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清穿之顺治爱美食 > 第 91 章

清穿之顺治爱美食 第 91 章

作者:痒痒鼠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4 00:33:11 来源:就爱谈小说

宠物是孩子们小秘密的接收者和分享对象, 看似弱小或强大的小动物给孩子们带来的温暖和安慰, 对他们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是忙碌的父母无法替代的。

小顺治想着他上辈子家里的宠物,内心依然是怀念。

宠物会毫无保留地给予孩子们所需的关注, 使他们获得自信;孩子们在长辈们的督促和监督下用他们孩子气的耐心和责任心坚持照顾自己的小宠物, 对于他们自己的未来性格非常有帮助, 更具有同情心。

他对于给孩子们养宠物的事儿很支持, 可是他要坚决杜绝小宝宝们任何虐待小动物,或者不负责任地养了几天就扔的行为。

明白皇上话中之意的皇后娘娘也是赞同。

“狗狗、猫儿、和马匹都一样, 会陪着你们长大, 会是你们最忠诚的小伙伴,要有闲心、恒心,慢慢地相处。”

大阿哥和二阿哥虽然听得明白,却因为阿玛和额涅郑重的态度而疑惑不解;三阿哥听明白阿玛和额涅话里的意思,知道阿玛和额涅也喜欢小动物, 欢欢喜喜地答应一声。

“阿玛额涅。”

三阿哥高兴地在阿玛的怀里扑腾, 转头对着还没反应过来的大哥、二哥,“啊啊”两声。

小眼神儿特别严肃大哥和二哥肯定不是爱猫的人, 但是不许欺负我的猫猫。若是两个哥哥和那个讨人厌的“老九”一样把自己猫儿的毛毛给剃了, 他就把两个哥哥变成光头。

感受到亲弟弟的“威胁”, 大哥和二哥小无奈, 猫猫还没影子,三弟就对着大哥和二哥“啊啊”。

大阿哥本着宠爱弟弟的想法纵容地“啊”一声,表达答应。

二阿哥瞧着弟弟那副为了他的猫儿和狗儿变成小斗士“六亲不认”的模样, 莫名想起了自己上辈子的“老四”。老四因为老九剃了他心爱的猫儿的毛毛,直接烧了老九的辫子,被他训了一顿还特不服气地又去欺负了一回老九

心里小小复杂的二阿哥不想因为这个小事儿惹弟弟不愉快。他敢打赌,他要是和老九一样欺负弟弟的猫儿,就凭弟弟对着姑姑们的猫儿喜欢的样子,绝对不会轻饶了他,而亲阿玛也一定不会训弟弟,反而会训他。

“想明白”了三位小阿哥互看一眼做了统一想法,然后一起对着亲阿玛做保证。

亲阿玛对他们的回应非常满意,挨个亲一口,掏出怀表看看时间,三点十分,“困不困”

“困。”

小阿哥们一听亲阿玛的问话,好像被点亮了困乏的那个点,顿时想要打盹儿。

本来这个时间是不困的,可是这顿午膳太丰盛,人也多,再加上之后因为“身高”的那些事儿耗费精力,确实是没有平时的好精神头。

皇后娘娘发现他们的眼睛有睁不开的趋势,想让他们睡一会儿又怕这个时候睡了晚上睡不着,随即笑着问了一句,“和你们阿玛去批复折子,还是和额涅去检查拍卖物品”

皇后娘娘今天休息在家,不光是参加宴会,最重要的是把拍卖会的事儿敲定。想要睡觉的小阿哥们犹豫着看看阿玛、看看额涅,发现没有睡觉的可能性,一起琢磨开来。

和亲阿玛批复折子可以看到一些信息,还能玩拼图积木各种玩具。和额涅去挑选出好拍卖的,价格高的,实际传承价值不大的物事去拍卖

“阿玛折子。”

亲额涅对他们的“选择”笑了笑,轻轻地捏捏他们的胖脸蛋儿,让宫人抱着他们去乾清宫。

父子四个目送着媳妇儿亲额涅的背影,一起露出一个放松的笑容。

宫务和家务总是繁琐,比政务还繁琐、吓人。自觉有个好媳妇儿好额涅非常幸福的父子来到乾清宫偏殿,立马被里面的热气包围。

皇上自己脱了鞋子和外套,换了一身轻便的衣服做到御案后面开始忙乎。小阿哥们被宫人脱了自己厚厚的皮袍子,皮帽子,小皮靴又被抱着去解决了“人生大事”,立马感觉自己身上轻了好几斤。

在用宴席的时候亲阿玛怕热气把鱼脍的味道变化,没有在宴会大殿烧暖炕,他们被宫人裹成了一个红通通的大圆球,就露了一张脸在外面,走路都迈不动步。

三阿哥欢快地在毯子上滚了一圈儿,精神焕发,就见他挥舞着胖胳膊拍拍大哥和二哥,“大哥二哥啊啊”

玩拼图还是积木

大阿哥毫不犹豫,“图图。”

二阿哥跟着,“图图。”

大清国最新的疆域图他们刚刚会拼,亲阿玛又拿了一副全球地图,七大洲四大洋,这是他们的最新爱好。

三位小阿哥撅着小屁股坐起来玩拼图,时不时高兴地“啊”一声,胖脸上的表情瞧着是似模似样的认真,和他们阿玛看折子的神情一模一样。

温暖如春的偏殿里一时间静悄悄,皇上翻动折子写字的声音,或者小阿哥们偶尔喊一声,小嗓门嫩嫩的。

几瓶梅花插花,几盆菊花自在地开放;宫人们悉心地照顾着小阿哥们,动作轻的几不可闻;吴良辅帮忙皇上收拾折子,也是轻手轻脚保证不打扰皇上的思考。

御案上需要批复的折子一本本地减少。

皇上批折子处理政务的风范,还有着他上辈子作为现代人处理事务的风格,快速利索,以事论事对事不对人,非常的简单明了,批复语言对比当下的文风也是简洁直白。

汤斌,原本历史上有名的理学家,清官,还是康熙朝太子胤礽的老师,在这里因为被皇上发现他的名字,对吏部多说了一句话,把他们那一伙儿进士全部下放,果然是一位很好的地方官。

皇上心里对自己的“知人善任”生出小小的欢喜,这类克己奉公的真正“理学家传人”,在地方上发挥的作用比在朝堂上高。

皇上对汤斌的地方官生涯很有期待,对他这次派去欧洲的几位理学“老夫子”也很期待。

细细地看了一遍汤斌的折子,大体意思,县内百姓因着皇上的新政策还没到春耕就热火朝天地忙碌着,有几位农户到衙门领赏钱,都对种地很有钻研。

汤斌把种地的技巧在县里公开宣传,也写了具体的章程在折子后面,包括工匠们发明的一个家具新款式,制作新方法。

小顺治简单地回了一个鼓励认可性的批复,把折子里附带的章程拿出来放到旁边的一堆,待会儿一起看。

徐乾学,原本历史上有名的昆山三徐的大哥,明末清初江南老百姓有名的那句谚语,“带叶黄瓜李,不如一个大荸荠”中,将戴、叶、黄、顾、李江南五个世家望族的风头改过去的新贵徐家的大家长。

大学者顾炎武先生的外甥,康熙年间的有名的权臣、弄臣、贪官、有名的徐乾学案本人。

买卖考生名额,诈骗勒索;炙诈婪赃,逼死父命;品行恶劣,仗势妄为,鱼肉乡里,地方百姓苦不堪言;放纵子侄、姻亲、家人等招摇纳贿,争利害民。

历史上徐乾学案事发后,受到理学家“外王内圣”影响的康熙皇帝以“仁”治国,对重臣尤其宽仁,再加上康熙皇帝当时对满人权臣明珠不满顾忌满汉势力平衡,顾忌徐乾学一家在汉人士族之间的影响力,顾念他是顾炎武的外甥,始终没有对徐乾学一案下一个定论。

因为始终没有定论,徐乾学案就成了历史上的有名的案例,“人治”和“法治”的古代学术讨论每次都提到他的名字,小顺治上辈子对此也有所了解。

顺治十一年进太学,顺治十四年中探花。科举改革让徐乾学提前中了探花,成了当朝天子他本人的门生。

小顺治想着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徐家“传是楼”,“教子有遗经,诗书易春秋礼记;传家无别业,解会状榜眼探花”,想着他点徐乾学为探花的那份考卷,文风文雅清新。

徐乾学本人人品不论,学问上是有才的。他在心里小小的感叹一声,没有儿子的顾炎武先生在他的几位外甥身上花费了很多心血,徐乾学能带领徐家在清初兴起,一大半的原因是顾炎武先生留下的各方恩泽余惠。

想到顾炎武先生他抬手按按眉心。

听说顾炎武先生在大书法家兼“妇科名医”傅山先生的帮忙下纳了一房妾室,不知道自己的小蝴蝶翅膀能不能扇到他,让他有个儿子继承家业学业。

想到儿子,他抬头看看自己的儿子们,嗯,乖巧可爱。

乖巧可爱的小阿哥们发现亲阿玛的目光,迎着亲阿玛的笑容,眼睛发亮,坐起小胖身子一起喊了一嗓子,“半时啊阿玛。”

阿玛批复折子半个多时辰,休息时间到了。

儿子们如此关心,亲阿玛的笑容更大更暖。

站起来活动活动手脚喝了杯白水,用了一杯清茶,给自己和儿子们穿上厚衣服来到外头乾清宫的园子里,抬头看看天空,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欣赏欣赏盛开的梅花、菊花,养养眼睛。

“今年这株老梅开的花,比去年好。”皇上对着娇俏粉嫩的梅花夸奖了一句。

“老梅。”

对乾清宫的这株老梅都有着回忆的三位小阿哥一起伸着小鼻子嗅嗅梅花的香气,大阿哥跟着学了一句,想起自己的曾经已经可以做到心境平和。

二阿哥伸着小胖手指着偏殿,“梅花插花。”

亲阿玛听得明白,二阿哥觉得殿里的插花经过艺术叠加更好看,更有韵味。

“梅花啊阿玛。”三阿哥拍拍自己红通通、圆滚滚的“灯笼服”,想要亲阿玛给他画一幅梅花的画儿。

亲阿玛乐呵,“批复完折子,给你们画画儿。”

三位小阿哥一起扑向亲阿玛,两个抱大腿一个最小的小么儿理直气壮地伸着胳膊求抱抱。

被儿子们团团围住的亲阿玛开心地把三阿哥抱在怀里,蹲下身来挨个亲亲小额头,引得小阿哥们更是高兴地闹腾。

一刻时的休息时间很快过去,小阿哥们继续玩他们的拼图,皇上继续批复他的折子。

徐乾学和徐家兄弟,姑且留待观察。皇上心情大好、理智清晰,理清对这些“历史名人”的思路,认真、客观地看他折子。

“地丁合一,取消人头税,老百姓负担大大减轻,恐大清人丁增长过快”

皇上失笑,这就是历史上的康熙皇帝为何会因为顾炎武先生对徐乾学另眼相看,保护有加的一个原因吧。

顾炎武先生的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著作,伴随着他的游学天下流传天下,朝野倾慕之。

顾炎武先生作为徐氏三兄弟的舅舅,自己没有儿子,不光给予外甥们经济上的资助,对他们的学业功课也悉心指点,包括他的许多治理国家的观点,廉耻的观点、养廉的观点、振兴经济的观点。

这些观点经过他的外甥们的传播,对康熙皇帝潜移默化,进而作用于时局,施惠于百姓。

康熙皇帝知道顾炎武先生的养母在大清入关那年自尽身亡,顾炎武先生再顾念天下百姓也不会出仕。

顾念着顾炎武先生在汉家文人圈子里的名望等等原因,把他的外甥提上来;又顾念着他的外甥把顾炎武先生的治国观点传播,于国于民有功,对他的外甥厚爱有加。

这就是历史上明末清初时期“错综复杂”的华夏社会的一角。时也运也命也,造化弄人。

皇帝陛下把这些“感慨”甩出脑袋,打开旁边那堆关于这个新政策的实施对大清国农业、工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影响。

华夏历史上的人口,虽然因为“人头税”带来的隐瞒人口问题,但总体上人口数千年缓慢的观点是对的。

到了明朝有了明显增长,达到近两亿。随后的明末清初战乱灾荒等等,人口急剧减少,到了清朝康熙年间人口恢复到15亿,乾隆时期人口的增长速度刷新此前历朝历代的纪录。

作者有话要说 天气变冷,小天使们注意保暖。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緋羽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