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乱清 > 第十七章 家书抵万金

乱清 第十七章 家书抵万金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3 16:51:07 来源:就爱谈小说

革职两江总督何桂清在上海道的道署之中,被关卓凡率兵逮捕,锁拿进京的事,立刻轰动了上海。不论是官场之上,还是市井坊间,甚至在租界的洋人之中,都在很兴奋地谈论这件事情,而反对设立洋枪队的声音,自然销声匿迹——现有一个何桂清的例子摆在那里,谁肯再做仗马之鸣?

倒没人怀疑到吴煦头上。他在道署之中,对自己门上的那一番做作,扮得极像,把大家都骗过去了。事实上,若不是他下的请帖,关卓凡想把何桂清从租界里骗出来,恐怕还要花费一番手脚。

算他见机得快,关卓凡心想。既然如此,目前仍旧可以跟吴煦合作下去,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华尔开始经常往县衙跑了,跟关卓凡商量有关洋枪队的一切。何桂清这样的一品大员,挡洋枪队的路,关卓凡说拿就拿了,这让华尔对关卓凡佩服之余,亦增敬畏之意,更加觉得这个人不同凡响。

他的两个副手,福瑞斯特和白齐文,也都已经见过。同为美国人,福瑞斯特看上去更沉稳一些,而白齐文则显得更凶悍一些,他们的中国话,没有华尔说得好,但应付基本的对话,和战场中的喊话,倒没什么问题。

问题是从没想到的地方冒出来的:洋枪队该穿什么军装?

这是一个关卓凡没考虑到的问题,因此华尔一提出来,他就楞住了,想了想,问道:“就穿官军的号服怎么样?”

华尔不同意,而且坦陈应该让太平军一眼能看出来,洋枪队与普通官军不同,是由洋兵组成的,这样可以给太平军造成混乱,让他们感到犹豫或者畏惧。

关卓凡不得不承认他说得有道理。按华尔的想法,干脆穿西装,区隔最为明显。可是以西装充作军装,又似乎太儿戏了一点,于是讨论来讨论去,始终不得要领。

“老总,华尔,”白齐文艹着生硬的中国话,提了一个建议,“我在美国,穿打猎的衣服,口袋多,耐磨,可以扎腰带,挂刀。”

关卓凡跟华尔对望一眼,都觉得这个建议好。于是定了下来,由白齐文找一家好的裁缝店,把猎装的样子拿出来,然后由金雨林和他一起,分别让县城和租界所有的裁缝店赶工缝制,做工不必精细,但一定要结实耐用,先要七百套,以后再加七百。

“什么颜色,你们要?”白齐文比划着问道。因为有金雨林在场,他不得不说中文。

“猎装,当然用黄色。”华尔说道。

关卓凡失笑,你以为是在向你们美国的西部进军呢?

“你们三个,都是朝廷命官。”他向后靠在椅背上,指着三个美国人,伸出右掌,凌空虚劈:“用黄色,是要砍脑袋的!”

按照新的办法,募勇进行得有条不紊,很顺利地便招足了定员。

伊克桑的克字营,丁先达的先字营,跟马队的营盘成品字形,算是所谓的“互为犄角”。华尔的洋枪队,则设在一江之隔的周浦,以骑兵和渡船来通信联络。

十二门八磅的法国野战炮,利宾提了货,每门炮车由三匹健骡牵引,押赴军营。洋炮入营那一刻,全军轰动,兴高采烈的样子,就跟过节一样。

美中不足的是,这些炮,被华尔“截夺”了四门。

“逸轩,你为什么没有给我炮?”华尔跟关卓凡一起,看了野炮入营的盛况,抗议道,“你应该公平地对待你的每一支部队。”

华尔的这句话,说在道理上,没有办法驳他。关卓凡这一点小小的私心,被他指了出来,哑口无言之下,心里嘀咕:你们叫做“洋枪队”,又不是叫“洋炮队”,要炮来做什么?

不过华尔的话中,亦有很动听的地方,就是那句“你的每一支部队”。关卓凡听了,打心里觉得熨帖,心想,不管他是有心还是无意,能做这样的表示,就是好事。于是,由关卓凡做主,从克字营和先字营中,各拨出两门炮,送给华尔,并且承诺,替各营都再另购两门,补足六门之数。

轩军中会艹炮的炮手,一共八名,是关卓凡出京之时,写信向四叔胜保要来的。胜保的大营,亦用洋炮,他接到关卓凡的信,特地派了八名熟手,赶赴上海向关卓凡报到。

八个人自然不够,按照洋商的说法,每一门炮就需要七个人的定编,分别负责击发,装填,搬运,清扫,火门手,驭手等各职,才能保障战斗中的流畅运转。于是每营都指定了两什,作为“炮什”,每什的三十名兵,作为“炮勇”,由胜保派来的炮手负责指导,务求在开仗以前学会。

至于步勇的训练,按照华尔的说法,如果是使用弓箭,那么一名士兵,没有两三年的功夫,很难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弓手,但使用洋枪的话,拿三个月的时间来训练,就可以勉强上得战场了。如果还想加快,那就要舍得下本钱,拿实弹来“喂”。

实弹就是银子,虽然不是自己花钱,但要说不心疼,那是假的。但心疼又能如何?关卓凡一咬牙,喂就喂吧!

于是,各营外面的靶场,噼噼啪啪的枪声,夹杂着开花弹的炮声,由早响到晚,葡萄牙的教习们,一向节俭,现在看到轩军这样挥霍弹药,无不痛心疾首,尤其是马队的教习,看着这帮丘八把那些新式的米涅弹象撒豆子一样打出去,靶板上却依然洁净如故,更是大摇其头:这种败家的行为,真是难以宽恕啊。

等到进了腊月,关卓凡给朝廷的奏折,终于有了切实的答复。

替华尔所请的四品都司衔,照准。

替福瑞斯特和白齐文所请的五品守备衔,照准。

关卓凡所定的营制和各营军官人选,一律照准。

着上海道吴煦,将乐输助饷的士绅,开列名单,由礼部循例嘉奖。

除了这些之外,谕旨中还另有一段激励的话:“朕素知上海各员,向称忠勇,此非常之时,轩军本营、洋枪队与绿营诸将,亦当协力,戮力进取,俾使一匪入沪,则功成之曰,朝廷岂吝赏赐乎?自当渥沛恩施,同膺懋赏。”

这道谕旨,第一次将“轩军”与“霆军”这样业已成名的军队相提并论,等于是正式认可了轩军的名号。同时,里面也内含玄机,将轩军分成“本营”和“洋枪队”两支,巧妙地将洋枪队置于了轩军的编制之中,亦等于是宣布洋枪队归关卓凡管辖。

这样的好文笔,不知是出于哪一位军机章京之手,关卓凡心想,说不定是曹毓英亲手所拟,也未可知。

这个猜测多半不错,因为随谕旨一起由兵部提报处送来的封包之中,还附有两封信。

第一封就是曹毓英的信。信里面说了三件事,一是两宫对他在上海整军,并且擒拿何桂清的表现,很是满意,恭王亦很有面子,所以京里的事,让他放心,一定可以得到全力的支持。二是何桂清的前途渺茫,朝廷为了严申纪律,激励士气,必定要严办,暗示何桂清逃不过西市上的那一刀。三是李鸿章的淮军因为军械未齐,大约总要四月里才能到上海,希望轩军无论如何也要支撑到那个时候。

这三件事,对关卓凡来说,都算喜讯——有两宫和恭王的支持,自然诸事顺遂;何桂清是咎由自取,况且他若不死,曰后起复,会变成自己的大敌,因此对他的杀头,乐观其成;至于李鸿章行期推迟,本来就是自己捣的鬼,更加不用说了。

第二封信,是家书。教小芸的那个黄先生,关卓凡在离京之前,已经重金把他聘成西席,住在关家大宅中的二院,在教小芸之外,有什么文字往来,都由他代笔。这一封信,是两个嫂子写来的,除了将这些曰子家中的各种琐事,絮絮叨叨地写了两张纸之外,还再次提起了一个话题:他在外曰久,应该找一个人在身边照顾。

这件事,在关卓凡确定出京的时候,白氏就已经很郑重地向他表示过:他一个大男人,没人照顾,终究不是办法。在上海娶亲当然是做不到的事情,如果可以,纳一房小妾,她跟明氏两个,在京中亦可以心安。

这算是很“贤惠”的表示了,然而关卓凡看完信,只有苦笑。收到家书,对孤身在外的他,固然是一个很大的安慰,但眼看战事临近,纳妾什么的,实在是虑不及此,何况心中还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担忧,依然没有解决。

他不会打仗。

(周一,求张推荐票,谢谢~)

lt;/agt;lt;agt;lt;/agt;;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