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升官发财在宋朝 > 第二百九十六章

升官发财在宋朝 第二百九十六章

作者:放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01:31: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官家欲重开制举, 广选良才,以应对西北战役之事,虽还未明文召之, 但在消息灵通的朝中文武眼里,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

知晓归知晓, 看着兴致勃勃的小皇帝用心筹谋, 为凸显重视, 还特意将此时恐怕正于秦州忙得焦头烂额的陆辞也召回来坐镇, 他们却都是心照不宣,全然不看好此事。

自太, 祖朝起, 哪位天子在置办制举时不是满怀雄心壮志,想着做那相中千里马的伯乐,弄得大张旗鼓

末了无一不落得雷声大雨点小, 寂然无闻, 意兴阑珊地收场。

不是乏人应制, 便是中举者太过寥寥。

在他们眼中, 明面上颇受官家重视的制举却落得乏人问津这点, 实在是再符合常理不过的了。

人力有穷时,能做到可俾陈古今之治乱,君臣之得失,生民之休戚,贤愚之用舍,庶几有益于治, 还可吟得诗词歌赋的全才,固然能在制举中雀屏中选。

但既然身兼才灵爽秀,文理优长,甚至还需通兵法韬略的惊世之才,要走那贡举的光明坦途,显然也是手到擒来的。

那何必行这偏锋,摘这在士人眼里,终究是次贡举进士一等的名头

不论是士林名声,还是前途晋升,正经的新科进士,都要比制科魁首要强上太多了。

会去应制举的士子,大多是在自知科考中发挥失利,无望名次,又不甘心就此回乡,才特意碰碰运气去;也有出身不佳,在低微官职上蹉跎多年,前程黯淡,前往一试者。

终归是一群投机取巧之辈,而鲜有专冲制举而去的。

因打心底地怀着对制举取士的轻视,在陆辞回京,惹得京中一阵热闹的风头过去后,群臣就不约而同地将关注的目光移了开去,除却投向了吐蕃与党项的焦灼战势的那一小部分,大多都落在了早秋这筹办得热火朝天的文武举解试上了。

自也无从得知,陆辞趁此机会,勾结小皇帝,顺利对制举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动。

制举的排场动静,自然比不得身为读书人心中正道的贡举,哪怕比之势头渐衰的武举,也远远不如。

更别说陆辞还故意将阁试之日,安排在了这届贡武举的初试同天在彻底杜绝了文举不利、便来此碰运气的不良风气之余,也让有心应举之人锐减。

赵祯颇为挂心制举,哪怕清楚主持之人是最值得他信重的小夫子,也忍不住三天两头就来问询。

看着形势不对,他不免有些担忧,委婉询问陆辞道“制科之阁试,是否改择他日,免同文武举相冲较好”

面对官家的忧虑,陆辞则是心有成算,笑道“陛下置制举,是为求拔俗之异才,而非通晓常俗科目者。既所求不同,试策亦不同,又何须试日相同先皇过往屡办制科,搜罗天下英俊,常试仅取一人。如此,不足以得见,超绝俊茂不常有,当宁缺毋滥么”

要换作对内情心知肚明的朝臣来听这话,定要痛斥陆辞胡扯八道,忽悠陛下。

先皇置办制举时,之所以取士极少,除却因筛选标准太受官家主观左右的缘故,也是因为制举那不上不下的微妙地位,只能勉为其难地从矮个子里拔个将军。

而跟陆辞口中那大义凛然的宁缺毋滥,搭不上半点干系。

但陆辞这番在别人眼里会是狗屁不通的话,却让对他极其信任、也对这些个底细不甚清楚的赵祯如吃了颗定心丸似的,一下安心了,笑道“还是小夫子思虑周全。”

反正是头次置制举哪怕再少人来应,有早集诸多战功在身、就等这一契机的狄青在,也不至于沦落至无人得中的尴尬境地了。

陆辞毫无愧疚地笑了笑,郑重道“绝不负陛下所拖。”

“小夫子不必如此,”听出陆辞语气中的肃穆,赵祯不禁调转头来,反倒安慰起他了“横竖是这寻常年间,头回置办制科,又是我一意孤行,召你回来撑这摊子的若真不成,朝中有人胆敢笑话,我让他们冲我来便是。”

反正继位已有好些年了,对一些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非要鸡蛋里挑骨头,却不得不一直忍着的臣子,赵祯也渐渐摸准了规律,由一开始的忍气吞声,变得后来的云淡风轻,游刃有余起来。

要真弄砸了,他大不了挺身而出,把那些唾沫星子悉数扛下,待他挨过十几封奏疏的骂后,风头也就该揭过了。

不论如何,他置办制举的初心不错,也得了议事堂的宰辅认可,全然不同于先皇折腾出的神道设教的荒唐剧。

相比起来,理应得臣子们宽容体恤一些。

陆辞倒不知赵祯心里的小算盘拨得哗啦啦的响,他单瞧着小皇帝那张眉目秀气的面庞上担当十足、一副官家罩你的霸气,既是感动,又是哭笑不得。

但看着一脸期待的小皇帝,他的话到了嘴边,还是一下改成了配合的示弱“那臣便先谢过陛下,这百般维护的情意了。”

“安心罢。”

赵祯满意地点了点头,又趁机拍了拍陆辞的手背,才悠悠然地起身,迈着跟他那老气横秋的语气不符的小短腿离开了。

自眼睁睁地看着一心为他谋算的小夫子、被不讲道理的爹爹赶出京的那日起,他便下定决心,绝不让这等社稷忠良颠沛流离,受尽抨击非议。

陆辞好笑地目送步履轻快的官家离去,摇摇头,重新投入到手头工作上去了。

他当然不可能单靠防止一人应三举这点,就能筛选出天子想要的俊秀良才。

最为有效的做法,应是降低举限,再提高登科所授的官职与差遣,以此激励有真才实学,奈何不符文举重经文之验的士人前往,以及

当赵祯耐着性子又等了几天,看着开制科的诏书被发下去后,一下便被淹没在赴贡举解释的人潮中,没泛起半点水花,不免又有些着急。

只是当他赶到秘阁时,却愕然看到陆辞正被好几名神色激愤的考试官围着,吵得不可开交。

“秘阁为藏书之所,国之重寓,尔等皆为饱学之事,却无端喧闹吵嚷,就如市井一般,真是成何体统”

赵祯实在见不得小夫子叫人围攻的模样,不由分说地站了出来,径直将神色忿忿的那几人说得当场噤声。

但在最初的惊愕过后,几人回过神来,看陆辞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登时愈发激动起来,直接冲官家告起陆辞的状了。

赵祯蹙眉听了好一会儿,才从几人七嘴八舌的陈述中,拼凑出叫他们怒不可遏的关键所在原来是在关乎此回制科的评判标准上,陆辞力排众议,竟有意以武艺定去留,策论决高下。

陆辞听他们说得面红耳赤,忽粲然一笑,补充道“诸位莫要言过其实,制举此番将开四科,我提出需以武艺定去留的,仅有军谋宏远堪任将帅一科罢了。

实在荒谬哪怕是正儿八经的武举,殿试上也是以策问和对策,佐以兵书大义来决去留,再以弓马论高下的,哪有在制举里这般离经叛道,闹出重武抑文,本末倒置这一套的

这不是挺好的么。

赵祯默默地咽下了暂时不适合发表的真实想法,轻咳一声,再看向一派淡定的小夫子,温声询道“陆节度因何如此制定”

陆辞面色如常,即便被几人用眼刀剜着,也仍是一副泰然自若的神色,闻言微微拱手一揖,方不疾不徐地回道“制科以待非常之才,现西北战局吃紧,边陲处危亡之秋,若一昧依循旧制,仅从经史、诸子正文及注疏取题,考验词业、六论、才谈制策,那与应进士举,一场试经义五篇者何异”

说到这,陆辞冲那几人莞尔一笑,语气客客气气,内容却毫不留情“不仅一般无二,且能筛出的精于词业者,皆是些不敢赴进士科的残羹剩饭,令人无法下咽。”

这话说得实在刻薄,令那几人倏然暴怒,冲他就是一顿语无伦次的斥骂。

赵祯“”

小夫子不仅直接,实在还强悍得很。

“所谓的策略将帅之材,若拉不得弓,提不得剑,挥不动刀,着实非朝廷建试制举将帅科之意。”

陆辞任他们狂怒,只一边说着,一边朝供禁军训练的小校场走去。

待走到兵器架前,他眼都不眨,就拿起了放在最上头的那把长弓“容臣下献丑,为诸位做个掩饰。”

众人不知他葫芦里卖什么药,见状冷哼一声,冷眼抱臂。

“现今武举,竟仅重取箭满,不问中否,实在荒唐。”

陆辞似闲聊般讲述着,手底则毫不含糊,径直取了一箭,臂间猛然发力,竟瞬间令箭头与弓把齐平,不曾行偃首等破体之举,轻轻松松地就将这把九斗弓给拉满了。

他一向予人斯文温和的印象,倏然露这么一手,不免让人震惊。

更让人震惊的,则还在后头

“不瞒诸位说,按现今的武举取士法,我若使马也算精熟,便能论个三等了。”

说到这里,陆辞轻轻一笑,指间忽然释力,令长箭离弦。

他好歹有一位精于武艺的小恋人,虽自身力气不大,但学得如何使用巧力后,此时拿出来,还是很能唬人的。

随着清脆一声弦响,那修长箭身却未在空中划出一道炫目的弧度,而是没飞出去多远,就软趴趴地自己倒在了地上。

“不求射中之法,只求身姿优雅,动作赏心悦目,拉弓搭弦如行云流水”陆辞一顿,眼神无辜,对看得目瞪口呆的众人,表达出了货真价实的疑惑“难道官家费尽心思,办那武举制举,就是为了选出我这样的花花架子这种一旦上场,连敌军的皮毛都挨不着的废物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