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升官发财在宋朝 > 第二百五十一章

升官发财在宋朝 第二百五十一章

作者:放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01:31: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由于狄青早早与公祖商量过, 定下了回京后再通过制举,走挂文职之名兼武职的路子, 哪怕他这几年来建功颇多, 却都只在陆辞递上的奏疏中记着,此时安安静静地躺在小皇帝的某个暗屉中, 等着重见天日。

在旁人眼中,他还赫然是一介白身。

幸有战场上亲手拼杀出的战绩在那摆着, 他虽于明面上并无一官半职, 众人却都默认了他行郎将事,掌控万胜营的举动。

而一说到万胜营, 所有兵士们对他们的看法, 具都换了个样了这还得从上回, 以狄青为首的万胜营的数名兵士, 参与进榷场伏击中的优异表现来说起。

铜面小将骁勇善战,众人也已见过几回, 不至于大吃一惊, 但对平日吊儿郎当的高继宣,和沉闷得一脚踹不出半声来的杨文广也大放异彩一事, 则彻底出乎了他们意料。

原来万胜营不全是不中用、还好挑事的纨绔子弟, 人固然心高气傲了些, 却不乏真有几把刷子的。

当一直暗暗瞧不起万胜营这群惹事儿的怂蛋的兵士,开始忍不住对他们略作改观时,敏锐察觉到这一点的万胜营兵士,精神气貌也变得截然不同了。

这变化虽称不上翻天覆地, 但任谁都看得出,平时只井水不犯河水的两派人,渐渐增加了相互间的交谈,而万胜营的兵士在营房里行走时,也不再刻意避开或无视他营兵卒,而是昂首挺胸地慢慢走过,面上也带了点笑。

在感到与有荣焉之余,狄青也发现,对底下人训练起来时,他们也变得更有劲头了。

尤其是昔日同高继宣关系最为密切,却因对方那回趋利避害的直觉发作,躲开了几次触犯军法的邀约而渐渐疏远的那几个纨绔,在听闻高继宣那亮眼表现后,心里就攒着一口难服的气。

就凭那站没站相,坐没坐相,还口无遮拦得很的高家衙内,

既然高衙内能行,那他们肯定更行。

对万胜营里逐渐弥漫开来的暗中斗劲儿的气氛,狄青第一时间便发觉了,且毫不犹豫地加重了日常的兵练。

平时能让这些衙内们叫苦不迭,想方设法逃避的苦头,这回却闷不吭声地吃了。

狄青也不多鼓励他们,或是作出任何允人上场的承诺,只抓紧机会,将他们狠狠操练。

他的理念很是简单既然不想混日子,而有心出人头地了,就脚踏实地地先得把本事学扎实。

否则上战场后,敌军只会想要他们的命,而不会好心教他们打仗的技巧。

届时不掉脑袋就不错了,还拿什么去争得功绩

狄青更清楚的是,这批人背景非富即贵,极少是街上被捉来充数的贫家子,自己的身份又是个不好言明的起初靠军法立威,那是不得以下所为,还是得亏了有公祖镇场,替他料理善后。

换作平常,倘若因他出了什么差错,叫公祖受到什么责问的话,他怕不得悔得用脑袋磕墙去。

同样对现状感到满意的,其实还有赵山遇一部。

在确认得到在秦州说一不二的知州陆辞接纳后,追随他的一干族人立即就被一一核查身份,放进了城,由陆知州下达文书,临时安排进了驿馆住下。

当然,每日都有数十秦州兵轮流在外看守,若有进出,必要派人跟随,但说话都是客客气气的。

对此举为何,双方都心知肚明这半是看管,半是保护。

对确实是真心来投的赵山遇一部而言,必要的出入从来不会受到拒绝,衣食住上的供应亦是颇佳,实在没什么可挑剔的。

况且,有宋军日夜护着,他们既能自证清白,也可避免受到心胸狭隘的李元昊所派刺客的加害,故而对这一安排十分满意,只静心等待陆秦州的下一步安排了。

七日后,小皇帝就收到了齐骆一行人快马带回的奏折。

仅是飞快一暼,他的眼睛便亮了。

这是熟悉的小夫子的字迹

等不及明日上朝,也顾不上请来还在议事厅的寇准等宰辅,他先让齐骆在外殿候着,就迫不及待地拆了火漆,展信读了起来。

他这一石二鸟之策,一定会得小夫子的夸奖吧

满心期待的赵祯浑然不知,他唇角已挂着难以掩饰的灿烂笑意。

等读完这封不长不短的信件后,他先是为文字中揭露的党项内乱之事感到惊愕,又为李元昊对其父兄的残忍冷血感到厌恶,但读到后半段后,就只剩下雀跃不已了。

果真得了小夫子的表扬,且小夫子也全然未让他失望,甚至,还争气得让他惊喜万分这不,诏令刚一下,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功收服了在西夏颇有份量的部族长赵山遇

此事宣扬出去,定然能极大程度地打击西夏的嚣张气焰,动摇李元昊那本就来路可鄙的王位,抵消王尚书遭掳的影响。

而且陆辞办事这般雷霆得力,无疑是对他能力卓越的强力佐证,原本对自己的一意孤行颇有微词的那些朝官,也不可能再厚脸皮说得出诽议对方的话了。

尽管不难猜出,这刚好撞上的时机,多半只是巧合,但素来对陆辞信心满满、偏心而不自知的小皇帝,还是毫不迟疑地将功劳扣到了小夫子的头上。

若不是小夫子治理秦州有方,外交得当的话,就赵山遇这惜命怕事的性子,还会敢来投么

即使投了,又为什么非投秦州即便投了秦州,如果小夫子不是魄力十足,又岂敢在诏书到来前,就先将人安顿下来,却不是为免生事、平白招人口舌而把人直接撵回去

最重要的,还是小夫子与我虽分别多年,天各一方,师徒间却仍是默契十足啊

赵祯喜滋滋地将这封他眼中的表扬和长脸信给反复读了几遍,才恋恋不舍地重新叠好,轻咳一声,正色交给因目睹全程而脸色微妙的内臣“将信送到议事堂去,让李、寇、丁相公过目。”

内臣赶紧垂首应令。

赵祯定定地坐在椅上,出了一会儿神,忽道“你们都先退下吧。”

内侍们面面相觑,不敢开口问询,便应声退出殿中了。

等确定所有人都退出里殿后,赵祯再不去抑制一直上扬的嘴角,勉强趴到在身前案桌上,身体不住颤抖的同时,发出一阵阵克制的笑声。

登上极位已有数年,他可总算将小夫子好些年来纹丝未动、甚至还明着平调暗着降了的官位给嗖地升上去了

一想到这点,赵祯按捺不住兴奋,轻轻锤了锤桌子。

不仅如此,他还光明正大地加了俸禄,再不会让小夫子捉襟见肘,可怜巴巴地只能盯着一道羊头签就得浪费那么多羊头的寇相公瞧,而完全有条件品尝更多精致和昂贵的吃食了

此时此刻的陆辞,自然不知道自己这些年来,一来为免小皇帝为难、二来是有心将手头要事亲自做完的做法,叫官家都快憋疯了。

他正深情地握着王韶的手,一脸叫滕宗谅牙酸的依依不舍。

在他屡屡举荐下,于边关建设、军略配合、筹措物资方面,具都才干卓越的王韶引起了庙堂的注意,在小皇帝的大力推动,以李迪为首的宰辅的支持下,王韶被调去渭州,成为原渭州州城、现越发荒废的古渭寨的长官。

此官职的任命,可谓石破天惊以王韶那十分有限的资历,仅靠陆辞呈上的奏章中所陈述出其功绩和发挥的各种作用,就真能肩负起协助镇守渭州一带防线的曹玮将军,再要单独整顿出可供统领一军的的重任吗

要不是所谓的古渭寨,此时只是荒芜和混乱一片,全得靠王韶白手起家,不然朝堂绝对要闹翻天了前有陆辞,后来王韶,简直是视资历于无物

陆辞难掩可惜道“我虽知就此一别,便是雄鹰飞腾之始,然少了一知心知底的左臂右膀,我心里也着实难过,真是舍不得放人啊”

他固然不愿意暴殄天物,让明珠暗藏,但从此身边少个得力助手,为此难过,可不也是人之常情么

王韶被夸得满脸泛红,简直要无地自容了,赶忙摆手“陆节度过誉了,下官当不得,真当不得。”

陆辞又盯着他叹了几口气,终究没说出更让王韶窘迫的话来,而是语重心长地最后叮嘱道“万事切记厚积薄发。虽说能者多劳,但你务必先保全自身,才可为民谋福祉。”

王韶心里一暖,冲陆辞心甘情愿地深深一揖“陆秦州赏识、提拔之恩,下官没齿难忘。只望不负所望,有日重逢,再在陆秦州指派下冲锋陷阵了。”

“是么”陆辞莞尔一笑“我倒更愿早日见你与我并驾齐驱,开疆扩土。”

听到心心念念的开疆扩土一词,王韶心绪不禁激荡,面上虽还矜持着,嘴上已不再推辞了“陆公所言,亦为我愿。”

陆辞心情复杂“”

虽说以他目前这节度使的头衔,被尊称句公,绝对也当得起

但冷不防地被这么一叫,怎么就感觉跟莫名老了三十岁似的

亲自送走调职渭州的王韶后,陆辞回到官衙,重新翻看起将被增派至秦州辅佐他的新官吏来。

遗憾的是,粗略一扫后,发现竟没一个眼熟的。

“若是朱弟也来就好了。”

陆辞惋惜道“他往日所陈军略,不乏出彩可行之处,若此埋没,实在可惜。”

话刚说完,他越发感到怦然心动。

唯一让他有所顾忌的,便是范仲淹好不容易考入清贵馆职,且以当今官家爱才的做派,按部就班地晋升,决计是最为稳妥的。

毕竟柳朱二人不似滕宗谅这般,因只是同进士出身,本身就注定要在地方上轮转否则陆辞倒不介意厚着脸皮,向朝堂设法讨一两个小官来协助,却不愿意会因此妨碍了友人的前程。

历史上的范仲淹,的确是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志,而青史留名的名相。

但他所认识的,却是自微萍时便相识、有血有肉的朱弟,而不是那位经心智成熟、经多年宦海沉浮、千锤百炼出的范仲淹。

陆辞是绝计不愿,靠着史书得来的那一星半点的了解,就先入为主地断定人的志向,从而妄自决定人的命运的。

“简单得很。”滕宗谅听完他的顾虑,不由挑眉,径直道“你去亲自试探朱弟,看他意愿如何再行事,不就两全其美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