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重生南非当警察 > 2632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重生南非当警察 2632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作者:鲇鱼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00:43:15 来源:就爱谈小说

1945年的当下,英国自顾不暇,法国积重难返,俄罗斯是异端,德国和日本面临清算,美国是南部非洲唯一的对手。

南部非洲企业确实和很多美国企业保持着密切关系,一战到二战期间,尤其二战爆发前那段时间,很多南部非洲企业的商品,经由美国企业的代理销往德国,这些美国企业绝大部分都已经消失了,但如果有需要,随时可以借尸还魂。

杜鲁门也知道这个情况,可是无可奈何,国际贸易就是一锅肉,南部非洲人把肉端走了,只给美国人剩下汤,美国人还得感激涕零,因为美国人不喝的话,有的是人愿意喝。

现在的情况和二战爆发前那段时间又不一样,南部非洲企业不再需要美国企业的中转,可以直接对欧洲进行投资,华尔街的贸易大亨也想加大力度,可是欧洲国家已经不再需要军火,而是需要建筑材料和生活物资,这些只有南部非洲企业才能。

杜鲁门希望从盖文这里取得突破,但是却不愿意付出太大代价,关键还是主导权问题,杜鲁门希望欧洲的重建,是以美国企业为主,这和南部非洲的根本利益有着直接冲突,盖文不可能让步。

“我们当然欢迎美国企业的参与,欧洲重建是一个大工程,仅靠南部非洲企业是完不成的,关键是效率,我们得赶在俄罗斯人介入之前,获得欧洲国家的信任。”盖文的话让杜鲁门很惆怅,再次击中美国的死穴。

相对于英国和法国,美国在经济上明显是有优势的,但是相对于南部非洲甚至俄罗斯,美国的优势就不是那么明显了。

罗斯福引领美国走出大萧条,本质上是否定了西方一贯鼓吹的自由市场经济,大幅增加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从以往小政府大市场的模式,进化为大政府小市场,从而顺利走出经济危机,完成对旧欧洲的彻底跨越。

罗斯福新政肯定是有利于美国的,但是对于华尔街大亨们来说,罗斯福新政等于是直接从他们手中将大部分权利剥夺,将美国经济的主导权从资本手中转移到政府控制下,这对于资本是非常不利的。

罗斯福在世的时候,威望空前,华尔街大亨们偃旗息鼓,纵然有不满也只能暂时忍耐,资本和政府之间达成微妙的平衡。

杜鲁门的威望远不如罗斯福,罗斯福去世后,政府对经济的干涉力度大大下降,美国再次回到资本控制国家的模式上。

这就是美国现在的矛盾所在。

美国政府希望主导对欧洲的重建工作,但是美国资本却不愿意放弃暂时的短期利益,很多企业宁愿破产也不愿意转型,这就等于是将所有的压力都转移到美国政府身上,因为失业工人不会将矛头对准美国资本家,只会归咎于美国政府的无能上。

“俄罗斯人的威胁对于欧洲国家来说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原本可以利用俄罗斯人的威胁,获得更大的利益,为什么不这么做呢”杜鲁门希望南部非洲企业自抬身价,不要让援助变得那么廉价。

欧洲国家仅凭自身实力是无法及时完成战后重建的,重点是“及时”,意思是必须赶在俄罗斯人到来之前,否则就难免沦为为他人作嫁衣裳。

给欧洲国家充裕的时间,战后重建也能完成,早晚而已。

关键在于民众的耐心上,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战后重建,生活有明显改善,那么俄罗斯人的威胁就会无限放大,搞不好会彻底变天。

所以南部非洲如果能矜持一些,不积极参与到欧洲的重建中,那么欧洲国家就要主动找上门,让渡更多利益,至少保住政权的稳定性。

在杜鲁门和美国资本看来,南部非洲资本太不矜持,主动投入到欧洲国家的战后重建中,既没有保证自身利益,也没有给美国同行们留出准备时间,最终都便宜了欧洲国家。

“利益很重要,但是并不是全部,我们或许损失了一些利益,但是收获了欧洲的友谊,这对于我们来说完全是值得的。”盖文只能说,美国资本家们的格局小了。

赚钱固然重要,双赢更重要,美国企业家在写自传的时候总是强调不赚取最后一个铜板,实际运用中总是吃干抹净,敲骨吸髓,吃相太难看。

南部非洲资本也要利益,但是有底线,这才是格局和风度的应有体现,而不是锱铢必较。

希伯来人为什么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就是因为赚钱没底线,什么样的钱都赚,高利贷也就算了,国难财也敢发,真就不担心清算吗

南部非洲已经不再是一战之后的那个后起之秀,而是致力于取代英国,成为一个有担当的负责任大国,这时候就要主动让渡一些利益,让其他国家心服口服。

美国的实力其实也不弱,可是精英阶层的格局太小,换句话说就是德不配位,迟早是要遭受反噬的。

“盖文,在很多问题上,南部非洲和美国的利益是一致的,我们要密切配合,才能共同迎来一个崭新的新时代。”杜鲁门这话其实是威胁,美国现在就是阎王门前的小鬼,成事不足,但是败事有余。

杜鲁门的态度很明显,在欧洲重建这个问题上,南部非洲企业可以吃肉,但是也得给美国同行们留一口,否则这锅肉谁都吃不上。

美国要是想给南部非洲制造麻烦,办法还是有的。

其他的都不说,美国只要继续给俄罗斯援助,那么南部非洲对欧洲的重建计划,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是的,我们确实在很多领域,利益是一致的。”盖文部分同意杜鲁门的话,是否密切合作再说,得看美国人的态度。

杜鲁门愿意合作,盖文肯定不拒绝。

可是杜鲁门最大的问题在于无法完全代表美国资本,这就给杜鲁门的诚意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就这个问题,晚上盖文主动找罗克,想听听罗克怎么说。

“杜鲁门的态度只能代表他自己,并不能代表美国,美国最大的问题在于政策的延续性,这就给合作带来更多不确定的变数,再过三年,美国总统还是不是杜鲁门都得两说呢”罗克现在也不确定杜鲁门能否和另一个时空一样连任。

和罗斯福不同,罗克对杜鲁门的印象并不深刻,单纯从美国大选的前景分析,杜鲁门的赢面小于托马斯杜威。

不过罗克能确定的是,托马斯杜威并没有担任过美国总统,所以罗克对杜鲁门还是有点期待的。

民主的弊端在英国暴露无遗,温斯顿和保守党执政的时候,英国对俄罗斯的态度不说敌对,也和友好没有丝毫干系。

爱德礼上台后,英国对俄罗斯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爱德礼又是送发动机,又是支持俄罗斯获得黑海出海口,打了罗克一个措手不及,最后一地鸡毛。

美国跟英国一样,罗斯福的成功之处不在于他几次连任总统,而在于罗斯福执政的那些年,美国政府的政策难得的保持了一贯的连续性,这才有了美国这十几年的跨越式进步。

现在到了杜鲁门时代,美国政府的控制力大幅下降,罗克也不确定美国对南部非洲的友好,还能持续多长时间。

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即便是罗斯福时代,美国只要有机会,也会毫不犹豫的对南部非洲下手。

“美国现在的情况很严重,如果我们推波助澜,美国的矛盾将会进一步激化,这是否能让我们和美国的竞争中,拿到绝对优势”盖文野心大,这种可能罗克都没设想过。

不过回头想想,这种可能性的确是很大。

另一个时空,美国在二战后一家独大,冷战格局其实也有美国背后推波助澜的因素,俄罗斯的实力,跟美国的差距还是挺明显的,美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挟洋自重。

说白了就是继德国之后,将俄罗斯塑造成欧洲最大的威胁来源,以强化欧洲国家对美国的依赖性,这样美国就能最大程度绑架欧洲国家,组成利益共同体。

这个时空有南部非洲,美国对欧洲的影响力大幅削弱,南部非洲如果全力以赴,能不能将美国的影响力,摒弃在欧洲之外

罗克的心剧烈跳动起来,他从没有设想过这种可能。

“你想怎么做”不管未来怎样,罗克都是要退休的,接下来就算算计美国,也是盖文主导。

“如果我们阻止美国涉足欧洲国家的重建,那么后果难以预料;但如果我们将一部分利益让给美国,那么因为这部分利益的分配,就会引发争议。”盖文懂得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道理。

这也对。

不给美国企业任何机会的话,那么美国资本就会联合起来跟南部非洲资本竞争,客观上反而帮助了美国资本内部达成一致,杜鲁门多半也乐开怀。

将一部分利益让给美国,相当于两桃杀三士,资本贪婪的本性会彻底爆发,外部矛盾转化为内部矛盾,美国人会打破头。

“我之前已经给杜鲁门下了一些药,分量估计还不太足,你接下来可以加大药量,谁会嫌弃自己的权力太大呢”罗克安全赞成,他的本意只是想挑起美国政府和美国资本的矛盾,没想到盖文更进一步。

美国这样的国家,不可能是铁板一块,内部矛盾是很尖锐的,只看是否懂得合理利用。

堡垒都是从内部击破的,要击败美国这样的国家,外来压力不仅没效果,搞不好还会起反作用,得让美国人自己先乱起来才行。

远的领域先不说,美国石油行业,洛克菲勒虽然一家独大,内部也是有竞争的,1911年洛克菲勒分拆后,分裂成多个石油公司,这些石油公司彼此之间难道就没有竞争吗

不仅有,而且还更激烈,以前是各自占山为王,现在是成王败寇,竞争更激烈了。

这也就是没到生死关头,洛克菲勒分拆的那些企业,勉强还能保持默契。

真到了自顾不暇的程度,死道友不死贫道吧。

“明白了”盖文信心十足,南部非洲跟美国不是比烂,制度上的碾压。

美国跟欧洲国家是比烂,南部非洲从一开始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披着资本主义的皮,内在是国家主义的骨,在对外竞争上,南部非洲企业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以一个整体出现,这样自然就能在局部形成优势,各个击破。

美国资本虽然也有优势,但都是相对于欧洲国家来说,罗斯福时代美国政府以凯恩斯主义为理论基础,带领美国走出大萧条,现在美国资本主义又重新抬头,凯恩斯主义被抛弃,这是自寻死路。

南部非洲模式本质上也是凯恩斯主义,但是给与资本更大的自由度,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不会过度死板,又不失灵活,这是美国和欧洲国家做不到的。

对于资本来说,政府的干涉肯定是越小越好。

资本也是有自身局限性的,对利益的追逐往放大资本的贪婪,整体格局上的缺乏,导致资本先天不足。

美国这种模式,要到资本发展到一定程度上才会暴露。

现在这个过程被提前了。

和罗克一样,盖文还是以南部非洲的铁路系统为突破口,向杜鲁门展示国家主义的优越性。

“联邦政府接手铁路系统后,铁路系统其实一直是赔钱的,再过去的二十年里,南部非洲铁路的客运票价没有任何上涨,一直维持在二十年前的程度。”盖文的话让杜鲁门很惊讶,这样做图什么呢。

大萧条期间,美国政府也进行了很多基础建设投资,起到了一部分正面作用。

但是很快,因为运用负担太大,这些基础建设工程就被美国政府重新交由私人资本运营。

盖文并没有向杜鲁门解释,客运的亏损,通过货运会有一定程度的弥补。

再加上其他方面的利润,其实赔的也不多。

本章完

rg

rg。rg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