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清穿之顺治爱美食 > 第64章 第 64 章

清穿之顺治爱美食 第64章 第 64 章

作者:痒痒鼠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4 00:33:11 来源:就爱谈小说

大臣们当然都是反对,朝堂上有一个林商官就够了, 其他的汉家商者还是不要和皇上直接接触的好。

对于汉家人和皇上的亲近不管是士农工商哪个阶层的人都不喜欢的满家大臣当然也都默不作声。一心要杜绝皇上提出的“二代以外的商者可以科举”的汉家文武大臣们觉得自己坚决不能让步, 让步到了“二代”下一步他们就要求“一代”。

小顺治听着下面大臣们的反对声,从善如流地应下, “嘉奖商者之事有豫亲王和吕宫大人具体商议。”

“臣等遵令。”

声音清朗洪亮。

不管是谁都对皇上指派的人选非常满意。

豫亲王加一个汉家大臣,公平得很。林商官想着豫亲王虽热混不吝但是他一种支持旗人经商, 旗人中汉人也有很多,他也都熟悉, 吕宫大人虽然想要打压商者, 但是吕宫大人为人正派不虚。

而其他人的想法是豫亲王虽然支持商者但是他本性荒唐除了皇上谁都不认, 而吕宫大人为人清廉不会被商者贿赂又一向主张商者不应该干涉国家政事。

小顺治把他们的表情都看在眼里,努力板正自己的表情, “刚刚肃亲王提到的,某些官员做事拖拉或者直接不作为的问题,各位有什么好的建议”

林商官一听, 立马站出来表态, “世人都说商者无缝不钻无孔不入的奸猾, 小臣也不否认很多商者为了各家的生意到处拉关系。商场如战场。实在是商场上面的竞争争分夺秒,拖延不得。”

“比如手里有一批货在港口, 一直因为各种原因, 办事的官员们放假或者休息货物被拖延着不能出港, 然后这边店铺急着要货心里头必然着急。”

着急就要想办法找人赶紧把事儿办了,找人办事自然是要打点感谢一番,这也是官场上的一个共识, 农、工、商所过之处留下买路钱,否则这些当官的人每个月光拿着那点儿俸禄还读什么书考什么科举做什么官都去走商好了。

小顺治对于这些小道道自然是心里明镜,“朕的想法,官员的办事效率需要提高,不光是因为商者之事,既然做官,本当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事务解决各种问题,任何大清人发生的事儿都是你们的事儿。”

“遇到假期,除了春节大假以外,各大港口、各相关衙门留下一批人处理紧急事务,至于他们这段时间的辛苦费按照当月月银的三倍来出。”

当月月银的三倍众人对于这个决议都没有意见,高喊着“遵皇上令”。

心里头琢磨着待会儿给几位大商家递个信儿近期多做些好事把这些费用补上的林商官更是欢喜。对于富得流油的商者们而言,钱都不是事儿,能够不需要他们求爷爷告奶奶地把事儿办了,顺顺当当、光明正大,出一点儿辛苦费很是应该,很是乐意。

更何况很多时候那些平民商者们,捧着辛苦赚来的钱财都找不到门路不知道该送给谁去办事儿。

小顺治因为他们的反应心里满意得很,不过他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这个,“既然提到港口的职责分配,朕想到了一件事儿。大清海关乃是大清国的门户,是出入大清国的第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涉及国家安全、边境保护、打击走私贸易等等。”

“大清几个海关目前存在的问题,朕相信诸位也都清楚。即日起,所有大清港口从地方上独立出来,行政,税务、监督,酬薪全部有朝廷统一管理六部之外设海关总署统领全国海关,南北海域设分管海关。”

“遵皇上令。”

地方官员为了地方政绩或者个人私心袒护包庇走私贸易已经成了人尽皆知的惯例,甚至还有地方官总盯着海关税收想要插一手。然而海关关系重大,海关税务在国库中占得比重越来越大,独立出来直属于朝廷管辖虽然让他们不舍得,但这是一个让他们无法反驳的必然。

大臣们努力在心里安慰自己接受现实,小顺治瞅着他们那万分不情愿却又万分同意的样子乐呵,办好了一直放在心里的一件大事儿的他心情非常好,“海关的事儿今天暂时商议到这里,我们继续说说官员作风和政绩考核之事。”

被连番打击的众位官员皇上你说的事儿我们都同意了,我们的官风没有问题,我们一定监督着各地方官以后更加勤快地做事。

感受到他们内心“委屈”的小顺治还是从容不迫的笑,语气也是不急不缓,“自从我们广开言路以来,朕收到很多很多的地方上奏,于地方治理方面很是有效。这是我们大清国之幸,也是朕和诸位的幸事”

“可是最近广东高要知县杨雍建给朕上了好几份折子,朕很惊讶。”

当初捏着鼻子不得不答应皇上“广开言路”的众人我们也很惊讶。

虽然皇上广开言路给予地方官员直接上奏的权利,可是一个刚刚考中进士出身的小知县能有什么大事儿要一连给皇上上好几份折子

听到他们心声的小顺治“很乐意”满足他们的愿望,“既然大家都很惊讶,吕卿念给大家听听。”

众人。

“臣遵命。”

早有准备的内院佐理大臣吕宫大人答应一声,不慌不忙地从袖子里掏出几份折子,朗声念到,“高要县有种旧习,凡县官公私用度都由里长负担,每一季约需银四百馀两。臣上任后革除旧习,蔬米等物自己花钱购买,并写文勒石让公众监督。”

“广东总督王国光大人率师驻在高要,下令征集民夫。一些官吏怕民夫逃亡,便将抓来的民夫关押在官廨内。除夕之夜,臣特将民夫迁到廊庑,并设肴馔招待,使民夫大受感动,部堂大人大度能容,对臣的作为大力称赞。”

大殿里头一时间雅雀无声。

在端坐京官位置上的他们的眼里,里长对县令的孝敬或者官吏管制民夫的事儿,甚至“有些兵丁在向老百姓征收东西时,出语不逊,臣就下令把态度蛮横的兵丁鞭笞一顿”都是小事儿,无须在意某方面来说还是顺理成章的小事儿。

杨雍建的上任官员接受了这些孝敬犯了这些小错儿也没什么,只要他在任上没有贪污,没有渎职,没有懒政,那就应该是中等以上的政绩。

可是各级官员借口“进贡”对端砚的索派不断,迫使百姓不顾生死经常采砚,采砚困难导致百姓死伤惨重。虽然这也是一个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惯例,可是皇上是肯定不会容许的。

“臣等有罪。”

小顺治听着他们异口同声的“认罪”,声音一冷,“诸位说说你们都有什么罪”

没人敢接口。

“一心为公做事,由于受各种条件环境的限制难免有失误甚至错误称为公罪;以公谋私,以权谋私,营私为奸,虽然有时事情看似危害比较小,但也绝不能姑息养奸的故意犯错或犯罪是为私罪。”

“公罪从宽、私罪从严。这些年朝廷一直鼓励努力工作并勇于做事的官员,对于他们在公事上犯的错误尽可能地宽容保护,严格打击私罪。可是朕也不知道诸位该是公罪还是私罪类似高要县的情况应该还有,打着朕的名义危害百姓中饱私囊”

越说小顺治越是真火上升,声音越来越低沉。昨天下午他看到这份密折的时候真的是震惊和愤怒。各地方都有不同的名贵物事,远居京城的人都想要,他很明白也很理解,虽然他自己克制自己不让地方纳贡却并没有阻止他们去享用。

可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什么该拿什么不该拿只要是人都知道的道理,这些饱读圣贤书的大人们却是堂而皇之的不管不顾,理直气壮地索取,只是因为他们有这个权利只是因为无人监管

大殿里还是没有人出声,不管自己有没有和高要县开过口伸过手,都不敢在这个时候继续触怒皇上作为天子近臣,坐堂高官,哪个没有接受一些不应该拿的“孝敬”

小顺治看着他们这幅鹌鹑的样子,心里一直以来的犹豫有了决定。

“一年一考,三考为满,考满为算。每年、每隔三年各州知府、布政司、巡抚、巡按逐级考核,选贤任能、赏善罚恶、奖勤罚懒、改善吏治本是为大善之举,朕一直想要信任你们,信任你们递上来的文书报总。”

“即日起,将兵部等六部给事中从各部分出来,成立台谏院,对各项国策的实施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提建议,传民声。督察院细分为两部,一部督察院主管大清官员刑律案件,大清官员的不法之事,一部监察院主管大清官员的官风官声,个人操守。”

作者有话要说 清朝的巡按就是御史中丞。高要,肇庆那一带。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前代所设御史台为都察院,清朝沿袭明朝制度。

给事中,六大部各部的监督人员,有点儿那啥的味道哈,一个部,专门负责监督人。后来雍正给直接划到督察院。光绪年间直接取消六科给事中,直接设立给事中直属于皇帝。

杨雍建 大清第一谏官。清朝时期特殊,满汉两个官员,所以有了大学士,也就是中堂大人协调。巡按是中丞,总督是部堂,太子太保之类的官员是宫保,就是宫保鸡丁的宫保哈。一位太子太保发明的菜。

正式场合,下级官参见上级官时,州、县官员一般被老百姓称为大老爷,也就是青天大老爷的来历。一般府、道以上的官员被尊称为大人。下级官参见上级官,都要自称卑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