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升官发财在宋朝 > 第三百九十九章

升官发财在宋朝 第三百九十九章

作者:放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01:31: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仅仅用了三日功夫, 狄青所率人马,便抵达了距水洛城不过十里的一处山包上。

在有王韶那惹来诸多后续口舌的前车之鉴的情况下, 经陆辞等人的大力推动, 加上狄青的制举出身、文官身份也予以了一些便利

赵祯早于半年前就已下令,恩准不设内臣督军, 将全盘指挥权完完整整地交到了他手里。

况且反对他变向行军的人终归只在少数, 倒是身为他左臂右膀的张亢与种世衡都极为赞同, 很快便平息了那些个不满牢骚。

当水洛城近在眼前时,狄青忽不急了, 甚至一反之前的紧迫感, 下令让各营就地扎营, 暂作歇息。

跋涉数日、终得喘息机会的将士们纷纷坐着啃起了干粮, 而狄青则将张亢与种世衡唤到一边,直截了当地询问道“我若让你们点五千人, 往周边蕃寨一趟, 试召集那数万蕃兵的话,能有几分把握”

张亢嘴角微抽, 不甚乐观道“至多三成。”

能从容地游走在唃厮啰治下的蕃、宋、夏三境边缘, 仗着有一股不容小觑的兵力,可谓占尽便宜的这几股蕃民, 显然都老奸巨猾得很。

先前之所以会向招抚他们的郑戩使者躬身, 多半是瞧在两线战局日渐明朗、辽夏难敌宋蕃二势的份上,才假意臣服,以免叫士气如虹的宋军伐夏时殃及。

既是这般见风使舵的存在, 当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宋军因一时麻痹大意、竟就轻易被夏军夺走如此一座壁垒时

可不得做壁上观,重新对宋军那忽高忽低的战力进行评估

不过他们这份明哲保身、又带了几分有恃无恐的做派,倒也不完全是坏事他们不见得乐意真为宋军冲锋陷阵、正面迎击那天降神兵似的夏军,也不可能愿为有着世仇的夏军对大宋反戈一击,从而把近邻给彻底得罪了。

“那便不必去废那功夫了。”

狄青对这答案并不意外,果断地放弃了驱使蕃兵的念头。

他紧接着将话锋一转,与二人商议起军情来“何以破贼”

这座曾让郑戩一派不住鼓吹的城寨,如今落入敌手,就一下调转头来,结结实实地挡了他们的道。

种世衡不假思索道“不论那部曲由谁统领,其目的不外乎要借此径入大宋腹地,绝不会在此多做逗留。”

此处边境的守卫皆依托于密集分布、可相互呼应的宋寨。

在速战速决后,哪怕水洛城再好,夏军都将面对随时要支援来的临近宋军,岂不是自投罗网

但凡不是个疯傻的,都将在补充军备后,继续南下。

张亢深以为然道“不错。水洛城一破,他们必将集中兵力,朝守备薄弱的腹地突进,城中至多留上数百员唱那空城计,迷惑我等罢了”

狄青微微点头。

于是只稍休憩了一个时辰,他便重新整军,循着地上的新鲜马蹄印,继续朝南追去。

在他们风风火火地抛下身后的水洛城后,又过了半日,临近军寨才终于商议出个结果来,两位各点了三千兵马的军都指挥使姗姗来迟,围住了早已人去楼空的水洛城。

而浑然不知早有人一路风驰电掣,追在了夏军主力后头

狄青领追随他时日最长的六千前军,轻骑上路,快速而隐秘地朝环州推进;张亢将次军,以步卒为主,随后跟进,随时准备听令支援狄青的前军;种世衡资历最轻,负责将后军,主理辎重的输运。

除了最初还能寻着一些夏骑兵留下的蹄印外,很快狄青就发现狡猾的李元昊也意识到这点,亡羊补牢地故布疑阵,不仅有绕行山路、靠浓密草植掩饰大军蹄印,更有假意分兵、往不同方向奔去,来混淆视听的举动。

不过追到环州,面对一座当初因毫无防备、已然被忽然而至的夏军速攻而被糟蹋得千疮百孔,哀鸿遍野时,狄青也未曾停下脚步,只派人传信于后头的张亢,令其尽快赶至此处,分出一股人来收敛残局,便继续往前追去了。

主帅都不分日夜地一路疯赶,底下兵士岂敢有半分懈怠

自然也只有跟着狄青,跟不要命地往前猛冲,所有的苦都先堵在了肚子里。

但他们实在不懂狄将军究竟在急什么

此时若张亢或种世衡也在前军,或许就能看出狄青为何这般火急火燎了。

这支孤军深入的夏军,自然不可能是自寻死路,而恐怕是一场孤注一掷、意在汴京的围魏救赵。

一旦突袭汴京的大胆计划得逞的话,势必要逼得东西线军士不得不投鼠忌器、宋蕃盟军分崩离析、宋军自行退兵还算事小,若是陛下落入夏人之手的话

后果不堪设想。

当然,夏军剑指汴梁的惊人谋划,不过是狄青自个儿的猜测罢了。

当他为李元昊设身处地地作想时,唯独这种疯狂的解释,才符合对方的一贯作风。

在东西线胜券在握的背景下,猛然提出这么一个让常人难以相信的假设,是根本无法说服朝廷增兵防守,更无法调动周边州县的兵士的更遑论这军机十万火急,经不得半分延误,哪有传递回京、由陛下召来宰执细细商议后、再去做决定

可狄青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他宁可在毫无凭据的情况下,去拼上了这两年多来靠军功攒下的所有功绩与名望,甚至可说是押上了身家性命,也要彻底杜绝了这一线翻盘的可能。

在双方皆是精锐骑兵的情况下,狄青晚了那支夏军足足三日的路程,按常理而言,是不可能追上的。

万幸的是,对方既是孤军深入,又是目标明确,除却在水洛城的那次取巧外,几乎一路都在避免与宋军镇守的主力交锋,且都目光毒辣地捡了守卫最薄弱的寨子突破。

如此一来,便不可避免地绕了不少路相比起靠官印与文牒即可在本国境内畅通无阻的狄青,要耽误上了不少。

再靠一路夺命狂奔,狄青的这支前军已不知甩出中军多少里,提前敌军一步,来到了堪称进入中原腹地的最后一道关隘渭州平凉。

即使战事未休,但在未被波及的平凉城中,却是处处张灯结彩,锦绣交辉,光彩争华,欢歌盛舞。

这群尘土满面、疲惫不堪的将士们这才意识到,原来就在他们拼了老命赶路时,上元节已不知不觉地到来了。

城里的红火,更衬得城外黯淡。

就在他们满心期待着狄青要领兵入城去,同此地守将商议军务时,却痛苦地看到他们的铁血主将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提前绕开,到入城必经之路的山峦东侧,择了一隐秘处落了脚。

会选择这里,显然又是狄青的一次大胆预判。

夏军对吐蕃也好,宋军也罢,纵观那数回大战,都无一例外地采取了提前设伏、诱敌深入,再以优势兵种围歼的策略。

而这平凉城的北侧地势窄小,多崎道,沟深坡陡,有参天林木,灌木丛生,也容纳不了多的兵力。

他带的这六千前军,布置在此的话,便是不多不少刚刚好。

若能提前设伏,对夏军进行攻击的话,敌军一是对地形全然陌生、二则是猝不及防,定然只会步步挨打,根本无法施展手脚。

狄青飞快勘察此地后,顾不上同将士们解释,片刻不停地在此布下了一张致命的天罗地网。

他认为,既然是夏军最引以为豪的、这次还未来得及采用的战术,应也是他们最不设防的战术。

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就在狄青初步完成部署的那一刻,位处关口顶峰的哨兵处,就传来了消息。

他们靠着居高临下的优势,敏锐地发现了在这浓厚的夜色中,靠朦胧月光指引、正悄然移动的庞大矮木群。

在听到这一消息的瞬间,狄青心里的那颗大石,就安安稳稳地彻底落了地。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螳螂已然入瓮此事必成。

平凉百姓对城外情景自是一无所知,此时此刻,几乎家家户户都沉浸在炮龙老庙前的精彩表演中。

象征着新年神物的巨龙左右腾跳,每到一处,就被无数手持鞭炮的炸龙人紧紧围追,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富贵平安。

每有噼里啪啦的鞭炮不住砸向龙身,都惹来舞龙的青壮们哈哈大笑,灵活不已地左右躲闪。

直到城外远远传来的喊杀声、兵戈声、马嘶声越来越大,地面遭到强烈撼动,就连上元炮龙的仪式引发的巨大动静也无法盖过去时,他们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好似发生了什么

因事发突然,狄青此次行军又神速到了极点,等还在延州城中坐镇的陆辞在三天内先后收到狄青改道狄青分兵南追狄青大败李元昊、亲枭其首的军报,一切已然尘埃落定了。

还没等他消化完这突然的消息,十天过后,延州城就在百姓们的狂热夹道欢迎下,大开城门,迎回了此役的最大英雄。

这次的风光虽比上次进城时要盛大上无数倍,可上次还能活蹦乱跳的那铜面玉将军,这次却是受了重伤,只能浑身缠着雪白布巾,被人小心翼翼地抬进陆辞的府邸里了。

“哟,”陆辞慢悠悠地走上前去,俯首看向躺在小榻上动弹不得,此刻满眼忐忑,浑身上下毫无大胜威风的狄青甫一对上视线,惊奇地抚了抚掌“原来大将军还能喘气呀”

未能遵守保重自身承诺的狄青心虚地转了转眼珠子。

“你真当我那般刻薄,见你伤重还要开口挖苦”不等他讷讷道歉,陆辞倏地弯了眉眼,展颜一笑,低声道“傻狸奴。”

回来就好。

作者有话要说 这里化用了狄青传里关于狄青夜绝昆仑关一战的部分史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