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升官发财在宋朝 > 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官发财在宋朝 第三百九十六章

作者:放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01:31: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这桩被人精心谋划的通奸案, 经包拯妙计裁断, 最终转化成了用心险恶的诽谤案。

对为求轻判、而胡乱攀诬朝廷重臣的王氏进行重判后,赵祯陆续又委派数位为人忠直的臣子, 与包拯一同,对那名若隐若现的幕后主使开始盘根究底。

于陆辞的影响,则是在通奸一案真相大白的那一刻起, 就已消弭于无形了。

直至这场风波平息,远在延州的陆辞仍是不得而知他的知心友人们默契地将此事瞒了下来, 留待前线事毕,再做趣闻谈起。

陆辞也无暇与京中好友鸿雁传书,互诉雅趣自郑戩卸任后, 朝中并未任命旁人接替,而索性将空置的职事一分为三,分别由在关中平叛中立下大功的王韶、临路那表现出彩的招抚使陆辞、以及刘平兼领了。

本就为本路军务忙得不可开交的他,这下更是乏术。

在这场紧锣密鼓的漫长拉锯中, 时光飞快流逝。

对身涉其中的将官们而言,似是晃眼功夫,而对供给军需愈发感到力不从心的寻常百姓和国库而言,则显得无比漫长。

距宋蕃盟军对夏辽发起战事的那日,竟已过去两年之久了。

而宋人之所以还未叫停,仍在支持的根本原因, 也在于东西线齐头并进,接连不断地迎来大捷。

李元昊固然狂傲,然他确具枭雄之资。

在以声名狼藉的方式登上王位后, 他不慌不忙,一方面与辽国联姻、积极修好,一方面则以强硬姿态对相对好欺的吐蕃与大宋。

在他的强势号召下,夏国几称得上是全民皆兵,兵力最盛时,竟可聚起四十万部曲。

在李元昊的设想中,这当是一支无往不利,所向披靡的雄兵。

只可惜事实却让人灰心沮丧初迎唃厮啰的吐蕃,远比他所想象的要强大的多,蓄势已久的猛攻非但未能将其一举击溃,还让他颜面大失,损兵折将地逃了回来。

最叫他感到难以置信的是,素来软弱求和的宋人,竟会与吐蕃合盟,主动向他开战

正因这彻底超出他预想的一步棋,让他完全失去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不得不举国之力,在辽人的支援下,仓促应战。

这支宋夏盟军,也极难对付。

在宋军由那只会吊书袋的范雍老儿所领、盟军主要依靠唃厮啰时,他尚且能应付得来,与其打个有来有往。

然而在宋廷猛然睡醒,把那久经沙场、功勋满身的老将曹玮调来后,局势就此突变,完全朝敌军倒去了。

哪怕李元昊仍在抵死顽抗,心里也很清楚,夏国打突袭战姑且能靠勇猛有些胜算,但在据险而守时,比拼的就是国力的消耗。

夏国的国库里,绝大多数是由他父王向宋庭卑躬屈膝、或是派人扮作马贼、劫掠境外商旅得来的。

连多时处于分裂的混乱状态的吐蕃都抵不过,更何况是要与以富庶闻名的大宋比

早在半年之前,夏国国库就已耗空,如今是靠着契丹的支援,他才有着一拼之力。

但夏人也清楚,这不过是饮鸩止渴罢了。

耶律隆绪绝非滥发善心的好岳父。这笔账若不能及时让其连本带利的收回,作为女婿目前最依靠的盟友,他怕是早想着翻脸无情,改从债主身上讨要回来了。

辽主甚至都无需多做什么一等与宋蕃二方谈妥和议,只消骤然切断对他的援助,便已足够致命。

李元昊也曾暗中向宋蕃派去使者,愿称臣纳贡,来换取对方退兵。

但不管是对他曾经的趁虚而入恨极了的唃厮啰,还是洞察夏人祖祖辈辈最为钟爱的诈降一招的曹玮,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反唇相讥,根本不予以他谈判议和的机会。

不仅如此,他们由此推断出他已是强弩之末、胜利在即,更是让盟军完全采取攻势,放弃原先的那一点保留,向城池发起更强劲有力的攻势。

哪怕有国主李元昊亲自坐镇、聚集了夏军精锐部曲的西线,终是支撑不住,连连败退。

位处边境、也是战事最前线的仁多泉城,早在一年前就已落入敌军手中。而宋蕃盟军未曾满足战果,而是继续朝北大刀阔斧地挺进接着沦陷的,是东侧的骨龙城、卓啰等城;在艰难地又支撑了大半年后,伤痕累累的西凉城墙轰然倒下,也叫宋蕃攻下。

西凉城甫一拿下,不仅是西线士气大振,东线亦是振奋鼓舞。

由狄青亲领的东线将官,也在这两年建下傲人战绩起初还较为保守,只在保安军驻守一带活动,逐步攻下洪、宥、龙三州后,陆辞果断将张亢、种世衡也派出,再从临路调来杨文广守城。

随着将官增多,可率领的兵数也随着上涨,在麾下将士多达二万五千人后,狄青不再满足于这边境三城,而是在夏、银二州也攻下后,雄赳赳地越过横山,士气高涨地朝着西侧的盐州挺进。

盐州再往西北行两天两夜,就是曾为宋城、却沦入夏军之手多年的那座灵州城了;倘若能拿下灵州城,意义远不止是收复故土的诗人情怀,更有着能猛攻兴庆城,最后与西线会师的实际军事意义。

对密切关注战况的宋廷而言,东线的亮眼表现,实在是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原以为只能起到扰乱、牵制作用的东兵,在最初的大放异彩后,并未像是一些人所恶意揣测的昙花一现,而是一路进展顺利,气势丝毫不比曹玮的西军逊色。

作为二路招抚使的陆辞,虽不似狄青那般身为文官还亲自上阵带兵杀敌,可他所发挥的作用,却是所有人都清楚的紧要。

战线一旦拉长,最重要的不外乎是两方面一者为君王对单独领兵在外的将领的信任不褪,二则是要确保粮运不断。

见此情形,在陆辞受通奸案攻诘时,心中摇摆不定、最后未去推波助澜、而是选择了袖手旁观的臣子更是庆幸不已。

得亏未跟着起哄,才避免了损害东军锋芒。

当然,也有不以为然者是陆辞撞了大运,东线强将如云,悍兵如织,换了任何人坐在帅位,同样能在沾光下大有作为。

他们显然是故意低估了陆辞对将官予以的偌大信任,以及为军士锲而不舍地争取来权威这两者起到的极大作用。

正因陆辞拥有多次担任指挥官的经验,与曹玮保持着多年的书信来往,十分了解军中实情主将征战在外,一旦受到过多限制,常会束手束脚,被迫贻误战机,对北征大计造成严重影响。

陆辞敢于放权,也敢于向朝廷频频上书,争取不只是他管辖下的这两路军事,让别路将领亦能放手施为如若大将无法拥有说一不二的权威,副将与侍从之臣出任副职的督军们皆可自作主张,各行其是,如何去执行号令,有所进取

用人当不疑,若可授予武将全权负责手下军事的大权,全军才可上下一心,酣畅淋漓地计。

尽管陆辞的提议,与大宋自建国以来便推行的以文制武的风向所违背,但赵祯在召来宰执,仔细斟酌过后,最后选择了听取。

寒风萧索,大雪纷飞,很快就到了正月时分。

若是大宋境内,此时恐怕已是四处张灯结彩,充满佳节庆贺的氛围。

而在这遥远的异国他乡,除了同样在冰天雪地里冻得鼻尖发红的同袍作伴外,就无其他了。

许是怜悯背井离乡已有二年多,逢此年节时分,倍加思亲的兵士,主帅曹玮在与唃厮啰商榷后,选择了休兵三日,让将士们入账,躲避风雪。

夏军探子自然没有错漏过这消息,在听到从帐中遥遥传来嘹亮歌声、筷子敲击酒碗的响动后,就迅速将此事报告了回去。

李元昊听完,忍不住松了口气。

宋人对年节的重视,代表着他们终于可以跟着歇上片刻了。

若放在一年前的话,他许还会思索趁虚偷袭之计然曹玮与唃厮啰都是老奸巨猾、诡计多端的,谁知他们敢在这会儿松懈,会否有别的防备手段

眼下夏军处境十分严峻,他实在没那余力,去冒偷袭失败的风险了即便偷袭成功,给宋军制造一些混乱,也无益于总体战局。

宋人过这节,蕃人可不过呢。

李元昊静静坐于帐中,抚摸着掌下长剑,恍然出神。

在这难得的静谧时分,他忍不住想起父亲在世时说过最多的一句话。

切莫操之过急。

只可惜他彼时满是雄心壮志,自负得很,对此不以为然,只认为父亲对宋人屈膝惯了,胆小懦弱。

殊不知一贯绵软的羔羊也会露出獠牙,悍然反击,逼得他如今几乎走投无路。

李元昊深深地叹了口气,将脸埋入手掌心里。

事到如今,饶是他再不甘愿,也不得不承认在他的冲动之下,夏国已被逼近了穷途末路。

他是真的悔了。

李元昊盯着跳跃的烛光,渐渐地陷入了沉思。

就在夏军上下略微松懈之际,正月的第五天,宋军军营里还是一片祥和,夏军营后却于夜里,倏然响起了象征进攻的号角。

原来是唃厮啰所率先锋鬼章,日夜兼程,暗中绕开一大圈,由道路最崎岖难行、也是防范最薄弱的河水北面,朝寨门逼靠而来。

蕃将鬼章在抢先占下有利地形后,立马下令竖起大帅军旗,敲响战鼓,以悍不畏死的态度发起猛攻。

紧接着,本是一副岁月静好模样的宋军也鱼贯而出,其军容严整,神容肃穆,哪有夏人以为的欢庆年节的懈怠

曹玮迅速带领大军跟进,亲手执五色令旗,由正面向城墙发起强攻。

突然遭此前后围困,尤其是后路被抄的恐惧,着实让夏营陷入了短暂的混乱,幸有夏将及时出面,才迅速稳住军心。

兴城城墙已在这数月接连不断的战斗中变得千疮百孔,宋军在蛰伏三日后,竟是利用随军工匠之力,就地取材,重造投石机数十台。

眼看着城墙已是摇摇欲坠,城中百姓惶恐不安,让军中也跟着骚动不已,夏将一咬牙,草草商议过后,索性大开正面城门,让军队倾巢而出。

这一下他们调转头来,利用后路被抄之事来了个破釜沉舟,要与围困自己数月的这群老对手决一死战了。

“求之不得”

曹玮大笑一声,利落地扯落碍事的大氅,将手中令旗随手掷到身后副将身上后,便一夹马腹,挺入厮杀胶着的战局之中。

作者有话要说 最多还3章,跟夏国的仗就打完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