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升官发财在宋朝 > 第三百三十五章

升官发财在宋朝 第三百三十五章

作者:放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01:31: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打小在球队里就是个流血不流泪的铮铮硬汉的钟元,恐怕也只有在这种猛一眼看到陆辞、长达月余的精神压力一下决堤的情况下, 才会当众滴几滴猫尿了。

要继续呜呜咽咽地抱头痛哭, 那真是杀了他也做不出来。

在被陆辞温柔抱着, 轻轻拍了拍肩头后, 钟元很快回过神来,尴尬地轻咳一声, 粗鲁地再次揉去差点又淌了下来的泪, 凶巴巴道“还不赶紧给我再来一杯”

“好好好。”

陆辞假装没看到他那周遭湿漉漉的眼眶,更没揭穿他这欲盖弥彰的凶恶语气,只好脾气地笑着应了声,当真给他再倒了一杯水。

钟元歪着头, 一脸严肃地打量他, 还一副余怒未消的模样。

只是随着理智回炉, 原本气势汹汹别着的一双腿, 就不知不觉地松开了。

他方才, 是冲着朝中最为年轻的从二品大员, 大吼大叫了

钟元不自在地扭了扭身子, 又迅速赶在陆辞回头看他之前,恢复一本正经的模样。

管他的, 不管人官居几品也是自己发小, 一声不吭地干出这种无端失踪、累他操了那么久心的破事儿, 就该劈头痛骂

钟元如此说服了自己,心态放平许多,只是再看向陆辞时, 见着友人轮廓明显清瘦许多,垂眸时竟多了几分从未有过的弱不禁风的气息时,又一下把的心给化虚了。

也不能怪摅羽。毕竟摅羽与他娘亲相依为命多年,感情不晓得多深,在乍然得知她命不久矣的噩耗的情况下,会方寸大乱地做出出人意料之举,也是情有可原。

陆辞也没想到,自己一句话还没说,厚道的钟元已将自个儿在内心痛谴一遍。

钟元从他手里接过水时,为缓和一下方才的气氛,便岔开话题道“若不是李夫子近来身体也不算好,师母死命拦着,这回他肯定要与我一路。”

陆辞这才想起,他光顾着照看娘亲,竟是将对他恩重的李夫子给疏忽了“可寻大夫看过了”

“那是自然。”钟元潇洒地摆了摆手“平日有咱娘三不五时地派人带些吃穿用度上山,而要有什么开销大处时,这不还有我么”

钟元能说出这话,当然是有着他的底气的。

尽管他最后走上的这条蹴鞠社的路子,与爹娘送他当初去学堂念书时的愿望大相径庭,但他的确在这方面颇具天赋。

这么多年下来,陆辞在官场上大放异彩,他也混得人模人样,如今称得上小有名气了。除了每年的山岳正赛奖金丰厚,逢年过节,总有好蹴鞠者邀他们上场比拼,报酬颇厚。

见他成绩斐然,也逐渐有了不小的积蓄,确实是一副走上正轨的模样,钟家父母便也从起初的忧心忡忡到现在心满意足,时常乐呵呵地带着儿媳幼孙,前去观看比赛了。

哪怕唯一有过的一次的下场经历,就是省试遭黜落的一回游,钟元也觉弥足珍贵,更一直念着李夫子他们对他的教导之恩。

仗着离得近的便利,他隔三差五地就去探望一二,确保这好逞强的老丈别冻坏了、饿着了“你不知道,书院里的其他夫子见李夫子整天把你这得意门生挂在嘴边,可羡慕坏了,都一个个铆足了劲儿,也想教出个能让他们长脸的。”

钟元最初得知这事时,看得可乐似陆辞这般妖孽资质的,天底下能找出几个

他一直偷偷认为,真正能叫好友连夺三魁的,根本不是李夫子的教导,而是那卓越天资,和自身的不懈刻苦吧。

陆辞听钟元不停说着,忆起往事,面上不禁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

“险些忘了,”钟元忽想起什么,挑眉道“我临行前,还遇着一个许久不同我说话的人。你猜是谁”

陆辞轻轻一笑“易弟”

“嘁,你怎一猜就猜中了”

钟元原还想卖卖关子,却不料陆辞连半息功夫都未用,就一下道出了让他彼时颇感诧异的人名“我还当他要同我老死不相来往呢。”

在省试折戟后,钟元是清楚地意识到了自己的实力与陆辞等人的天大差距,明智地放弃了在这条路上继续求索,转而发展在别处的天赋去了。

易庶则与他截然不同。

见识过京城的繁华盛景后,易庶就如许多被锦绣迷了眼的年轻士子一般,再也不甘于呆在小小的密州了。

从汴京回到密州之后,易庶失落了一阵,便当场解散了他费了不少心血的醴泉诗社,全心投入地奋苦读书,以求下次高中。

但易庶没想到的是,在有过一次下场经验,外加这三年的寒窗苦读后,他的第二次下场,竟连头回还不如许因紧张过度,头晚没睡好的他,竟在答解试卷子时,就因犯陆辞曾三翻四次强调要注意的不考式,而不幸遭到黜落。

这回对他的打击之大,可想而知。

更让人扼腕的是,在这之后的易庶,更似走了霉运一般,就没再通过解试过,总因千奇百怪的原因榜上无名。

提起易庶,钟元觉几分惋惜之余,更觉腻味得很。

“你来评评理,”钟元撇了撇嘴“按理说,我与他好歹做过这么多年的同窗,哪怕我后头没去学院了,总有过同保下场的情谊吧他倒好,自打那回去汴京赴了省试后,回来就跟被勾了神魂似的,起初还能算个点头之交,到近几年来,大老远地见着我就掩面绕路,真不得不碰上面了,我好好地冲他打招呼,他却别过脸去,特意装不认识我一般真是,至于么”

他可不记得自己何时得罪过易庶了。

莫名做了几回热脸贴冷屁股的事后,他再见到易庶,也懒得冲人打招呼,就由着他人之愿,对其视而不见好了。

陆辞看着义愤填膺的钟元,无奈地摇了摇头。

跟心思细腻敏感的易庶比起来,钟元完全称得上是个虎头虎脑的粗汉了。

易庶刻意躲避钟元,显然不可能是钟元猜测的曾无意地得罪过对方的原因,而多半是觉屡考不第十分丢人的缘故。

毕竟当初六人结保,一同踌躇满志地上京赶考,到头来四人一举高中,只有他与钟元二人落榜,心境难免失衡。

雪上加霜的是,钟元迅速另寻出路,还很快在蹴鞠场上名声大振,更衬得他孤零零的一个人终日苦读,却屡屡折戟,丝毫不如意的处境可怜了。

不知不觉中,当年在密州能被路人客气称一句易衙内的他,已变得默默无闻。

随着陆辞逐步高升,竟以未至而立之年、就高居从二品大员,更是成了让密州人引以为豪、津津乐道的骄傲。

每当陆辞被提起时,当年一榜四友的旧闻,就得被人翻来覆去地说着,作为唯二落榜,也是唯一一个没混出任何名头的易庶,难免也被以惋惜的语气提及。

作为自小家境优越,哪怕脾性再谦和,也心底有着傲气的衙内,易庶当然受不了这样的目光。

只是要将这些解释给粗神经的钟元听,怕是他只会觉得更莫名其妙,认为这有什么可愁的

“好了,别气了。”陆辞莞尔一笑“易弟会这么做,自有缘由苦衷,你不必操之过急。”

钟元重重地哼了一声“就知道向着他说话。”

埋怨归埋怨,到底是没再对此耿耿于怀了。

陆辞临时要组建义庄,正愁各方各面的人手不足,送上门来的钟元,自然就成了他最信任的壮丁。

不过他也清楚,钟元的家庭和事业都在密州,不可能在此久留,在安排事务时,也只定了最长不过半月的行程。

钟元打小被陆辞拐弯抹角地使唤惯了,对此早就习以为常,堪称任劳任怨,是以丝毫不觉有何不妥。

只是在给陆辞忙上忙下时,他很快发觉了,跟自己一样被使唤得跑前跑后,瞧着那官服的颜色、官阶应还不低的人,赫然有些眼熟

他揣着这疑惑好几天,终于在某天搞明白了,不由拽着陆辞道“那不是蔡齐么”

因时隔久远,根本怪不得他好些天才记起来对方是谁。

陆辞好声纠正道“怎能直呼人名你当唤他子思。”

看着悠悠然的挚友,钟元嘴角一抽。

多年不见,这份指使人时的从容淡定,还真是一点没变。

蔡齐倒是没认出钟元来,且他身为知州,真正需要亲自前来的次数,也并不算多,大多数时候,只需吩咐底下人去尽早办好便是。

他会对陆辞忙前忙后这点甘之如饴,当然不可能只是为全那份寡淡如水的同年之谊,而是出于一个心照不宣的原因说白了,义庄的建立于陆辞而言,充其量是在名声上锦上添花,真正受益的,还是随州百姓,甚至是天下百姓。

若这义庄救济的形式当真可行,天下定不乏士大夫愿仿效之,届时得到恩泽的,可就远远不局限于随州一地了。

而每有一处义庄被建起,随州注定也被提及,作为大力促成此事的知州,履历也能被添上光鲜的一笔

正因如此,陆辞使唤起心里明白的蔡齐时,可远比指使钟元要狠多了。

这天蔡齐来陆氏庄园时,不仅带来了购置田地和铺席的进展,还给他带来了一封来自汴京的信。

“陆三元啊。”陆辞刚拿到手上,蔡齐就开口揶揄道“这可是我替你捎带来的第三封来自柳娘子的信了。”

陆辞对此不置可否,见蔡齐还不走,便笑吟吟道“子思可要留下用膳”

蔡齐下意识地猛然站起,一边往外走,一边随口扯道“多谢摅羽盛情相邀,可惜署内事务繁忙,还是改日吧。”

陆辞的宴,哪儿是那么好赴的

笑眯眯地目送蔡齐离去后,陆辞才将信给拆开。

果不其然,在柳七字迹的纸封下,显现出的是被原封不动地转寄来的,秦州狄青的字迹。

为了将狄青瞒得死死的,以防做出私自离开任所的不智之举,陆辞特意劳烦过柳七,让他代为收取秦州的信件,再转寄到随州来。

而他回信时,也同样得先寄到汴京,再有柳七拆封后重新包好,转寄到秦州去。

费这么一番周折,耽误的时间自然更长一些。

不过狄青早习惯了公祖因诸事忙碌,会耽搁久一些再回信,也不至于让他起疑。

幸有柳七配合,他才成功将这数月的真实情况,对狄青瞒得滴水不漏。

作者有话要说 不好意思,昨天本来想着码字的,结果不小心把手割伤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