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清穿之顺治爱美食 > 第 96 章

清穿之顺治爱美食 第 96 章

作者:痒痒鼠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4 00:33:11 来源:就爱谈小说

有银子是第一步。

做皇帝也是有养家苦恼的幺。民间老百姓被他的禁令影响, 婚嫁方面的花费得到了控制, 可是自诩为上层人的婚嫁总是有各种方法来表达他们的高人一等。

三个儿子将来成亲, 按照他预想中的方式建造府邸,每个人五百万两银子是保守估计。后面, 再说。总是先把娶儿媳妇的钱赚出来。

多尔博笑哈哈地看着皇上堂兄和小阿哥们玩闹,想着阿玛和额涅提到正在给他看亲事的事儿。

自己将来有可爱的儿子们,也一定对他们和和气气的, “抱孙不抱子”这些老规矩, 不需要顾忌。

多尔博想象着自己将来的“父慈子孝”, 初春的天里头, 到处希望。

有技艺的农夫拿着皇上给的赏钱, 自愿指点其他乡亲们;汤县令等他地方官指导着地方上的修路、办学、开修水利设施等等;徐乾学捧着皇上赏赐的五百两银子, 琢磨着皇上的态度, 嘴巴越裂越大, 有了信心。

皇上没有去控制人口, 但是皇上让朝臣们准备会有的婴儿潮,记得他的功劳。

一年之计在于春,各有各的忙碌。到了二月底,大清国的人基本上春耕完毕, 皇上的皇庄开始规划水利设施,没有空闲也要挤出来时间的人都在风风火火地准备过上巳节。

前往欧洲的十来个文官在准备出发。

脾气倔强,性格耿直中带着圆滑,用皇上和近臣们的说法,爱唠叨的老夫子, 一直努力想要通过自身的努力证明理学的好处,四五十岁,身体康健。还有几位性格灵活机敏,语言沟通能力特别好的文官跟着。

“这些攒的好木头,送到舅老爷家里;这是老爷习惯用的老物事,要带着。”

林夫人站在小仓库门口有条有理地指挥着家里小厮们忙碌,她穿着一身儿新式汉家服装,手腕上带着大清国新出来的女子腕表因着去欧洲必须带几样高贵的行头,林夫人认为最新款里面的最低配版本最符合他们一家人的身份。

价值五十两银子,士族家里小儿女们的新收藏,小富裕的老百姓家攒攒银子咬咬牙可以买一只,洋人没见过的新物事。

“老夫子”之一的老林大人皱着脸逛到忙碌的夫人身边,“这么好的天气,夫人可以去和亲友们聚聚。这些老物事等等,都不需要带着。那边都有。”

林夫人犹豫,“光带衣物家用,到那边再买不是要花银子”

“皇上的人在那里给准备好了房子,说是拎包入住,什么都有。”老林大人天天一身儿正统的汉家袍服,开口闭口“之乎者也”,但是非常信任皇上的英明,“夫人应该多考虑趁着还有时间,多找人学学欧洲的风俗民情,最好学会他们的语言。”

“欧洲的风俗民情,学的差不多了。几位夫人一起学的。”林夫人瞥了一眼自家老爷,暗搓搓的小骄傲。

此次出远门,皇上对她们这些夫人也很重视,太后娘娘专门让理藩院的人给所有跟去的官员讲解注意事项和简单用语,林夫人是其中学的最好的几个之一。

林大人无视夫人的骄傲,继续叮嘱,“家里的儿女们”

“我们这几家的儿女们,老爷您就放心吧。”去欧洲的这几家的儿女们,都跟着自家老爷学的,用其他人的话说,“夫子派”。要不是她会过日子,不知道家里会穷成什么样儿。

“皇上也是知道我们的品性,才放心让我们去欧洲,不能辜负了皇上的信任。”此次去欧洲责任重大,林大人其实紧张得很。他和夫人做到家里的小院子里,一边晒太阳一边喝茶。

“夫人既然跟着学习,可知道神罗帝国就是被两个神职人员的小事儿引发的三十年战争。”

“外交无小事,必须谨慎再谨慎。”

林夫人给他倒了一杯茶,纠正他的说法,“老爷说的对,我们要谨慎。不过我们可不是外交,我们是去大清国的地盘儿。”

林大人一愣,哈哈哈笑,“夫人言之有理。”

林夫人当仁不让地接受这句话,她可是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都夸过的贤内助。

当年多少汉家读书人为着西方传教士带来的技艺震动加羡慕,父亲说东林党的成立就是他们不甘心加入天主教,用天主教义结合儒家学说改出来的教派。

现在大清国的技艺比西方水平高,生活水平比西方高,他们是去西方赴任,那里以后就是大清国的地盘。

老两口对视一眼,一起骄傲。

西方人的文化中心之一,是大清国的地盘。

他们几个“老夫子”可以在那里收几个学生传授理学。

皇上阿嚏。

乾清宫的人一起看向皇上,皇上小无奈,“估计那几个老夫子在念叨朕。”

豫亲王哈哈哈笑,“那几个爱唠叨的老夫人出门一定不会闲着,肯定想着到欧洲正好给他们传授理学的机会。”

睿亲王端着纯奶转着大核桃,笑眯眯脸,“理学走出国门,也好,不给欧洲人传授女子要遵守的三从四德,就行吧。”

皇上叔父您这语气,一点儿也没有底气。

小阿哥们一起仰躺着仰着胖脸看着屋顶,曾经他们天天钻研封为国学的理学,在大清国已经成了百家学术之一。

皇上看了一眼儿子们的反应,继续刚刚的话题,“大清国的疆域越来越大,不同的民族越来越多,因着这两年的改革,人口流动越来越大。朕的意思,在全大清境内、附属国、属地实行大清货币,度量衡等一切生活标准统一制定。”

“鉴于因为商贸的兴盛,商者对银票和钱庄的需求加大,我们来从西方的银行模式找解决方法。”

皇上把他对大清国的银行,货币政策娓娓道来。

十年前站在宁波港和鳌拜他们讨论明朝时期的港口为何关了开,开了关的时候,皇上就有意要做货币这条路。这个时空,大清国一定要在货币金融方面走在前面,让华夏货币不再受欧美货币体系的限制。

当然,这个时空,或许不会再有曾经历史上那个强大的“美国”。

大清国的宁波港口。

来来往往的人群尽量没有动静地做着自己的事儿,不打扰其他人;处理事务的官员们一个个语气和气,态度耐心;进进出出的船只耐心地排队等候。

港口上大清国的国旗迎风飘扬,代表着一百个民族和巨龙传人的红色旗帜高高矗立,老远就可以看到。

一个穿着褐色的马褂短打,好像是领头人一样的大清国人拿着大喇叭,站在自家的船头对着集结起来的年轻人大声嘶吼,“记得把自己的垃圾都分门别类地放好,到了港口有不同标志的垃圾桶,绿色的代表好处理,玻璃等物事放到不好处理的红色垃圾桶。”

“千万记得。记错了害我被差爷们罚银子,加倍地罚你们。”

前排的一个年轻人克制自己朝港口上看的心思,耐着性子听着领头人不厌其烦地叮嘱垃圾的事儿,大着胆子回话,“我们没有玻璃垃圾。”

他们穿着一身儿高丽的服饰,看容貌也是高丽人,应该是贫穷的高丽人。

贫穷的高丽人不会有高丽贵族老爷们才有的玻璃垃圾。

领头人听懂了他的话,生气,举着喇叭继续大声嘶吼,“在大清国,玻璃是每家每户都有的物事。”

他也不管这些人震惊的表情,“要想在大清国呆着,你们要把如何处理垃圾的事儿记到骨子里。”

“看到我们的港口没有,干净、安静,按规矩办事。谁敢不守规矩,被送回老家是最轻的处罚。”

港口和海岸,真的是干净、安静。

怀揣着梦想争家业赚温饱,跟着领头人来大清国做工的高丽年轻人一过海关就发现,港口的高大恢弘不是最深的印象,它的干净、安静,才是给人最深的印象。

每个人脸上的笑容都是舒展的,每个人的举止都是有礼的,每个人的态度都是亲切的。

这就是古老神秘、富裕强大的礼仪之邦,他们的上邦师国。

领头人一边给他们办理手续一边观察着他们,嗯,震撼的表情,拘束紧张的举止。

他心里头骄傲,嘴上也没有安慰的意思。贫穷的高丽人有机会来大清做工,感到荣幸是应该的。

和领头人比较熟悉的一位海关人员笑着问道“都分到预定好的作坊”

“差爷猜的对。几个作坊委托我们牙行,我在高丽呆了小半年,精挑细选出来的这么几百个人。”

领头人觉得自己这一趟真的受了老大罪。另一位海关人员却是笑着提了一句,“你们做牙行的,就是要精挑细选。上次有个牙行拉来三百人,被检查出来有一半不合格,有的不符合入关条件,直接遣返。”

“这感谢差爷提醒。”领头人心头突突跳,暗暗后怕。

一半人不合格,一趟生意白做了。

给他们办理手续的海关人员对于他的震惊不以为意,现在不说周边小国,就是洋人都有不少偷渡来大清国,海关的检查越来越严格是必须的。

繁琐的通关手续办完,领头人带着这伙儿被预定的作坊人手直接敢去自己的牙行;海关的官员们继续忙碌。

京城皇宫乾清宫。

皇上认真地听着几位老叔的提议,说出自己的意见,“关于国库银子,还有另外一方面需要注意。随着外来银子的注入,大清国上层社会的物价大幅度提升,间接影响到底层,让民间老百姓的日常花费越来越高,此事不能放任。”

“挖完矿出来,金子银子不好立即投入使用。货币和物事的价值,要有一定的保证。”

睿亲王皱眉,大家伙儿也都皱眉,货币之事影响甚大,肯比兵事。

豫亲王感慨,“皇上一说,确实是这么道理。一两银子一个鸡蛋和一文铜钱一个鸡蛋都是一个鸡蛋。现在大清国的银票的使用增多,钱庄也越开越多。朝廷需要保证老百姓拿着一两银票可以买到五百个鸡蛋。”

皇上点头,工业发展带来的通货膨胀避免不了,必须时刻注意控制。

小阿哥们一起呆愣。

一两银子五百个鸡蛋

“我”在位的时候,内务府报上来的好像是五百文六百文三百文

内务府办事上下拿好处他知道,可不知道居然这么个拿法儿。当皇帝一天的膳食费用是五十两银子,自己经常为着一顿饭吃了老百姓一家人一年的支出心疼,要节俭,不敢吃。

合计着这些银子都被内务府“吃”了

大阿哥生气,二阿哥生气,三阿哥板着脸攥着小拳头捶地。

他的银子嗷。

亲阿玛看了一眼小阿哥们,气呼呼的

误以为他们是因为昨天故事里的情节气愤,亲阿玛笑了一下继续他们的讨论。

“柴米油盐酱醋茶,煤炭的价格保持稳定,现在的米价是二十五文钱一斤,前些年是二十文一斤;至于油,油价有上浮。”

皇上想起被地中海老百姓热情的称呼为“地中海甘露”的植物油皇后橄榄油,“去年在南方栽种的橄榄,榨出来的橄榄油,朕用着挺好,可以继续栽种。油的方面,质量和数量都要严格管理。”

坚决杜绝“地沟油”

睿亲王同意,“日常物价方面继续管控,大米的价格,等两年我们的大米收获多了,应该会稳定下来。”

其他几位王爷点头,等到中南半岛没有战乱恢复生产即可。

君臣几个人接着商讨如何让大清银票走进西方国家。蓝蓝的大海上,几个大型船队在快速行进,朝着大清国宁波港的方向驶来。

几个大清国打扮的年轻人和和几个金发碧眼的西洋人在甲板上喝下午茶聊天,一位奥地利口音,绑腿裤厂风衣贵族打扮的年轻人惊讶地问出来,差点维持不住自己的贵族风度。

“文先生是说,在大清国的贵族家里,最讲究的两红两白整烧烤席,只需要花十二两银子”

文先生对于他们的惊讶很是理解,“差一点的燕菜席六两,鱼翅席花五两就够,海参席也是五两,最差的供勤杂人员吃的便席是一两。”

作者有话要说 乾隆年间,道光年间,宫里的鸡蛋是1200文一个,差不多一两银子一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