有怎么样的想法。

第二天下午他抽空接见了厄鲁特和喀尔喀的两位别乞。厄鲁特的苍狼别乞赤那,一个三十岁正值当年的,有着蒙古人的原始精明的将军。两个人简单地聊了一会儿,对他很是欣赏的小顺治真诚地开口邀请他留在京城一起过今年的重阳节。

不管大清和厄鲁特之间的战事什么时候开始,至少现在还是和平的。更何况他们还在一起攻打俄罗斯。赤那别乞自然也明白,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至于喀尔喀的凤凰别乞嘎尔迪,她的长相气质真的让他在那初见的一瞬间很是惊艳。

比一般小姑娘修长挺拔的体型中透着小姑娘家特有的秀丽婀娜。一张素颜不施粉黛,东方人的典雅精致中是高原人特有的高鼻深目,不论是立体饱满的五官,红润白净的皮肤,都带着蒙古姑娘独有的厚重大气。

尤其是一双气韵非凡的丹凤眼,澄如秋水,寒似玄冰,深邃、清澈,让人一见忘俗,让人一见就被吸引。一种由骨相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韵味,越看越耐人寻味,越看越是欣赏。整个人看起来就好像天地间的山川湖泊,花草鸟鱼一样的灵性独立、张力十足,让他有一种动笔的渴望。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他望着偏殿里摆放的白菊花,想起来这句话。一身儿白色蒙古袍服的小姑娘大大方方地站在他的前面,独特自信、巍然自若。

尽管有着天生的疏离感和冷淡感,但是她眼里那一丝丝不易察觉的紧张,让他轻易地感知到她在尽力的收敛自身的杀伐之气,努力地在释放一种友好的信息。小顺治一时忘记了这个时代的规矩,特别礼貌绅士地,真心诚挚地用蒙古语夸赞了一句。

“久闻别乞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

嘎尔迪听到他话中的诚意,在心里舒出一口气,放松了自己举目看向他。一身绛红的团绣常袍的少年帝王端坐在椅子上的,好似外头蓝天上的小太阳亘古不变。不灼不烫、恰到好处的暖意融融弥漫在整个乾清宫的偏殿,让人一进来就感受到一种尊重和亲切之意。、

几缕阳光透过玻璃窗反射在他的身上,他整个人好似融合进一种暖心的温度中。

温暖友好的笑容,炯炯有神的眼睛,虽然偏瘦却是浑身精神气十足。她很喜欢。对于他看向她的眼神儿更喜欢。近距离的接触比第一次的远观,第二次的偷看更让她喜欢。

喜欢他,想给他留下一个好印象的嘎尔迪别乞动作标准的行礼,抬双手高举过头,右手捂在胸前同时躬身,以示她的敬意,“喀尔喀土谢图嘎尔迪见过皇上。”

“免礼。别乞请做。”

“谢皇上。”说着话,她又行了一个躬身礼。

宫人送上来一杯**茶一杯白开水,几碟子点心,小顺治望着她规范的饮茶动作,想起他收到的消息,嘎尔迪别乞来到京城后不光积极地学习各种知识,还和宫里的太后、格格们、阿哥们都相处友好,昨天的议政大会上众人和他说起的时候也都是非常认可。

“非常感谢别乞不远万里来到京城。”

“嘎尔迪感谢皇上给喀尔喀这个机会。”

小顺治,好吧,这确实是一个“机会”。他端起自己的白开水喝了一口,果断地换个话题,“别乞在京城可还适应衣食住用方面可是合适”

“适应,合适。” 嘎尔迪非常认真地回答,“京城的一切都让人眼花缭乱,好像天国一样的美好。”

“别乞的定义高过常人,难得。”小顺治忍不住又夸了一句。

厄鲁特和喀尔喀两位别乞的日常活动汇报他都有看。小姑娘年纪小小却是定力非常,每天除了正常的人际交往之外就是看书学习,难得她这般清冷的性子居然讨了宫里的太后,姐妹们,甚至八旗旗主将军们的眼缘。他想着自己昨天萌生的想法,今儿见到本人更清晰了一两分。

“不知别乞可有逛过北京城喜欢吗”

嘎尔迪别乞放下手里的**茶,认真地回忆着她眼中的北京城,磅礴浩瀚、友好礼貌地容纳各族人们,人们脸上的笑容都散发着自信、希望。

“喜欢。皇上治下的北京城和皇上一样,朴实温暖,宽厚广袤。”

“谢别乞夸奖。重阳节将至,别乞留在北京过完重阳节,如何登高望远,喝菊花酒,用重阳糕赏灯观花。”

嘎尔迪别乞看着他的眼睛,里面的内容真诚无虚假,掩藏在长长的眼睫毛下面的是完全不同于她见过的任何人的一种包容、责任。她的视线落到他的白开水上,缓缓站起身恭敬地行礼,“非常感谢皇上的邀请,嘎尔迪不胜荣幸之至。”

“嘎尔迪喜欢皇上新印刷的书,只是看着不大明白。可否在这一段时间内来和皇上请教”

小顺治呆愣,他没想到领兵打仗的别乞会喜欢看数学书,还“看着不大明白”。那本书,说实话,就算是当世的算法大家看着也是“看着不大明白”。

嘎尔迪看到他惊讶的表情,确认他眼中没有拒绝,也没有他看向一般人的那种一视同仁的“无视”,嘴角不自觉的翘起,露出一个小小的欢喜的笑容。

好似雪花飞舞,冰霜发芽,原本清凌凌的目光变得欢喜柔软,好似冰雪消融出的一汪清泉,装满了蓝天白云,装满了草原上的绿洲和星星,于温润灵动中带着点不好意思,羞涩期待。就连她那眉梢眼角的天然傲慢看起来也多了一分可爱的少女情怀。

广阔无边的茫茫大草原和江南之地的灵山秀水一样,不光给了小姑娘们一颗自由宽广的心灵,还给了她们一份勇敢纯挚的心性。小顺治想着三天前在宫后苑看到的六位蒙古小姑娘,以及蔷薇花丛后面那道平静注视的目光,不由地在心里赞叹一声。

都是一样干净的好像是秋日湖水的眼睛,纯净圣洁毫无。

他发自内心的微笑开来,“朕最近听很多人夸奖别乞。实不相瞒,朕对别乞的能力和毅力非常欣赏,却没想到别乞会喜好算法。当然可以。”

嘎尔迪的眼睛一亮,因为他的认可。

眼里顾盼神飞的光彩,欢喜尽显,让他又是笑。此刻的小别乞倒是显得更像一个普通的小姑娘,他抬手给小别乞续了一杯**茶,示意她坐下来。

两个人静静地喝茶喝着白开水不再说话。

嘎尔迪别乞喝了一口**茶,抬头看一眼,明明是凌厉威严的长相因为主人性格的原因显得儒雅,甚至带有一股汉家文人的小书生气。这让她想起他打马进程的那天,万众瞩目之下的他毫无身为帝王的自傲,甚至没有一般少年人的意气风发。

再喝一口**茶,她又看向了他。那天她在十三格格、十四格格的陪同下逛宫后苑,偶尔遇到皇上还有那六位正在打闹的小格格。明明一举一动都很注意礼节,喜欢汉学的皇上并没有因为小格格的闹腾而面露不喜,他的目光是那般的温暖,好像喀尔喀的阳光一样。

小顺治,好吧,看吧。然而嘎尔迪又喝了一口**茶后把目光落在他的白开水上。据十三格格说皇上从南边回来后就是白开水。是因为战场上的血腥和死亡无法接受

没有亲手见过血的人总是害怕未知的杀戮世界,但是皇上和其他人的情况应该不一样。他的眼神告诉她,他清楚战争和杀戮的残忍,只是他天性中的温柔让他不忍心;他的内心足够强大,没有害怕、拒绝走进那个世界,却是对死亡,哪怕是敌人的死亡也有一份温柔的不忍心。

嘎尔迪望着他眉目间的那份稚气,情不自禁地露出一个安抚的笑。

意识到自己被第一次见面的小别乞看破还被安慰的小顺治笑容暖心。就见他对面的小别乞喝了第四口**茶,放下杯子看向他的眼睛,开了口。

“皇上,嘎尔迪的力气很大,会打仗,会煮奶茶,会看书,会做很多很多事儿。” 顿了顿,她又补充了一句,“不会,会学。”

小顺治。

他想装聋作哑地用一种 “客气礼貌”的方式岔开话题,却又面对这双诚挚的眼睛做不到。

嘎尔迪发现他的“沉默”,心里欢喜,眼睛亮晶晶的忽闪。她感觉自己更喜欢大清的皇帝了,他是一个真正的勇士,他也是一个真正的好人,一个蒙古话说的特别好听,很好看的小皇帝。

两个人一时间都没有说话。嘎尔迪一边看着他一边慢慢地,慢慢地喝完了这杯**茶,她一边遗憾自己喝的太快,一边依依不舍地道别。小顺治被她的小模样弄得哭笑不得,等她离开后摇摇头收拾心情去正式接见那六位小格格。

这六位一路打进京城,名声远播黄河两岸的蒙古格格恭恭敬敬地行礼,看向他的目光大胆而热情。面带微笑的小顺治把其中两位小姑娘喊出来,六哥要的厄鲁特姑娘陶格斯,七哥要的喀尔喀姑娘阿尔斯楞。

两个胖乎乎、黑乎乎,板着脸也是笑模样的小姑娘,一眼看去就知道她们的乐天性格和健康的体格。

是两位好姑娘,他在心里下来定义。当然,他看人家的时候,小姑娘们也都在琢磨着他。目光豪不扭捏,心思简单明了,眼里的赞赏和夸奖表露无疑。发现他长得好,看了一眼又看第二眼;发现他有着和其他人不一样的气质,看了第三眼又看第四眼。

小顺治望着她们单纯可爱的笑容,实在无法保持“英明神威”的姿态。让人把这段时间和她们处的最好的十三格格和十四格格找来陪着她们欣赏宫后苑的菊花和残荷,他来到武英殿找到多尔衮。

现在的武英殿已经成了一处将士们商讨,学习兵事的所在。正在商议水师扩建之事的将士们看到他的身影纷纷行礼。君臣简单地寒暄了几句,他在一个偏殿看到了正在院子里喝茶休息的多尔衮。

叔侄俩坐在武英殿的院子里继续喝茶。深秋的午后,阳光不冷不热的舒坦,靠墙的一盆盆菊花恣意地盛开。他看着桌子上的那盆金黄色的小菊花十丈垂帘,飘逸下垂好似小瀑布一般,心情跟着放松下来。

“六哥和七哥娶了两位,还有四位格格,还请叔父给她们指个婚,嫁在京城。”

多尔衮放下茶杯对他露出一个了然的笑,“就知道皇上一个也看不中。”

“她们像邻家妹妹。”小顺治认真地解释。

他是真心觉得喀尔喀和厄鲁特精心挑选出来的这六位小姑娘,很像他上辈子邻居家的小妹妹,活泼开朗,无忧无虑,却又坚强聪慧招人喜欢。多尔衮听到他的“妹妹”两个字就牙疼。看向他的目光很是无奈。

“我们同意皇上先大婚,暂时不纳妃子。可是大清的后宫总不能空荡荡的。皇上且说说,你看着这大清国的哪位姑娘不像妹妹”

作者有话要说 商代,一尺合今1695,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 周代,一尺合今231 ; 秦时,一尺约231 ;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 ; 三国,一尺合今242 ;。七尺男儿的成语不是现在的七尺。现在一尺33厘米,清朝时期和现在差不多。

女婴的事儿。清朝有育婴堂,不管是断断续续的怎么样,总是一个善良之举吧。感恩现代社会。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creative皎皎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creative皎皎 7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