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乱清 > 第六十九章 走进新时代

乱清 第六十九章 走进新时代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3 16:51:07 来源:就爱谈小说

“王的男人”淡定如常,好像全然没有见到这些星星一般,一句话不多说,一步路不多走,一丝不苟的履行着自己“随扈大臣”的责任,由火车站而紫禁城,由前朝而内廷,直到将母后皇太后的銮驾,送入了内左门。

关卓凡目送銮驾沿东一长街迤逦而北,过了片刻,转过身来,向军机处走去。

沿途,见到他的官员、吏役、太监,一个个堆起了更多的笑容,致意之时,把腰哈的更低了;轩军卫兵看到他,则刚好相反——胸膛挺得更高,腰板挺得更直,注目礼更加明亮、火热。

一入军机处,已在内等候的文祥、曹毓瑛、许庚身、郭嵩焘,都站了起来,齐齐招呼“王爷!”

虽不便说出“恭喜”二字,但每一个人,都目光澄亮,面带笑容,而且,包括文祥在内,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有压抑不住的兴奋。

四位大军机,都有一个强烈的体认: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展开了。

文、曹、许、郭四位,方才也在正阳门火车站迎候母后皇太后的,不过,得了关卓凡的口信,快马加鞭,先一步回到了紫禁城。

“各位辛苦,”关卓凡含笑说道,“对了,已经到了饭点儿了,咱们要不要先——”

“不必,”文祥代表其余三位同事说道,“都不饿——除非王爷饿了。咱们还是先议了正事儿,才从从容容的祭五脏府吧。”

关卓凡“哈哈”一笑,“好——‘从从容容’好!”

一边儿说,一边儿将手中的护书递了过去,“都看一看吧。”

微微一顿,补充了一句,“一字未易。”

文祥接过打开,里边是两份旨稿——一份是立荣安公主为嗣皇帝的旨稿,一份是两宫皇太后撤帘归政的旨稿。

既然“一字未易”,旨稿的内容就不必看了——这两份旨稿,本就是出于四位大军机的合拟,文祥的目光,一扫而过,落在了旨稿末尾的“御膳”和“同道堂”上。

文博川宰相气度,说话做事,一向是最沉着的,不过,还是忍不住发出了一声低低的、短短的感叹。

曹毓瑛、许庚身、郭嵩焘也看过了,脸上的兴奋之意更浓了。

“请王爷的示,”曹毓瑛说道,“这两份上谕,要不要现在就交内阁明发?”

关卓凡沉吟了一下,说道:“今儿个可以交内阁,不过,叮嘱他们一句,明儿个一早再明发。”

微微一顿,“咱们自己这儿,得留出半天时间来,把该议的议明白了。明发一出来,必然……嗯,四面八方,七嘴八舌,到时候,有些事儿,咱们得给大伙儿个清爽些的交代,不然,就手忙脚乱了。”

“是!”

曹毓瑛应了一声。

“王爷,”许庚身笑着说道,“我们这儿,也有一份好东西——今儿个上午收到的,开议之前,请你先过一过目。”

说着,将手中的一份“电折”递了过来。

关卓凡接过,看了看封口,没有马上取出电文,说道:“兰州的电报——新疆发来的?”

“是。”

“让我来猜一猜,”关卓凡说道,“既然是新疆发来的,星叔你又说是‘好东西’,本应该就是捷报了——可是,南下的军事,无论如何,不能这么快就有结果的——就算初战告捷,算算日子,这个捷报,现在应该也还在路上……”

顿了顿,“因此,我猜,是伊犁的事儿。”

几位大军机相视而笑。

“王爷料事如神!”许庚身说道,“确实是伊犁的事儿——塔兰齐服软了!”

取出电文细看,果然,左宗棠报告,塔兰齐派了亲信,携了他的亲笔信,抵乌鲁木齐钦差行辕,说自己“沐猴而冠,僭据伊犁,其罪甚大”,以前“不明顺逆”,“妄言妄行”,现今“痛悔昨日之非”,“洗心革面”,“负荆输诚”,“听凭天朝大军处置”,云云。

当然,“听凭天朝大军处置”不是真心话——信上虽然这么说,但塔兰齐私下底开出了条件——仿四川藏区土司“改土归流”的“主动投献”例,即他放弃政权和军队,但朝廷许他保有一定数量的土地、财产和奴仆,并留居伊犁当地。

本来,四川藏区“改土归流”中“主动投献”的土司,朝廷还会给一个“恩骑尉”的世爵,且“世袭罔替”。不过,这上头,塔兰齐颇有自知之明,自称“罪孽既重,不敢玷污国家名器”。

就是说,我别的什么都不要了,得保首领,做一个殷殷实实的富家翁,一辈子衣食无忧,就够了。

左宗棠说,根据各种情报显示,塔兰齐的“负荆输诚”,应该不假,不是什么缓兵之计,虽然,其要求比咱们原先设定的仿四川藏区土司“改土归流”的“被动投献”例,高了半级,不过,并不算太过分,左宗棠说,他个人意见,大致是可以接受的,到底该如何办理,请旨定夺。

“就照左季高说的办吧,”关卓凡说道,“不过,土地、财产,可以保留多少,要替塔兰齐画一条线——如果他敢把伊犁的府库搬空了,到时候,他拿出来赔补的,可就不止于银子铜钱了。”

意思是——还得加上您的那颗脑袋。

“这样好!”郭嵩焘说道,“替塔某画一条线,其实也是安塔某之心,如果朝廷有心食言‘杀降’,现在也不会跟他说这些话——就说,也必然是捡好听的说。”

关卓凡一笑,“筠仙说的不错——就是这个理儿。”

“咱们发了照会,英国人发了声明,”文祥兴奋的说道,“俄罗斯果然就不肯搭理塔某了!塔某这是走投无路了,才不得不‘负荆输诚’!王爷,一切都在你洞鉴之中!”

“照会也好,声明也罢,都是嘴皮子功夫,”关卓凡微微摇了摇头,“归根到底,还是西征大军打得好!一路势如破竹,既吓住了塔兰齐,也吓住了俄国人!英国人那儿,不过打一套太平拳罢了。”

顿了顿,“新疆的仗,如果咱们自个儿打不下来,英国人的一纸声明,又怎么能吓的住俄罗斯?而且,嘿嘿,到时候,恐怕英国人非但不肯发这个声明,说不定,还会见猎心喜,也过去新疆插上一脚呢!”

这是十分深刻的看法,几个大军机,都是心头微微一震。

文祥心悦诚服,点头说道:“王爷训谕的极是!我的看法,太过轻浮了!”

“博川,”关卓凡微笑说道,“你的看法并没有错,以一对二,俄国人的心更虚了——多条朋友多条路,英国人帮咱们的忙,咱们还是要见他们的情的。”

“兵不血刃,光复伊犁,善之善也!”曹毓瑛说道,“不然,打掉了阿古柏,再掉头去打塔兰齐,咱们的伤亡,虽然不会增加太多,可是,当地的老百姓,就苦了!还有,多花掉的军费,可是十倍于留给塔某的那点儿钱!”

“琢如之说,”关卓凡说道,“深得吾心!我呢,现在是钻到钱眼儿里去了,觉得不论做什么事儿,说来说去,都是个‘钱事儿’!事先,都要反复的掰手指头!哪儿能赚钱,哪儿能省钱——但凡听到有这样子的所在,我就笑逐颜开了!”

几位大军机,都“哈哈”一笑。

“说起‘钱事儿’,”文祥说道,“眼下,就有一件极紧要的‘钱事儿’——新君登基,要铸新钱。”

要铸新钱,就要先把新君的年号定了下来。

年号,就是今儿要议的第一件大事。

改元虽然是明年的事儿,但不能等到过了年才去想取个什么年号,何况,嗣皇帝登基之后,就眼见是年底了,许多预备的功夫,都要做再前头,譬如,文祥说的铸造新钱。

“昨儿个在银杏胡同,”郭嵩焘说道,“倒遇上一件挺有趣的事儿。”

银杏胡同为“顾问委员会”所在之地,代指“顾问委员会”,这一点,在座之人当然都晓得的,不过,正要开议年号的“大事”,郭嵩焘怎么突然说起了“挺有趣的事儿”?

不过,大伙儿晓得,郭筠仙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聊闲白儿的。

“礼亲王到‘顾委会’来办事儿,”郭嵩焘面带微笑,“和我碰上了,他悄悄的把我拉到一边儿,说,他花了好大的气力,替嗣皇帝想到了一个极好的年号,拜托我方便的时候,跟轩亲王回一声儿。”

啊?

礼亲王世铎,年纪轻轻,身上除了象征性的“散秩大臣”,什么像样的差使都没有,在座众人,对他的印象,基本都是“王大臣会议”之时,宝廷挑他来做“捧哏”,拿《石头记》中“绿腊”一典,说明“‘祖制’之前,何来‘祖制’?应时而变,与时俱变,今日新兴之例,异日便为‘成例’,便为后世子孙之‘祖制’”的道理。

这个礼亲王,为什么对新帝的年号,如此上心?

“筠翁,”曹毓瑛说道,“我多嘴问一句,礼亲王到‘顾委会’,办的是什么事儿呢?”

郭嵩焘哈哈一笑,“琢如,你问到点子上了!礼亲王是来领‘恩俸’的——可是,亲王仪制尊贵,按照‘奉恩基金’的规矩,贝子以上宗爵的‘恩俸’,府里派人过来代领即可;或者,由‘顾委会’直接存入他们在‘宗室银行’的户头,无须本人劳步。”

顿了顿,“拿礼亲王来说,他的‘恩俸’,之前都是由王府的长史代领的,他亲自到‘顾委会’来,还是第一遭。”

“我明白了,”许庚身说道,“礼亲王到‘顾委会’,‘办事儿’什么的,不过是个幌子,真正的目的,是寻人——寻筠翁替他向王爷递年号的话儿。”

这个“王爷”,自然是“咱们的王爷”——在座的轩亲王。

郭嵩焘点了点头:“对头!”

“这位礼王爷,”许庚身的语气中,夹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讥讽,“年纪不大,这个……劲头儿倒是不小啊,昨儿个筠翁去‘顾委会’的时候,两宫‘用印’的消息,连咱们都还没有收到吧?”

“是。”

“嘿!”许庚身笑了笑,“真起劲儿!”

确实“起劲儿”,而且,“起劲儿”的有些过头了——世铎替嗣皇帝想了一个“极好的年号”的时候,嗣皇帝还不成其为嗣皇帝呢。

这其实是犯忌讳的。

如果传了出去,对景的时候,未必就没有人跳出来找麻烦。

而且,这个麻烦,可大可小。

曹毓瑛慢吞吞的说了句,“嗯,毕竟还年轻。”

顿了一顿,“不过,我倒是挺好奇的,礼亲王这么大费周章的,倒是想了一个什么‘极好’的年号?筠翁,请道其详!”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