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世界一级保护学渣 > 第20章第 20 章

世界一级保护学渣 第20章第 20 章

作者:言朝暮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4 00:53:09 来源:就爱谈小说

邵炼统治级别的论文水平, 令人记忆犹新。

他经常突然发布最新研究成果,终结不少人努力的方向, 甚至改写当时广为人知的基础论调, 给出更为准确的研究结论。

而且, 邵炼跨界速度比想象更快, 只要和人工智能沾边的研究方向,他都能精准证伪证实,成为新一轮观点的掌旗者。

大有走别人的路,让人无路可走的架势。

国际期刊对他又爱又恨。

爱, 发表的理论观点新奇、准确, 具有突破性, 引领科研新方向。

恨, 他怎么不投我们家期刊,一定要投scs, 约稿都约不到的

风靡美国的天才,数次登上顶尖期刊scs, 引发了不少人对“中国”这个词汇的讨论和探究。

中国没有科技,中国没有天才, 中国没有研究的各种歧视论断, 都在邵炼横空出世之后,戛然而止。

取而代之的言论是邵炼应该在科研的天堂, 发挥自己的全部才能。

结果, 邵炼走了, 并且带着他具有统治地位的研究能力, 消失在这个世界。

如果不是那些期刊论文,他仿佛没有存在过。

索罗斯捧着那篇邵炼作为通讯作者的太阳能论文,赶到大学阶梯教室。

梅拉德教授正在讲述能量最低原理,见他进来,眼神都要杀人。

他攥紧了打印稿,鼓足勇气缩在教室最后一排,安慰自己这次一定没问题。

梅拉德教授说下课,果然见到自己不得意门生,带着一叠资料冲了下来。

“又是什么”梅拉德教授收拾电脑,漫不经心的问。

“太阳能。”索罗斯立刻回答,拿出那叠稿子,“是中国的研究员模拟的太阳能转换技术,光电转换效率能达到60。”

梅拉德教授目不斜视,提起电脑就走,“中国我更希望你手上能够收到英国费斯卡实验室的漏斗论文,那才是我想看到的太阳能转换技术。”

“老师可这是威廉邵指导的太阳能技术。”

“你说谁”梅拉德教授皱着眉,难以置信的看他。

“威廉邵,ian shao,您看,他是通讯作者”

对中国太阳能技术不抱幻想的梅拉德,随手将电脑扔在身边的课桌上,接过那一堆稿纸。

他动作有些急切,但又心怀困惑。

熟悉的名字太久没听到了,以至于他都怀疑自己听错了音调。

然而,论文通讯作者的位置,明明白白的写着那个名字。

邵炼。

梅拉德教授许多年没有在任何的期刊、杂志、网络上见过这个名字。

此时重现看到这些熟悉的字母,拼起来的名字,心里竟然升起了一丝怀念。

邵炼作为通讯作者的论文,基本等同于邵炼的成果。

梅拉德教授一目十行,翻着论文,准备看看邵炼这些年都在研究些什么。

然而,没翻两页,他看到那一套复杂的能耗模型,愣住了。

“开会,马上。”梅拉德教授收起论文,提着电脑往外走,“索罗斯,把这份论文再打十份给我。”

索罗斯受宠若惊。

要知道,他毕业以后已经六七年没有踏入过梅拉德能源研究所了。

所里人才济济,全是能源研究方向的精英,博士级别以下,连帮忙搬东西、打扫实验室的资格都没有。

现在,他坐在梅拉德能源研究所会议室的一角,成为了列席人员。

十位研究员,围坐在会议桌上,面对同一份论文。

上面清楚的列出了太阳能转换的难题、当前太阳能转换技术普遍效率,然后,简单明了的列算出新型太阳能转换技术,以及这项技术能够达到的最高转换率。

格式普通,模型齐全。

但是,遣词造句无比简单轻松,看起来就跟程序员往计算机里随便编写的一套循环罢了。

大部分人对论文内容不感兴趣。

他们讨论的焦点,永远集中在邵炼身上。

“威廉离开美国之后,销声匿迹,没想到会去研究太阳能。”

“按照他的实力,恐怕要垄断太阳能研究领域了。”

“以前他就研究过太阳能,我还问他愿不愿意向能源方向发展,他拒绝了。谁知道十年后,他还是选了这个方向”

博士们对邵炼的光辉历史心有余悸,热议这次邵炼重新出现的目的。

如果邵炼能够加入梅拉德能源研究所,绝对是一大助力。

可是,邵炼自行成立研究所,对他们来说,只能是合作伙伴或者敌人了。

而索罗斯这个勉强混了硕士的期刊审稿编辑,缩在一角,听着博士们的各种讨论。

他时不时看向梅拉德教师,忐忑的等待他的导师发言。

可惜,梅拉德教授和身边的助理,注意力都在整篇论文上。

既然是邵炼拿出来的东西,他们探究的态度,必然更为谨慎一些。

太阳能转换技术多种多样,随着新材料的出现,研究方向正在往新材料倾斜。

这篇论文也不例外,但是提到的新材料原理,十分陌生。

梅拉德教授抬起头,问道“你们有什么看法”

吵杂的声音立刻消失,能源研究所的博士们纷纷出声。

“威廉邵的理论必然是对的,既然有地址,我们可以尝试联系他,把专利买过来。”

“这是时隔十年,威廉的首次论文,理论虽然复杂,但是模型很有意思,刊发没问题。”

大家围绕着邵炼,发表着观点。

唯一一个人站出来说“这套理论,只是运用计算机模拟出来的实验性转换率,能不能成功实践,还有待论证吧。”

“开玩笑,威廉邵的理论,有无法论证的吗”

“以前没有,不代表今后没有”

梅拉德敲了敲桌面,打断他们的争吵,说道“这是威廉第一次作为通讯作者而不是第一作者提出理论。并且,这位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我们从来没有见过。”

诚然,通讯作者对实验的真实性负责,可是邵炼消失十年,重新出现却不是第一作者身份,梅拉德的质疑情有可原。

但是,仍有人在仔细研读之后,给出了肯定的回复。

“虽然作者陌生,但是内容详尽,论证全面,逻辑链和数据模型没有什么问题,唯独新材料的原理没见过。”

“要实现这套理论,必须要实现新材料的突破。这都可以另外再发表一篇论文登上scs封面了”

讨论点又从太阳能转向了新材料。

大家都激动不已的发表观点。

索罗斯缩在角落听得头大,他没想到这么一篇论文,还能惹得一群博士圆桌会大争吵的。

他关于什么新材料,什么模型,根本不懂。

只知道一群人提出了无数问题,他只能根据这些问题,在论文上进行批注。

梅拉德教授看着论文,听着博士们的讨论,陷入了深思。

作为论文一手获得者,他本该当机立断的联系邵炼,要求买下这份专利,免得落入其他研究所手中。

但是,他和其他人拥有相同的疑惑

理论是好理论,可谁也不能保证这项技术能够完美的实践。

牵涉到邵炼的专利,动辄几千万美金。

梅拉德能源研究所的人讨论许久,仍是无法因为“邵炼”这个消失已久的通讯作者,做出这么大胆的决定。

“如果邵炼能够把这项技术实现就好了。”

不知是谁长叹一声,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梅拉德教授捏着论文,笑出声来,“如果能实现,我们就不会在ene的投稿箱里见到它。而是在国际学术交流会上。”

他这话一说,便是打定了主意。

论文是好论文,原理是好原理,技术是好技术,可惜,在亲眼见证它实现之前,不值得梅拉德能源研究所花大价钱买下来。

“赶紧刊发。”梅拉德教授第一次赞赏眼神看索罗斯,收下了那份论文打印稿,“这篇论文提到的理论非常优秀,我过审了。”

索罗斯受宠若惊,连连点头,“那么我马上联系威廉邵,修改你们提到的问题。”

这话一出,全员齐刷刷的向他投去诧异的眼光。

“梅拉德,你的学生还没遭受过天才的毒打。”

“这里有个人,居然想叫威廉改文。”

“朋友,我们讨论归讨论,质疑归质疑,你可别傻乎乎的发给威廉。”

梅拉德教授呵呵揶揄道“你信不信发消息叫威廉改文,他立马撤稿,下期你就能在scs上见论文到原版,一字不改。”

索罗斯瞪大眼睛。

梅拉德重音强调,“而且,还是整版封面力荐。”

熬夜睡了个补眠觉的邵炼,很快收到了论文审稿回复。

果然不是顶尖三大刊,审稿效率就会高很多。

编辑一条问题都没提,直接回复他,将会在下期ene刊登论文。

言语客气简单,没有废话,邵炼十分满意。

一次平平常常的投稿,难得能激起他的担忧,他甚至做好了改稿准备,务必使沈明洲的首篇论文,能够顺利刊发。

不改稿就好。

邵炼关掉电脑,安下心来。

他熬得双眼赤红,却不困,走到实验室里,发现沈明洲正在埋头焊接元件。

少年身穿白色实验服,全副武装的戴上了防护镜,低头专注的模样,仿佛熟练的研究员。

他见邵炼进来,放下了手上的焊接枪,困扰的说道“万物系统在无人机的处理器里面表现不太稳定,硬件配置太低了。”

邵炼挠了挠短发,建议道“仓库里还有一点儿智能医疗箱同型号的处理器,要不然你试试”

智能医疗箱的硬件,算是国内纳米级设备顶尖配置。

也只有邵炼这么财大气粗的实验室,能够扔一堆备用在仓库里。

邵炼一边给沈明洲找处理器,一边打着呵欠,“你先试试写入程序,如果万物运行还是有问题,我再帮你改一下构架。之前研究医疗系统的时候,我就有几个想法,但是怕把万物玩崩溃,就没动。”

“医疗系统你想怎么改都可以,崩了我能修。”沈明洲仰头看他,半晌道,“不要睡那么晚,也不要总抽烟。”

邵炼心想我不晚睡抽点烟提神,怎么帮你改得出论文。

心思百转,出口却是,“好。”

虽然没能一周完美的做出太阳能,但是在邵炼尽心尽力的调试下,万物系统终于在处理器上顺利运作起来。

等到定制的无人机外壳到货,沈明洲果断的开始了他的尝试。

组装,焊接。

沈明洲亲手做的无人机,外表全面覆盖了银灰色过渡金属组成的太阳能电池板,在太阳下反射着独特的光芒。

他手握遥控器,轻轻启动,这台银灰色的无人机就缓缓的升了起来。

沈老师的无人机首航,高科的工程师全都跑来捧场。

高科实验楼外空地围着一圈人,全都仰望着这台无人机翱翔天空。

无人机升空三米,飞行姿态十分稳定。

设置好的扫描系统,悬空进行第一次工作,捕捉到特定数据之后,直接传输的旁边的屏幕上。

原本打算商业吹捧一下的工程师们,见到屏幕里自动演算出来的三维立体模型,顿时说不出话来。

他们心里“无人机真好看”“无人机飞得真稳”的鼓励话语击得粉碎,见鬼一般盯紧了屏幕。

“这是什么”

屏幕上标注建筑的轮廓,用线条简单勾勒出他们背后的实验大楼。

而他们这群看热闹的工程师,人体热源层次明晰的显露出来。

清晰无比,连动动手都能看到相应的热源标识在动。

如果这是灾难现场,直接就能准确定位到生命体位置

“三维透视建模,再加生命探测功能。”沈明洲操作着无人机,在空中慢慢移动。

屏幕上的建模,也随之缓慢变化,勾勒出红、黄、青的热能轮廓。

工程师们看到这一切变化,问题层出不穷。

“它真的是太阳能供电吗”

“这个模型数据传输我懂,但是沈老师你怎么做到同时实现三维建模和远红外热成像的”

“而且电脑的处理速度有这么快吗无人机扫描成像至少得三分钟吧。”

沈明洲凝视屏幕的成像效果,皱着眉说“这台电脑改装过,用的你们智能医疗箱的外置芯片,系统搭载的万物,所以处理速度快,能够同时实现热成像和建模。”

听了这话,工程师们看那台演示电脑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这是第一台万物电脑吗它是不是能直接对接我们医疗系统”

“如果它能对接医疗系统,那无人机也能这就是一套电脑、无人机、医疗数据库的智能循环系统啊”

“dr沈,你有这个无人机,哪里还需要参加什么高中生比赛,我觉得去参加德国太阳能展都是厂商抢着要签单的技术”

然而,就在他们夸奖的时候,沈明洲将无人机对准了背后的实验大楼。

屏幕上只出现了建筑物模型,厚实的钢筋水泥,堵住了大楼里忙碌人群的身影。

如果这是搜救无人机,是绝对无法准确定位受灾者位置的。

他摇了摇头,说“不行。”

“飞行速度太慢,响应延迟太长。远红外扫描无法突破建筑物,捕捉不到内部的人体热源。而且,建模也没我想的清晰,晚上可能更模糊。”

沈明洲叹息一声,“这样没法支持夜间搜救的,而且很可能给救援队伍添麻烦。”

他经历过高精度的全息投影技术时代,明白未来广为运用的数据成像有多么的清楚。

当然无法满足于这样像素般的视觉效果。

沈明洲果断收了这台半成品,沉思着回到实验室。

徒留一群人茫然的看向自家老板。

卡恩诧异的问道“沈老师是不是对自己太严格了他不是只用做一个太阳能转换技术的演示产品吗”

无人机的起飞、悬停,没有一点儿问题,只要能够证实它利用的是60的太阳能转换技术,足够震撼科技业界,掀起一阵新能源无人机浪潮。

可是,沈明洲居然挑剔无人机不能看穿建筑物,三维建模不够清晰

邵炼当然明白这是为什么。

沈明洲的心思已经全然放在搜救上面。

太阳能

那只是顺便为无人机增加续航的小功能罢了。

可是,沈老师伟大的思想包袱,怎么是普通工程师们能够理解的。

面对一群人叽叽喳喳的困惑,邵炼白他们一眼,“精益求精知道吗。都给我学学。”

沈明洲要改,邵炼根本不拦。

还指使江岳继续帮忙,以便沈明洲有人可以使唤。

江岳不介意帮忙,只是有些惋惜。

他摸着那台已经相当优秀的无人机叹道“大佬,你这样拆了重新做,赶得上创新科技大赛吗”

“赶得上。”沈明洲随手拿过工具,将刚刚惊艳了工程师们的无人机拆得七零八落。

他一点儿也不心疼,还安慰江岳道“比赛的报名才刚刚截止,等到我们的项目进入展示阶段,还有半个月。”

半个月,够他从头到尾再做一台更好的无人机了。

创新科技大赛初审报名,审核办公室堆了无数的学生报告。

组委会大多是大学教授,多年评审的比赛经验,让他们对今年递交的参赛报告,习以为常。

什么变形金刚、钢铁侠,热门的英雄的模型制作过程,学生都能写出一份“实验报告”递交上来。

更不用说什么异想天开的产品了。

高中生的创意虽然不错,但是荒诞无稽的念头,往往让他们摇头。

偶尔在一堆参赛项目里,出现一点儿含有科技量的创新技术,他们都能看很久。

不过,出于对学生科技创新的鼓励,比赛初期他们一般不会淘汰学生。

等项目进入公众展示阶段,开放更多的群众参观展览,让学生们通过群众的提问、专家的建议,形成最后的汇报材料,再慢慢评审出奖项。

现在,他们只用看看报告,记录参赛学生信息就行。

大家凑在一起忙碌,忽然有人拿出了一份报告,惊喜的说道“这个无人机还可以啊。”

听到无人机的项目,高雄斌抬起头。

不久之前,沈氏科技的蒋总,托人跟他走了走关系。

沈氏科技老板的儿子参加了这个比赛,项目正是无人机。

他们这些大学教授,平时跟公司的关系不错。

沈氏科技突然来套近乎走关系,无非只有一个目的。

让自家孩子拿奖。

高雄斌不敢承诺什么一等、二等,只能了解了一下学生情况,说了些场面话,就悄悄撤退了。

然而对方和他清楚得很

其实创新科技大赛的省赛,没有外界传的那么有科技含量。

什么永远不会停下来的永动机。

什么可以直接用于航空航天的新型材料。

什么仿造三国杀做成的化学杀速记小游戏。

只要有创意,都可能获得奖项,并不会追究项目本身的科技含量和真实性,主要目的,还是鼓励学生们的创新热情。

在一堆诸如此类充满科幻构想的报告之中,横空出现的无人机引发了不少评委的兴趣。

“自动避障功能解释得很不错啊,而且还有自动避障模拟场景。”

“而且续航能力还进行了提升,列出了市面上相应产品的对比数据,这个创新不错。”

“是不错啊,看起来这个学生用过功的,不是随随便便买点儿市面上的无人机组装起来糊弄我们。这个无人机展览的时候,我要去看看。”

大家其乐融融,分享着最新发现。

虽然无人机本身的功能平平无奇,但是考虑到这是高中生作品,评委们心里印象分不会低。

高雄斌走过去扫了一眼报告。

嗯,参赛学生姓沈。

应该是沈氏科技打过招呼的学生。

只要评委们觉得没问题,沈家孩子凭无人机拿下一等奖、二等奖,看起来不难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