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九叔万福 > 第144章 9大8结7局6

九叔万福 第144章 9大8结7局6

作者:九月流火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4 02:25:24 来源:就爱谈小说

宫女没想到这些, 听到程瑜瑾这样问也皱眉,摇头“奴婢不知。”

程瑜瑾莫名觉得不安, 宫城中皇帝身边的人过来宣召,谁不是得到消息马上就去了,哪里会细想其他。程瑜瑾立刻叫来负责打探消息的太监,问“今日有谁进宫”

太监想了一会,说“回太子妃的话, 今日未时冲虚散人进宫。哦对,寿王也来了。”

“冲虚散人,寿王”程瑜瑾直觉不会是什么好事, 最近寿王和冲虚散人走得很近, 时常一同去给皇帝灌汤。皇帝沉迷长生之道,本来就有些神志不清, 如今被冲虚散人和寿王联手把控,越发不问世事, 外人根本接触不到皇帝。

按照以前的经验, 寿王和冲虚散人进宫后, 总要在宫里待好几个时辰。今日他们未时才进宫,现在不到酉时, 寿王和冲虚散人多半还在宫内。圣谕宣李承璟去乾清宫, 当真是皇帝说的吗

程瑜瑾问“今日冲虚散人进宫,所为何事”

太监挠挠头, 不太确定“似乎是为了长生丹一事。十天前冲虚散人得了好大一笔赏赐, 为皇上炼长生丹药, 今日好像就是献丹的日子。寿王随同进宫,多半也是为了进丹一事吧。”

“长生丹”这个丹药她从未听过,程瑜瑾追问,“长生丹是哪里来的丹方,以前可曾进献过”

太监摇头“不曾。这是近来冲虚散人在梦中受仙人指点,偶然窥到的仙家法术。今日是散人第一次给陛下呈丹。”

程瑜瑾坐了半晌,忽然猛地站起来“不好”

周围侍奉的人都被吓了一跳“太子妃,怎么了”

程瑜瑾哪里还有心思给下人解释,她连忙提着裙子往外跑,高声喊道“备轿,去乾清宫。”

程瑜瑾心跳的极为激烈,如果她没猜错皇帝现在,应该已经死了。

炼丹从来都是碰运气,道士将一堆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材料扔在丹炉里,谁能保证炼出来的是什么东西。偏偏一个敢进献,一个敢吃,历史上因为丹毒而去世的君王,数不胜数。这其中大部分是慢性毒发,所以炼丹士才安然无恙,但是皇帝今日吃的这个,保不准是即刻丧命。

所以李承璟才会被叫去乾清宫,而不是烟熏雾缭的英华殿。如果程瑜瑾猜得没错,寿王和冲虚散人毒死了皇帝,他们害怕被追究责任,所以才把皇帝送到乾清宫,并且假借皇帝口谕召李承璟觐见。李承璟毫无防备地被叫到乾清宫,若是紧接着被人撞见皇帝死亡,而李承璟正在现场,那他岂不是百口莫辩

程瑜瑾简直不敢想下去,她坐在轿子里,紧张得手都在抖。轿子比她自己走快,李承璟离开的时间还不长,她或许还赶得及。

李承璟此刻,已经走进了乾清宫。

乾清宫此刻安安静静的,往日恢弘肃穆的帝宫,此时安静的出奇,仿佛刻意压抑着什么。

自从皇帝亲信道士后,身边跟随的人都换成道士,曾经的内侍公公也以不得进去打扰皇帝清修为由,被冲虚散人拦在门外。皇帝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冲虚散人的眼睛底下。一朝天子一朝臣,曾经风光无二的乾清宫太监,也纷纷失了势,赶紧巴结冲虚散人。

冲虚散人狐假虎威,呼风唤雨,已不是一天两天了。乾清宫此刻,颇有些寥落之感。

李承璟依旧安安稳稳拾级而上,守在宫门口的太监见了,赶紧给李承璟推开殿门“太子殿下,万岁已经在里面等着了,您且进去就是了。”

李承璟对着太监笑了笑,道“有劳。”

李承璟掀袍迈入高高的门槛,守门太监悄悄松了口气,然而他还没收敛起脸上的神色,太子突然停下来了,转身问他“殿中何故这样安静”

守门太监没料到太子突然转身,一颗心吓得险些跳出来。他努力压住脸色,低头道“万岁宣了殿下之后,突感困乏,便去西殿小憩片刻。万岁说了,等太子来后无须在外面通报,直接去西内见万岁就是。”

“原来如此。”李承璟看着守门太监似笑非笑。守门太监几乎以为太子发现了什么,可是下一刻,太子又干干脆脆往西殿走去,毫无犹豫。

守门太监看不见太子的背影后,终于敢将剩下半口气出完。还好,只是虚惊一场,太子并没有发现。

李承璟一直走到西殿最里间,这是皇帝睡觉起居的地方,明黄色的龙床格外显眼。此刻明黄色的帷幔已经放下来,隔着帷幔,隐隐约约能看到床上侧躺着一个人。

看衣服,正是皇帝。

此情此景,还真的很像皇帝小憩。李承璟垂眸,两手交叠,缓慢躬身“儿臣参见陛下。”

李承璟说完之后,里面许久都没有应答。李承璟身姿不动,又朗声重复了一遍,还没有动静后,他才低声道了句“儿臣冒犯”,随后掀开帷幔往里走。

李承璟走到龙床边,正要掀开最后一层帷帐时,身后突然传来一道声音。

“殿下”

李承璟手一顿,回头,看到来人不由皱眉“你怎么来了”

程瑜瑾顾不得将气喘匀,快步越过层层帷幔跑到李承璟身边,握住李承璟拿着床帐的那只手,用力摇头“殿下,圣上正在休息,不可打扰。”

她的眼睛瞪的极大,其中光芒焦灼恳切,几乎教人疑心这双眼睛要开口说话。李承璟覆住程瑜瑾的手背,坚定有力地握了握,还是一手掀开帷幔。

皇帝背对着他们,看不清脸庞。程瑜瑾忍不住抓紧了李承璟的衣袖“殿下”

“没事。”李承璟侧身挡住她的眼睛,说,“你害怕的话,就不要看了。”

说完,李承璟伸直了手,缓慢将皇帝翻过来。程瑜瑾想看又不敢看,十分纠结地躲在李承璟身后。过了一会,她感觉到李承璟良久未动,慢慢睁开眼睛“殿下”

李承璟将手从皇帝鼻下收回来,仔细看,能感觉到他的手指在颤抖。

他没有说话,程瑜瑾已经明白了一切。李承璟默不作声地掀衣跪在床榻边,程瑜瑾也跟着跪下。

这回程瑜瑾也看清楚了,皇帝平躺在龙床上,胸腔已经不再起伏。他嘴唇发黑,脸色也极为苍白,看起来并不像自然死亡。

程瑜瑾隐约听到李承璟低低喊了句“父亲。”她想要再听,却已经微不可见,似乎只是程瑜瑾的幻觉。

“儿臣离您十四年,不能承欢膝下,已是不孝,即便这两年回来后,儿臣也时常忙于朝事,很少在您身边侍奉。儿臣幼时承蒙您亲自照料三年,吃饭饮食日日问询,饮药也必亲眼看别人试过后,才肯让儿臣喝。此身为父母所赐,此名为父母所造,儿臣却从未侍奉过生身父母。儿臣不孝,请陛下恕罪。”

李承璟端端正正给皇帝稽首三次,程瑜瑾心中叹息,也跟着给皇帝行最肃穆的大礼。即便父子猜忌,君臣相杀,可是皇帝,终究是李承璟的父亲啊。

李承璟拜到第二次的时候,外面突然传来吵吵嚷嚷的声音,很明显一堆人进来了。可是李承璟置若罔闻,依然给皇帝叩了第三拜。

李承钧带着人闯进来,发现李承璟正在给皇帝行稽首礼,顿时高声叫道“太子,你在做什么”

李承钧飞快地掀开最外一层帘子,远远地看了一眼,立刻露出不可置信之色“你竟敢弑君父皇已经死了”

李承钧的话宛如一道惊雷,后面跟着的几位老臣被惊得狠狠一颤,声音都变了“什么,陛下怎么了”

李承璟一眼都没朝李承钧看去,而是伸手,扶着程瑜瑾一起起身。李承钧还在大声叫喊,最后突然跪地,恸哭道“父皇,儿臣不孝,儿臣来晚了”

现在的首辅,曾经的次辅颤巍巍上前,手指在皇帝鼻息前试了一下,失力跪倒在地“陛下宾天了。”

后面跟着的几个老臣面面相觑,一起跪倒在地,掩面而泣“陛下”

相比于李承钧外形于色的痛哭流涕,李承璟的感情就显得很内敛,这样的对比简直让李承璟格格不入。几个老臣掩面哭了一会,再抬头时,一点都不影响他们眼睛中的精光。

“太子,寿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承钧突然站起身,指着李承璟大喊“一定是他,他杀了父皇之前一直是他和父皇独处,而且我们进殿之时,正好听到他说不孝,还给父皇行礼。不是他动的手,还会是谁”

李承钧此刻泪流满脸,情绪激动,颇有些崩溃之兆,看着并不像是装的。听到李承钧的话,几位老臣相继站起来,各自远远保持着距离,在李承璟和李承钧之间来回端详,似乎是想找出什么细节。

冲虚散人跟在最后,此刻才慢慢走进乾清宫。他看到众人僵持,装模作样比了几个手印,又掐指心算半晌,叹息着摇头“陛下被人灌了见血封喉的剧毒,此刻魂魄已散,回天乏术。”

李承钧抬头问“父皇竟然是死于剧毒”

“没错,此毒一入口则发作,毒发只在顷刻间。我们来晚了,陛下,就是刚刚被人毒死的。”

刚刚被人毒死可是刚才在皇帝身边的,只有李承璟。

众人的视线都朝李承璟看来,李承璟眉目不动,丝毫没有动容之意。

李承钧看到他这个表现,更加激动“父皇尸身在前,你竟不哭不悲可见你心性麻木,大逆不道,来人,还不快将这个逆贼拿下”

众臣面面相觑,首辅出列拱了拱手,问出众人心中的疑问“太子殿下,您为什么会出现在此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李承璟说“我受陛下口谕而来,我进来的时候,陛下已经宾天了。”

“果然是你”李承钧激动道,“父皇以口谕传你前来,可见当时父皇还好好的,但是我和诸位阁老进门时,父皇已经驾崩。这中间不是你暗下杀手,还能是谁逆贼,不打自招。”

李承钧的话听起来很有道理,首辅看向李承璟“太子殿下,这一点,你如何解释”

李承璟说“我无可解释,我来时,陛下已然仙去。”

“呵,被我们抓了个正着,你是没法辩解了吧。”李承钧咄咄逼人,怒道,“父皇传口谕时还好好的,在你来了之后就遇害。之前大殿里只有你一人,而我们进来时,你还给父皇下跪,自言不孝。铁证如山,你还有什么可狡辩的”

程瑜瑾皱眉,她长这么大,还没有在吵架上吃过亏。向来只有她诬陷别人的,如今二皇子竟想在他们身上泼脏水

那得看她同意不同意。程瑜瑾抬眸,轻声说“寿王,你说的话本宫实在听不懂。殿下口称不孝,乃是因为子欲养而亲不待,殿下还没来得及侍奉陛下,圣上便仙去了而已。至于下跪行礼圣上驾崩,本来就该立刻行大礼,寿王和诸位大人进来,不也下跪行礼了么。”

李承钧被噎住,茫然片刻,又说道“父皇给你们传口谕后就遭遇不测,这还不够明显吗”

“寿王如何知道那是圣上口谕。”程瑜瑾看着李承钧,道,“而不是什么人假传圣旨呢”

李承钧一时接不上话来,这时冲虚散人说“太子妃和太子果然鹣鲽情深,处处为太子说话。然贫道可以作证,太子已对陛下积怨久矣,以致于频频针对贫道和座下弟子。陛下仙去前和贫道谈及此事,还十分为太子惋惜。”

冲虚散人说起皇帝,程瑜瑾不好接了。君臣猜忌就是东宫的致命伤,无论怎么说,东宫都讨不了好。

李承钧得到了冲虚指点,立刻斩钉截铁说道“原来是你对父皇有怨,父皇将你禁足,还解了你的职权,你因此怀恨在心,所以才杀父弑君,意图取而代之。此般乱臣贼子,怎堪当太子来人,还不快将这个逆贼拿下”

李承钧话落,立刻有几个道士朝李承璟和程瑜瑾冲来。程瑜瑾不由后退一步,正要反驳,忽的被李承璟揽住肩膀,以绝对的保护姿势将她送到自己身后。

此刻冲上来的几个道士,还没来得及靠近李承璟和程瑜瑾就被东宫的太监拦住,一脚踹到在地。李承钧看到挑眉“你疯了,居然赶在御前动武果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太子,你的狼子野心再也藏不住了吧。”

说完,李承钧对着几位阁老和众多宫人们大喝“太子杀父弑君,意欲谋反,被发现后恼羞成怒,铤而走险。尔等还不快将此等逆贼降服”

对于任何一个太子,谋反几乎是致命伤,李承钧本来预料他喊完后李承璟会人人喊打,再不济场面也会陷入混战。然而他说完很久,回音都消散了,也不见众人有反应。

李承钧不可置信,目光从首辅、阁老、太监、侍卫身上一一扫过“你们包容反贼,想造反吗”

被李承钧看到的人或低下头,或错开眼,但是除了倒在地上的那几个道士,无一人有动作。

李承璟轻轻笑了一声,缓慢走向李承钧“二弟,难为你设了这样一个局,为了栽赃于我,还将内阁拉过来。可惜,你忘了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人心向背,就是如今你看到的局面。”

李承钧皱眉,十分不服气,正要说些什么反驳,而李承璟已经失去了耐心,不想再听他废话,猛然高声道“来人,将妖道和寿王拿下。”

他护着程瑜瑾时细致谨慎,和李承钧说话时理智从容,直到此刻突然沉下声音,明明神色没怎么变,可是身周的杀伐之气顿时横扫全场。

李承璟话音刚落,方才一直不见踪影的御林军铿锵而入。为首的将军对着李承璟下跪,抱拳道“卑职参见太子殿下。”

“妖道冲虚散人向圣上进献有毒的丹药,致圣上毒发,寿王为虎作伥,罪同合谋。将这两人一齐押入天牢,等候发落。”

李承钧吓了一跳,对着一众披挂整齐、真刀实剑的御林军,大喝道“荒谬,你们胆敢以下犯上分明他才是害死父皇的真凶,你们认贼作主,要造反不成”

李承璟神色不变,道“二弟,你为何一口咬定是我你进殿掀开帘子时,都没有走近,为何便敢断言陛下宾天了而且,你怎么知道陛下并非自然死亡,而是被人害死的”

李承钧声音一顿,明显接不上话来。而旁边几个老臣都微微点头,没错,二皇子进殿后,只是掀开最外面一道帘子,就开始跪地哭泣。而首辅是冒着大不韪试了鼻息,才敢宣布皇上宾天。相较于首辅的反应,二皇子哭的太急切了。

“我我那是关心则乱,惊慌之下失去了主见。”李承钧辩道。

“还不肯认罪”李承钧挥袖,朗声道,“将冲虚散人和寿王进献的长生丹呈上来。”

一听这句话李承钧脸就白了,阁老们看到这里,心里已经有了决断。给帝王进献的东西,为了吉利,一般都是双数,长生丹也正好有两枚。李承钧眼睁睁看到另一颗本该已经销毁了的长生丹送到李承璟手上,李承璟随便刮了一点,喂给从英华殿拉来的一只鹤,果然鹤扑扇翅膀哀鸣了一会,便垂颈死去。

李承璟看到鹤失去动静,冷冷道“这只鹤只服用了刮下来的些许粉末便气绝身亡,陛下用了整整一粒丹药,可想而知该如何剧痛。陛下意外身亡,俱是被你们二人所毒害冲虚散人欺世盗名,祸乱朝纲,如今竟还毒害圣上;寿王身为人子,帮着妖道将丹药进献于陛下,亦是帮凶。陛下宾天,你二人万死难辞其咎”

“我,我”李承钧张口无言,再说不出辩驳的话来。冲虚散人见势不妙,想悄悄溜出去,结果被守在外面的御林军捉了个正着。宫外响起冲虚散人铺天盖地的求饶声,李承钧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连连后退,嘴里还在不住喃喃“不是我,不是我”

然而御林军可不管二皇子在进行什么样的挣扎,已经有人将李承钧押着跪倒在地,首辅眼睛扫过周围的御林军,上前毕恭毕敬给李承璟叩首“先帝宾天,实乃天下大悲。然国不可一日无君,老臣恳请太子殿下顺应民心,早日登基,以主持大局”

殿内殿下顿时一片下跪的声音,程瑜瑾看到,也后退一步行礼“请太子殿下登基。”

乾清宫此刻的衣服非常杂乱,有绣着飞禽的内阁文官,有全幅铠甲的御林军武官,有红衣太监,有青衣宫女,也有一身流光的程瑜瑾。然而此刻,这些五花八门的衣服都恭恭敬敬贴着地面,身份各异、尊卑各异的人齐齐跪拜在李承璟脚下,齐声道“请太子殿下登基。”

众人皆跪,唯独李承璟一人站着,越发显得他长身玉立,挺拔如松。李承璟目光扫过众多跪伏着的头颅,最后弯腰,亲手将程瑜瑾扶起来。

程瑜瑾在李承璟的搀扶下站直,等程瑜瑾站好后,李承璟一手拉着她,同自己比肩而立,另一手缓慢抬起“免礼,平身。”

众人却更深地拜倒下去“恭喜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娘娘千岁千千岁。”

“明帝,孝宗嫡长子,少流落民间,建武二十三年回归。帝五岁封太子,同年因病去清玄观静养,为时首辅杨甫成所害,重伤失踪,幸得民妇薛氏所救。帝少而聪慧,虽寄养民间,仍敏而好学,于建武十九年高中进士,为官期间功绩斐然。后被孝宗认回,重居皇太子之位。

帝一生勤政明德,广开言路,创元熹盛世,万国来朝。帝仅娶后一人,帝于登基大典言,高祖遗命男子四十无子方可纳妾,朕二十二而有长子,故日后不再纳妃,众臣不得再提后宫选秀诸事。终帝一生,始终未立嫔妃,与后举案齐眉,感情和美,乃传世佳话。”

齐书明帝本纪

而历代正史,无论主编者为何人,都在不遗余力地打压一种小道谣言,那就是英明神武、一生未有污点的齐明帝,居然娶了在民间的侄女。甚至还有野史称,帝后二人于闺房无人之处时,明嘉皇后会笑称帝为九叔。

谣言,都是谣言。

后来,在元熹十三年,已经到了怀春年纪的大公主李明月问母亲如何找到如意郎君。美丽端方、姿容宛如皓月的皇后想了想,笑着说“你要先找一个叔叔,然后,让他帮你介绍身边的青年才俊。”

清俊完美、气度雍容,让所有史官都拼了命为皇帝陛下的清名作斗争的李承璟,此刻,唯有无奈地看了自己的皇后一眼。

他们如此相似,以至于他们的人生轨迹也本该是相似而不相交的。要怪只能怪建武二十二年早春的那场雪,乱雪迷人眼,李承璟隔着风雪看到一个漂亮的少女毫不犹豫打了前未婚夫一巴掌,突然心生好奇。

她是谁

紧接着李承璟就觉得奇怪,他并非程家人,这个少女是谁,眼前这对年轻男女有什么恩怨,与他何干

然后,他就看到那个少女回头,看到他似是评估了一下,然后施施然行礼“九叔万福。”

最终李承璟还是知道了,她是宜春侯府大小姐,勉强也算是他的侄女。

亦是他此生之妻,程瑜瑾。

九叔万福,正文完。网,网,大家记得收藏或牢记, 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