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升官发财在宋朝 > 第三百九十章

升官发财在宋朝 第三百九十章

作者:放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01:31: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由渭州翻越六盘山, 行三百里, 便是坐落在天水庄浪县境内的水洛旧城,而其始建年代,已然无考。

与清涧城相似的是, 庄浪县城受群山环拱东北侧为六盘山, 东南侧有关山, 东侧大河,且有小溪经其右, 是一处不折不扣的天险。

陕西四路经略使郑戩的心思, 就落在了水洛城上。

若能扩建水洛旧城, 游说周边寨落, 吸纳羌、蕃人为兵的话, 岂不又可得一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还可平增数万兵源

要是没有清涧城这一先例,郑戩说不得还得再犹豫一阵结果事实已然证明,哪怕是初出茅庐的种世衡, 也可攻破困扰清涧城数百年的枯水难题。

那轮到他派人上阵,又怎么可能比种世衡所取成功要差

郑戩身为文臣, 此番得朝廷重用, 被委派作四路总帅,自是深觉光荣。

他自出京那日起, 就打定了主意,要奋力建功立业,为圣上尽忠, 为家族增添光彩的。

然而让他颇感遗憾的是,西线战事始终僵持,东线则靠着狄青等人大放异彩,唯独他这夹在两侧中间,本该至关紧要的泾原数路,竟落得默默无闻。

每当东线将领得京师嘉奖时,就更激起郑戩内心对建立功名的渴望。

而种世衡建清涧城的成功,无疑给了他偌大启示与信心此路与西蕃、夏国接壤,若能在要害处,建起一座不输清涧城的军寨,他才算脸上有光。

只是他初初将这意图透露给知渭州的王韶时,王韶便不假思索地提出了反对。

郑戩心里不快,但王韶驻守渭州已有大半年的功夫,勾管渭州事宜,对此战区情况极为熟悉。

连渭州知州都严词反对的话,光凭他以此路经略的身份向朝廷提议的话可想而知,等圣上问过王韶意见后,显然是很难达成的。

就在郑戩为王韶这一挡路石焦躁不安时,关中那场忽如其来的叛乱,一下就给事态带来了转机。

在得知王韶擅离职守后,郑戩迅速向朝廷上书一责王韶驻守至关紧要的渭州、竟未得君令、更不曾向他这一上司请示,即擅离职守的罪过;二则向朝廷建言扩建水洛旧城、三是大力举荐与他亲近的刘沪与董士廉,这一文一武的两位官员。

等派出去送信的兵士抵达汴京,郑戩就接到了关乎朝廷派王韶前去平定关中叛乱的诏令。

他不由暗骂一声王韶运气实在好,心知要想予以王韶重创,那恐怕是难以达成了。

凭这次迅疾有力的平定,哪怕要责其擅离职守之过,也不可忽略其对战机判断的精准。

功过相抵,王韶多半能逃过此劫。

不过郑戩也不气馁即便最终奈何不得王韶,但至少能绊住碍事的对方,那由渭州派兵去修建水洛城之事,多半就能落入刘沪与董士廉之手。

至于朝廷会否同意他扩修水洛城的提议这点,郑戩丝毫不抱怀疑有清涧城这一振奋人心的珠玉在前,与其近似的水洛城,又岂会不予通过

不得不说,郑戩的的确确是料中了曾与他共事多年的朝官、乃至陛下的心思。

部分功劳,也得归到他那封奏疏所勾勒出的美好愿景的头上。

在奏疏之中,郑戩先是点出环绕水洛旧城的二水西侧,有百里肥沃田地,更有十数西蕃、羌人部落、互不为属,亦未归顺于唃厮啰。

而他先前所遣使者,已成功说服酋长数人,他们皆愿献出质子,归顺朝廷只要朝廷肯补官身、并派出宋人在此地筑城。

如此一来,岂不拥有了无需朝廷俸养、甚至不必马匹等珍贵物资,就可白得数万外族生员为兵

更别提修筑水洛一城,不仅有利于周边家族,更有利于宋兵日后远或守备

毕竟郑戩已先行一步,说服了数位酋长,这确凿证据摆着,加上那慷慨激昂的文字,顺利让包括官家在内的朝臣们点了头。

有外族主动归顺臣服,足彰天家威严、恩泽兼具,更可淡去不久前那场地动带来的不良影响。

他们需作的,不过是许诺一些不痛不痒的官位出去,再修上一座城罢了。

在这一片狂热赞美中,唯有寇准与王曾始终冷静。

寇准对此提议,终究持不置可否的态度。

若水洛城当真如郑戩说的那般好修,为何一直迟迟未有人提过

只是他更清楚,自己已多年未去边关为官,于当地战况局势一无所知,而身为该路长官的郑戩极力推行,他倘若贸然反对,不仅难以阻止此事,更称得上毫无凭据。

王曾亦抱持相似想法。

见官家还处于兴头上,急匆匆地就批示了郑戩的文书,一切被迅速推行下去

王曾耐心等了几天,终于在一日都堂议事时,他宛如无意地提起了陆辞的名字。

这简单的一句话,还真提醒了赵祯。

赵祯这才意识到,自己竟忘了问询小夫子的意见

水洛城位置敏感,处于秦凤路与泾原路交接处,若论具体归属,怕是各人有各人看法,皆需费上一番唇舌争辩。

而秦州为秦凤路开府之州,陆辞曾在此任职三年有余,对此片区域的底细,应该是极为了解的。

他的意见,当需好好参详。

赵祯心里不免有些发虚,但很快又安慰着说服了自己由小夫子不惜以官职担保、也要大力推动种世衡兴修清涧城之事,就可看出其好筑城坚守、多布据点的战略方针。

照这么看,小夫子应也会赞同此事才对。

且兵贵神速,等信使往延州一来一去,早已错过了郑戩所言的最好修建时机,事后再问,也无不可。

当陆辞得知此事时,批复通过的诏书已先几日抵达了渭州,跃跃欲试的刘董二人,也已分秒必争地准备修建工事。

狄青本要今夜出发,回清涧城整顿彻底修养好了的军队,继续北伐。

陆辞收到信后,第一时间就派人将他从城门处拦下,带回来共同研判此事。

狄青听完,不由大吃一惊,脱口而出道“此事不妥”

水洛城与清涧城的情况,乍看相似,可本质上却是截然不同。

说白了,水洛城非是修不得,但却挑了个最不好的时机。

宋蕃合盟与夏辽拉锯,战线一东一西,已然拉得太过广大了。

因延州势头始终锋锐,屡挫夏兵,已连下夏寨十数处、城池二所,成功逼得契丹朝夏境增兵,才终于勉强抑制住狄青的横冲直撞。

并且这么一来,辽主也褪去最后伪装,让军队公然穿着辽兵服饰与他们对抗。

既然契丹已光明正大地加入了战局,那表面上的兵力优势,也就荡然无存了在东西两线已足够吃紧的情况下,于位处敏感、却还算平静的水洛徒增一据点,夏辽定然不会坐视不理。

不论是夏辽对水洛城的扩建进行阻挠,或是对新城屯兵攻击,都势必会扰乱当今局势,带来毫无必要的变数。

狄青还极不信任,会选这破时机修成的该路长官的军略眼光,以及应对本领如今渭州主掌兵的刘沪虽是将门虎子,却还未在疆场中建过亮眼功绩,实力未定;在王韶尚在关中时,一旦夏辽增兵泾原与秦风路,郑戩是否有充足准备,进行反击或应对

如若郑戩无力应对,便是自灭士气、大涨敌势,还将迫使东西线分兵增援。

并且,郑戩对建城将产生的巨大损耗,还一昧轻描淡写。

六盘山外驻地皆为生民居住,历来不曾向夏宋交粮纳税;可想而知的是,在真正招抚之后,圣上为示恩荣,定然也是要宽其税赋,稳定民心的。

如此一来,本就因大宋驻军猛增、而粮食供给吃力的当地库府,必然会因这笔忽然产生的庞大开销而宣布告罄,匆忙调拨其他郡县的税粟,也只能应付一时之需,绝非长久之计。

关中突发祸乱,足以证明百姓日渐穷弱困顿,哪怕城池建城后无需供养蕃兵,也得对其中宋军进行给养输送,既劳苦,还惧强盗,怎称得上是桩不劳而得兵的美事

陆辞点点头,叹息道“你还忘了唃厮啰那头。”

宋蕃新盟,本就谈不上多坚固,如今靠的是对李元昊的共同仇恨、以及之后瓜分利益的远景,才得以如此和睦。

在西线战事未了、联盟还需维持稳固的节骨眼上,贸然收纳不服唃厮啰统治的西蕃部落,岂不等同于公然挖了盟友的墙角,生出无谓的嫌隙

水洛城再扩建,也得受地势限制,规模至多不过够屯数千兵马。若依靠外头的蕃兵支援,便添反客为主的风险。

而到了水洛真正有难的时刻,秦渭二州还需派兵去救沿途的层峦叠嶂,不仅会让夏军攻寨困难,宋军增援亦是不易,着实是鸡肋一块。

狄青怒道“不知此人是当真不知,还是急功近利,有意所为”

若是前者,便是鼠目寸光,只看重水洛局限当地的影响,堪称才不配位。

若是后者,在这要命的节骨眼上闹出这事来,真是自私妄为,其心可诛

怕是两者皆有吧。

陆辞心里回答道,面上却平静如水,甚至还笑着安抚狄青“秦州如今有希文在,而关中一旦平定,王渭州也将归位,届时自有对策,你不必过于忧虑,专心作战即可。”

话虽如此,陆辞却隐隐有种风雨欲来的预感。

不为其他,就为时机信息在各地传递得,实在是太慢了。

小皇帝的诏令已下,工事多半已然开启,不论是立功心切的刘沪等人,还是大力主张此事、不惜只言利不言弊的郑戩,都是铁了心要达成这事的。

他为临路主帅,哪怕勉强腾出几分精力来,也充其量是在圣上问询时发表一番意见,却无论如何都无权对其进行直接干涉的。

真正有能力进行反抗的,只有渭州知州王韶的及时回返,或是属秦风路的秦州知州范仲淹,利用水洛城位处两路交界处这一点做些文章,进行拖延。

最叫陆辞为难的,还是到底当不当说,该不该博。

若他直接将真实想法道出,小皇帝许会愿意采信,结果不外乎是紧急召回诏令,命令停筑洛水。

但倘若洛水共事已然开启,对此翘首以盼的蕃人希望一旦落空,届时怕是要翻脸无情、无端掀起众怒。

而朝令夕改,出尔反尔,也会让朝廷的威信大受损伤。

那他若是模棱两可,任由水洛城成呢

假使范仲淹与王韶对其进行了及时阻挠,那他的这篇和稀泥的回应,就无法对与他意见相同的两位友人进行声援,让他们陷入尴尬的境地。

并且两派相争,持续拉锯下去,极可能让区域战局一时间变得混乱不堪,从而叫夏国有机可乘。

狄青不知陆辞心中的百般斟酌,却是对恋人一向极为信服的。

闻言老实地点了点头,真就不再对此发表意见了。

待思路冷静下来,原本就一直徘徊不去的浓烈不舍,就重新蔓延开来了。

他喃喃念道“公祖。”

陆辞微笑看他“嗯。”

狄青抿了抿唇,不敢再看,一边向外行去,一边低声说道“那我先走了。”

陆辞明知他看不到,还是轻轻颔首,笑着回应道“早去早回。”

狄青听力绝佳,即使已离了一段不短的距离,还是将这话听了个清楚。

明明是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却让他的唇角不自觉地朝上扬起,心里那点苦,瞬间就被更多的甜给盖去了。

他得再加把劲

朝中那些勾心斗角、暗潮涌动,他那点城府还太过稚嫩,几乎毫无办法。

但有公祖在,就一定会稳稳看着,不出一点差错。

而等到了沙场之上

狄青利落地翻身上马,远眺前方,眸中尽是高昂斗志。

便是他的天下了。

作者有话要说 对宋史感兴趣的小伙伴或许已经看出来了,我这里化用了许多史上建洛水城的资料。

等彻底写完了这一剧情后,我会把史上那场水洛风波完整列在注释里,让你们对比和了解一下这桩在我看来、相当悲剧的事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