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升官发财在宋朝 > 第一百六十二章

升官发财在宋朝 第一百六十二章

作者:放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01:31: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得了陆辞的微笑回应, 赵祯更受鼓舞, 将内心徘徊已久的念头滔滔不绝地道出“自古得贤则治, 失贤则乱。汉唐之间,亦多选贤良才学之士, 以条时政得失我愿让天下英豪皆登于朝, 试者不限前资, 黄衣草泽,皆可应诏”

哦。

看着他巴拉巴拉说个不停的嘴,陆辞面上微笑依旧,已然神游天外。

平心而论,小太子有雄心壮志,志在改革人才选拔制度, 收纳更多贤士,当然是好事。

他作为前老师, 在正常情况下, 也会为对方的成长和担当感到万分欣慰的。

前提是不拉他下水。

好不容易让小太子将自己的理想阐述完,陆辞直截了当地就泼了一盆冷水“制举之设,本意在得非常之才。然过往题式,所问皆历史典故,无关冶乱,竞为记诵名数之学,难以选拔出习先王之法,明当世之务者。”

其实,就算没有赵恒折腾出天书下凡这一闹剧, 制举的衰微,也是大势所趋。

唐时科目众多,分三大类,每一大类下又包括若干小类,加起来共有近百个之多。而大宋的制举,哪怕经景德年间的改动,也只得寥寥数科,还很靠拢常科,取人过窄,自然不能与其相比。

且唐时应举,可由长官推荐,也可由士人自荐去吏部,参加吏部主持的御试即可。而当朝应举,却得先缴进词业,审查合格后,才能参加阁试,再是御试。

这就意味着,单是应举资格这关,就要筛下绝大多数人;阁试这关,能得五通者,更是寥寥无几;更别说还有最艰难的御试了。

制举的考试内容,也为人诟病已久题目皆僻隐难知,主要问经史名数,求的是博闻强记。

陆辞自认算记性好的,但在这种专往刁钻冷僻处出题的情况下,也没有丝毫能中选的信心。

这么一来,但凡能过制举的人才,往往记性绝佳,在贡举中多半也能取得不错的名次。且贡举可得进士出身,登科唱名,不论是风光,还是稳妥,都要更胜一筹。

预试难,正试更难,考试内容与贡举大同小异,待遇却还一般。

那制举不受青睐,也就情有可原了。

赵祯满眼信任地点了点头,从善如流地接了下去“我亦深知其弊,奈何无从下手,才更需先生助我。”

陆辞“”

是哪个混球教坏了小太子,让他学会打蛇随棍上这一招的

尽管有些难以招架赵祯充满纯良和信赖的眼神攻势,但一想着近些天的日赶夜,就为出锁院来过个中秋佳节的累死累活,他瞬间就恢复了铁石心肠的状态。

他淡定道“殿下谬赞,臣甚是惶恐。然臣才疏学浅,资历不足,不久前所知监试一职,已难服众,又如何当得起制举的撰策题官况且不论阁试御试,依循旧制,皆当由两制代拟,再交由殿下核定,我身为太子左谕德,为东宫官,若贸然担任此职,于情于理皆是不合,还请殿下改变心意。”

赵祯好似完全捕捉错了重点,立马关切地询问起细节来“已难服众难不成你为监试官,贡院中却还有人胆敢为难你”

陆辞微眯着眼。

他十分怀疑,小太子根本就是避重就轻,故意装傻。

被陆辞以狐疑的目光盯了好一阵,赵祯仍是一派坦荡,叹息道“陆左谕德向来与人谦和宽厚,自不肯说你方才所言,的确在理。”

陆辞蹙了蹙眉。

尽管赵祯的语气听着是松动了,但被这学生坑过一回的他,却始终难以放松。

果然,赵祯叹完气后,装模作样地琢磨一阵,还装出灵光一现的表情,高兴道“既然如此,我立即下诏,以摅羽为秘书省监,知制诰,这些难题不就迎刃而解了”

左谕德属东宫官,不好掺和制举事宜,那将他直接安排进两制之中,可不就合乎章程了

陆辞嘴角一抽。

事到如今,他若还瞧不出这几个月的累死累活,全是这小兔崽子为升自己官的苦心安排,那就白活这么多年了。

他虽感动,更多的还是哭笑不得“殿下厚爱,臣感激涕零,然”

赵祯对他的反应早有预料,赶紧摆了摆手,及时截住他话头后,就开始了。

他先是浮夸地打了个哈欠,又软绵绵地靠在金椅上,眼睛闭起,好像真困得不行一般,有气无力地开始赶人,还狡猾地直接改了称谓“与陆制诰说了这么会儿话,我还真有些倦了。”

陆辞一脸冷漠。

就赵祯刚才那副生龙活虎的模样,也好意思自称倦了

赵祯仗着眼睛闭着,看不见陆辞表情,自顾自地演了下去“今日中秋,百官休沐,我也不多留你了。你累了这么些天,莫为杂务费心,一会儿我让御膳房准备一桌筵席送你家里去。”

说到这,他又匆忙补充“制举之事也不急,等过两三日,我再召你进宫仔细商榷。”

陆辞眼皮一跳“多谢殿恤,还请殿下保重贵体,莫太过操劳了。”

赵祯轻轻地“嗯”了一声。

太子殿下铁了心要耍无赖,陆辞身为臣下,也只有配合对方拙劣的表演,默默退下了。

假装困倦的赵祯,在听得陆辞脚步声渐渐远去后,才试探着将眼皮抬起一丝丝。

走了。

确定陆辞不在后,他才长舒一口大气,一个鲤鱼打挺地坐起,高高兴兴地亲笔写起任命诏书来。

有治蔡河水、监试开封府举人,还揪出一桩舞弊大案的功绩撑着,正三品的翰林学士还给不得,但一个从三品的秘书省监,还是能给的。

赵祯三下五除二地写好诏书后,就一手撑着下巴,双目放空,公然走起神来。

等小夫子在这次制举中,能有所建设的话,那有这份功绩累积上去,届时再给翰林学士的官阶,阻力就不该太大了

赵祯跑了会儿神,忽想起中秋夜里,不但小夫子要回去与亲友团聚,他也得往爹爹处了。

于是赶紧起身,在内侍的提灯引领下,一路往大内去。

走着走着,他就被远处的辉煌灯火,和清晰飘来的美妙歌声所吸引了。

“那就是百姓家”

赵祯轻声自语道。

引路那内侍年岁颇小,闻言以为是同他说话,便受宠若惊地回道“正是。中秋节时,天街最为热闹,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也婆娑于市,往往至晓仍旧不归。”

赵祯沉吟着,另一内侍已感叹道“哎,倒是衬得宫中有些冷清了。”

“不错。”赵祯眼底是灯火辉映,莞尔一笑“但若无宫中的冷清,又如何衬得出外头的热闹呢”

明明是同样的语句,但经他调转顺序的一说,却变得截然不同了。

赵祯心里,是真真切切的欢喜的。

百姓安居乐业,佳节里热热闹闹的,他反倒比看到奢华宫宴,要更高兴。

只是,要有机会的话,他想哪天出宫去,亲眼看看这太平盛世的画面。

再顺道去陆左谕德,不,陆制诰的家里转转,认识一下对方口中的 酒鬼,小正经和大流氓。

陆辞自是无从得知,自己家已被小太子惦记上,又安排进未来行程了。

上一件职事刚完,还来不及喘口气,就被告知又一桩差使砸在头上,官也直接往上窜了几阶。

责任和压力的双重影响下,顿时让他彻底没了睡意。

木已成舟,陆辞唯有自我调节,尽早接受事实了。

好在小太子还有点良心,没说让他今晚就开始锁院,而好歹给他留了几日歇息,再确定制举改动事宜。

因已入夜,天上皓月高悬,清辉如洗。

街上车水马龙,人山人海,挤满了登高赏月,饮酒听曲的人群,让陆辞也寸步难行,只有跟着人潮缓慢涌动。

好不容易到了家宅坐落的街上,他才脱离苦海,赶紧脱离人流,拍马回家去了。

自知晓贡院今日放榜之事,陆辞家里的三位友人,就不曾离家半步。

柳七大方地从樊楼要了一桌子丰盛宴席,还备了精致糕点和佳酿在院中,准备饭后赏月时享用;朱说心细,知陆辞喜洁,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就让下仆备好热汤,将干净衣裳也放在一边,让陆辞一回来就有热水可以洗浴,舒适衣袍可以更换;狄青则一早就上了集市,在肉食紧俏难买的情况下,愣是抢购到一条大羊腿回来不说,还亲自下厨,将它烤得焦嫩正宜,油滋滋地冒,香腾腾的让人食指大动。

结果一等就是近两个时辰,才见风尘仆仆的陆辞进了门。

三人同时起身,迎了上去,其中又属狄青跑得最快,让陆辞都忍不住劝道“慢些,别摔着了。”

狄青这才僵硬放慢脚步,目光却一直紧紧地盯着许久没见过的陆辞看。

瘦了许多。

他抿了抿唇,一时间想说的太多,却不知道说什么好,唯有将陆辞手里的包袱默默接了过来。

陆辞正背累了,顺手在他脑门上揉了一把,笑道“还是属你最贴心。”

狄青眼眸倏然一亮。

他心里藏着的小花,一下就甜滋滋地绽放了。

柳七抱臂看着,故作不满道“怎么就只有狄弟贴心了看来我这桌从樊楼叫来的好菜,是时候退回去了。”

“是该退了。”陆辞笑道“一会儿有御膳送来,你是要樊楼的好菜,还是要御膳”

柳七“你又做了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秘书省监为从三品,阶官名,元丰改制后才成了职事官,掌领古今经籍图书,国史和实录,天文历数,以及祭祝文撰写等。宋代官制辞典239

2制举之后会详写,注释里暂不做补充。如果感兴趣可以看中国科举制度通史宋代卷下第十五章 宋朝制举与词科制度 723738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