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升官发财在宋朝 > 第二百五十四章

升官发财在宋朝 第二百五十四章

作者:放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01:31: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十日一晃而过。

当一路日夜兼程, 一身风尘仆仆的张朱二人,并肩站在秦州城门前时, 张亢一边偷瞄专心惊叹城墙巍峨的朱说, 一边发自内心地松了口气。

可算是要结束被人日日提,夜夜提陆三元那些个辉煌政绩的日子了

想起翻来覆去地听陆辞光辉事迹的滋味, 张亢便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噤。

若他哪日志得回京,定要将那建议自己与朱说同行、道对方一向沉默寡言、不好言辞的可恨友人, 狠狠揍上一顿才行。

要是连夸赞起那位陆兄时如滔滔江水般连绵不绝的朱希文都能称得上寡言的话, 那恐怕这天底下的大多数人,都当得起惜字如金这一词了。

朱说好似浑然不知一脸真诚地附和了他一路的张亢的心有余悸, 兀自欣赏完高大雄伟的城墙后, 便笑着小声催促还在原地发愣一样的旅伴“张如京使不必于此时贪看城墙, 还是先进城吧。”

张亢才意识到就因方才那一个走神, 便在队列中生生落下一截,令后头的人都忍不住将催促的目光投向他了。

按他们这一路来时的经验, 因硝烟迫近, 越是临近边境,城门守兵审查进城百姓便越是慎重, 怎这堪称位于最前线的秦州, 审看起来竟这么快

张亢诧异之余, 略显局促地笑了笑,赶紧快步跟上。

等待进城的队伍的确前进甚快,张亢感觉还才过了一小会,便已轮到他们二人了。

待真正到了跟前后, 张亢便立即明白,怎会检看得如此之快了和通常只配四五名兵士验看的其他州城不同的是,小小秦州,竟是配了二十名之多

张亢脑海中掠过无数猜测是秦州兵源较别处丰裕是陛下另增派了援军来还是每日进程的百姓颇众,不得不如此

朱说的关注点,则与张亢的截然不同。

哪怕明知陆兄公务繁重,亦因不清楚他们具体至期,是不可能现身在城门处的,仍是禁不住四处张望。

可惜他看来看去,果然还是不见那道熟悉身影。

朱说也不觉太失望只要一想着一等去到衙署,马上就能见着阔别已久的陆兄,今起还能与之共事,便按捺不住唇角的轻轻上扬。

他们既是受诏前来,肩负重任,亦是满怀斗志,跃跃欲试,自然不会似当初王钦若那般刻意隐瞒身份,自找麻烦,而是干脆利落地出示了贴身携带的结绶。

原本面无表情的城门兵士乍一眼看去,先是皱了皱眉,旋即客气令他们在原地等候,小跑着离去了。

张亢与朱说便依言耐心在原地等待,仅过了极短的一小会儿,那兵士就已去而复返。

这回,许是确认了二人身份属实,对方面上不复之前的刻意板着,而是显现出了难以抑制的笑意。

然而此时此刻,朱说的目光全被不疾不徐地跟在这兵士身后的那道人影彻底吸引,下意识地屏住呼吸,根本顾不上瞧对方的神色变化了。

他张了好几次口,才终于发出一道破了音的声音“陆兄”

那面带温柔微笑的来人,可不正是阔别多年的陆辞

人虽清减不少,身量亦拔高些许,但不论是那令人心生好感的翩翩气质,还是会发光似的俊美相貌,都仍是他记忆中的模样。

朱说不自觉地就已将稳重抛之脑后,往前快步走去。陆辞见他如此,亦配合着阔步朝他走来。

待朱说近到跟前了,不等人反应,陆辞就笑吟吟地把臂一伸,极其自然地把人搂进怀里了“我算着时日,以朱弟之心切,不是今日,便是明日,结果还真未料错。”

会牵挂千里之外友人的,又何止是京城的柳朱二人

朱说满心激动,根本没听清陆辞说了什么,只想也不想也展开双臂,将人牢牢抱住。

张亢目瞪口呆地看着二人抱成一团。

抱了好一阵后,朱说才恢复些许理智,意识到这在大庭广众之下,说不定会有损陆兄威严,赶忙不好意思地把人松开“陆兄公务繁重,其实不必”

陆辞笑着打断了他“朱弟可是为应我之请,不惜辞去馆职,不辞劳苦地远道而来。此番深情厚谊,我纵万语亦难以回报,现不过是算好时日,近期在城墙边多做徘徊罢了,怎还不必了滕兄亦有意前来,只是他今日需去堡寨巡视,需迟上一些方能见到他了。”

听陆秦州亲口说出这么一番话,一直竖着耳朵、在旁好奇旁观兼偷听的一干百姓,就立即明白引得陆秦州亲自前来接人的这位来客的身份了。

朱说虽不比柳七细腻敏感,也不难察觉出旁人投向他的目光陡然变得热烈起来,忙道“陆兄此言差矣。我此番前来,非是为全友人之谊,而是为循本心。所谓道,臣则由乎忠,子则由乎孝,行己由乎礼,制事由乎义后方可言国、家、民与物。”

听着朱说那熟悉的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得行云流水,以及心得体会信手拈来

陆辞感到几分怀念之余,又有些哭笑不得。

他正要转移话题,眼角余光便瞥到了杵在一边许久,一直一言不发的张亢,于是莞尔道“这位定然是张如京使了。”

张亢在最初对朱说失态的意外一过,也不自知地将关注的重点全放在了顶头上司陆辞身上。

模样是真生得俊俏,岁数也是真年轻啊。

约是被朱员外郎在耳边提了一路的缘故,哪怕这位离京数年、仍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被京中人津津乐道的陆文曲星与朱员外郎是有说有笑,很是温柔近人,他却莫名品出几分难以言喻的威仪,令他隐约感到受震慑的紧张。

不等他细忖,陆辞的温声招呼,便打乱了之后的思绪。

“正是下官。”

张亢难免感到有些意外。

毕竟在他看来,不久前才又乘了青云直上至节度使之位,且统领这一股要紧军势的陆辞,竟会分神记他一刚被委派来的区区正七品如京使的名姓,实在有些不可思议了。

即便他胸怀雄心壮志,不惜弃文从武,也要做出一番功业来,但心里其实很是明白自己明面上虽是被派去协佐秦州兵事,但他与陆节度的品阶之差距,可谓一个天一个地,唯一接近的,大概就只有岁数了。

但张亢在感到失落之余,稍微感到宽慰的,便是单从陆辞的好名声来判断,不是个会贪属下功,还是个难得能听得进属官建言的。

却不想陆节度如此心细,又极平易近人,初一见面,便一言道破他的身份。

张亢拱手揖礼,着实做不出谄媚拍马模样,只谨慎道“在此见过陆节度。因赶路之故,颇有狼狈失敬之处,还望节度海涵。”

见他如此回应,陆辞不禁加深了唇角的笑意,开门见山道“我观张如京使履历,虽文章细腻优美,行事却大刀阔斧,皆直爽利落、潇洒痛快得很,着实叫人钦佩。怎一谋面,却成婉转含蓄人了”

张亢错愕地瞪大了眼。

陆辞并无意在人越聚越多的城门处,与盼了许久的左臂右膀闲聊,而出其不意地将张亢弄懵后,顺理成章地把二人领到了衙署。

看到两年多前才被精心修缮,后来又陆陆续续得到资助,进行过扩建,如今已成了座颇有气势的三层楼阁,在州府衙署中都当得起规模宏伟这一赞誉的秦州官衙,朱张二人又狠狠地吃了一惊。

因行公务,二人这一路但凡是走旱路的,都没少歇在驿馆,亦没少见破败不堪的官衙。

二人皆都习以为常了毕竟官不修衙这一背后掩藏多少辛酸,为官者皆心知肚明。

倒是这般光鲜漂亮的,可真是头回见。

饶是朱说坚定认为,陆兄无论如何都不会因贪图享受,而行些挪用公使钱的荒谬事,也忍不住感到心惊肉跳。

张亢眼底的震惊和怀疑,更是明显得无法掩饰了。

陆辞将二人反应尽收眼底,才意识道当解释几句“因有乡绅热心筹措,富户慷慨解囊,我等方幸获此良屋为衙署。修衙之前,我已向陛下奏请过,你们大可放心。”

最初是感念陆辞驱走吐蕃强骑,护得秦州安宁的恩德,才有富绅愿跑前跑后,筹得钱款来修缮破败不堪的官舍。

后来的那几回扩建,则都与陆辞丢给滕宗谅主持的流民安置政策有关。

加上公使钱随着茶山种植和榷场的定期举办而增多由起初的捉襟见肘,难以周转,到略有盈余,再到如今的宽裕,滕宗谅也彻底不再惦记那些民间债务了。陆辞这才不再节省着用,便在奏请官家后,将陆续得来的捐款,悉数用在扩建官署上。

官署能修建得这般光鲜威风,代表的可不是剥削来的民脂民膏,而是堂堂正正的民心所向。

如此一来,自然也让在其中忙务的官吏感到万般荣耀,好长一段日子里,连走起路来都带风似的利落。

只是不管是朱说,还是张亢,官阶皆未至升朝官中最末的四品,才对曾惹得朝中小议过一阵子的此事一无所知。

张亢还忙着消化这一消息,不慎错过了陆辞与朱说飞快交换的默契眼神。

虽然极想同许久不见的可爱朱弟叙叙旧,但有履历颇对自己胃口,又得了点小皇帝青眼的张亢在前,陆辞自是要先与这位多做接触的。

看着还一脸无所适从的张亢,陆辞笑容越发温柔。

这么一来才好知道,接下来究竟给对方分配多少工作量,才不算暴殄天物。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范仲淹特作文南京府学生朱从道名述,借阐明“从道”含义,宣讲自己的教育宗旨,旨在培养具有远大志向、高尚道德、对社会有贡献的有用人才。范仲淹对“道”的理解是“臣则由乎忠,子则由乎孝,行己由乎礼,制事由乎义,保民由乎信,待物由乎仁。”如果能够追随此“道”,“然后可以言国,可以言家,可以言民,可以言物,岂不大哉”这也是对应天府书院所有学生的勉励。范仲淹研究作者诸葛忆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