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升官发财在宋朝 > 第三百三十七章

升官发财在宋朝 第三百三十七章

作者:放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01:31: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身负皇令的太常博士燕度对此极为重视, 为免事态节外生枝, 他在刚得指使的当天夜里, 只简单收拾了行囊,就乘船直奔秦州去了。

只是择人和任命上到底耽误了些许时间,纵使燕度动作再快, 也赶不上柳七通风报信的速度在他距秦州还有三、四天路程时, 柳七掷重金定的急脚递就先将消息送到了。

当滕宗谅收到柳七来信时, 起初只当是往常说些闲趣的书信,并未急着打开。

直到忙完公务,到了夜里,他与狄青、朱说三人抽了点空, 在茶馆聊天小聚时, 才想起一直揣在怀里的这封信件。

“自心上人调回京后, 就没怎么见柳娘子送信来,可冷淡得很,”滕宗谅笑着一边拆信,一边同狄青开着玩笑“看来她终于想起这苦寒之地, 还有我们这秦州三友在, 要来慰劳一二了。”

朱说无奈地一笑,并未附和滕宗谅的打趣。

倒是狄青的视线落在厚度单薄的信封上,心里生出一丝难以言明的疑惑来。

柳兄一向话多, 这么薄的信,着实与其风格不符。

滕宗谅不知狄青疑惑所在,在利落展信, 随意一读后,面上充满揶揄意味的轻松笑意,就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当读到柳七于信末以极潦草的字迹,所写的官家将差人前往钦州推鞫其事那一行时,滕宗谅更是冷汗直下,当场站了起来。

“我”

滕宗谅早忘了一个多月前做的这桩事。

不过独自做出这决定时,他满心认为此事有利于民生,至于产生的资金缺口,之后待周转过来,补上即可,并无甚么大不了的。

更何况在这秦州之内,当权的大多都是与他交好的友人,也不担心会被告发。

他做梦也没想到,竟会被千里之外的御史台进行严厉的弹劾,还被安上那么大一个罪名

“我先失陪一阵。”

滕宗谅匆匆抛下这句后,因他心神大乱,连桌上的信忘了收,慌乱地就要回官署去了。

见惯了滕宗谅豪爽倜傥,大大咧咧的模样,鲜少见他这般受惊,朱说与狄青具都蹙起眉来,知晓恐有大事发生了。

然而他们还来不及开口问询具体情形,滕宗谅就已近乎狼狈地离开了厢房,唯有将被落下的这封信捡起,一同读了一遍。

这一读,二人具是一惊。

狄青是没料到,之前只引起他些许忧虑,还特意跟公祖提了一提的这桩小事,竟会有这么严重的后续。

而对从头到尾都不知情的朱说而言,乍然得知滕宗谅瞒着他们做了这么一桩错事,内心瞬间充斥着莫大的震惊和懊恼。

“滕兄为官多年,应对个中章程得心应手才是,”朱说焦心道“怎会出如此之大的疏漏”

狄青默然片刻,心里倏地咯噔一下,猛然猜到什么来。

不好

眼看情况紧急,他根本顾不得跟朱说解释,就径直夺门而出,一路狂奔到了衙署。

他虽明面上也是文臣,却有着颇丰的军旅经验,在着急时拿出的步速,自然远比滕宗谅的要强上多倍。

哪怕滕宗谅也是心急如焚,直往衙署去,当他刚赶到官衙大门前时,还来不及踏入其中,就被脸不红气不喘的狄青从后头追上了“滕知州”

“青弟。”

滕宗谅这会儿的心绪还乱得很,根本无空应对似是察觉出了什么来的狄青,勉强一笑道“不是让你们先等我一阵么我临时想到漏了点要事未曾处理,待收拾好了,立即就回到茶楼去。”

“滕知州。”

狄青加重语气,严肃地重唤了一次“你急着回来,是为销毁账簿吧”

滕宗谅不料心思已被年纪轻轻的狄青看透,当场怔住了。

狄青看他这呆愣的神色,便知自己说了个准,不由暗自庆幸反应够快,及时将人拦住了“进去再说。”

“哦哦。”

被道破心思的滕宗谅还未回过神来,梦游般跟在猛然间威严十足的青弟身后,老老实实地进了内厅。

“账簿绝对动不得。”

狄青开口便是这句。

滕宗谅苦笑道“青弟既能猜出我为何匆忙回返,应也能想明白,我如此做的用意。”

他知晓此事败露,将惹来太常博士推鞫的瞬间,就想到要将相关账簿焚毁。

之所以这般做的目的,自然不是为了给自己脱罪不管弹劾他的人是否有真凭实据,对内情知晓几分,他都冒不起将一干人牵扯其中的风险。

当初是他一意孤行,说服长吏们通过这笔支出的审计,如今东窗事发,若让人将账簿全部带走,那除了他是首当其冲,其他人也难逃干系。

倒不如将账簿付之一炬,然后由他一人做事一人当,把所有罪责担下。

届时该如何惩处,就如何惩处哪怕仕途就此无望,他也是一心为民方才做此决断,俯仰无愧于天地了。

“滕兄想岔了。”狄青摇头道“且不说毁去账簿之举有欲盖弥彰,挑衅国法之嫌,单是令得前来推鞫之人无据可寻这点,难道滕兄就认为,对方会甘心无功而返”

在狄青看来,滕宗谅这一想法虽是出自好心,却实在太过莽撞、欠缺考虑了。

在无证据可查的情况下,只怕对方会恼羞成怒,一来为报复做贼心虚、肆意挑衅的滕宗谅,二来为有差可交,不至于被人弹劾一个办事不利或是包庇之嫌,恐怕是要寻枝追蔓,将但凡或有干系者,统统抓起来,不审出具体罪状决不罢休。

要真到那一步,滕宗谅的一番好意,才真会把所有人都拖累得身陷囹圄,他作为主谋,更得落得狼狈不堪了。

滕宗谅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出来。

他不可思议地看着轮廓间分明还有些稚嫩,分析起来却是井井有条、有理有据,令他说不出话来的青弟,仿佛头天才认识对方。

许是青弟在摅羽前那温顺又寡言的形象太深入人心,以至于这会儿狄青突然严厉起来,显现出与摅羽相仿的威严,着实令他意外不已。

“那你说,当如何办才好”

滕宗谅沉默许久,才接受了自己在心神大乱下,考虑完全不如狄青周全的事实,小声地问道。

“旧账簿一页都动不得,从今日起,悉数由我监管。”

狄青斩钉截铁道。

他身为通判,本就有掌管账簿的职权,只是过去基于对滕宗谅的信任,才鲜少申明这点罢了。

现是危急时刻,他权衡再三,还是不敢冒滕宗谅在等待审查时、一个没想开又要动账簿的险,索性将丑话放在前头,当着滕宗谅的面,把所有账簿搬到自己柜中,用三把大锁给严严实实地拴起来了。

滕宗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难道眼下我们就只剩坐以待毙了”

狄青摇了摇头,不知是不是滕宗谅的错觉,他只从对方那面无表情的俊秀侧脸上,看出了几分跟陆辞相似的、遇大事也一样沉着冷静的风采“滕兄先回趟家,将所有能动用的活钱取来,剩下的交给我与朱兄补救。”

滕宗谅“”

即便在这话中听出了对自己深深的不信任,刚铸成大错的他,毕竟底气不足,只有灰溜溜地夹着尾巴回家,翻箱倒柜地寻钱了。

将滕宗谅打发走后,狄青半点时间也不曾浪费,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亡羊补牢的措施。

他先是同晚了好些赶来的朱说简单阐明情况,旋即各自回家,把这些年来存下的所有积蓄取出,三人的聚在一起,才勉强补上公用钱的窟窿;再是在最新一册的账簿上,对一切进行如实登记;最后则还要对全由滕宗谅经手的、自陆辞离开秦州后的那堆账目上、尤其是一些描述含糊的条目进行查漏补缺,一一进行落实

直到开始一条条进行追查后,还是头回做这种既细腻又繁琐的活,被折腾得一个头两个大、几要咬牙切齿的狄青,才知道滕兄花起公用钱时有多爽快随意。

花费在购买农种上的虽是大头,但还有四分之一的公使钱,早在这之前就已因馈赠游士故人、助家贫无依的幕职官发丧等缘由,被滕宗谅给挥霍一空了。

滕宗谅开始一两天还记挂此事,心虚地频频往他身边凑,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到后来,应是被狄青那道日渐凶残、暗藏杀机的眼神吓到,不敢再撞刀口上来了。

一眨眼就过了三天,这天夜里,又只剩狄青一人苦大仇深地点着灯,继续检查账簿。

幸好他追随了公祖这么些年,又一直将全副心思都放在对方身上,因此虽是初入宦场,在不得不单独挑起大梁时,手法却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老练和熟稔。

他十分明白,官家历来对公祖十分偏爱,从柳七得到的优待看来,恐怕还真有些爱屋及乌。

正因如此,清楚滕宗谅、朱说与公祖关系亲睦的官家,绝无可能派来一位对他们抱有立场上的偏见、心怀恶意之人前来推鞫的。

而应是当于一份真想知晓此事真伪的意图,精心选出的中立板正之人。

既是这般,他们若试图遮掩,便有画蛇添足、有意愚弄对方之嫌。

在立境公正的对方眼里,凭这生疏拙劣的遮盖手段,能不能遮住事实是一说,会否激怒对方,或是生出非要查个水落石出、令人身败名裂的逆反之心,才是他最大的忧虑。

倒不如坦坦荡荡,赌上一把,径直由他查去。

横竖滕兄花费公款虽大手大脚、考虑不足,却并不存在弹劾名目中的中饱私囊、贪赃入己的情况。

因枉费公用钱这点,滕兄难免受些惩戒,但若是阐明此举为出自悯农怜下之心,再佐以其他人相似用法作为本朝惯例的旁证,据理上书,应能争取个从轻发落。

狄青甚至还颇不厚道、也是发自内心地想,若能借此一回,让做事太不慎重的滕兄受些小惩,总比一直替人收拾得干干净净、毫无后患,也因此记不住教训的好。

狄青熬完第三个夜后,才终于将一团乱糟的账簿给大致梳通。

若还有时间的话,他当然想再细致地梳理一遍

却注定赶不及了。

第四天一早,太常博士燕度就赶到了密州。

他心知片刻也耽误不得,因此一下船,既未先去驿馆稍作歇息,也顾不得简单的行李,直接赁了头驴,问清楚官衙的方位后,便直奔衙署去。

到衙署大门前,他板着脸,向一头雾水的幕职官们出示了证明自己身份的文书后,理也不理闻讯前来迎接的知州滕宗谅,毫不客气地奔入了放置账簿的后室。

在确定登记公用钱使用状况的所有账簿都在其中后,他便将所有人都赶了出去,同时闭锁房门。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俨然一副要常住其中的架势,除让人送来一日三餐外,洗漱更衣具用一简易木桶解决,竟是不曾踏出过其中一步。

他如此霸道地占用了资料室的举动,自然给一干幕职官们带来了不少麻烦。

但在问清楚燕度的身份和来意后,他们顿时噤声,尤其是参与到滕宗谅之前所请的那些人,更是有了几分人人自危的意思,再不敢有半点怨怼。

燕度自是毫不在意外头人的心思,这一占用,就是半个多月。

滕宗谅则从起初那一日里至少张望个十回的忐忑不安,到后来的彻底安之若素、或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了。

在这日忙完公务后,他忍不住又喊上朱说与狄青,三人沉默地去了上回的茶馆,继续着那场未竟的聚会。

茶腾腾地煮着,滕宗谅轻叹一声,忽站起身来,亲自给朱说与狄青身前的茶盏满上,诚恳地作了一揖“愚兄犯事,本想一人承担,却是过于天真,到头来还是给朱弟、青弟给添麻烦了。”

特别是原想赶着新春休沐返乡,忙活回归范姓,认祖归宗的心头要事的朱说,也被迫耽误了行程,眼看也错过时机,只能再等一年了。

朱说与狄青本心事重重,见滕宗谅如此,也是一叹“滕兄此时说这些话,未免太过见外了。况且结果未出,也不必过于忧虑。”

滕宗谅摇头道“我知你们是好心宽慰我,但这一回,我应是在劫难逃了,罢了,我也是罪有应得,没甚么可狡辩的。”

时间拖得越久,他心里积压的忧愁也就越深。

最初的那点侥幸和不以为然,也随着日子的推移烟消云散了去。

他如今才领悟到,为何摅羽当初要三番四次地不住强调,行事宁可缓一些,也不得留任何把柄;实在迫不得已,也当尽快补上。

只恨他掉以轻心,在摅羽一走后,就原形毕露,结果硬是拖累了两位虽无血缘、却胜似手足的弟弟,连三人这些年的积蓄,也为替他收拾残局,而被损耗一空了。

若时间能够倒流,他绝不会再做那轻狂事了。

三人正默默对饮无话时,房门忽被敲响,滕宗谅便意兴阑珊道“进来吧。”

敲门的不是别人,而是他们颇为熟悉的这间茶馆的一位伙计。

手持信件的伙计还是从其他人手里争取来的这活,原想着能有个赏钱,却不料一推开门,就都是一副暮气沉沉的模样。

他心里登时犯起了嘀咕,直觉来的时机不好,想要赏钱的念头,便被赶跑了。

在简单说明是来传达信件的目的后,他讪讪笑了下,就要离开。

还是狄青先接过了信,还不忘给了他十枚赏钱。

等如释重负的伙计关实了门,狄青才将目光投注到手中的信上。

“是”这一看,就让狄青那乌沉沉的眸子似添了一盏烛火般,瞬间亮了起来“公祖的”

信封上那潇洒好看的字迹,可不就是陆辞的

这话一出,原本死气沉沉的三人霎时都回了神。

滕宗谅更是如看到救命稻草一般,一下扑了过去,先将信拆开,一目十行地看了起来。

信并不厚,一共就三页纸,头一页尽是夸奖狄青应急有方,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资质;第二页是安抚朱说;第三页,才是给他的。

然而无情的小饕餮,不仅没对东窗事发、饱受最后裁定的煎熬的滕兄予以半点安慰,甚至还进行了毫不客气地嘲讽。

在信的末尾,更是快把急需安慰的滕宗谅给气得七窍生烟。

“滕兄谪守岭南时 ,可否寄些荔枝来 ”

在滕宗谅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一字一顿地念出这句时,不单是狄青忍俊不禁,就连最为正经的朱说,都噗一声,不小心笑了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 之前那章忘记注释了,就是狄青给陆辞写信的那章,所提及的那则趣闻,史上是有原型的当然,可靠度就不知有多少了

钟傅,字若翁,仁宗朝宦官李宪举荐他做官。宦海浮沉,起起落落,不说钟为官如何有政声,单说他有个癖好,喜欢评论匾额字画。看谁家宅邸厅堂的匾额不顺眼,就说这字写得不好云云,通常贬评,并能给提出很多貌似高超的艺术建议。钟评的多是歪理,时人拿他没辙。有一次,钟与属下经过庐山,看到一壮丽高阁,名曰“定惠之阁”,落款看不清楚。钟评说“字写得太难看了,一点书法艺术都没有,摘下来我看看谁写的。”摘下来一擦,落款是颜真卿。微历史宋朝人

2 历史上的滕宗谅就是赶在燕度来到之前,把账簿全部烧掉了,“恐连逮者众,因焚其籍以灭姓名”导致燕度愤怒之下,把所有可能有关的人一起抓了下狱,闹得非常大枝蔓勾追,直使尽邠州诸县枷杻,囚系满狱

滕宗谅花公使钱大手大脚这点,也是史书上有记载的,哪怕他死时并无余财,生时也不曾中饱私囊,但的的确确乱用钱。要想看更多细节的话,可以读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