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升官发财在宋朝 > 第三百四十三章

升官发财在宋朝 第三百四十三章

作者:放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01:31: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赵祯不似先帝, 鲜少使用天子私印,因而此印远不似传国玉玺般广为人知,甚至连朝中大臣知者都颇为寥寥

但作为亲手制作出此印、后作为某年的生辰贺礼, 赠予官家的陆辞, 又哪里会认不出来。

他既没料到,官家会将他当初的赠礼当做天家私印使用, 更没料到一场本只属于友人间的打打小闹, 竟会成了连天子都想参上一觉的大阵仗了。

读着信中柳七那充满无力感的语句,陆辞哭笑不得地叹了一口气了。

小皇帝这般积极横竖他也不曾拿御印胡闹, 自己干脆仗着认不出的不知厉害、而认得出的人则不会胡说这点,由其去吧。

等陆辞将柳七的手稿转寄到滕宗谅、再由滕宗谅寄至秦州狄青处, 最后再回到陆辞手里,便又过去两个月功夫了。

刚巧赶上一切准备就绪, 有这道大费周章的石碑,以及一场由晏殊作词序、柳七编曲、狄青编舞的剑舞表演作为开庄, 当场惹来无数这恰好身处临近州县、近慕陆辞之名匆匆而来的文人墨客、以及平民百姓的好奇观看。

有底蕴的瞧得是水平,忙着对画、对序诗、对作文、对剑舞与曲目赞叹不已;而胸无点墨的,虽不晓深浅, 但能看个热闹。

陆辞一直很是清楚随州比密州还不如,要偏远贫瘠得多。哪怕他在购置田地和铺席花费了较多人力物力, 但因早年见惯了汴京中腰缠万贯的豪商富贾, 就丝毫也不认为自己的这点家资能范起多大风浪来。

他却是彻头彻尾地低估了自己的影响力了光是声名显赫的陆三元、如今的陆节度在此建庄济慈这点,就已足够轰动。

他还为观礼者之众感到惊讶时,可不知经这些看热闹的热心百姓的口口相传, 关于他在随、密二州建起陆氏义庄的消息,还有那天下七绝横空出世的消息,就迅速席卷了各个州郡的大街小巷了。

就连苦大仇深地前往被贬谪处的王钦若和韩绛几人,都不可避免地听说此事,不由对他恨骂不已陆辞小儿,成日便好哗众取宠,连回乡守孝,也不甘平静,非要折腾出这么大阵仗来博取帝心

只是不管他们怎么骂,显然都不可能影响得到远在千里之外,正被刚开庄这几日多出来的诸多事务忙得脚不沾地的陆辞了。

“天下七绝”

陆辞微讶地睁大了眼,显然还是头回听闻这一说法,不由询道“哪七绝”

欧阳修不自觉地挺了挺胸,与有荣焉道“学生近日去往雅集,临近文士都对陆公与诸友义举赞不绝口,心向往之纷将陆庄,范记,柳曲,滕绘,苏书,邵篆,狄剑合列为天下七绝”

当然,在欧阳修看来,最要紧也最亮眼的,陆庄自是当之无愧。

若无夫子不肯独享富贵、而恤饥寒者的仁心,倾尽积蓄的魄力和一呼百应的广泛交游,哪会有其他六绝呢

欧阳修还一脸骄傲地滔滔不绝着,陆辞越听越是眼神微妙,面色复杂。

老天在上,他的初衷,真只是将此作为一场亲友之间的自娱自乐啊

饶是陆辞自诩脸皮够厚,也被天下七绝这一盛赞惹得有些脸皮发烫。

然而比起具体要记住是哪七人做了些什么,对大多数只通过读话本,认得出大名鼎鼎的陆三元、朱说和柳娘子哦不,柳七的百姓而言,简简单单的天下七绝四字,传起来可要容易多了。

尤其在受益最大的随州境内,街头巷口净是关于陆氏义庄的赞誉,百姓张口闭口都是天下七绝。

陆辞最初还暗感面红耳赤,但他适应极快,只过了一小会儿,就能照常摆出云淡风轻的姿态了。

他甚至还坦然利用起了这一鹊起的名声所带来的好处慕名前来瞻仰天下七绝的文人雅客还不断从周边聚集而来,在适当的引导下,他们那些旺盛的好奇心,也多少照顾了义庄名下铺席的生意。

当然,比起这些暂时性的收益,更让陆辞看重的,还是那些对他具体章程感兴趣,派人送帖上门,试图拜访的各地士绅。

对这样的良性效应,陆辞自是毫不藏私,尽快抽出一日,将众人请到家中,把初初拟定的章程予各人过目。

为给予上的方便,陆氏义庄所开设的铺席,大多与供给之物有关义田由孤寡人家耕种,其中五成投入义庄名下粮铺出售或作青黄不接时期无息放贷用,另五成则作为口粮,按每口每月给白米三斗的标准,给予无成年男性做劳力的人家;布铺与成衣铺经营所得,三成予以出售,另七成每年按春夏二季,分别给予衣料一匹;再有孤女再嫁的补助,丧葬费,还有对于学院中学业优异者,每逢科考进行笔墨纸砚、路费等补助,三回为满,但凡取得名次者,再按三倍将当初所得补助返还

虽远远称不上完善,但这章程的雏形一出,还是让亦有施善之心的士绅们视若珍宝。

读完之后,他们连陆辞也顾不上了,哪怕素不相识,也很快讨论成了一片。

陆辞也乐得旁听,集思广益的过程,也是渐渐完善章程的过程,好让义庄能更持久的运作。

天下七绝的名声,很快流传到了京城。

柳七尚好,因之前没能拦住官家胡作非为一事而颇感心虚,总觉得会惹来陆辞报复,因而一直夹着尾巴低调做人,面对好友们的调侃,也只嘻嘻哈哈地一笔带过。

而晏殊则一改衣锦夜行的作风,大大方方地四处炫耀起来。

特别是对着几个月前不屑参和此热闹而婉拒了他邀约、这会儿追悔莫及的那几位同僚,更是不客气地暗嘲一顿,好生痛快。

对此最为幽怨的,自是明明靠那枚偌大私印参了一手,却完全被时人所忽略了的小皇帝了。

柳鸳鸳果然狡诈

赵祯简直遗憾得要捶胸顿足了

怎么那天就听信了对方的鬼话,只靠一花押和私印了事呢

当同样听闻天下七绝名声,而前来打听细节的郭圣人象征性地捧着一碗羹汤前来时,看到的就是夫君一副气鼓了脸的罕见模样,不由稀罕道“官家是”叫人欺负了

只是她的话音一出,赵祯一下就收敛了神色。

毕竟随着年岁增长,掌权渐长的小官家也不可避免地好起面子来了。

特别还是在他眼里呆呆笨笨的郭圣人面前,更是颇有包袱。

赵祯不自在地轻咳一声“圣人怎么来了”

“来给官家送羹汤。”

郭圣人也不追问,讨好地一笑后,将羹汤顺手搁在桌上,就迫不及待地屏退宫仆,殷切询道“官家有所不知,妾身方才听说了这么一桩趣事”

遂将刚从宫婢口中听得的七绝给说了一遍。

还没来得及捧起那羹汤,就再次被提醒了被人彻底忽略一事的赵祯,顿时委屈地拉下了脸。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满心以为能从官家处得到更多讯息的郭皇后,很快就被恼羞成怒的小皇帝给无情地赶出去了。

可怜她还纳闷着,不知哪里不对了官家的心思,赵祯已愤而提笔,思索着如何写夺情的诏书。

在赵祯看来,小夫子已丁忧了半年有余,如今也不似他当初担心的颓唐不振,而是精力充沛地建起了义庄,明摆着要大展身手的架势

既那义庄都要步上正轨了,大可交由可信者接受,人则该快快回他身边来,以免大材小用才是。

只是在先斩后奏了好几回后,赵祯到底有些做贼心虚,这回知晓兹事体大,还是先发了一封秘信,前去试探一番陆辞的态度。

在他苦等半月后,陆辞的回复是等到了,却仿佛故意对他字里行间的暗示绝口不提,还可怜巴巴地表示,刚刚建起的义庄人手短缺,实在走不开人

行吧,那他继续等。

赵祯耐心地又等了三个月。

夏去秋来,他眼巴巴地望着枫叶转为通红,再没忍住,又发了一封。

这回他不再暗示,而是明明白白地问了义庄再重,岂比得上国家之重杀鸡焉用牛刀。若义庄仍缺人手,也不当费摅羽之才,由朕指派数人暂替,应也足够应对

陆辞这一读,才明白小皇帝原来是打定了主意,要对他进行夺情了,顿时无奈。

因以孝治天下,官员守孝丁忧,是连宰辅也不得逃避的。

若逢战乱等非常时期,君主对身居要职、或身具殊能者进行夺情,倒是情有可原。

但如今天下太平,之前西北战线上的西夏这个最大威胁,刚被挫去锐气,灰溜溜地撤回境内一边修养民息,一边与契丹角力,一边还得防范吐蕃的报复。哪里有余力再入侵中原

况且他丁忧之前,才擢升至御史大夫不久,根本谈不上是不可或缺的要紧职务。

小皇帝这异想天开的一出,显是于情于理皆是不合,但凡露出点苗头来,都得让两人一道被御史台被扣上不孝父母、贪恋官位以及偏听偏信、有违宗法的罪名,一道弹劾个灰头土脸、名声败裂。

陆辞知晓厉害,便不只是敷衍过去,而是简单言明厉害,让被之前的顺利给冲昏头的小皇帝醒上一醒。

得了陆辞这回的信件后,之前因一叶障目的赵祯,也终于意识到欠妥之处。

就在他沮丧不已,唉声叹气着以为真还要等上两年多时,却不料就在腊月来临之即,一个召回陆辞的大好时机,就从西北方向生生砸了过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