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升官发财在宋朝 > 第一百九十四章

升官发财在宋朝 第一百九十四章

作者:放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01:31: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刘圣人虽在后宫称得上手眼通天, 但对朝中情势, 却所知寥寥。

绝非是她无意争权夺势, 而纯粹是因前些时日动静过于明显, 叫官家察觉后深感不快, 冷落她颇长一段时日, 叫她被这盆兜头冷水泼醒罢了。

自那以后,她虽凭借十余年来相伴的旧情得回圣心, 但也明智地有所收敛。

她心知肚明的是, 若三翻四次地触碰到官家的底线, 触怒对方的话, 那自己的失势,就注定将变得无法挽回了。

说来讽刺, 只消官家一日在位,便可保她后宫独宠,荣华富贵无忧;却也因官家一日在位, 她欲染指权柄的野心,也就不得不成幻梦一场。

却说朝中闹得沸沸扬扬,让铁了心要拿陆辞开刀泄愤的赵恒灰头土脸地铩羽而归,正是心情最为恶劣的时候。

而对具体缘由一无所知, 仅仅知道赵恒提前散了早朝, 猜出定是遇上不小的烦心事的刘圣人, 就欢欢喜喜地抱着刚吃饱喝足、正乖巧睡着的赵允初,去做这朵出谋划策的解语花了。

赵恒起初对一向温柔贴心,彼此间又有深厚情谊的爱妻的到来, 还略微感到几分内心宽慰。

但在看到在她怀中乖巧熟睡的赵允初,再见她一脸慈爱地注视着这小小稚童,温言软语地轻哄时,脑海中不知为何,竟鬼使神差地浮现了陆辞那几气得他七窍生烟的话来。

东宫同陛下有骨肉之系,血脉相连,那圣人又何如

赵恒微眯起眼,心念徐动。

在他尚未察觉的情况下,投向刘娥的那原本柔和的目光,就悄然起了微妙的变化。

尽管时隔久远,但他仍旧清楚记得,将六子从李姓宫人处抱走照顾时,刘娥虽不住催促,看似热切,等将乳儿抱到手中后,却远不及这般上心,一举一动皆是如作亲子的慈母心肠。

而仅是对他一番柔情小意后,就顺手交给乳母照看了。

之后也仅让赵祯同乳母居于偏殿,派去三四名宫人轮流照看,自己却鲜少涉足。

待六子日渐晓事,由太傅开蒙后,她频频过问课业,却皆以敲打为主,耳提面命,唯恐赵祯不晓孝敬她这有养育之恩的娘亲。

像对赵允初这样的嘘寒问暖,不怕累地亲自抱着孩子来,与他同享天伦之乐,可是从未有过的。

赵恒蹙了蹙眉。

这是八大王之子,真正同他血脉相连的八大王,且因不久前那场祸及库藏的荣王宫大火而谨小慎微,同其子,自己又能有几分骨肉亲情

圣人舍陛下亲子不顾,改而抚育王侯之子,用意为何

赵恒情不自禁地又回想起,陆辞那彼时只让他感到万分刺耳的另一问来。

刘娥越是待赵允初温柔,他沉默地看在眼里,就越觉古古怪怪的,不是滋味。

多年以来,他虽算不上独宠刘娥一人,但也因对她情根深种,不愿叫她伤心,而较少涉足其他宫妃处。

人道雨露均沾,她可是占去大半了。

最叫二人感到遗憾的是,刘娥霸宠多年,却不曾为他诞下一儿半女。

加上他子嗣本就艰难,到头来膝下尚存的,竟剩赵祯一子了。

令他欣慰的是,赵祯虽优柔寡断,沉默少言了些,却是个稳重踏实,恭谨孝顺的。

连朝中百官,对这储君也颇为信服。

他如今发愁的是,这阵子的监国下来,太子的威信剧增,叫他这真真正正的皇帝,反倒有被人遗忘之势了。

但不论如何,赵祯都是他硕果仅存的血脉啊

他顶多是无意提早交权,敲打渐有越俎代庖之势的赵祯一二,却断无废除太子的念头的。

这大好江山,不交予自己的骨肉继承,难道还得托于旁人之子么

偏偏刘娥对身为他骨血的赵祯冷冷淡淡,却对八弟的郎君百般呵护,怎能不叫他多想

赵恒心里油然生出几分疑虑和怨气来,不禁微眯了眯眼。

心里那颗怀疑的种子,到底是这么被悄然种下了。

怕不是正应了陆辞所说的那般,赵祯为他骨血,却非她血脉,谈何疼爱

那要抚育的话,自然要选择更听她掌控的一个。

他不过是要唬赵祯一唬,但这妇人的私心,怕不是无子而寻求寄托、再求自保的那么简单了。

刘娥若是知晓,她为展慈母情怀的一番举动,直接导致反效果的话,定要不甘心地大呼冤枉。

在她看来,赵恒再怜爱她,也断无可能设身处地为她着想的。

当初抱养赵祯时,她年岁虽较千娇百媚的其他宫人要长上许多,但再渺茫,也并非无诞下自己亲生子嗣的希望。

之所以要将赵祯夺走,不过是作为一道并不紧要的保障罢了。

现她已过知天命之年,也早没了月信,自然彻底绝了诞下血脉的痴心妄想。再惧于对赵祯渐察真相、注定与她离心的压力,会将赵允初视作心尖尖上的一张保命牌,也就不足为奇了。

拿赵允初取代赵祯的太子之位、这等异想天开的念头,刘娥其实还真不曾有过。但以此刺激心软仁善的赵祯,再得陛下怜惜,末了再不济,也能为赵允初求个王侯之位。

届时即便得知真相的赵祯想来个翻脸不认人,自己靠抚育赵允初的筹码,确保刘恒过世后,仍然过得安然稳当了。

尽管毫无依据,刘娥仍隐约感觉出,赵恒的烦心事,或许会与昨夜见过的陆辞有关。

但她不知的是,就在自己盘算着如何从赵恒口中,不着痕迹地套套话的当头,就不慎错过了赵恒先是怀疑、后是不悦、再到阴冷的眼神变化。

“夫君且瞧瞧,小郎多乖巧啊。”

刘娥很快有了头绪,于是眉眼弯弯,轻柔地握了握赵允初那热软的小胳膊,就想往赵恒身边凑。

“小郎年小体弱,不当太频抱出走动,以免受风染病。”让她始料未及的是,赵恒却未似之前那般,配合着她也逗弄逗弄赵允初,而是垂下眼帘,冷淡地回绝了“你若是连这也不知晓,便不合适照顾稚子。若你是真心怜爱他,就还是乳母代替,不必逞强了。”

这话里带刺,直刺得笑盈盈的刘娥神色一僵。

不顾她一脸泫然欲泣的委屈,赵恒不耐烦地侧过头去,不愿看她“我还需处理政务,你且下去吧。”

刘娥同他年岁相仿,纵使养尊处优,日子顺风顺水,也难违岁月。

她既年老色衰,如何是年轻貌美是新人的对手

之所以仍能独秀一枝,所凭的不外乎是独特性情,以及多年来备受阻挠、一朝相守,终得相濡以沫的情意了。

而现饱受质疑的,恰恰是这份情意。

口吻虽很是平静,但刘娥仍敏锐地察觉出,这话透出的疏离和冷凛。

处理政务

可笑

若是在十几年前,称得上怀有雄心壮志的赵恒说出这话来,或许还有几分可信。

但换作此时,任谁都清楚,这不过是一冠冕堂皇的托词罢了。

刘娥得此逐令,依然抱着赵允初,惊疑不定。

她还未真正开口询问,怎么可能就说错话,以至于触怒官家了

赵恒见她一动不动,好似还要辩解一般,更是不悦“怎么,你又要代劳不成”

表面上,二人虽似重修旧好了,但当初刘娥代他批阅奏折时,他经臣子提醒所产生的疑心,却时刻都能重新浮出水面。

听得越发诛心的语句,刘娥一方面觉得脸上如被扇了记耳光般、火辣辣的疼,一方面内心则是极度不安,徘徊着万千不解。

但她也知晓,不论事出何因,现在都绝不是盘根问底的好时机。

这天底下,唯一能不给她留半分情面,叫她羞耻难当的,也只有天子了。

她忍下屈辱,柔顺道“夫君教训的是。”

与此同时,她于脑海中将自己进殿以来的所作所为,飞快过了一遍,完全寻不出半分不妥之处来,便稍微放下心。

怕是朝中烦心事太过棘手,官家过于烦躁,才暂时不愿与她倾吐吧。

得出问题并非出在自己身上的结论后,刘娥遂勉强一笑,温和恭顺地行了礼。

一转身,她就沉下脸色,竭力保持步履不急不缓,在宫人前不露端倪地行出了厅室。

她走之后,赵恒虽移开了定格在她背影上的视线,却未停下思维的发散。

甚至还自发地走入了疑邻盗斧的思路将她近来的一些可疑举动,给尽数联系起来。

帝后二人各怀鬼胎,闹得不欢而散时,东宫之中,却是前所未有的上下齐心。

在赵恒那一顿毫无依据、毫无理智寇准语的发作后,这朝野中说话最有份量,也是最对陆辞品德有信心的首辅李迪、三辅寇准、以及东宫赵祯,就毫不犹豫地统一了阵线。

必须得保陆辞。

在见两位十分器重的重臣联袂而来时,原还因陆辞的回归而冲散了愁绪、难得露出笑模样的赵祯,马上就察觉到不妥了。

尽管他为回避爹爹未去早朝,更不曾在朝中布置耳目,此刻也能轻易从两人面色上看出事态严重。

等听寇准无比凝肃地将早朝中事一五一十地道出时,赵祯头个反应,即是惊诧万分。

他站起身来,下意识地反驳道“不可能昨日小夫子一直在我殿中,陪我叙话,还一道用了晚膳,我亲自送他出的东宫门,又怎会到爹爹那去了”

赵祯这番为陆辞辩护澄清的话一出,却将李迪和寇准一直不敢肯定的猜测,直接来了个印证。

二人面色凝重地对视一眼,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

八 九不离十了。

寇准轻轻叹息。

显而易见的是,陛下之所以毫无缘由地发作陆辞,恐怕根本不是为那子虚乌有的不逊之言。

而纯粹是借题发挥,冲着陆辞背后的太子殿下来的。

太子对陆辞的倚重和信任,众人有目共睹,陛下自然也心知肚明。

那只消将陆辞驱逐出京,岂不等同于断太子一臂

太子在颓丧之下,自然而然地就会收敛几分,正正如了收权心切的官家心意了。

哪怕真有口出妄言,那定然也是陛下步步劝诱,步步相逼,为保护太子,陆辞才不得不招祸上身,自寻贬谪。

在听到李迪和寇准委婉阐明陆辞前程危在旦夕的缘由后,赵祯脸色登时煞白,紧抿着唇,半天说不出话来。

他潜意识里固然有意回避,却绝非蠢钝之人,经二人点出后,自是信的。

像小夫子那么好,又是所有人眼里公认的能言善道,好与人交际的人,对爹爹素来敬重,怎么可能在归来的头日,就吵自身的依仗出言不逊

更别说没有爹爹的传召的话,小夫子根本踏不进大内半步,又何来的口出狂言的机会

定然是他将小夫子送出东宫后,前脚刚出,后脚人就让爹爹带走了。

为何将人带走

问的定然是小夫子提前回京的缘由。

不论小夫子是否说了真话,爹爹绝对是为予他警告,才对小夫子这般冷酷无情吧。

赵祯无意识地攥紧了拳头,眸光从黯淡的涣散,渐渐凝聚起来。

少顷,就只剩坚毅了。

正所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棋在盘中,不得不走。

从这一刻起,他不再一昧隐忍退让,而是要为护住身边那些重要的人,积蓄力量。

不说奋身一搏,也需有自保之力,而非为孝道而任人宰割。

似寇准和李迪这般分析的,在最不缺人精的朝野里,显然大有人在。

身处大内,正在仔细回想刘娥可疑处,越想越是气闷的赵恒自然是做梦也没想到,因他近些年来亲手败坏的自身口碑,导致朝中鼎力的三派官员,都不约而同地将一口喜怒无常、借题发挥、折腾太子的黑锅,给结结实实地扣在了他头上。

而在家中享受难得的清闲生活状态,正安抚为自己心焦不已的友人的陆辞,也不可能料到,由于他长期以来八面玲珑、温和谦逊的君子形象过于深入人心,以至于他破天荒地将皇帝批了个面红耳赤、恼羞成怒,心里也做好了被大怒下的皇帝贬到偏远小州去吃喝玩乐哦不,支持当地基础建设的准备后,还在所有人心里被脑补成了一朵纯洁无垢、受间歇性精神病迫害的白莲花。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早上新室友来暂住一周多,如果她不吵,原来的一周5更的更新节奏是可以恢复的,如果吵的话,就继续更新不稳一周,先给你们打个预防针哦

最迟到315,她就搬走,那时应该一切都能恢复正常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