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我成了一条锦鲤 > 第0004章 还愿任务达成

我成了一条锦鲤 第0004章 还愿任务达成

作者:丹尼尔秦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3 16:55:15 来源:就爱谈小说

季铭没走多远,就被陈老师一个电话叫了回去。

“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国家话剧院的周少红导演,以前也是话剧演员,”陈老师终于介绍了中年女人,又看了一眼季铭:“命是不错。”

“周导好。”

锦鲤命,能不好么?

“季铭是吧?耽误你一点时间。”周少红的声音一听就知道是专业的,气息自丹田而出,稳得一比。

听她说完,季铭才明白,为什么陈老师说他命好。

《雷雨》最经典的版本,毫无疑问属于是京城人艺的,没有别的原因,人艺的第一任院长,就是《雷雨》的原作曹禺先生,这部戏算得上是人艺的超级招牌,历次重演,长盛不衰——可以说人艺牌子上的那些重磅演员,就没有没排过这一出的。

但国话顶了个国字头,却没有排过《雷雨》——中国话剧第一戏,多少有点奇怪。国话的新领导上任之后,一直在考虑要排一版国话自己的《雷雨》。最近终于从筹备推到了实际操作阶段。

周少红作为导演之一,负责《雷雨》青春版——同时也是c组。

话剧一般有a组和b组,a组是主要演员,也是牌面。b组是后备,也负责在次一级的巡演中担纲。当然,有些重要剧目,也有c组的安排,一来是多一重保险,二来是多一个搂钱的班子,第三个则是多出几个萝卜坑,可以进行人才培养。

不过国话版《雷雨》的c组,又有点不一样。

“白先勇先生的青春版《牡丹亭》,你应该是听说过的。”

当然。

这出戏,基本上凭一己之力让昆曲重回大众视野。

“《雷雨》跟牡丹亭不完全一样,但院里也希望探索一下怎么争取年轻人进剧院,所以这个c组青春版,更多的还是让青壮演员担纲,另外,从长相、身材这些因素上也进行一些考虑——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专业素养,这是不容商量的。”

砸牌子的事儿,能商量么?

季铭听明白了,心脏开始扑通扑通跳,别看只是个c组,而且报酬肯定有限——但中国国家话剧院和《雷雨》这两个名头,就足以让任何一个中戏学生心动。

中戏也好,北电也罢,并非人人都能红的,哪怕是被称作黄金一代的96级,回归平凡的学生依然占绝对多数。

而只要这个青春版的回响不错,能持续演出。毕业之后,季铭进国话就简单太多了。即便他有意追梦娱乐圈,这份资历也绝对是金字招牌。

可遇不可求。

“坦率的说,虽然我来你们班了,但确实没想到能从大二的学生这里挑出人来,你对周冲的理解,让我非常惊喜,我感觉只要磨合一下就可以上台演出了,呵呵。你自己是什么想法?”

“谢谢周导,非常感激您能给我这个机会,我一定会全力以赴。”

周少红终于露出笑容来,别看机会很难得,但现在流量为王,不少年轻学生都想着一夜爆红,粉丝无数,身价暴增。话剧这种严肃艺术,那得是摸爬滚打几年,被骂演技骂到臭,才会想到的东西了——很多一线人气演员,后来都会选择去舞台剧、话剧上滚几圈。

事实上,如果去查一查国话和人艺所属的演员名单,就会发现有太多演技派影视剧明星,竟然都榜上有名。

……

因为还愿任务并未提示完成,季铭在台词课后,还是要继续琢磨周冲。

大师级的周冲表演,到底是个什么水平,季铭不知道。他只能不断精进,等到锦鲤自行判定才行。

一个角色,先旁观理解,再融入体会,最后抽离思考——这就是所谓看山看水三重境界。季铭猜想,大师级,应该至少是第三重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不过锦鲤的帮忙,也没让他迅速进入这个境界。

直到到了国话通知开会的时间,季铭对周冲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但“还愿成功”的声音却依然没有到来。

第一次开会是大会,除了几位明星级别的大咖,院内的重磅演员、绝大部分的参演演员都到场了,领导也全数到齐,可见国话对《雷雨》的重视程度。

季铭随便听听,直到大会结束,周少红给他介绍了两位老师:

a组的周冲扮演者汪磊,有点娃娃脸,但已经35岁了。

b组的周冲田一河,北电毕业,今年28岁,并不是国话的人,是地方上借来的。

“有什么不太懂的,尽管问。”田一河笑容爽朗。

“有空的时候,可以多去看看两位老师的表演,学习一下。”周少红说道,尽管她心里认为季铭的水准,不比田一河低。

等周少红带着季铭去开小会,田一河才转向汪磊:“这个小朋友也不知道是谁的关系,周导对他倒是用心。”

汪磊笑着摇摇头,并不应和。

“不过她恐怕要失算喽,心气太高,一来就是《雷雨》。估计为了选周冲这个角色,也花了不少心思。”田一河挑了下嘴角:“以为咱们俩演的多简单呢。等到他上台,就知道轻重了,年轻啊,嘿,汪哥,咱们打个赌怎么样?”

“赌什么?”

“就赌这个小朋友担不住!要是我输了,我就让他来我们组登台。您要输了,就让我也去您那组见识一回,怎么样?”

……

相对于剧院的大会,周少红的小会更有意义。

《雷雨》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周少红引用了很多原作者曹禺的观点,也说了很多评论家、剧作家、大演员对《雷雨》的评论。

“对这部戏的解读有很多,就像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一样,一层两层三层,各种隐喻、象征——比如周冲,有人说他是曹禺为这出悲剧安排的一道光,光终究灭了,却曾经亮过。哪怕在最黑暗的时代,依然有那么多人为了寻找光明孜孜以求,不顾身不惜命,一派天真,理念纯粹。

还有人说周冲是曹禺先生的自画像,他写这出剧,其实就是在思想世界里寻找那一片海,吹着风,有点咸,但空阔无极,自由无限。”

周少红将各种背景,各种研究,娓娓道来。

演员们也时不时参与其中,把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全盘托出,毫不保留。

每个人都做了扎实的工作和思考。

这个小会,一开就是一天,一连开了三天。导演的理解、演员的理解,碰撞出的新火花,以及对“青春版”的想法,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大脑风暴狂吹。

季铭是第一次经历这种讨论。

太透彻了,甚至显得有点咄咄逼人——轮到你说的时候,大家就静静地看着你,哪怕你一下子语塞,也没人笑话,也没人催促,但却坚持要等到你说完,而且言之有物。

人的羞耻心、自尊心和好胜心,在这种环境下都会爆发,逼着自己去想,去琢磨,去查资料,去通读剧本一遍又一遍,去看经典版本一遍又一遍。

第三天的会开完,季铭长长地吐出一口气,伸了个懒腰的功夫,就听到了锦鲤的声音:

“还愿任务完成!”

——

求推荐票,求收藏!大家会员登录之后给我点一点,榜单好像是算会员点击跟收藏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