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清穿之顺治爱美食 > 第3章 第3章

清穿之顺治爱美食 第3章 第3章

作者:痒痒鼠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4 00:33:11 来源:就爱谈小说

多尔衮摄政王听着诏书内容,想着当年自己答应皇帝侄儿的话,有苦难言;满清八旗对这份诏书的愤怒被他强硬地压制下去。

然而不久,满人入关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圈地事件爆发。

多尔衮脑袋里想着小皇帝给他的章程,看着这些跟着他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八旗子弟,心生犹豫。然而小顺治第一次表达出明显得气怒,他知道游牧民族出身的满人有着天然的圈地为王的习惯,知道他们的这个习惯一时不好改变。可他不能接受。

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是英国社会进步的必然,但是华夏历史上的清初圈地却只是一种游牧民族野蛮的劫掠。

它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心里已经有了偏心的摄政王故意问他,打算如何处理。

小顺治直言不讳,“若叔父支持侄儿,当严惩不贷。若叔父不支持,侄儿自当忍耐。”

摄政王微微一愣,情不自禁地微笑他的这个皇帝侄儿,真的是一个妙人。他不像其他人那样敬畏他,也没有丝毫的猜忌和不满,反而是真心地赞赏他的英武功绩。对于他处理政务好像是真的全然放心一样,偶尔的几次提出不同意见,都是因为他的心善。

他对有些旗民的艰难生活看不过去,他对豪格是真的认为他有功不应该受到侮辱,他对很多汉人的遭遇更是不忍心。

当然了,他对于历史也很尊重,对任何人都很尊重,那是骨血里面的尊重,即使你跪在他的面前,也能感受到那股子尊重。

他会给人赐座;与人说话的时候习惯性得注视着对方的眼睛那是一种“异常”平等亲切的目光,即使是对待一个地位低下的宫人。

冬日午时的太阳光稀稀疏疏地照在他的身上,小小的孩子不卑不亢,平静默然。

“皇帝午休刚醒就匆匆地赶过来,估计还没用晚膳。今儿皇帝和叔父一起用”摄政王想着手下传来的消息,想着皇帝在大宴上摆着一副“不可辜负”的态度埋头认真用菜的样子,对他日常用膳的模样小好奇。

小顺治虽然不大明白他为何突然邀请自己一起用膳,不过还想在这件事情努努力的他自是答应下来。

宫人把多尔衮和他的晚膳一起送上来,恰巧今儿他们都是吃锅子。丝竹声响起,叔侄两个围着一个大铜锅子端坐。

锅子一边是两碟子酱菜,冷热酸甜四个小冷盘;蘑菇、木耳等山珍,时令瓜果;满人传统的主食饽饽;另一边则是锅子的配料。

白菜、酸菜、粉丝等几样难得的冬日素菜,满人喜食的**茶和甜食;满族人最喜欢的猪肉以及牛、羊等禽类兽类,各种江河鱼,肉狍子、鹿肉及飞龙肉等野味。

热气飘香,味道醇厚,美味之极。

前世今生,小顺治虽然在饮食上有自己的小爱好,也很是怀念自己的家乡菜。但是他对于各国各民族的特色美食是完全没有抵抗力的,况且这么多年吃下来,满族食物已经成了他的另一个家乡菜。

多尔衮看着他用膳的动作、姿势、表情,心里小小的惊讶。

他那位亲卫是怎么说来着,“看着皇上用膳,就好像看王爷您打仗一样。”

认真、专心,感恩,享受,愉悦,真正的细嚼慢咽、细品慢尝。好像年老的僧徒们在虔诚地做佛事,好像至诚的儒家子弟在推敲文字。就连金灿灿的大内餐具在他用来也是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儿。

看着皇帝用膳,真的是一种身心享受。

正在涮白菜的小顺治察觉到他的视线,抬头看了他一眼,目光询问;摄政王开心地笑,这是他发自内心的笑容,“看着皇帝吃饭,就觉得特别香。”

小顺治微微一愣,随即高兴地笑了出来。这辈子他一直都是一个人用饭,他都快忘记了前世这句经常听到的话。

弯弯的眉眼透着小孩子的稚气和天真,眉梢眼角都是阳光般的暖意,多尔衮看到他这般欢喜自在的笑容,当下就更为开心了。

叔侄两个一起享用了这顿锅子,几乎把饭菜清盘。

“叔父就帮皇帝侄儿一次。”

摄政王改了主意。有他出面,满清八旗所有的将士按职位领了自己的宅院和土地亩数,超过这个数额,即使是无主的荒地也不得占据。庐舍、场圃、店铺更是严禁强行占有。

圈地占宅这件事勉强算是结束。当然也有了小小的“尾巴”摄政王感受到和皇帝侄儿一起用膳的好处,经常邀请他一起用晚膳。

小顺治自然很是开心。

有人一起用膳多好,而且多尔衮也不像他亲娘那样对他寄予厚望的相处,也不是苏茉儿姑姑那样躬身弯腰的哄着他,敬着他,或者明明在心里看不起他这个“小傀儡”还要强装笑脸,看得他都替他们累得慌。

今年北京城的冬天好像特别得长,特别得冷。滴水成冰,寒风凛冽。富贵人家的室内有制作精美华贵的熏笼;有西瓜那么大小,随手可以提动,放在脚下暖脚的脚炉;还有制作更加精美讲究,用来暖手的手炉。

有家有业的人守在用煤粉和黄土打出来的煤球火炉子边,或者坐在十分保暖的炕床上,笼着袖子取暖;无家可归的人就只能“抱火锅”蹲在墙边睡觉,把身体缩成一团,怀里揣个小暖炉,里面有很少的捡来的炭,靠它的那点热量过冬。

当年明朝皇帝朱棣建造的紫禁城内,宫殿建筑大多是座北朝南,外头是一道又一道高大的宫墙沉默忠实地抵挡寒冬季节西北风的侵袭,自身有厚厚的墙壁、屋顶、帘子,地面下还挖有的火道形成暖阁和暖炕。

既有利于光线进来,又温暖如春。

偏殿外间摆着几个火盆,火笼。重达数百斤,高达三丈,三足的青铜鎏金熏笼;轻便可移动的掐丝珐琅火盆,宫人轻手轻脚地上前挨个查看火势,刚刚用完晚膳的叔侄俩洗漱净手,继续商量攻打扬州一事。

因为小顺治的努力,华夏大地上的民族矛盾没有和历史上那般地激化,汉人和汉官们感受到小皇帝和朝廷的秉公办理,小皇帝对汉人的莫名亲近,似乎看到了希望。

多尔衮和八旗旗主们看着这个情况,虽然还是很“遗憾”没有和当年设想的那样进关后随心所欲的享受,却又不得不认同皇帝说的话。既然进了关,关内就不再是他们要攻打敌对的地方,而是他们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

“因为皇帝的想法,投降我们的汉人越来越多。就连沿海一带也因为我们在宣传的“攻打倭国,平定海贼”而反对声减小。这次攻打扬州,几位主将的意思是尽量地和谈,不激化矛盾。”

“和谈是一方面,侄儿担心的是,和谈后的战事和战后。”小顺治语气平静。他已经能听懂多尔衮口中的“尽量地和谈”,只是做个样子给汉人看。满人骨血里头对武力崇拜,不是他们亲手打下来的地方他们总是不放心。

多尔衮对于他的话中之意也没有丝毫的惊讶。按照满人的打仗习惯,战后自然是把不投降的当地人直接杀了。而心善的小皇帝自然是要阻止。

不过他也不想把目前的大好局面因为扬州战事受影响。他一直记得小皇帝给他的章程中重点提出的“海外计划”。

信心满满、野心勃勃的摄政王和他的亲信心腹们在反复研究了这份章程后,特别坚定地认为,大清可以打下来一个不小于元朝的,横跨大海的广大疆域,而且他们不会和蒙古人一样两代人就被赶回茫茫大草原。

大清和南明朝廷的战事开始。

因为小顺治对各路大军的谆谆叮嘱,苦口婆心的劝说恳请,再加上摄政王的威势震慑,在豫亲王多铎领兵到达扬州的时候,在拒绝投降的史可法身死后,虽然扬州还是遭遇了战火之灾,但是清兵没有对城内平民展开大屠杀。

卸了心底的一块大石头开心难抑的小顺治高高兴兴来到武英殿,对多尔衮真诚地道谢。

“叔父一诺千金,侄儿感佩于心。叔父于国于民功劳之高。侄儿决定,定摄政王对皇帝停止行跪拜礼,百年后按照帝礼下葬东陵,和侄儿的陵墓挨着,遵义皇帝,可好”

被他这番言辞震惊住的摄政王,死死地盯着他的眼睛看了半响。小顺治坦坦荡荡,心平气和。

多尔衮发现他眼里的真诚没变,忍不住畅快地哈哈大笑,很是自豪地答应了下来,自觉被皇太极抢走皇位的恨意疏散了不少。

叔侄两个相处地更加融洽,心里头生出更多期待的小顺治,看什么都是无限欢喜。

天空是清澈透明的蓝,没有后世的大雾霾;河水是清澈透明的绿,没有后世的污染;满人的传统菜肴白肉酸菜血肠、酸汤子等等,和他前世享受每一道精心烹饪出来的中西佳肴一样,让他满心满眼地愉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