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别和投资人谈恋爱 > 7.丑闻(三)

别和投资人谈恋爱 7.丑闻(三)

作者:superpanda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3 16:53:01 来源:就爱谈小说

再回澎湃,阮思澄听到了一个更加令人震惊的消息。

因3月的“天天事件”,众多合作伙伴秉持观望态度,澎湃医疗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全部产品遭受重创,前途未卜,难以预期,公司高层已经决定撤并整个医疗事业部门,暂停目前所有项目,将资金、人才投入其他产品,力拼智能家居和无人车,紧密围绕“衣食住行”等硬需求。

阮思澄是有些懵的。

撤并整个医疗事业部门……竟然已经惨到这种地步了吗?

原来,大厦倾覆只需一夜。

澎湃明明最早布局AI医疗。

瞧瞧周边,并没有人在敲键盘。不管是平时关系好的还是关系不好的,大家聚在一块儿,交头接耳,无意义地讨论他们将会被并到哪里去。

邢笑佳的鼠标一伸,打开公司官网招聘页面,一项一项仔细研究:“智能家居正在要人……无人车也在要人……那无人车肯定更好,不过他们只要精英,咱们未必能进。”

朱天球说:“能进也不进。据说那组忙到翻天,一天工作15小时,一周100个小时,凌晨三点还亮着灯。”

“唔,”阮思澄插:“应该整组一起挪吧?到最缺人的项目组,或到新成立的项目组。应该不让大家自己选吧?”

邢笑佳:“那样如何保证员工喜欢自己的新工作?”

阮思澄:“不知道……”

她叹口气,开始发呆。

“眼疾诊断”竟然这样无疾而终。事到如今,她宁可叫王思任还有初颜拿走功劳,让它出生。

“眼疾诊断”是她心血,整整16个月没有一天休息。她白天工作,晚上看书,两点睡觉七点起床,这16个月学的东西比过去的16年还多。kindle里有几百本教材,电脑里有几百条课件,代码写完了测、测完了写,不断尝试,不断完善。它一点点走向成熟,她心里面高兴、感动。

心血心血,心尖的血,一辈子也没有几滴。

她好讨厌做无用功。

阮思澄一方面是标准老好人,对朋友们掏心掏肺毫无保留,宁可自己委屈也让别人开心,关注慈善项目每月固定捐款,在大街上见到有谁需要帮忙也永远是第一时间就冲上去。她情商高,能把任何一人哄得非常高兴,能跟任何一人10秒成为朋友,看着虚伪,但实际上,她倒觉得,一个人情商高,恰恰说明他能感知对方情绪、想法,能站在对方角度思考,是种体贴。

然而另一方面,她也非常固执,在某些事上绝对不想让步,这是性格当中最突出的两点。初二上学,全班有次上劳技课,做飞机模型。阮思澄用刀时一不小心把手切了一道大口,血哗哗流,她却没有报告老师,也没有说给同学,眼泪乱滚、忍住抽泣,把那飞机模型给做完了。事后别人全都说她有病,搞不清楚哪重哪轻,她自己也觉得她有病,但是,有种东西在骨子里,就是——我想要做到的,就一定得干成,无论中间发生什么,都非做到不可。

想进P大,进去了,想进澎湃,进去了。

可最近……想升职,王思任不支持,让初颜抢功劳。她的固执作祟,又约兄弟组的6级7级谈话,打算无论如何都要拼上一把,却还是失败,只能跳槽,“卷土重来”再谋升迁。接着,因为澎湃自身问题,整个医疗事业部门被撤并,所有进行中的项目被暂停,“眼疾诊断”彻底夭折。她再不甘,再委屈,又有什么办法?她的命运不在自己手里!

窗户开着,外面树木如明信片上的景致一动不动,时间仿佛已经凝滞。周围同事还在嗡嗡嗡地讨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高高低低,各种声音揉在一块儿,混乱不堪无从分辨。阮思澄只知道,眼疾诊断项目被砍,像一根刺扎进心里,又快又深,让她很疼。而那根刺就算自己勉强拔了,空的创口也是冰凉。

第一次,阮思澄真的想自己出去单干。

不过她也知道,目前她没能力。

哎……

而且她很清楚,朱天球等是真心地喜欢医疗。现在这样她也难免兔死狐悲。

正在发愣,手机一响,微信跳出新的消息,来自兄弟组的6级员工贝恒。

就一段话:

【妹子,估计你也知道……澎医被撤并了。我的老板,就钱纳,打算出走自立门户,正拉队伍一起创业,要不要来。】

阮思澄:“!!!”

合作组的7级大佬钱纳不想等“分配”了?!

打算出走自立门户?!

还问自己是否加入?!

阮思澄一阵兴奋,但也没立即答应。

对于这种重要决定,在做之前需要慎重。

他们要做哪个项目?有什么目标?什么打算?有多少人?多少钱?他们掌握哪些资源?

阮思澄回:【很有兴趣。约个时间具体聊聊?】

三分钟后手机再亮:

【下午五点,公司对面的星巴克。】

阮思澄说:【不见不散。】

放下手机,更换思考方向继续坐着发呆。

钱纳很有本事——不论专业水平还是管理能力都在金字塔尖,应该可以带飞。贝恒本科毕业,比自己小两岁,都因跟对老板迅速起飞,在澎湃四年,一年从3级到4级,一年从4到5,又用两年从5到6,今年三月刚刚升的。刚合作时贝恒也5,他俩平级,钱纳是6,结果项目干到一半合作组的俩都升了,自己明年都没可能。

贝恒十分崇拜钱纳,经常跟阮思澄讲他老板的事——T大毕业,钢琴十级,画画不错,足球踢的好篮球打的好滑雪滑冰滑的也好,今年30岁都俩娃了,娶妻生子全没耽误,老婆P大毕业,顶级医院里的医生,也是升职像坐火箭。贝恒说,老板钱纳什么都牛,连超市的优惠券儿都比自己用的明白,每回出差不仅仅把各项工作全做完美,还能制作旅游攻略带他们玩。阮思澄也只能第800次感慨,“牛人”永远极端自控、高度集中、非常要强不甘落后,于是常常什么都牛,“这方面强别的就弱”可能只是安慰人的。

现在,还有俩娃,又要创业了吗……

啊,求带飞。

…………

下午五点。

阮思澄偷溜出大楼,到星巴克,果然见到钱纳、贝恒。

“思澄!”贝恒爪子一挥,阮思澄便过去。

钱纳天生有白化病,肤色很白、头发也很白,眼瞳发红,架着眼镜,一指桌上中杯拿铁,问:“点这个行吗?”他是典型职场精英,声音沉稳,气度不凡,连微笑都恰到好处,多一分太多少一分太少。

“行行,谢谢。”阮思澄说,“听说你们打算单干?”

“对,”钱纳回答,“目前有我,贝恒,还有组里几个三四级的小孩儿。我和贝恒全都认为阮思澄你能力很强,想拉过来,所以问问你的意思。”

“我是很有兴趣……不过,想要什么项目?医疗影像?医用机器人?虚拟助手?健康管理?还是别的?”

她列出的四个分类是当今的四大热点。

AI医疗,是人工智能研发领域第一热门,2017年国内融资规模已经突破100亿美元,2018年预计突破200亿美元,预计5年后将有千亿规模。一提AI,人们总是想到手机、siri……要知道,AI医疗绝不是吃素的!

其中最大热点是医疗影像,阮思澄的“眼疾诊断”便属此类,邵君理的“肠-道肿瘤筛查”也是。它包含着图像识别、深度学习这些技术,可以用来识别、标注患者病灶,还可以自动勾画靶区帮助患者放疗……

在2006年出现“多层神经网络”尤其是后来的“卷积神经网络”以前,一台机器是没办法辨认出来一张图片里面究竟有没有猫的。即使用命令说“猫长这样这样”,它也不行。然而现在,机器可以自己学习。人给机器几万张图,说“这是猫”,再给机器几万张图,说“这不是猫”,机器便能通过卷积、池化,一层一层学会辨别,比如,降低维度放大局部,通过色差找到边缘,第二层用边缘组合勾勒出来器官、纹路……第三层看全身颜色,第四层看整体形状……最后给它新的图片,它便会计算:这是猫的几率为……

这部分的前景巨大。用最火的“肺部影像”举例来说,在目前中国的大医院,放射科的医生每天需要接待上百患者,每个患者又会产生上百影像,也就是说,一个医生每天需要仔细阅读几万个CT,非常疲惫,看得出看不出全靠一双眼睛。而且,现在每年阅片量和放射医生的增长分别是30%和4%。如果机器能帮看片、识别肺炎还有肺癌,无疑是个好的消息。如今,“肺部影像”的准确率以及速度已经远远超过医生。

而第二热点,是医用机器人,其中一种是手术机器人,一种是智能外骨骼——能够读取人类神经信号的可穿戴机器人。

第三热点是虚拟助手,比如医院的导诊机器人,帮忙初筛、分流。

第四热点是健康管理,通过可穿戴设备、电子病历等等多数据整合,帮助提供个性化健康方案。

此外还有药物研发等等方向……

听到阮思澄问的关键问题,钱纳喝了一口咖啡:“目前我有几个方向。”

“能说说吗?”

“行,”钱纳并未藏着掖着,“第一个是脑部成像……第二个是心脏成像…第三个是骨骼成像……具体计划咱们再看。我上星期跟朋友们提了想法,有几个人确定投资,合着1500万。另外,我和投行的也说了项目,他们估计A轮融资拿到3000万问题不大。”

“都不错哎!”

“你来的话,”钱纳又道,“我们可以算你是联合创始人。我、贝恒还有你,一共三个创始人,我是CEO,主管战略,贝恒是CTO,主管技术,你是总监。剩下小孩都是员工。至于股权,天使轮后三个投资人15%,几个小孩儿和新聘员工5%,我45%,贝恒25%,你10%,行吗。”

联合创始人……10%股权……

老板之一。

有自己的一家公司。

梦想忽然触手可及。

她真不想再打工了。那样的话每层老板都能掐住她的脖子。

钱纳贝恒能力超强,剩下人也澎湃出身,项目靠谱,前景巨大,他们应当能做出来。天使轮有1500万融资,A轮也要有3000万。

阮思澄的心脏狂跳,差点打翻桌上咖啡,一上头,说:“好,我加入。”

“太好了。”钱纳起身,伸出白到发青的手,“祝愉快。”

“祝愉快。”

偷偷摸摸聊完以后,阮思澄又回到组里。邢笑佳、朱天球还在长吁短叹,阮思澄一瞬间有了点儿愧疚。

“思澄!”朱天球一扭头,“你干什么去了?”

“嗯……走走而已……”

朱天球:“走好久哦……”

…………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签了联合创始人协议,规定了股权份额、成熟机制、退出机制、转让条件、离婚继承等等东西。

他们也常聚在一起讨论项目。

乱七八糟讨论出了好几十个。

哪个说来都有前景,却又没有任何一个能让他们感到已经非它不可。

他们希望自己公司有革-命性,有意义,能令更多的人不被疾病上身,能让更多家庭不受疾病困扰,并在人类对抗恶魔的悲壮历史上写下那么一划。

某日,三人又在星巴克里,围着一张桌子。

“哎……”阮思澄手在本子上50个项目上面打圈,“扫描骨折……扫描……唔,总是觉得医院并不迫切需要……”

贝恒:“嗯。”

那天在医院里,对于“眼疾诊断”,科室主任一句“来看眼的基本都是已经觉得不舒服了,这种情况我们医生自己也能发现问题——有多少人闲着没事过来查查?”让阮思澄备受打击。

原来,AI机器,最最有潜力的,不能光是比医生早发现问题,也不能光是帮医生节约时间,还不能光是比医生多点准确……

很多主任医生肯定是会觉得,我们也可以看啊,我们也可以治啊,工作忙一点儿就行了,看得认真一点儿就好了,医术提升一点儿就OK了,又不是非要不可。

怎么才能非要不可?

AI,一是快速,二是准确,三是数据库大,最好都能做到极致。

忽然,仿佛闪电劈开夜空,电光石火间,一个念头便转出来,阮思澄她脱口而出:“急诊!!!”

钱纳、贝恒:“嗯???”

“急诊,”阮思澄道,“AI根据过往病历、实时症状、呼吸脉搏血压血氧血液数据,还有对头部和身体的快速扫描、分析,迅速提供它的诊断,最可能的是什么,其次可能的是什么,第三可能的是什么,还有该用哪种方法哪种药物进行医治。”

钱纳、贝恒坐直身体,聚精会神,几小时下来的疲惫一扫而空。

阮思澄继续说:“比如,如果患者腹痛,那就看看是否患有阑尾炎、肠梗阻、全身感染……如果头痛,就查出血、栓塞,如果胸痛,哦,就用那个……3D心电!钱纳不是说过的吗,心电图常不能给出任何结论,其他方式动辄需要几个小时,AI可以大大缩短这个时间。”

钱纳贝恒开始琢磨是否可行:“可是这相当于几个项目揉在一起,难度很大……”

“可是很有趣呀。”阮思澄说,“首先,急诊无比复杂,医生总有知识盲点。然而用大数据搜索全国历史案例就有可能避免悲剧。其次呢,急诊要快,必须得快,这就逼迫医院、医生提高效率,使用AI。第三,对急诊病患处置不利往往导致严重后果,大家就会希望更加准确!”

“……”

“再说,难才能有技术壁垒。”

“嗯——”钱纳红色眼睛闪着野兽般的勃勃野心,说,“好,试试急诊。”

阮思澄:“嗯哒。”

“今天晚了,大家散吧,明天再来具体讨论。”

“好,”阮思澄说,“我一回家就查资料。”

“谢了。”钱纳一顿,“对了——”

他从包里抽出两张纸:“贝恒,思澄,那天看到这篇文章,打印出来送给你俩。”

“咦?”

她伸出手接过那纸,发现是《企业家宣言》,美国《企业家杂志》的发刊词:

我不要当普通的人,

如果可以,我想成为杰出的人。

我寻求机会,不寻求安稳,

不想当个有保障的国家公民。

……

我宁要充满挑战的人生,也不要万无一失的生活;

宁要心满意足的颤抖,也不要萎靡虚空的平静。

……

我要自由地思考以及行动,

我要纵情于我创造的价值。

终有一天,我会面带自豪,向全世界宣告:

我做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