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乱清 > 第四十三章 明暗翻覆,生死反转

乱清 第四十三章 明暗翻覆,生死反转

作者:青玉狮子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3 16:51:07 来源:就爱谈小说

终于,所有该看的折子都看过了。

慈禧抬起手臂,轻轻的扩了扩胸,略微舒展了一下筋骨,再看看自鸣钟,已经过了酉初下午五点了。

平日这个点儿,就该传膳了。

“你去楠本稻那儿瞅瞅,”慈禧对玉儿说道,“如果不在用膳,就请她过来一趟。”

当然,这只是客气话,即便楠本先生在用膳,一听到圣母皇太后传召,也得立即停箸,赶了过来。

不一会儿,玉儿就和楠本稻一块儿回来了。

“你在这儿站了几个钟头了,”慈禧说道,“也累了,去歇一歇,透口气儿吧。”

这话是对玉儿说的。宫女侍候主子,自然由头至尾,都是站立的,“站了几个钟头”,其实寻常之事,并不算什么,不过,玉儿晓得,圣母皇太后真实的意思,是她和楠本稻的说话,连自己这个贴身宫女,也不能听,连忙应了,退了出去。

楠本稻谢了恩,告了坐,慈禧开口说道:“有一个事儿,我不大明白,要请教你。”

“‘请教’二字,臣妾当不起,太后有什么训谕,尽管吩咐。”

“我开门见山了‘杨梅’是怎么一回事儿,你熟不熟悉?”

楠本稻心中一凛,微微欠了欠身,说道:“回太后,我的专业是妇科,传染病上头,并不如何擅长,不过略知一二。”

“好,”慈禧点了点头,“一理通百理明嘛。”

顿了一顿,“父母的‘杨梅’,‘过’给子女,是怎么一个情形?”

楠本稻心中,跳了一跳,小心翼翼的说道:“回太后,父母‘过’给子女,就是‘胎传遗毒’了。”

微微一顿,“此系先天遗毒于胞胎,有禀受染受之分,所谓禀受,由父母先患梅疮而后结胎元;所谓染受,乃先结胎元,父母后患梅疮,毒气传于胎中。”

“嗯”

慈禧沉吟了一下,“若子女果然不幸被毒,那么,大约什么时候毒发呢?”

“回太后,”楠本稻说道,“大多数的情形,是一到两岁之间吧。”

慈禧眼中,波光闪动,“有没有成年之后毒发的?”

“回太后,”楠本稻微微垂首,“应该是没有的至少,臣妾没有听说过这样的病例。”

慈禧眼中,精光大盛。

“不过,”楠本稻继续说道,“也有十来岁左右的时候毒发的,只是,这种情形,不算太多。”

啊?

慈禧眼中的光芒,慢慢儿的消散了。

过了片刻,慈禧说道:“‘杨梅’过人,除了‘胎传遗毒’和呃,交合,还有什么别的来路吗?”

楠本稻略略踌躇了一下,说道:“回太后,还有一种情形,也有沾染‘杨梅’的可能和‘杨梅’患者的亵裤直接接触。不过,太后明鉴,这只是‘有可能’,不是必定的即便彼此真的碰到了,也未必就一定染毒的。”

慈禧眼睛微微一亮:也未必就一定不染毒嘛

“除此之外,还有吗?”

楠本稻摇了摇头,“回太后,没有了咱们有的医书,说‘杨梅’之罹,可‘天行时毒相感’,可‘气化沾染’,这些,都是不科学的。”

“不科学”这种话,楠本稻在慈禧面前,已经说过很多次了,慈禧听着,已经没有任何的违和之感了。

慈禧最想要的,没有从楠本稻那里拿到,不过,也不算一无所获。

楠本稻跪安后,传膳。

膳后,漱了口,净了手,奉上茶来,慈禧抿了一口,说道:“一会儿出去溜溜弯儿吧。”

玉儿欣然色喜,微微迟疑了一下,低声问道:“请主子的示,那李莲英呢?”

慈禧轻轻的“哼”了一声。

玉儿陪笑说道:“主子还怪着他?主子这么圣明,什么事儿,心里不是明镜似的?到了北京,住哪儿去哪儿,那是他自己个儿做的了主的事儿么?这趟差使没办下来,依着奴婢的小见识,实在也怪不得他。”

慈禧抿着茶,不说话。

“还有,”玉儿觑着慈禧的脸色,说道,“主子臊着老李,轩王爷若晓得了须不大好看,好像主子在怪罪王爷似的?奴婢觉得,呃,眼下这个点儿,主子还是”

慈禧放下茶碗,平静的说道:“行,叫他也跟着伺候吧。”

玉儿暗暗松了口气,赶紧去通知李莲英。

李莲英听了,眼中放出光来,觑着四下无人,对着玉儿,兜头一揖。

玉儿低声说道:“好啦,老李,别客气了,快点儿吧。”

下楼,出门。

走过“水法”的时候,慈禧停住了脚步,微微的仰起了头。

这个大大的喷泉池子,喷雪溅玉,一如平日。只是夕阳残照之中,半池瑟瑟半池红,池子里的一十三组青铜雕像,对着残阳的一面儿,溢彩流光;另一面儿,隐在暗影之中,一眼看上去,整个形状愈加生动,似乎观者一转过身去,他们就要活了过来。

同时,半明半暗之间,也透着一股说不出的神秘和诡异。

慈禧的目光,落在那对骑着大鱼的童男童女上面,鱼嘴大张,水流从鱼嘴中喷出,男孩女孩,皆笑逐颜开。

你们倒是快活啊!

人世间的悲哀痛苦猜忌背叛永远不干你们的事儿吗?

慈禧一边儿在心中感慨着,一边儿将目光转向那个斜举着一只陶罐的妙龄少女。

水流正从罐口奔涌而出,少女美目微合,面色安详,犹如婴儿中酒,天地万物,全不萦怀。

自己入宫的时候,大约也是她这个年纪吧?

可是,这么多年来从父亲在任上病逝的那一刻算起,自己的心,什么时候真正的安闲过?

慈禧的心中,长长的叹了口气。

再看那对顶盔掼甲的男女将军

男的驾车,女的挥戈,男的威猛,女的飒爽,皆是意气昂扬,似乎下一瞬就要从池子中一跃而出。

慈禧苦笑了。

自己曾经忽发奇想:有朝一日,男的就是关卓凡,女的就是自己,并肩立于战车之上,驰骋疆场,那是何等的快意?

当时,她并不以为自己的这个念头有多么“天方夜谭”上一回来天津,小站阅兵,自己就是和他并肩立于“战车”之上啊!

现在回想,何其讽刺?

“不走了,”慈禧说道,“去‘水晶亭子’坐一坐。”

所谓“水晶亭子”,是指园子里那个圆顶的亭子六根石柱支撑着大理石的穹顶,穹顶上有一组青铜雕塑。亭子的六个面,都由头落脚装上了玻璃,中间都是两扇可以开合的玻璃门。玻璃门上,用铁枝扭出种种蔓草花枝形状,以为框棂。

亭子本身并没有名字,因为通体装上了玻璃,官港行宫的人,习惯上,就喊它“水晶亭子”了。

上一回来天津,关卓凡曾经对慈禧说过:“天气渐冻,户外生寒。不过,就算严冬腊月,北风呼啸,太后亦可在这个亭子里面,拥炉煮茗,赏景消闲,断无风霜雨雪之侵的。”

现在回想,这段话,恍若隔世。

玉儿和李莲英应了,不过,慈禧并没有马上移动脚步,继续吩咐,“准备纸笔铅笔就好;另外,把那本护书也拿过来。”

玉儿一怔,随即明白了慈禧的意思,连忙应道:“是!”

来到“水晶亭子”,纸笔护书茶水,都已备好。因为现已入秋,太阳一下山,气温迅速降低,所以还在角落里,生起了一个小小的炉子。

为了不打搅圣母皇太后的文思,玉儿和李莲英,都退出了亭子,在外头侍候着。

出去之前,慈禧说道:“现在天儿凉了,在外头站久了,小心冻着你们两个,都去加一件大氅。”

玉儿和李莲英,心头都是一阵温暖,齐声说道,“谢主子体恤!”

慈禧摊开纸笔,打开护书,默默的看着里面的“节略”。

我要将现在的局面,好好儿的捋一捋。

然后,确定进止。

她暗暗的吸了口气:一步也走错不得的!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