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其他 > 奉旨撒娇 > 第 50 章

奉旨撒娇 第 50 章

作者:不是风动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9-13 16:55:52 来源:就爱谈小说

明慎这次一走, 没想好去哪里, 但他到处打听,托了在云泷认识的许多人的关系,找到一个据说教易容术的人, 下一个目标便是去江陵。

他想了很久,将那个姓桑的年轻人的对话翻来覆去地回味、参考, 最终知道对方的重点大约是一见他时说的那句话。他说:“慎字不好, 您不如换一个。”

他换了霍逸这个名字,后来再一琢磨, 发现自己恐怕有些偏题——人家只叫他换名, 他却连姓也跟着改了。

可若是单单换个名, 那个意义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是他始终没有想到的。还是他离开云泷的前两个月,偶然和欧阳一同去过一次码头集会, 让他觉得有了些眉目。

在一次码头卸货检查银两时, 他们发现了一个没什么力气、身形瘦小的货员,因为寡言少语,而且有些面生的原因,所以显得形迹可疑。

明慎叫这个人来问了问, 可对方一见他后就二话不说地跪下了, 开口竟然是女人的声音:“请大人为民女保密, 民女的丈夫已经在了海寇手里折了一双腿,家里还有生病的母亲和三个孩子……若非民女女扮男装出来干活, 我们家真的不知要如何……”

明慎再一问,得知这位妇人每日在码头和男人们搬完货物之后, 还要去别处换洗衣物,经常直不起腰来。

明慎给她保了密,并且安排她去了织造局当了绣娘,绣娘绣一幅字画能拿五文钱的提成,虽然现在物价虚高,算不上什么特别好的活计,但仍是多劳多得,至少能靠自己的努力解燃眉之急。

过后,这位妇人还曾经上门来感谢过他,可他在这场漫长的劫难与复苏中帮过的人实在太多,彼此之间成为点头之交,也不求什么回报,这么轻轻松松地就过去了。他后面想来,印象最深的除了那妇人身上那种发狠的韧劲和勇气,反而是她化装成男人时的扮相,没有丝毫破绽,只要不出声,连最有经验的船长都看不出来。

他忽而想到,如果自己也能扮成姑娘的模样,是不是就能名正言顺地嫁给玉旻了呢?

好像是一个办法。但他同时知道,这个办法治标不治本,在他以前,卜瑜、霍冰乃至其他人肯定也想过。

子嗣问题永远是心头大患,按玉旻那个又别扭又要较劲的性格,也绝对不可能同意娶别的女人回来当妃子,就他知道的,卜瑜和他以前都试探着问过许多次,但玉旻的反应都是一样的:不行。

这样要他怎么办呢?

明慎再想一想,觉得问题又要回到原点,因为这是他没有想明白的最后一点,他也理所应当地当做是最后的希望:那人叫他换个名字,他理解的言下之意是让他换个身份,可为何一定要强调不换姓?

他这个小脑瓜实在是想不明白,索性就先放着,去了江陵找那据说易容术出神入化的师父,先学扮作女子的办法。

可是他按图索骥,找到了一家金匠的店铺,却被那里守着铺子的小学徒告知:老板们出去旅游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明慎想了想,干脆留下来做了个学徒帮工。他本来就有修补金玉珠花的本事,做起来居然还算顺手。

那小学徒在最初的莫名其妙之后,也对他慢慢地放下心来,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两个人把因老板不在而格外冷情的店铺经营得红红火火。

明慎也老实说过自己是想来学易容的,最后经学徒之口得知,原来这家金铺的老板原先姓苏,便是在湖北、两广间往返唱戏的伶人,后来与当医女的老板娘相识后成了亲,便开了这家金铺,安定下来。夫妇俩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出去游玩一次,几个月一回来,没有子嗣,倒是落得一身轻松。

他补珠花补到第二个月的时候,这对夫妇回来了。年岁稍长,都是四十上下,但二人都相当有风韵,一见便是生活安逸、恬淡自在的人。

见到铺子里多了个人后,他们倒是没显得有多奇怪的样子——据小学徒说,他经常招些零工过来,故而他们见怪不怪。

等听明白明慎的来意之后,苏先生首先发话了:“教你倒是没什么问题,可是年轻人,易容术实属歪门邪道,你若不告诉我们你要学来干什么,我怎敢放心教你呢?”

明慎犹豫了许久之后,磕磕巴巴地讲了实话:“不瞒您说,我原本姓明,原来家里是在京城的,后来出了一点变故,家中只剩我一个人。我……爱上了一位男子,想嫁给他,他也立誓不再与别人好,可他位高权重,不能只娶一个男人,必须有子嗣……再加上外人的眼光,若是只娶一房男妻回去,会遭人非议。我没什么,可是我拗不过他的意思,也不愿意见他为我一意孤行,所以……”

“所以你就跑过来,想要易容成姑娘的模样,好歹折中一下,是么?”苏夫人笑了,安慰他,“不用怕,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既然如此,你便先跟着学罢。只是你这个嗓子……”

明慎有点紧张地望着她:“我听说易容还要学伪声,会厌开合,我的嗓子现在这样了,还能学吗?”

苏先生插话道:“能学,不过要让夫人为你开几副药,先养好。伪声极其伤嗓子,不过我原先唱戏,夫人是医女,多亏了她,这么多年被她养着,倒是没有出太大的岔子。”

明慎就这么在金铺里住了下来。苏先生得了空,白天教他修补金玉,傍晚便教他易容、调理声息,苏夫人每日给他们熬护嗓汤。后来有一回,苏先生见他补珠花补得顺手,随口跟他一问,得知明慎的父亲明教明逸后,一拍手腕:“明逸!后生辈,你不早说,他是我同门的师弟呀!”

明慎正在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见苏先生乐颠颠地回房捧了几个戏本子来——这些戏文年岁长久,经人手抄,有些地方已经模糊不清了,但他经老先生指认,在上面发现了父亲的字迹。

苏先生道:“这是我们几个师兄弟年少闲时自编的戏本子,每人得空了就写一段,后来大家各自出师,也不知道去了哪里,只有我一个人留在了广州,这些东西也就由我来保存。”

明慎就挑了自己还记得的一些事告诉老先生,略去了当年那场抄家惨剧,尽量捡了轻松的事情告诉他。苏先生听得叹息连连:“明师弟的天资功底都是最好的,人也有才气,难怪你说霍老将军的女儿会不顾一切嫁给他……可惜了,没想到,他居然去得那样早。”

他也告诉了明慎许多他不知道的、自己父亲的少年事。明慎在京时,由于霍家的名气,听闻过许多霍如琢的往事,可对于给了他姓氏的父亲却一无所知。

苏先生说:“你的父亲呀,性子温和,谈吐也温雅,长得是最好看,可没什么迫人的气度,远看起来秀秀气气的,可做什么事,他总是最精最快的那一个,也最有担当,说起来当年戏楼走水,还是他一个一个冲进去叫别人出来的,自个儿手上都险些留疤,后头还挨了师父的骂。他这个人啊,就是太好了,偏生还挺倔的,遇到事情,一旦下了决定,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明慎却总觉得很奇妙。他长相肖母,可听苏先生的描述,性子和气质都是完完全全随了父亲的,霍冰则反着来,长得不像霍如琢,性子却继承了霍家那种将门烈性。

知道得越多,明慎就越来越想家。

他想回京城,回到他从小长大的那个小院子,虽然父亲母亲不在了,但他还有个哥哥,出门向西走三百步就是太庙门外,宫里有他的恋人,还有把他从小带大的人们。

苏先生也问过他:“你什么时候回去?年轻人,若是往后在情爱上吃了苦头,往后也可以回来找我们。你是明师弟的孩子,也如我们的孩子一般,都是心疼的。”

他看出来这孩子其实聪明,易容术学得七七八八,补金修玉的功夫也出色,这样干净漂亮的孩子或许更适合平心静气地当一个匠人,平平淡淡地过日子。

明慎则笑着道:“还不急。”

片刻后,他又想起了什么似的,嗫嚅着道:“学费的话,我会交的……”

这话一出来,连苏夫人都跟着笑骂道:“谁跟你提钱了!你这孩子。”

后来他们也就默契地不再提这个事。

明慎是六月初月来江陵的,等到十月,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他却开始生起不大不小的病来。

他知道自己身体不好,一直以来身体酸痛,小烧不断的,也没当回事,学易容和补金玉两不误,到了十月,他开始注意起自己的情况了——他近来日渐嗜睡,经常睡得连午饭时间都过了,每每还要小学徒过来房里喊他。

苏夫人打趣他:“人人都说春困秋乏,这还没到秋天呢,我们的明小先生已经睡上了。”

明慎很不好意思,但隔天照旧控制不住,睡死了起不来。苏家人体谅他时常赶工,以为他这段时间太过劳累,也不怎么管他,反而苏夫人会特意在他起床后再做一遍饭。

但是到后来,他开始吃不下饭,已经到了闻见饭味就要吐的程度。本来,他的嗓子在苏夫人的调理下,已经好了不少,除了用力说话时仍旧沙哑,但平常已经恢复得和以前差不多了。这下天天吐,回回吐,连喝个水都不安稳,胃酸倒灌灼烧食道和嗓子,又开始哑了起来。

好像是病来如山倒,苏夫人吓了一跳,找出她外出行医时的行当,然明慎好好躺在床上,为他诊脉。

明慎那时快要睡着,实在是太困,神志也不太清楚,只记得苏夫人进来给他诊脉,反复地看了好几次,什么也没跟他说,可神色好像突然紧张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又听见苏夫人在外头和丈夫说着什么,没过多久又进来一个陌生人,在苏夫人陪同下过来给他诊脉。

苏夫人安慰他:“我的手法不好了,特意请来了老朋友给你确诊。”

明慎累得没什么力气说话,只有一个模糊的念头——自己是不是生了什么治不好的大病呢?

如果是,那么就不能再呆在这里添麻烦了。他要回京城,这下他说什么也不管了,趁着还有时间,他要早点回家。

一觉睡到晚上,他终于有了点力气,下床起身,把自己拾掇了一下,准备出去给自己切碗面条煮着吃。虽然他知道多半吃不下,但多少得吃一点,否则身体撑不住。

一出门就看见苏夫人与苏先生正襟危坐在堂中,冲他招手,神情十分严肃:“阿慎,过来。”

明慎便过去了,乖乖地坐下来,片刻后歪头问他们:“我……是不是生病了?”

苏先生轻声道:“不是。”

苏夫人温柔地看着他的眼睛,仔细斟酌了语气,告诉他:“你怀孕了。”

一个月后,明慎在苏家人的帮助下,平安地回到了宛陵。

他本来就不丰腴,只能说是匀称,刚刚好。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更是消瘦了不少,故而也不怎么显怀,四个月了仍然看不出来什么,只是原先修长白皙的小腿肿起来了,连带着整个人都因为吃不下饭而显得有些浮肿,气色不是很好。

明慎此前没有怀过孩子,更没有见别人生产过,不知道要怎么办。他对孕妇仅有的印象只得还在冷宫中时,他窥见的一位大腹便便的贵妃,揣着一个大得可怕的肚子从他们那儿散步过去。

他是个男子,可肚子里居然孕育了一个小生命,他至今不敢相信,甚至以为是自己肚子里长了瘤子,他们在哄他。苏夫人连同好几位其他名医都来看过了,给他做了好久的思想工作,他这才慢慢接受。

苏夫人反复安慰他,让他不用担心:“别怕,阿慎,我行医二十年什么没见过,师娘连阴阳人都见过呢,隔壁村就有一个李婶婶,生出来带把,可后来也嫁人生了孩子,照旧平平安安。有一年,矿山里挖出一个偌大的碎铜片,也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那一年进山的矿人中,后来好多生出的孩子都是这样的,没什么不一样的。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不用怕,对不对?”

明慎浑浑噩噩的,仍然时常生出自我怀疑来。等到四个月多一点的时候,一件事彻底打消了他的疑虑——

他胎动了。

那个小小的动作仿佛是踢到了他的心上,他头一次感受到自己肚子里真的有个小生命的脉动,他不知所措,那种又惊又怕的感觉让他差点哭出来。

他会有一个和玉旻的孩子。

这感觉太奇怪了,就如他初次梦遗一样,那种对于未知和死亡的恐惧一起涌上来,被他拼命压着,却还是压不下来,他梦见自己的母亲,生完他后便缠绵病榻,还梦见有一天自己的肚子突然就空了,整个人蜷成苍白枯瘦的一小团,而他回到了那个飘摇的小船里,冰冷的箭头对着他。

他躲起来哭了好一阵子,过后才想起来一件事:

……这样,他是不是可以和玉旻在一起了呢?

等想明白这一点之后,他突然破涕为笑,笑着笑着又哭了起来,哭得打嗝,连隔壁的苏夫人都惊动了。

跑过来问他时,这小家伙就擦着眼泪哽咽道:“我好想回家。”

“我好想,我好想旻哥哥……”

十月初,大街小巷开始流传一个消息,说是皇帝将要来江南避暑,而且地点就在宛陵。

此前,玉旻过年也是在宛陵过的。明慎被他抓到后又跑了,自此改成每半个月往宫里寄一封信报平安,但玉旻似乎没有放弃找他,而且动不动就往江南跑,似乎觉得他会躲在宛陵似的。

眼看着两年国丧还剩下半年,百姓们八卦的心也渐渐按捺不住。一个传言胫而走:国丧结束后,玉旻将即刻立后、封妃。关于未来皇后的人选,神官在社稷坛卜出一个结果,说是神命皇后,出在宛陵明氏,不可动摇。

这个传说引发了一场大范围的骚动,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宛陵,所有姓明的人家纷纷兴奋了——这个姓本来就少见,显而易见,如果家里能出一个皇后,那就不啻是举家飞升的大好事。

但紧接着,宫里又放话说皇后出身必须高贵,父母祖辈中至少需要带爵位,且官居三品以上。

这一下就把所有人筛干净了。一干人八卦来八卦去,发觉不管怎么说,满足这一个条件的只有和霍家攀了姻亲的那个、祖上唱戏的明家。

霍如琢是三品女官,明逸受荫为三等伯爵,官居二品。明家往上不显赫,可是霍家是什么样的家族,人人都知道。

霍冰,从明谨改姓为霍,承袭霍家,正是目前朝中红极一时的人。

论出身,不会有比明家人更好的了……然而所有人都发现了一个问题:

抛去随了霍姓的霍冰,明家居然只剩下一个人了。

此人名叫明慎,年龄适宜,长相据说相当的好,但是……是个男子。

明慎底下,似乎也没有什么弟弟妹妹了。

结合两年前的一些流言蜚语,许多人纷纷说出了那个想也不敢想的猜测:“莫非陛下……要立男后?!”

男后自然没什么,关键是陛下如今已经不小了,膝下仍旧一个子嗣也没有,看起来实在是有被龙阳之癖耽误了的可能性。

明慎自然是将这些流言听了进去的。

他心里清楚,这些流言是玉旻特意放出来给他听的,什么话不说,只是一遍一遍地告诉他,他只要当他的皇后。

玉旻抵达江南的前夜,明慎又做了一个梦。他自从怀孕之后就时常做一些可怕的、奇奇怪怪的梦,但今晚这个却十分平和。

他梦见他刚回宫的那会儿,他新婚夜起来,玉旻扣着他的肩膀,淡淡地告诉他:“他心匪石,不可转也。你又如何知道朕心亦不可转。”

他梦见神官和玉旻合起来骗他:“北斗七星落处,齐齐指向宛陵,青词上问神灵,卜出一个明字。”

“您不必紧张,换言之,如若是大人还有个姓明的妹妹,那么我们也会优先考虑您的妹妹。”

……

又梦见那个姓桑的年轻人告诉他:“慎,谨也,主忧虑、依顺,大人这个名字不好,总是伸展不开,不如换一个罢。”

换一个——换一个?

再往前,最开始的时候,他是怎么回答的?

——“我有妹妹,明天就有了。”

——“阿慎,你脑袋不要了?”

他突然从梦中惊醒,跳起来往外冲。

第二天,圣驾来巡,前往宛陵避暑。

这位天子说奇怪也奇怪,京中的避暑山庄不去,偏要跑来宛陵。千人开路,浩浩荡荡地清扫了半个城,龙辇行至中途,却突然停了下来。

“急报!急报!陛下——”

程一多喝止了冲过来报信的侍卫,挡在马车帘门前,命令他慢些说话。

那人气喘吁吁,好半天才讲清楚:“陛下,陛下,有个女子,自称姓明名意,是霍冰大人与明慎大人的妹妹,说是已经怀了您的孩子——”

玉旻的声音从里头传出来:“放屁,让她滚。”

程一多也叹了口气:“这样来碰瓷的不知道有多少人,理由也不会换个新鲜的。你好歹也是御前侍卫了,怎么还拿这种事来打扰皇上?”

“不是……不是!”那侍卫惊得脸都变成了猪肝色,他比划了半天,这才震惊地道,“可是那个女子……那个女子,真的跟明大人长得一模一样!连气质,气质也……”

程一多闻言脸色一变。

他们已经行至了明家巷路前,远远地看见有一抹清瘦的剪影,乖乖巧巧地跪伏于地。

玉旻完完整整地听完了这场对话,撩开帘子往外头看了一眼。不等轿子停下,玉旻已经飞身下了轿子,一时间天地外物,什么声音都听不见了。

只剩下砰砰的心跳声。

他轻声问:“阿……慎?”

那是他。玉旻在看见他的第一刻就已经断定。

明慎还跪在地上,他便跟着半跪下去,把他抱进怀里。明慎在他怀里抬起头,因为认认真真化了装的缘故,眉眼明丽,几乎耀眼。

他说:“我回来啦,陛下,现在你要娶我两次啦,我要当你的皇后,还要当你的皇贵妃。”

半月后,宫中传来消息:因霍冰、卜瑜等多位重臣上书,认为玉旻服丧一年半已经是极致孝顺的表现,希望陛下提前结束国丧期,回来执政,也希望早日立后封妃。

玉旻准了。

第二天,陛下将立男后的消息震惊了整个朝野——虽然有人置喙,但反对的人并不太多。因为玉旻迎娶男后的同时,还封了明家一个失散的姑娘为贵妃。

据小道消息说,这位叫做明意的姑娘是明家被藏起来的一个大小姐,因为当初家变的原因,故而不为世人所知。

而这位明姑娘,据说已经坏了陛下的孩子,所以玉旻才会这样急急忙忙地封妃,估计等孩子生出来之后,将要立刻变成皇贵妃,至于那个男后……恐怕中宫之主的地位岌岌可危。

然而没过多久,玉旻的一道诏书便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这封诏书无他,是给那位明姑娘选定封号的。只是这位陛下特意令修史的史官在记录上添上了一句话:“酷肖皇后,皇后劝谏子息,故特许入宫。”

还非要再在史书里加上一句——君言:“天下人皆不如皇后一人也。”

而那个给贵妃的封号,据说也只有一个字“肖”。

因为这位姑娘长得像皇后,因为皇后考虑到子嗣问题,这位陛下才相当勉强地将其封为第二位妃子,看架势,要不是男皇后贤惠,他能不封妃不要孩子……实乃一个昏君胚子啊。

“天下人皆不如皇后一人……陛下就不怕被骂荒淫无度吗?”

京城,长安街。

霍冰慢条斯理地用小刀雕着一个萝卜:“算了,陛下天天被骂,这点估计不在话下,我看他巴不得跟天下人说他被自己的皇后迷得神魂颠倒……不过我到底什么时候多了一个……亲、妹、妹。”

“阿慎,你不如让我见见她?”他盯着眼前在入秋之际便裹得毛茸茸、瑟瑟发抖的弟弟,露出一个和善的微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