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九叔万福 > 第142章 夺权

九叔万福 第142章 夺权

作者:九月流火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4 02:25:24 来源:就爱谈小说

程瑜瑾觉得无语, 小时候果然不能给孩子太多压力, 不然长大了真的会变态。

程瑜瑾内心嫌弃,还是不得不主动靠到李承璟身边。李承璟的脖颈白皙修长, 程瑜瑾近距离看着,突生坏心,生出手指在他衣领处挠了挠“比如这样”

李承璟不为所动睨了她一眼,说“虚张声势,我还不了解你你也就这点胆量了。”

程瑜瑾什么话都听得,偏偏听不得别人质疑。她程大姑娘出手必巅峰,什么时候被人看轻过程瑜瑾当真扯松他衣领,手指往里面挠了挠,若有若无地在他胸膛上画圈。

李承璟点头, 一副师父看出息徒儿的表情“孺子可教。”

程瑜瑾气恼, 在他身上轻轻一掐,李承璟隔着衣服捉住她的手, 挑眉笑道“要掐换个地方”

程瑜瑾脸都憋红了“下流”

“我说什么了你就骂我下流”

程瑜瑾愤而抽回手, 耳根都红了。李承璟默默感慨娶妻之后果真解压,心里感叹还没落, 就听到程瑜瑾说“殿下,寿王天天在圣上面前晃,不光给你乱点眼药, 连杨皇后也因此解了禁足。你就不做些什么敲打敲打他吗”

李承璟啧了一声, 说“你转移话题还能再明显一点吗”

程瑜瑾不肯认输, 李承璟轻叹, 点了点程瑜瑾眉心“不解风情。”

程瑜瑾怒目瞪他“我和你说正事呢,少打岔。”

这可真是委屈,李承璟竟然成了打岔的那个人。李承璟只好认命,在这样旖旎的气氛里给心系国家大事的太子妃解惑“一个人的心会偏颇,天下人的可不会。寿王实在太稚嫩了,他被杨家和杨皇后保护的太好,至今说得不客气些,都很天真。我在他这个年纪,都考中进士,去外地做官了,他却依然自作聪明,摆弄些一眼就可以看穿的把戏。我知道他在皇帝面前抹黑我,其他人也都知道,便也不足为惧了。”

没有实权,没有人心,没有名望,仅靠一张巧嘴,有何可惧李承钧压根威胁不到李承璟,李承璟当然乐于做大度兄长,让他可劲蹦跶。

程瑜瑾听后叹气,道“皇上也太偏心了。他也不想想,如果没有你,他如何能安心养病,如何能和二殿下享受天伦之乐”

“不是他偏心,是他压根没有把我放心里过。”李承璟从容道,“我本来也没在他身边待多久,再见到,就是建武十九年的殿试了。我对他而已,象征意义大过真实的人,君臣大过父子,太子这个符号大过儿子。说白了,我也不过是一个参加殿试,之后被圣上重用的陌生臣子罢了。”

“殿下”

“我没事。”李承璟握住程瑜瑾的手,轻轻笑了,“我以为我在乎,那天说开之后,我发现我也没把他当父亲。真论起感情来,他还不如程老侯爷。他对我而言,也是一个符号。”

李承璟将这些话说出来,发现自己心里的结也一点点散开。其实他没在皇帝身边待多久,皇帝当初虽然亲自抚养他,事无巨细不假他人之手,但那毕竟是五岁之前的事情了。一个五岁孩子的记忆,能指望他记多久。五岁失散之后,直到十六岁,李承璟才重新见到了皇帝。

五岁到十六岁,足以让一个人脱胎换骨,完全变成另一个人。其实李承璟在殿试之前,都不记得皇帝长什么样子了。

他在殿试时远远望了一眼,才发现皇帝和他想象中完全不同。他以为终于见到父亲后,他会激动、孺慕、压抑,可是真到了那一刻,他什么感觉都没有,只有一种任务完成的释然。

想必皇帝对他,更是如此吧。疏远,陌生,试探,而不是亲近。两人虽为父子,其实没比普通君臣更亲近,哪里比得上从小养在膝下,真正以儿子身份成长起来二皇子。

皇帝偏心二皇子,怜惜陪伴自己多年的杨皇后,李承璟都可以理解。但是可以理解,并不代表能够接受。

钟家可以放弃钟皇后的仇恨,从此放下仇恨好好生活,李承璟却不行。

他过不了自己这一关。

李承璟默默握紧程瑜瑾的手。无非是看谁耗得过谁而已,孰是孰非,孰胜孰败,等着就好了。

程瑜瑾沉默不语,李承璟和皇帝的父子感情本来就脆弱,经历过这么多风风雨雨后,杨家倒了,他们父子之间,也终成反目。任何语言都无比苍白,程瑜瑾默默抱住李承璟,两人依偎了一会,李承璟打横抱着程瑜瑾往里面走去。

程瑜瑾没有挣扎。没有人是铜墙铁壁,金刚之身,李承璟再厉害也会有脆弱的时候。此刻,他一定很需要安慰。

皇帝终于扳倒了杨甫成、杨太后这两座大山,登基二十五年来第一次感受到一个帝王应该是什么样的。他手握大权,唯我独尊,正待大展拳脚,可是头疾却时不时发作,牵制住皇帝许多精力。他的宏伟构想,自然也没时间去施展。

皇帝对头疾十分恼火,但是头上的东西,最精良的御医班子也无计可施。针灸、喝药、按摩皇帝全部试过,但是功效有限,头疼发作的时候丝毫不能缓解,只能靠自己熬过去。

皇帝渐渐不再相信御医,而是寄希望于一些神佛之术。他想求健康,更想求长生。

二皇子听了幕僚的建议,为皇帝引荐了一些奇人异士。其中有一个道士道骨仙风,清瘦精矍,道号冲虚散人,自言在终南山救了一只白鹿后得到神鹿回报,赐其长生药,他进山追寻白鹿痕迹,寻迹无果后在终南山隐居二百年,如今终于求得大道。

冲虚散人道骨仙风,一派世外高人的模样,看着确实有些隐居避世的风范。皇帝一下子就被对方离奇的际遇吸引了。皇帝向冲虚散人询问了许久,又听他讲修道心得,没多久心服口服,将冲虚散人封为座上宾。

冲虚散人从此频繁出入宫廷,给皇帝传授益寿延年之道。不知道他给皇帝吃了什么,皇帝服用后果然感觉头疼大为减轻,连身体也轻盈了。皇帝因此对冲虚散人更加信服,在紫禁城西北角辟英华殿,专门供奉仙长,求仙问道。

英华殿烟雾缭绕,念经声不绝,皇帝日日待在英华殿,无心外事,更不许别人在他修道的时候打扰。因为冲虚散人是二皇子引荐的,二皇子又对皇帝百依百顺,二皇子也成了少数几个,能够随意出入英华殿的人。

好好的皇帝去修道了,大臣们都十分糟心,冲虚散人救鹿或许是真的,但是已经活了两百年,他们万万不信。但是谁让皇帝相信呢,百官即便着急,也只能忍着。

门禁森严的宫廷因为方士频繁出入,一下子变得乌烟瘴气。李承璟对于那些道士的话一个字都不信,可是碍于皇帝,他也不好说什么。

皇帝本来就因为头痛久治不好,对医术失望才寄希望于神佛。如果李承璟阻拦皇帝求道,倒显得他另有居心一般。李承璟自认已经非常隐忍,可是那些道士搜刮金银珠宝还不够,竟然慢慢将目光转移到朝廷权力上。

人皆如此,知足常乐是不可能的,有了财,就想要权。

冲虚散人知道太子威望极高,无论在民间还是在朝堂,都有很深的名望。他不敢明着针对皇太子,只说要修建一座白鹿台。按他的说法,夸父开天辟地时清气上行,为天,浊气下行,为地,在距离天最近的地方修行,就可事半功倍。而冲虚散人修得正果全靠白鹿指引,故而要建一座高耸入云的白鹿台,说不定这样,就能将当年的神鹿吸引回来,再次授予皇帝长生药。

皇帝立刻就被说动了,当即下令兴建白鹿台。因为神鹿是何模样,如何才能吸引回神鹿全由冲虚散人一个人说了算,所以白鹿台要如何修,也全凭冲虚一人决定。

突然降下来这么大一个工程,六部众人本来就有所不满,而这群道士还指手画脚,今天说这里不对,明天指责那个人消极怠工,气焰十分嚣张。六部官员全都是正统进士出身、登科入仕的精英,能站在这里的,每一个都是读书人中的佼佼者。而道士却是不入流的方术士,往常道士连见他们面的资格都没有,现在,这群地痞流氓却踩在他们头上指手画脚,评头论足,文官们如何能忍

不停有人来和李承璟抱怨,李承璟最开始还能忍,但是看到皇帝打算倾尽国力修建高台的时候,终于忍不下去,去和皇帝反应此事荒谬。

去年刚刚发生了洪涝和瘟疫,此时正该休养生息,减轻赋税,结果皇帝却要大兴土木,只为修建一个毫无用处的白鹿台,可不是荒谬至极。然而皇帝现在哪里听得进这种话,尤其是冲虚散人这些天在皇帝耳边无意般念叨了好几次,说太子有意阻拦白鹿台,概是因为不想让皇帝求得长生药。

太子其中的用心,就十分微妙了。

皇帝本来就有所疑心,听完李承璟的劝诫后大怒,越发觉得冲虚散人所言都是真的,李承璟果然有不轨之心。皇帝怒斥李承璟,停止太子辅政之权,禁足东宫,辅理政务移交给二皇子。另外,二皇子纯孝忠厚,全权负责修建白鹿台一事。

坤宁宫。

杨皇后听到宫女的禀报,连忙迎出来“钧儿。”

“母亲。”二皇子快步上前给杨皇后行礼,被杨皇后强行拦住“钧儿,快进来说话。”

杨皇后拉着二皇子进入坤宁宫后,马上屏退众人,留母子二人单独说话。杨皇后问“钧儿,皇上这几日怎么样了”

“父皇服用了冲虚散人的丹药,觉得对身体大有裨益,十分高兴。冲虚散人许诺说十日之后,他会再次开炉炼丹,为父皇炼长生丹。”

“长生丹”杨皇后皱眉,不禁问,“当真可以长生”

二皇子摇头,说“儿臣也不得而知。但是父皇服用后说头疾发作没以前那样频繁,想来当真是有用的吧。”

杨皇后似懂非懂,觉得或许是当真遇上了活神仙。杨皇后想了一会,悄声嘱咐二皇子“钧儿,这位散人当真是神人,你不可得罪他,但也不要过分靠近,如果散人要带你去修道,你可万万不能答应,知道吗”

这些世外高人都是怪脾气,杨皇后特别怕对方突然兴起,带着二皇子云游天下,若再隐居个百八十年,杨皇后就没处去哭了。

“儿臣晓得。”二皇子点头,说,“儿臣必不会抛下母亲不顾。我只办好父皇交给我的差事就好了,和道长走的太近,恐怕父皇会疑心。”

杨皇后突然想起什么,低声问“那太子呢”

母子二人对视,都明白对方的意思。说起疑心,皇帝如今最疑心的,莫过于太子了。

太子强势,这些年越发有功高盖主之嫌,皇帝猜忌的种子已经埋了许久,最近因为长生一事,彻底引爆了。

一柄无往不利的刀当然是为君者喜欢的,但如果刀太锋利,甚至会割伤主人的手,那就会被折断。

李承璟要怪,就怪自己太锋芒毕露了。他毕竟只是储君,储备着的君王,怎么能压过正牌呢

二皇子低声回道“太子因为屡次劝阻父皇,将父皇彻底惹恼。这几日他已经被禁足在东宫,参政之权也被革除,全权移交到儿臣手里了。”

杨皇后听到长长抽了口气,杨太后和杨首辅在时,用尽心思却始终不得其法的目标,竟然就这样实现了。杨皇后心不由揪紧,越发感觉到富贵险中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杨皇后赶紧嘱咐儿子“辅政大权得来不易,你可千万要守好。皇上现在虽然生气,但是毕竟是培养了多年的继承人,说不定等过几天,你父皇气一散,还是属意太子。权力能给你,自然也能拿走,你一定要趁这段时间好好表现,让皇上看到你的能力。”

“儿臣明白。”二皇子说完,突然露出些犹豫之色,“母亲,不瞒您说,这几日,冲虚散人隐隐透露过愿拥立儿臣为主的意思。儿臣拿不定主意,又不敢和道士走太近,惹父皇猜忌,便一直没给回信。冲虚散人还说,如果我同意他的提议,他之后会不遗余力在父皇面前为我说话,还会将进献长生丹的功劳让给我。只待事成之后,封他为国师就好。”

杨皇后也为难了,杨皇后其实并不擅长这些圈圈绕绕,尤其是政局上的事情,她一点都听不懂。如果此刻杨太后在,或者杨首辅在,那就好了。

杨太后和杨首辅在名利场中沉浮许多年,政治嗅觉极为敏锐。而杨皇后只管听父亲和姑姑的话,多年来舒舒服服在后宫中享福,从没有操心过朝廷之事。在她看来,朝堂上的事都和她没关系,这是父亲和姑姑该操心的。现在保护伞突然不在了,杨皇后猛地被推到台前,看什么都觉得棘手。

她连那些官名都分不清,谈何理解各个党派之间的利益关系二皇子虽然比杨皇后好些,但是也没强到哪里。

二皇子被杨太后和杨首辅视为全族的希望,从小在密不透风的保护中长大。他过去十七年只管埋头读书,在各位长辈面前尽孝,立储之路自有杨首辅打点。这导致二皇子锦衣玉食,一路走来金光坦途,但其实,心性并没有跟上。

他如今的一切,并不是他自己走出来的。当没有杨甫成在前面保驾护航,二皇子独自面对内阁、尚书那些修炼成精的老狐狸时,心性的幼稚就一览无余了。

就如现在,冲虚散人冲他示好,二皇子就不知道该接还是不该接。如果这时候杨太后和杨首辅但凡一个人在,马上就能看出来冲虚散人背后的盘算。可是凡事没有如果,二皇子自己拿不定主意,只好过来问杨皇后。

偏偏杨皇后也是个没主见的,她想了半天,觉得皇帝这样信任冲虚散人,多一个人给二皇子说好话有利无弊,没必要拦着。杨皇后便说“他既然有心,你暂时应下也无妨。反正等日后你称帝做主时,国师封与不封,不就是你一句话的事吗皇帝深受头疾困扰,等那枚长生丹炼出来,他必然十分高兴,如果由你来进献,功劳就都落到你的身上。也正好能提醒皇帝,他给予厚望的长子一派狼子野心,反倒是一直被遗忘的你,才是真正纯孝之人。”

二皇子听后了然,站起身拱手“母亲说的是,儿臣记住了。儿臣告退,母亲好好保重身体。我们来日方长。”

杨皇后听到这话忍不住眼眶发酸,她用帕子压了压眼角,说“你也要万事小心。窦希音她虽然做了错事,但是毕竟对你一片真心,现在她被褫夺王妃封号,只能无名无分地住在寿王府上,说不定要受多少委屈。她毕竟是你的表妹,你回去后,能关照的就多关照些。”

“儿臣明白。时候不早了,儿臣得出宫了。孩儿告退。”

这段时间,京城其他地方也并不安宁。慈庆宫前殿,东宫属臣们正在激烈争辩。

一个幕僚说“如今圣上亲近奸佞,迷信方士,甚至听信小人之言猜忌殿下,实乃我朝之祸。殿下,如今眼看皇上将您的职权交给寿王手上,寿王整日出入英华殿,和冲虚之流往来甚密。殿下,您要早做防备啊。”

这番话无疑是众人的心声,在座应和声纷纷。其中一个幕僚站起来,对着李承璟拱手“殿下,卑职有一计,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承璟淡淡点头“但说无妨。”

“卑职以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虽然圣上素来英明宽厚,但是此时圣上被奸佞蒙蔽,难保之后会更加猜忌殿下。殿下当早做打算,以备不测。”

“你之计该如何”

“殿下如今后院空缺,不妨纳一侧妃,为东宫巩固势力。正巧五军营左掖提督董大将军有一独女,奉若掌珠。听闻董小姐十分倾慕殿下,她感动于殿下对太子妃深情,愿意自贬为妾,侍奉殿下左右。殿下不妨纳董氏为侧妃,如此一来,五军营左掖兵力全落入殿下之手。而且董小姐不求名分,她羡慕殿下和太子妃是神仙眷侣,自愿作为妾室侍奉殿下和太子妃,想来不会令太子妃为难。太子妃素来深明大义,必然能明白此举背后之意,殿下不妨考虑一二。”网,网,大家记得收藏或牢记, 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