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大唐之最强皇子 > 第73章 桂州的奏折,李恪放大招了啊!

李世民的额头冒出了细微的冷汗。

他的眼睛圆瞪,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李恪为何如何糊涂,竟让人轻易抓住了把柄

长孙无忌敏锐都捕捉到了李世民的动态,暗喜计划顺利,又自认为此次定能将李恪这个眼中钉肉中刺给除掉,便走出队伍,义正言辞道“陛下微臣虽然知道公然议论皇子实属不该,但岭南王殿下的所作所为实在是令常人难以接受微臣作为主管天下官员的吏部尚书,此时都无法站出来说几句公道话,的确难以服众,还请陛下谅解。”

老谋深算的长孙无忌把自己撇干净之后,马上峰回路转,严声道“岭南王殿下贵为皇子,竟为一己之利,先是擅自任免官职,又私下高额的税收,公然知法犯法,没有以身作则所作所为,竟跟三岁孩童般肆意妄为”

“尽管,岭南王殿下可能是因为年少无知、凡事操之过急才会作出如此荒唐至极之事,但这些借口,着实难以平复民愤和众怒。“

”所以,微臣在此恳请陛下,罢免三皇子李恪的岭南王以及节度使职务,即日起,速速赶回长安,由太子太傅重新教导”

李世民还没能说上话,尚书右仆射宰相、太子少师辅佐之职,正二品高士廉也站出来,微怒道“微臣曾被贬至岭南,岭南瘴气之重,百姓疾苦至今仍然是历历在目啊”

高士廉眼冒怒火,接着道“虽说岭南王殿下曾为广州清除了杨盛喜等二十余名贪官污吏和奸商,上缴的钱粮也充盈了国库,暂时延缓了国库空虚的危机,但事分两面看”

“岭南王殿下曾年少有为,为广州百姓铲奸除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也正因如此,滋生了殿下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错误思维,若不及时制止,恐怕,遭殃的不仅仅是广州的百姓啊”

现在就连当朝宰相、国舅都站出来弹劾李恪了,各部官员们能做到五品、进京面圣的,哪个不是人精,赶忙一个个相继走出,声严厉色地向李世民控诉李恪的罪行,或是直接数落出李恪种种“纨绔”。

先是吏部、户部,随后到兵部、礼部、工部的各级官员,你方唱罢我登台。

他们从李恪在广州的各种事情,再到他过往的小错误,全都拿出来弹劾。

此时,朝堂上人人都是御史,人人都是谏官,人人争做大唐第一杠精

魏征作为谏臣,又是大唐当之无愧的杠精,第一能臣,见状却是闭口不言。

他非常清楚,吏部、户部、礼部、工部的官员一个接着一个地弹劾李恪,不是出于仗义执言,也不是要为民请愿,而是单纯地向长孙无忌、高士廉献媚,给李世民施压而已。

墙倒众人推,人倒众人踩。

看到当今三皇子好不容易竖起起来的地位摇摇欲坠了,官员们不管与李恪有仇无仇,借势讨好得势者就行了

同时,魏征也清楚,政治,是不需要也不能讲良心的。

良心对于官场政坛中来说,是不存在的,政治的道德就是不讲道德,同理,政治的良心就是不讲良心。

人人都以达到目的为手段,只有弱者才需要良心保护,故而魏征不愿参与党争,也不愿随波逐流、踩人一脚,毕竟,被弹劾的人,乃是当今三皇子,贤王李恪阿

“陛下请立即召回三皇子”

“陛下,千万不能再犹豫了啊”

“陛下,那可是广州八十万的百姓啊”

“陛下岭南王殿下,已失民心”

“陛下”杀人诛心,长孙无忌最后一张底牌御史台的御史陈大秀见时机成熟,立即抢过吏部陈大钊的话,说“微臣身为御史,自当宁愿粉身碎骨,也不愿亲眼看到广州的百姓因为岭南王殿下的荒唐、无知的行为而生灵涂炭,被迫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若陛下不立即召回岭南王殿下,以此安抚好广州的百姓,微臣宁可血流当堂,以己身鲜血,谏陛下”

来了

又来了

御史们就自认为以死相谏为光荣,也不管什么是非曲直了,反正自认为正确的,就满腔热血地“以死相谏”

这就是商朝的比干开的不好的头啊

之后被魏征借鉴、屡试不爽,李世民就是怕自己因玄武门之变被史官写得太差,只好一味的忍让,最后还让魏征官拜宰相。

其他的御史们都是以谏言为生,见到魏征以死相谏开创了一条升官发财的道路,当然纷纷追随咯。

李世民见这陈大秀又在朝堂之上独秀了,立即大怒道“够了朕,已经知道诸位爱卿的意思也听腻味了现在下令,吏部再次审核,若三皇子李恪果真犯有以上错误,立即”

“请等一下陛下”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道声音忽然从大殿的门口传来。

众官神色诧异地寻声望去,就见户部五品计史、分管岭南以北地区即桂州的官员张志东,满头大汗地跑到大殿中央。

“若还是有关于三皇子李恪的事宜,大可不必禀告了”

李世民紧闭双眼,“除非能说出点新鲜的东西不然,朕要定你一个欺君之罪”

“这”张志东闻言,浑身颤抖了一下。

这可是党争阿

说错一句话,极有可能被诛九族的阿

他想要退缩,却想起自己在桂州的家人,以及欠给彭通五万贯铜钱,只能咬牙道“臣户部五品计史张志东有紧要事务启奏”

“宣”李世民不耐烦道。

“启禀陛下,岭南王殿下托桂州当地户部官员,向臣上交了一份奏折,还请殿下过目”

“是恪儿的奏折”李世民眼睛一亮,“快快拿上来”

闻言,大殿上的文武百官无不面露惊恐之色

长孙无忌更是和高士廉面面相觑,两个老狐狸的眼中竟也带着惶恐之色

他们已经用各种方法,串通了户部、吏部,甚至是兵部、工部、礼部的各级官员,严查从广州到长安的奏折,尤其是李恪的奏章,发现之后,立即扣押,绝对不能让奏折递交到殿下的面前。

然而,众官员们千算万算,也万万没有想到,李恪竟然有如此手段,居然借助行商,将触角伸到了桂州的官场

最后,竟然一个五品小官吏捡漏,将李恪的奏折递给了当今圣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