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升官发财在宋朝 > 第73章 第七十三章

升官发财在宋朝 第73章 第七十三章

作者:放鸽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01:31:29 来源:就爱谈小说

就个人想法上, 赵恒显然是偏向于将颇得他喜爱的陆辞擢作头名, 点为状元的。

三元及第者, 本就是凤毛麟角,现要能成就这位虚岁仅十六的小郎君得此光绩, 不说后无来者, 也已是前无古人了。

落在汗青之上, 便是他文治清明,人才辈出的最佳佐证。

然而重赋轻论的科场旧条、规程范例皆为先朝所定, 多年来一直无易, 蔡齐卷之赋,又确优于陆辞卷之赋许多。

要将这片极得他心的论落在榜眼,他断不舍得;要破格提此论作者至榜首,他就得破了旧制,恐会惹来争议。

赵恒犹疑许久, 索性将几位考官召进殿来, 将事态说明,再听他们讨论。

寇准一听被拟在头两名的都是北人, 顿时就抑制不住唇角得意的上扬了。

在不知胶水人蔡齐是圆是扁,倒对陆辞有零星了解的情况下, 他率先出列, 铿锵有力道“依臣之见, 进士只重诗赋, 则不近治道;诸科仅试对义, 侧念诵之工, 则罔究大义。长久以往,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举子济济盈庭,然有才识者不过十知一二。陛下若求理道,则不应以雕篆为贵,而需取士之实矣。”

赵恒虽因这傻呆的寇老西有时说些极不中听的话,做些惹他不痛快的事,而越发不喜欢他。

但今日这话,却说到他心头上去了。

忽略掉最后几句教训他办事儿的语气的话,几乎能让他舒舒服服地点点头。

不错,他想点陆辞为状元,可不只是对方的模样气质好的缘故。

然而真正下定决心,可不能光听寇准一人的。

于是赵恒又看向最为倚重的宰相王旦,笑问道“王相公认为如何”

寇准瞪大了眼,狠狠盯住了被点名的王旦。

王旦假装没看到寇准对他挤眉瞪眼的一系列疯狂暗示,只咳嗽了声,一本正经地回答道“此子位列榜首还是榜眼,且是小事,然见微知著,可知今贡举之弊也。自先朝以来,贡举取人先诗赋而后策论,却令举子不根经术,不本道理,只凭诵读诗赋,死背子集,便可剽盗偶俪,以应试格。然仅习诗赋,仅重诗赋,所得之技能,实不足以为公聊。世间虽亦有两者兼优者,然奇才异士不可多得,不可一概而论。”

王旦说话缓缓,语气平淡,可内容却是前所未有的锐利,全然不似他平日给人的温和印象。

王旦所看到的,显然不是陆辞会成为榜眼还是状元这种小事,而将这当成了劝说官家,对贡举制度进行大幅改革的好契机。

然而他平日太过内敛,此话一出,不光寇准很是意外,连赵恒都怔了一怔。

赵恒又问了平日最看重的几位臣子的意见,得到的都是清一色的“少壮时当求天下正理,而非闭门学做诗赋”的答复。

他不由感到几分惊奇。

此时此刻能立于殿中的公卿大臣,可都是通过重诗赋的贡举中选拔出来的。

然时隔多年,他们非但不愿维护重诗赋的这一惯例,倒更似对此带起的风气感到深恶痛绝,一致认为诗赋浮靡,不根道德。

因官小言轻,但因得官家青眼,而也在最后时有了发言机会的晏殊,更是坦坦荡荡道“只重诗赋取士,易令士人不晓世事,纵使高中,也是学非所用,用非所学,而无所适从。”

寇准极难得地给了晏殊一个正眼这南边来的混小子虽碍眼,关键时刻还是晓些是非明理的。

其实类似的批评近些年来早就有了,但赵恒未曾真正重视过。

唯一做出过的改动,也只是几年前顺话说的兼取策论而已。

直到今时今日,他欣赏陆辞的论胜过蔡齐的赋,却因旧制中的赋高于论,而难擢作头名感到为难时,才正视起这个问题来。

在近乎所有人都赞成对以诗赋取士的规程进行改变时,唯有与寇准最为交恶、却因天书造神之事而深得赵恒看重的王钦若站了出来。

他与寇准颇有宿怨,两人针锋相对多时,哪怕不识得陆辞是哪号人物,既是寇准竭力要推荐的,他就毫不犹豫地唱了反调“臣认为不可。赋虽小巧,然需指题命事,若能顺解,则证辞理甚精。策论虽有目问,然期间敷对,多挟他说。再伏惟祖宗之法,得才不少,可见考校文艺,固有章程,不须为一子思变,以长浮薄之患。”

“遵循旧制”寇准冷嗤一声“真照你这厮说的一切遵循唐制,最年少的进士及第者,不都该为探花郎了么那还争个什么”

王钦若淡定自若道“荣不宜过,他虚岁不过十七,得探花郎也是莫大殊荣,有何不可倒是寇公这般急切,要让不知情的人见了,怕是会误以为要做状元的不是别人,而是你家息子呢。”

见这混账玩意儿就是故意要坏自己好事,还揭他膝下无子的疮疤,寇准瞬间双眼一瞪,当场就要暴起。

还好熟知他臭脾气的王旦反应够快,狠狠地踩了他一脚,就在二人又开始向彼此冷嘲热讽前,镇定自若地及时带着群臣告退了。

只是在告退之前,王旦叹息般宛若无意地补了两句“天瑞安可易得三元及第,其实也称得上百年一遇的瑞应啊。”

对于有德才而脾气坏的寇准,以天下为己任的王旦,哪怕被对方三番此次地诋毁,也还是选择了厚道的包容。

可对撺掇陛下造神造天瑞,闹出劳民伤财的封禅闹剧,还害他也被迫搅入这摊脏水,以至于晚节不保的王钦若和丁谓等人,王旦就毫无半分好感了。

王钦若不禁眯了眯眼。

声音虽轻,却足够让赵恒听个清楚。

赵恒面上,不禁露出几分若有所思的神色。

刚还吵得不可开交,闹闹哄哄的宫室内,很快重归了安静。

侍立在旁的内臣不由心情忐忑,大气都不敢出,而赵恒此时却是再无纠结,手持朱笔,释然一笑,果断写下了心目中最合适的名次

唱名之日。

皇帝赵恒御崇政殿,殿试官、省试官以及宰臣,馆职等一同入殿,侍立一旁。

而五百多名应殿试贡举人,则穿着自己最好的衣服,竭力按捺住内心的紧张和期待,安安静静地等在崇政殿门之外。

显然很体谅应举人们的焦虑心情,在等待唱名时,御药院倒没对队列有严格要求了,只是派有不少身强体健的卫兵立于边上虎视眈眈,随时准备着将有出格举动的举人按走。

相比较拼命往前挤,想着再靠近殿门些,就能更早听到自己名字一样的其他人,陆辞在疯玩了这几天后,此时心态是空前的佛系平和。

因殿试唱名时,是皇帝坐在御桌边,而站着的宰执和中书侍郎按照事前拟定的名次拆开试卷,一同观看后,依次唱名于阁门。

阁门阶下站着六七名卫士,他们听到之后,便立刻齐声喊出登科士子的名字。

喊声洪亮如绕殿雷,还要重复喊个三四声,士人才应出列。

因此,根本不必担心站得远一些,就会错过自己的名字。

该来的肯定会来,不会来的,凑再前也不会有,何必费工夫去挤难道因为站得靠前,名次也会靠前一些吗

不存在的。

陆辞在用带毒的鸡汤成功劝说了友人们后,就带着一副随时要发心梗的模样的他们站在了人群最后,避开了人挤人的难受。

还不时与他们低声聊上几句,好分散一下他们注意力,也省得名还没唱,人就晕倒了。

柳七无疑是这四人里唯一一个有过类似经验的,却也是此时最无法理解小饕餮还能保持平心静气的人。

他上回体验过从开头的满怀踌躇,到中途的惴惴不安,再到结束时的伤心失望,这回哪怕对自己的发挥还算有几分信心,也在这似曾相识的场景中变得荡然无存了。

谁知会不会又重蹈覆辙呢

犹记得那天,阶下卫士们念遍了那一百多号人,他满怀艳羡地望着身边一个个举子意气风发地走进殿去享受荣光,强自镇定,结果却等不到自己的名字的光景

见柳七时而忧心忡忡,时而魂不守舍的模样,陆辞不禁挑了挑眉,忽道“柳兄听题。”

柳七一愣。

不等柳七回过神来,陆辞已悠然念道“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

柳七刚要条件发射地答上,一直竖着耳朵偷听的朱说已飞速抢答“苟富贵,无相忘。”

陆辞很是欣慰地在朱说肩上拍拍“还是朱弟自觉。不过对朱弟你,我倒是没担心过的。”

朱说不由笑了起来。

柳七这才明白过来,哭笑不得道“摅羽莫不是天生缺了一脉,方不知紧张慌乱为何物”

都站在崇政殿大门前,只等唱名了,所有人都紧张得满头大汗,双股战战,唯独陆辞还跟平日去踏青般的悠闲姿态,甚至有闲暇来揶揄他们。

滕宗谅也被陆辞的沉静感染,舒出一口气来,也调侃道“真要算来,摅羽弟才是最有可能大富大贵的那位吧。”

朱说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陆辞莞尔一笑,正要接话,忽见殿门从内被徐然推开,行出不苟言笑的卫士七人,立于阶下。

显然,在这段于众人眼里显得无比漫长的等待后,传胪的准备工序已然完成。

而能在皇帝面前,被宰执亲口念出,再被这七人齐声高呼,得面赐及第的第一个名字,便是这期贡举的状元,举人中的天下第一。

那真是读书人这辈子最最荣耀的事,子孙后辈,都可凭此为豪。

除了陆辞还因觉得事不关己,而能保持淡然的微笑外,哪怕是再冷静自持的人,此刻都忍不住屏住了呼吸,瞪大了眼。

他们死死地盯着那有官家、有考官们所在的崇政殿室的方向,在心里无数次地念叨着,希望这个被第一个念出来的人,是自己是自己是自己

在一片落针可闻的死寂中,殿内忽响起了一道声音,单单地喊出了一个名字。

但因离得太远,声音也不够大,连最前排的人都只听到几个模糊音节。

挤在最前排的那些举子正着急时,比他们离得近,也听得清清楚楚的那七名卫士,已昂首挺胸,以最洪亮的嗓门,将方才听得的名字呼喊了出来。

“陆辞对策崇政殿,擢为第一,今魁天下,赐进士及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