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升官发财在宋朝 > 第一百二十五章

升官发财在宋朝 第一百二十五章

作者:放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01:31: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从这回起, 每日听陆辞讲经史的那两个时辰,就悄然变成了赵祯心里最隐秘的期待。

开头几日, 陆辞以摸底为主, 等测清楚赵祯的水平和学习习惯后, 再针对性地进行备课。

这么一来, 回回皆能有条不紊地收尾,而不会落得太过仓促、或是进度滞后。

但凡有些闲暇时,陆辞也不提前离宫, 而是留下同赵祯以讲故事的形式,分享起他在汾州任官时, 或是遇上, 或是听说, 又或是在案宗里读过的一些故闻来。

哪怕是一件平淡无奇的琐事,以陆辞的傲人口才,都能将其说得趣味横生, 引人入胜。

经他精心挑选的这些, 更是足够叫久居深宫、除枯燥经史、和偶尔得见的宫人间事外,单纯如一张白纸的赵祯叹为观止,听得津津有味了 。

在十一月下旬的这天, 陆辞又是提前讲完了当日的内容。

听得彻底入迷的赵祯回过神后, 赶紧找内侍问了时辰。

一听还剩半个时辰, 他顿时忍不住高兴起来,吩咐侍人给陆辞倒了一杯解渴的热汤后,主动问询道“摅羽, 今日要讲什么”

陆辞见他这幅迫不及待的模样,不禁莞尔,却不答反问“不知殿下对备荒的仓储库存,了解多少”

赵祯沉吟片刻,慢慢答道“有常平、义、惠民、广惠、社和丰储等仓。”

陆辞有些诧异地挑了挑眉,微笑抚掌道“我原还想,殿下能答上两三个,就已不错了,不料竟能答出大半来。”

赵祯唇角微微上翘。

殊料陆辞的下一句,却是“殿下有所不知的是,常平、义仓在许多地方,已是仅存空名,并无储备。”

赵祯一怔,下意识地便是不信,质疑道“若真有此等欺上瞒下之举,他们是如何通过官吏点检的每年派去点检的官吏皆不同,纵有勾结者,也断无可能一直都能瞒住。”

常平仓和义仓皆隶属中央,每年都有从京师派出官吏,去各地进行点检,确保仓储的丰盈。

陆辞颔首“殿下所言不差。勾结或有,但应是少数,他们得以瞒天过海,所凭的,大多是障眼法了。”

赵祯若有所思,陆辞耐心地等了一会儿,才举了个例子“以去岁事发的陈州为例。陈州长官修建两仓时,有意将二者相隔颇远,一仓丰而另一仓空。官吏点检,往往只择其中一仓检之。遇时只消择所检仓之牌挂上,即可互相遮瞒。”

赵祯震惊得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半晌后,忍不住深深地叹了口气,皱紧眉头道“如此耍弄手段,灾年来时,岂不狼狈万分,何来能力救助”

陆辞点了点头“今夏闹蝗时,究竟是何处仓廪所备无粮,便是一目了然。”

万幸蝗灾被数万鸭兵隔绝在了黄河天险的一侧,未能蔓延至南边的肥地,加上之前也有些地方官做出防患,是以负面影响很快就被控制住了。

说到这,陆辞让小太子稍微消化了一下残酷的事实,才不疾不徐地继续道“殿下认为,备荒无力的缘由,究竟会是什么”

赵祯抿了抿唇,闷闷道“定是备荒钱米,都叫一些个贪官污吏侵吞了去。”

陆辞笑道“此不过是缘由之一。”

赵祯疑惑地看向陆辞。

陆辞慢条斯理道“诸道刺史县令,职本在养民,应劝导百姓丰年时节俭,积极预备灾患。然朝廷虽有诏令,却难被地方官吏贯彻,致使丰稔之年,粒米狼戾,公家既不肯收籴,私家多不敢积蓄,所收之谷随意糜散的情况频繁出现。”

赵祯忍不住追问“他们为何如此胆大,枉顾朝廷诏令,具都敷衍了事”

陆辞意味深长地看了赵祯一眼“殿下可知,地方任官,多是一年一考,三年一任”

对这,赵祯自是有所耳闻的,不禁点了点头。

陆辞淡淡一笑“那殿下定然没听过,还有一年立威信、一年收人情、一年为去计一说。”

赵祯登时就愣住了。

陆辞简单解释道“因更迭频繁,任期短暂,有志事功者方欲整革宿弊,便已迁他司,何谈大有作为任命官吏时,多遵循地区回避之法,如此虽可避免地方势力根深蒂固,却也致使多数官吏因不熟悉风土人情,而难以治理,不得不依靠胥吏,何来察民疾苦的闲暇更替官吏时,皆需迎送,如此又是一笔莫大的财政负担。”

“且官员考课时,多只重资历,而轻政绩。”陆辞挑了挑眉“长久以往,助长的怕是居官者无心政务、趋利避害的做派。”

说白了,灾年出现的概率,到底是较低的。

与其办些吃力不讨好的备荒差使,便宜了后来人,倒不如心怀侥幸,指望灾厄别发生在自己治下,然后一心求稳的应付考课的好。

说到这里,陆辞便及时打住。

他一扫方才话题的凝重,唇角重新带了温柔的笑意,轻快道“好了。时辰快到了,臣且告退,还请殿下保重身体。”

说到底,他将这些地方事务拿来同小太子分享,主要是为启发对方的思路,扩展思维方式,别只顾着读死书,顺道在对方心里埋下一颗忧患和改革的小种子而已。

绝不是异想天开着,仅靠同赵祯聊上这么一会儿,就能叫这些积累已久的弊病一下得到根除的。

赵祯此刻还沉浸在沉重的气氛中,白嫩嫩的包子脸上写满了民间疾苦,冷不丁地听得陆辞疾转的口吻,也是过了好一会儿才清醒过来。

这就又要走了

他下意识地就要起身相送,就被陆辞笑吟吟地拦下了。

唯有继续坐着,眼睁睁地看着陆辞潇洒好看的背影越来越远。

赵祯的心情,不由自主地也跟着低落了几分,缓缓地趴倒在了桌上,深深地叹了口气。

两个时辰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怎么就感觉过得尤其快呢

赵祯并未郁闷上多久,就得知了一个好消息。

他那几天也不一定能见上一面的爹爹赵恒,忽然心血来潮,要来东宫陪自己膝下这一硕果仅存的皇子共进晚膳了。

与其他五位皇子相比,对于赵祯,赵恒其实并称不上有多喜欢。

不论是那不苟言笑的古板性情也好,还是对其感情淡薄、出身也极低微的生母,都难以叫他对其生出多少怜爱来。

偏偏其他皇子各个早夭,唯有体质虚弱的赵祯留了下来。

在悲痛之余,倒是让赵恒对他自然而然地多些关注了。

赵祯到底年纪小,对能与爹爹共用晚膳这点很是欢喜,但他素来内敛腼腆,即便高兴,也习惯了不表现出来。

看他还是一副死气沉沉的模样,哪怕出来迎接,也只是扯着极勉强的微笑

饶是赵恒颇想表示一番关怀,也着实难以开口,索性作罢。

用过膳后,赵恒习惯性地考校了赵祯的一些功课,赵祯暗暗紧张着,却是倒背如流。

赵恒满意地点了点头,给予了褒奖后,就准备去刘娥那坐坐了。

赵祯却在这时,鼓起勇气开了口“爹爹,臣还想再问一件事。”

赵恒颇感稀奇地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看这个平素就是个闷葫芦的儿子“但问无妨。”

赵祯悄悄地松了口气,询道“不知今岁夏蝗发时,赈济不利的那些州县,最后是如何处置的”

“”

做了许久甩手掌柜,只大概知晓由王旦去处置了、自己则不知后续的赵恒,一下就被问住了。

赵恒皱了皱眉“无端端的,你怎么问起这来了”

赵祯遂将陆辞所提的仓储冒滥之事,向他简单说了一遍。

“陆左谕德”

赵恒愣了愣,这才从记忆的犄角旮旯里,翻出了几个月前还被他惦记得很的那位小祥瑞,与这新官职对上号去“这些净是他教你的”

自从王旦病逝后,他被迫捏着鼻子任命了寇准为相,对处理政务,也就更加意兴阑珊了。

事到如今,他才想起还有这么一茬。

赵祯却紧张起来,以为爹爹是不满陆辞教些经学之外的事,赶紧替陆辞说了一大箩筐好话。

见他满脸涨得通红,紧张得话都磕磕巴巴,却还坚持给陆辞解释的模样,赵恒被结结实实地逗乐了“我未说要罚他,你急什么”

一提起小饕餮,赵恒的心情就莫名变好了几分。

他想着明日多加留意,将人召见来问上几句,同时向一脸担忧的儿子玩笑道“得亏你提醒,不然我都忘了,还欠着他两三日一送的御膳呢。”

陆辞还不知自己的御膳福利即将恢复,他在讲完经学后,并未直接回家,而是转了个道儿,往集市去了。

有这么一位省心的学生,可比他原来想象的陪熊孩子念书要好上无数倍,自得投桃报李,不但教学时尽心尽力,也要哄人开开心心。

皇宫中奇珍异宝无数,但民间的小玩意儿,也有其独特处。

加之据陆辞近些日子的观察,赵祯并不是个喜奢侈的性子,那他择些新奇有趣、却价格低廉的小物件作为礼物,就很合适了。

怎奈他在后世养叼了眼光,导致在集市上逛了许久,也没找到什么合心意的新奇小物件。

思来想去,他最后决定,干脆等到休沐日时,自己亲手去做一个好了。

还没走出几步,陆辞就想起什么,忍不住微微笑了。

既然要做,干脆做多一个。

届时给小狸奴送去,也好作为他读书努力的奖励。

毕竟一本左氏春秋,就够个小郎君啃上很久的了。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仓储方面的一切内容都出自宋代地方政治研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