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升官发财在宋朝 > 第一百五十七章

升官发财在宋朝 第一百五十七章

作者:放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01:31: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在摸不清楚陆辞脾气的情况下, 几位胡子花白的考试官默默对视一眼, 纷纷选择了暂且听从。

早膳由贡院里的小厨, 不论是厨子的手艺,还是食材选用上,都不可能比得颇好口腹之欲的陆辞家中的讲究。

对于差事处制定的工作餐, 陆辞既然不曾抱有过任何期待, 见到预料之中的简易粗糙后,也谈不上任何挑剔。

尤其经历过疏浚沟渠的那几个月, 更是对此有了极高的容忍度了。

他随意扫了一眼, 虽无甚食欲, 但还是挑了两块蒸饼,端了碗白粥,坐到木桌旁,动作斯文好看,却很快就将取来的几样食物一扫而空, 以湿帕拭过沾了些许碎屑的唇角后,就毫不犹豫地起身离开了。

另三位考试官还在细嚼慢咽, 见陆辞已用完早膳独自离开, 他们也不好再磨蹭,唯有草草用完了剩下的, 赶紧跟上。

考试官其实共有五名,但另外二人需考试的,只是参与别头试的开封府举人,举人数并不算多, 自然不必如此忙碌。

就因耽误了这么一小会儿,等他们来到衡鉴堂时,就看到陆辞已端坐于案桌之后。

他手的左侧,是堆积如山的行卷,手的右侧,则摆了一份刚刚翻完的一份。

对于他们三人的迟到,陆辞并未出口苛责,只在听得脚步声时,抬起眼来,淡淡投去一暼后,便不再关注他们,继续批阅手头的那份。

尽管那一瞥很是平静,三人却莫名感到脸上窘迫得略微发烫。

然而他们心里憋气归憋气,硬要说来,却也无处可发,唯有郁郁地坐下了,也翻阅起行卷来了。

叫他们始料未及的是,陆辞根本不是装装样子的故作勤勉,而是自坐下后,就当真半点不带挪窝的。

连午膳晚膳,都一概让人直接端进这屋来,好让他一边继续翻看行卷,一边用着简易清淡的膳食,权作果腹。

这一天天熬下去,批改公卷的效率,自是大幅上升了往年贡举,直到引试那日,也不见得能看完所有人的行卷,或只潦草翻过,而无暇细读。

现还有十日才引试,剩下的公卷数量却已不足最初的三成,时间就显得空前充裕起来。

但对在工作狂监试官的带头逼迫下,几近废寝忘食地熬过了这十几日的糟心日子,人几乎瘦了一圈,面容也憔悴不少的三位考试官而言,可就完全谈不上美妙了。

这究竟是哪儿来的疯子

锁院的这二十来日,虽明面上是作批阅行卷,再为引试商讨命题用的。

可实质上,绝大多数行卷根本连过目的机会都不曾有,就已被封存;而商讨命题,也完全不需用上那么多日。

剩下的日子,则全归他们吟诗作词,彼此切磋下琴棋书画,虽被锁院中,但也乐得悠闲了。

偏偏这回就遇上了陆辞这混世魔头般的棘手角色。

若不是感觉在陆辞隐隐约约的盯视下,周身萦绕着难以言喻的压迫感,这么多天的加班加点,高压工作下来,他们怕早就要翻脸闹开了。

招来众人暗地里的怨恨,陆辞却宛若无知无觉,还因越发熟练,批阅行卷时多了几分得心应手,摸准评分规律后,自然就变得越发地快了。

最让他感到头痛的是,因此时还没有所谓应试专用的馆阁体,所递行卷的书写方式,自也因各人所怀的炫技想法,变得千奇百怪,不乏群魔乱舞者。

字迹工整端雅,使人一目了然的,已是可遇而不可求。

陆辞在经历过无数份难以分辨的狂草字迹后,更是彻底麻木。

几天下来,他现每翻开新的一份时,内心所怀抱的最大希望,就已降低至对方的字迹是不用他太费精神就能辨认的程度了

饶是他尽可能地不因字体怀抱偏见,但在枯燥的审阅过程中,着实难对书写狂乱者生出丝毫好感来。

词赋方面倒好,因举子们皆知贡举取士时最重这两者,投入的精力也通常最多,递交上来的行卷更多是他们的得意之作,陆辞在审核时,就发现了不少亮眼之作。

但在文论卷子上,可就笑话频出了。

陆辞从中看出了,不少士子闭门读书,双耳不闻窗外事带来的严重弊病一昧歌功颂德姑且不说,围绕鬼神大谈特谈的也情有可原,偏偏还有自以为提出切实建议,夸夸其谈,却都是空中阁楼,错漏百出,完全不切实际的,才真惹人发笑。

可怕的不是一无所知,也不是功利心盛,而是只知皮毛,却已刚愎自用。

陆辞面无表情地将那些可笑文论丢到桌底下,再拿起那些优秀词赋,反复读了几回,以作洗眼。

最后干脆将好的作品一概抽出,单独储放在一木盒里。

行卷的水平高低,虽不计入分数之中,但素有分类归档习惯的陆辞认为,若是巧到最后排定名次时,两者只在伯仲间,就可翻出行卷,做为场外文资的参考。

每天都从辰时看到戌时,陆辞是适应良好,起码能看上四五十份。

然而他效率越高,为了不被比下去太多,落得怠惰之嫌,另外三人就只有更加卖力批卷了。

众所周知的是,因开封府解额相比其他州府要来得宽裕,且占京都之便,于士人眼中为考试风气之先,因而除去本贯取解的士人外,还有大量寄贯召保取解的士人涌入,经过统计,今年单是寄应开封府取解的士人数目,就已高达四百四十四人。

乡里为声教未通地方的化外人,也为特例之一,可在开封府参加解试。

更别说开封府人口本就最为众多,几项相加后,所递交上来的行卷总和,自然而然地就成了一个其他州县不可想象的天文数字。

对直接造成他们如此辛苦劳累、简直就是个不通人情世故的混账的陆辞,三位考试官自然更不可能给予任何好脸色了。

他们从头到尾一直板着脸,除了在规矩上不让别人挑出错的必要行礼外,半句不主动与陆辞攀谈。

更公然当着陆辞的面,只在彼此间有说有笑。

陆辞“”

这种排挤方式,难道是小学生吗

他将这几人仗着年长和彼此相熟、就想通过甩脸色和爱答不理等方式、来达到向他施压的目的的可笑做法尽收眼底,却宽容地并未揭穿。

只要他们肯配合工作,老老实实地做事,出的疏漏不多,也不自作聪明地找麻烦的话

陆辞自认,作为临时上司,他还是很愿意宽宏大度一些,而不至于小气到连这点情绪宣泄都不容许的。

就如在商定考卷命题时,陆辞大大方方地让五名考试官自行讨论过,再将最终结果交给他审核过目,而不曾强行参与进来,给予了最大程度的自由。

等结果出来了,他在审查时,也毫无刁难之举,仅仅是提出几道称不上伤筋动骨的小意见后,考试官一作更改,就爽快通过了。

当看到这些天如恶魔一般的陆辞,径直派人将试卷送去国子监,好制造雕版、进行复刻时,负责别头试的那两人还好,与陆辞共处一室最久的三人,却已是精神恍惚。

这般好说话,还是陆辞么

见陆辞这丝毫不受影响,平日仍是我行我素,在公务上虽十分严格,但行事磊落大方的做派,也让三人感到些许不可思议之余,更多还是气馁。

这不明摆着,他们抱团却做了无用功么

而就在众人各怀心思的时候,不知不觉间便在陆辞以身作则的强力推动下,破天荒地在引试前的两日,将收纳来的所有行卷,都批阅完毕了。

多出的两日闲暇,陆辞给了他们久违的笑容,再不拘着他们继续呆在衡鉴堂内,而是容他们自行相聚,饮酒写词,赏景放松。

得此厚待,已习惯了焦头烂额的忙碌的三人,又一次出乎意料下,起初还不敢相信。

等陆辞再重复一次后,他们才一边愣神着往外头,一边还不可思议地生出几分感激和不舍来。

陆辞在放他们歇息后,却未闲着毕竟他对与生人饮酒也好,作辞赋相和也罢,都无半点兴趣。

倒不如优哉游哉地一边品着小点心,一边对三名考试官已批阅过的行卷,进行简单的抽样复查。

因这并非是道必要工序,陆辞做时,也就极轻松随意,只当一桩消遣。

直到第三副行卷被抽出时,陆辞才目光一凝,轻轻地咦了一声。

词赋中规中矩,挑不出什么差错来,但这两篇文论

怎么透着股似曾相识的熟悉感

陆辞乍一眼看去,因有些久远,于是只被唤起了模糊印象,顶多是感到有些微妙。

但在仔细读过几遍后,他就顺利在脑海中调出具体记忆,也肯定了第一眼时浮现的猜测。

陆辞不由失笑一声,摇了摇头,直接翻至行卷卷首,慢条斯理地将名姓记下,再起身到存放举人家状的小室中。

不过片刻,他就在吏人的帮助下,调取出了这人的家状。

行卷弊端丛生,已非新闻。但其最大诟病,便是常有人假借他人文字,或用旧卷装饰,重新书写,而起不到反应举子平时水平的作用。

哪怕是最简单的剽窃,因没有后世的网络查询,也不存在能阅遍天下人作品的神人存在,想要发现这点,也是难如登天的。

这位胆大包天的老铁,却是倒霉到家了。

他恐怕还不知道,自己不但抄到了监试官的旧作头上,还刚巧被心血来潮做抽查的监试官发现了。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不好意思,我重新查阅了关于开封府解试的资料。发现宋初虽然跟诸路州府监军一样,也是从府官中抽调人选充当考试官,但是从988年开始,就因府事繁巨,始别敕朝臣主之。一般是从馆阁中抽调人选,譬如直集贤院、直史官、太常丞、秘阁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殿中侍御史等人,来考试开封府举人。

别头试的考官和监门官,就如文中所说的那般,也是从这些人中另外设置的。一般是两到三人。

但因为v章太难修改,我就只在这里知会你们一声这是bug qaq就不改前面的了。中国科举制度通史宋代卷上194 第四节的开封府解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