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唐之最强皇子 > 第535章 甘愿做后勤!

大唐之最强皇子 第535章 甘愿做后勤!

作者:胖不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02:38:08 来源:就爱谈小说

第535章 甘愿做后勤

既然没有办法俯下身去,给予这些为了大唐帝国的疆土

为了大唐帝国千千万万的百姓,以及整个帝国的明天和未来,坚守在边疆,奋斗抗击外来侵略者,图强在第一战线的话。

那么他贤王李恪身为大唐帝国的三皇子,说得更为准确一些的话便是整个大唐帝国未来的皇位接班人,现任的储君,既然没有办法用实际的行动。

对这些戍守大唐帝国西南边疆,舍身取义的大唐帝国数千名将士们,进行心灵方面的安抚

或者是精神方面的鼓励

那么,就用嘴皮子功夫,就用温文尔雅却不失去礼貌,知书达理却又是不卑不亢,语气绝对的温柔,道理也绝对的正确。

不得不说的是

在大唐帝国的众将领心慕当中,定然是在秋风瑟瑟的吐蕃高原吹拂之下,依旧是能够感觉得到如沐春风的自然与和谐。

此刻,大唐帝国的三皇子、贤王李恪内心的世界当中所想的是

“同时,他们也会下意识地对自己拥有的主子,是明辨是非、知书达理。”

“能够尽可能地做得到雨露均沾而感到欣慰,感到自豪和幸福。

“罪臣多谢贤王殿下的宽容大量。今生为大唐人,死亦为大唐的鬼魂,还望贤王殿下再给机会”

“让罪臣继续为大唐的军队作出贡献。哪怕是死,罪臣也希望将自己的鲜血,流淌在庭州这一片疆域当中。”

“就算是丢掉了性命,罪臣也希望来世能够再做大唐人,再次为殿下效力。”

“很好。”贤王李恪的金身先是若有所思,随后语气变得比之前更为的亲切,更为的和蔼。

若是有人能够感受得到此时贤王李恪面部表情变化的话,一定会很是惊讶于他逐渐变得笑意盎然的面部。

“你有这一份心,本王也很是宽慰。不过”

“庭州方面的战事,本王已经安排给了薛仁贵还有大唐帝国的钢狼部队。”

“也就是吾等大唐帝国的第一只武道修行者组成的部队。他们跟柴将军一样,负有一腔热血,想要在战场上面热血奋战。”

“无论是生来为了富贵,为了继续激斗,为了建立功勋,为了安定一方太平,为了大唐的未来。”

“还是死了成为烈士,为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实现,为了来生再做大唐人,他们作为今时今日大唐帝国最为年轻,也最具潜力的武道军团,本王实在找不出再好地理由,去拒绝他们忠肝义胆。”

“要为吾等大唐帝国,将埋藏于西南边境的这一块毒瘤,这一颗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突然爆炸的黑火药。”

“同时也要将极有可能发展成下一个突厥蛮族的高原蛮族,彻彻底底地铲除。”

“一劳永逸地给予大唐帝国的西南边疆得以百年之内,不遭到战火的荼毒,得到至少百年的发展机会。”

“所以本王便是决定将庭州的所有战事,以及消灭吐蕃蛮族的、摧毁吐蕃王城的事物,交予他们了”

柴绍大将军及其身后跪着的大唐帝国的戍边将士们听到了贤王李恪已经确定了要将庭州城池的防御工作

还有进攻吐蕃王城的任务,以及消灭松干赞布及其背后家族的艰巨工程,都交给了薛仁贵统率之下的大唐帝国钢狼部队

这一支刚刚在大唐帝国冉冉升起的年轻又极具潜力的武道军团时,他们的心里面先是咯噔一下

然后很快就变得有些沮丧,有些难过,又有些颓废,又感到自己非常的无能,虽然有着以身报国、抗战杀敌、嗜血沙场的内心,却是没有打败敌人、攻克城池、消灭生长、成长于吐蕃高原的超脱世俗力量的武道修行者和修法者,所以就连给旁人做陪衬的资格都没有

想到了这些林林总总的负面情感和负面思维,他们的心情自然没有哪个是好的,不过很快

他们在大唐帝国的三皇子、贤王李恪这一名大唐帝国未来的国君敦敦教导的言辞当中,算是找到了一丝丝的慰藉和欣然,他们总算找了理由

应该是找到了合适自我身份和能力的定位,找到了其他方式和手段,成就自身、报效国家的事情

那便是将第一线的战场,毫无愿意、义无反顾地让给大唐帝国欣欣燃起的新兴势力

自己则是负责军队的补给,军队的后勤,还有后方民众的救助和帮助,安排百姓们的撤退路线

这些事情,虽然没有上到战场,跟前线的敌人展开生死博弈,男人与男人之间、战士与战士之间、勇士与勇士之间的血腥战斗来得爽快,来得热血。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

军队的后勤,是必须要有人去做的,而且还要做得好,补给到位了才能让上到前线战场的将士们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奋勇杀敌。

而百姓们的撤退和组织民兵防御,搭建临时救助站的事宜和工作,更是需要有人去完成,而且还是要以最优异的方式,将其完成

前者关乎的是战局,后者则是关系战局、国内的政治。

毕竟平定外部的战争或者叛乱,就必须要把内部的人心和混乱稳定住了,将极有可能引起祸乱的苗头给熄灭了

如此一来,才有可能避免内外交困,乃至是生灵涂炭,歹人趁机而入、扰乱国家及政权,甚至是导致国家的覆灭。

毕竟,无论是以贤王李恪当世人的眼光,看待华夏一千多年的历史,还是以李恪后世人的视角,看待华夏五千多年的历史。

一个国家的覆灭往往不会是因为外敌的入侵,而是国家的内乱。

所以每一个朝代的统治末期,绝对是民不聊生,朝野上下战火纷飞,食不果腹、衣不遮体,而哪怕是外敌不入侵,王朝也会自然走向毁灭,只是民族不改变罢了。

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隋朝跟秦朝一模一样,只是存在了两个皇帝,时隔不过五十年就因为内乱、军阀割据,从而导致灭亡。

而导致隋朝的末期统治民怨四起,狼烟四起,千疮百孔的原因,便是对外战争的大量投入以及接二连三地失败。

其次便是统治者不那么厚道,身处于高位却不思虑自身的地位和顾虑,跑去云游“仙界”,热衷于后宫酒池肉林,荒废朝政。

而就算不荒废朝政,也没有外敌的入侵,统治者若是不体恤民情,不顺从民意,惹起了民怨和民怒,距离灭亡也绝对不会远。

比如

最为经典的便是东汉的末年,不就分成了三个国家,成就了数百名军师、武将、能人异士们了嘛。

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

重视后勤,重视民情,关注民生,在一场战役当中,也是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环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