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都市 > 穿成年代文里的傻白甜 > 热闹

穿成年代文里的傻白甜 热闹

作者:香酥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14 03:41:08 来源:就爱谈小说

这些年, 老陈家发展一年比一年好。

旁人家还是步行的时候,他们家已经混上自行车了;旁人家连追都赶的骑上了自行车;他们家又很迅速的蹬上了三轮车;等别人家三轮车算了算了,不想提。

他们家现如今都在城里买房了, 看着真是令人眼馋。

陈家走出两个家门的日子过得好, 留下的过的也不差。三家开头儿的时候在一起推车做生意。但是确实,做生意这种事儿还真的不是想的那么简单。日子久了, 小摩擦总是难免的, 兄弟之间不计较那么些。但是妯娌之间却不能不计较。

所以几家在一起干了两年, 在陈会计的建议下还是分开了, 各家干各家的。还别说, 分开之后倒是更好了不少。几家都做生意, 互相攀比着,果然是更上一层楼。

现在几家都在市里买了房。

现在能进城可是很不容易的,总之,老陈家是大家都羡慕的对象。

他们家里条件好,在前进大队,不,现在已经改名叫前进村了他们在前进村是顶顶的最好。年前的时候, 各家拿钱盖了一个大院儿, 二层的小楼,这是村里独一份儿, 但是却比较适合他们这样人多的人家。

其实,陈家也可以不在村里盖房的, 毕竟几个儿子都在城里买房了。可是陈会计和陈大娘却不愿意离开前进村。可能对旁人来说,能够去城里生活是很好的, 但是陈会计和陈大娘一辈子都在这个小山村里,让他们离开去其他地方。他们是怎么也舍不得的。就算现在陈会计现在快六十, 已经不在村里当会计了,他也愿意在村里溜达,要说去城里,那是十二万个不愿意。

现在村里的会计是二虎,他初中毕业之后没有考上高中,不过却读了一个中专,结果比他姐姐毕业还早,正好专业对口,倒是去村里做了会计。

先头儿家里读高中的几个孩子高考,只有大妞儿一个人考上了大学,不过二妞儿也不差,她考上了大专。倒是大虎落榜了,不过这也是意料之外的,他当初考高中的时候就是擦边,十分阴差阳错。虽说落榜了,但是大虎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反而是主动跟着他爸妈一起做生意。大虎读书不太行,但是做生意还是不错的。

仔细想一想,他们老陈家这些小辈儿啊,大虎和三妞儿是最鸡贼的。小小的时候,就知道干活儿换吃的了所谓三岁看老,还真是一点也不亏的。

一般读过书的人都不愿意留在村里,像是二虎读了中专,这可也是会分配的。不过他宁愿回家乡,这也是让人很敬佩的。正是因此,他能回来让人大跌眼镜,陈家一家在村里的评价也十分好。

不过陈清风知道这件事儿之后倒是认真评价“二虎跟大虎差的小,从小就跟在大妞儿和大虎身后,凡事儿都有哥哥姐姐撑着,他的性格其实比较软绵,不怎么出头。这样的人不容易惹事儿,但是也没有什么创新的精神。他虽然读了中专,但是成绩普普通通,甚至算是偏后那种了。就算是分配,也不会分配在很好的地方。他们学校基本都分配在县里。他的成绩,可能会分配在乡镇。与其那样,真的不如回村里做会计。凡事儿有爹娘看着,总归不会过得很差。”

姜甜甜点头,她觉得,其实挺能理解二虎的。

有人出头,自己为什么要拼搏往前冲

不过二虎确实是老陈家最麻溜儿的孩子不假了,他十分自觉的读了中专,之后顺其自然回乡,然后又极快的相亲。这不,人家不仅工作有了,对象也有了。

一下子就压过哥哥姐姐,冲在了最前边。

他这个样子,以至于其他人都冷眼看他,简直想要咬人。

二虎“”

他委屈。

有对象还要被敌视。

八三年的春节前夕,陈家添置了一台电视,这在村里又是独一份儿了。现在大家都习惯了,习惯他们家处处都坐在村里最前列。一大早,城里百货大楼送货的就过来安装了。

开门的时候,陈大娘还有点懵呢。等人家送货的解释清楚,陈大娘才晓得,这是他家老儿给他们老两口买的一台电视。两个人眼看着工作人员忙忙碌碌的,好半天才反应过来。

陈大娘结巴的看着电视,说“这就是我家的了”

安装的工人笑着说“可不嘛您家的。”

陈大娘捧着心口窝,低声“哎妈呀,我家竟然买电视了。”

工人笑“大娘,您这还不敢相信啊”

陈大娘当然不敢相信,其实城里有电视好几年了。她也晓得,自家的儿子儿媳都是从事相关工作,据说电视里就能看见呢但是他们村里倒是没有人买。

大家这才刚习惯收音机呢,所以一般人家也不会去想电视机。

“您老人家可真有福气,这个电视可是现在最好的,你在全国扒拉,都找不到更好的。这个可是进口的十七寸彩电,只有市里有卖呢一般地方可甭想买到就这,咱们市里一共才进了十台。”

陈大娘“彩电”

工人点头“可不呢”

工人这边忙碌着安装,那边儿村里的人听说也都聚集过来了,这样一台小货车停在陈家的门口,总是让人好奇的。虽说陈家现在盖了二层的小楼,院墙也挺高的,但是一点也不耽误大家过来串门。

这么些年,大家早就习惯了这样的日子了啊

不少来得早的听了一嘴,羡慕的眼睛都泛光“老大姐,你这真是运气啊”

谁家没有儿女呢但是没有几家有陈家这么幸运的人家的孩子,个顶个儿都出息了。原来大家都羡慕他们家有陈红这个闺女,现在则是已经不知道羡慕什么了。

不过他们倒是带动了一股子读书的热潮,你看,陈会计就是读过书的人,这就比较会教育孩子,所以陈家几个孩子都出息。要是一般人家,是不是就不行了。

陈大娘和陈会计都凑在安装工人身边,工人调试了一会儿,说“好了”

陈会计按照工人说的,紧紧的抿着嘴,严肃的盯着电视,按开了电视机的开关按钮,哗啦一声,就出来一个人。一身西装套裙的女人站在那里,身边则是挂了一张图“华东、华北地区接下来会迎来新一波的降温”

“我的天老爷啊,这出来人了”陈大娘惊了一下,不过很快的就稀罕的不行。

“老大姐,这不是在家里看电影一样了”王大娘跟陈大娘一贯处的好,早早就过来了。

陈大娘稀罕的看着电视,如同看一个无价之宝,点头“可不是呢吗你说说,这人都咋钻进去的啊”

几个老太太老头很热闹的议论起来,安装工人见惯了这样的一幕,说“那行,这边既然安装好了,我们就先走了”

陈会计“我送你们出去。”

“谢谢大爷,不用了。”

陈家热热闹闹的将人送了出去,陈清风一早睡个懒觉,就听到外面闹闹哄哄的,他翻个身,怅然的坐了起来。此时姜甜甜还在睡,脸蛋儿红扑扑的。

陈清风批了外衣,这才下楼。

他家人多,为了过年能住开,这房子可委实不小呢陈清风他们一家三口就是住在二楼的。

他披着衣服下楼,就看到一楼客厅真是热闹的不行,不光是老头老太太,还有不少年轻人,都跟看西洋景儿一样瞅着电视,一瞬都不想移开眼睛。

四妞儿抬头看到她小叔下楼,赶紧说“小叔你醒啦我去给你打个荷包蛋。”

大过年的,老陈家人都回来,热热闹闹的。

陈清风揉揉眼睛,说“你们这一早干啥啊跟菜市场似的,还让不让人睡觉了。”

牛牵到北京还是牛,陈清风还是这么个德行,不管说啥都是十分的好意思。不过他越是这样,大家越是觉得亲切。你看,这人就算是离开了家乡也还是这样的啊

想一想,总是觉得很亲切。

而且,彼此不拿乡里乡亲当外人啊

“陈小叔,您买的电视到了”邻居家的小子崇拜的看着陈清风。

好些年前,人人都说,可不能跟陈清风学啊,这人真是太懒了,这样的人不会有出息的将来养家都困难的。但是曾几何时,这话就变了啊。人人都说,可得跟陈小六子多学学啊你看看人家,生生的靠着读书好,这就去了大城市啊

要说起来,这人就是从小就脑子快,要不然能有这样的好日子吗

“怎么样”陈清风上前看了一眼,点头“没问题就行。”

陈大娘埋怨的瞪他一眼,说“这得不少钱吧你就乱花钱,我们听收音机还不是一个样儿”

陈清风反问“听收音机你能看到人脸”

又说“再说,你想我们夫妻的时候,能看到我们啥样有了电视就不同了。你可以每周在电视上看见我们夫妻。不是时时刻刻都能知道我们啥样儿胖没胖的,气色怎么样,不是都晓得这样多好”

陈大娘一想也是这么个道理,其实她心疼归心疼钱,但是也还是很得意儿子买电视的她抿着嘴,心里越发的开花。这种得意,一般人无法体会啊

村里人都晓得陈小六子夫妻是上电视的,但是具体是个啥样,他们都不懂的。毕竟,一般人家连个电视都没有的。

这个时候,倒是有人问起来了“那你们就在电视里这是咋进去的啊”

陈清风笑着说“就像你们现在一样,就是该干啥干啥,然后有人用机器拍你,就跟照片一样,只不过变成活动了的。”

其实解释的更复杂,别人也是不懂的。

这样说,大家心里有个数儿反而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大侄子啊,这个电视,不少钱吧”

陈清风“这个吗电视一千七,送货五十。”

陈大娘“我的娘咧,送货五十”

她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这咋这么多钱怪不得刚才态度那么好呢要是给我五十,我也乐意啊”

说到这里,陈大娘真是越发的感慨“真贵啊。”

陈清风“可是方便啊我总不能自己抱着电视回来吧再说,咱们也不会安装啊人家赚的这就是送货加技术的钱。其实如果在市里估计也就块钱,谁让咱们距离市里远呢你给钱,人家还不乐意跑这么一趟呢你想啊,这种精细的东西,往农村走路不好,要是颠簸坏了。他们可怎么赔人家也是有风险的,所以五十,这还得好好跟人家说呢。”

这么一说,大家又懂了。

不过再想到这电视一千七,只觉得整个人都要昏过去了。

就算不是自己买,也心疼的都要昏倒。这个价钱,在城里买房子都买的到了可是现在就换了这么一台电视啊大家再看陈清风,眼神儿都不对了啊

谁能想到啊,这小子现在竟然这么出息了

当年那些看不上陈清风不肯结亲的,现在都觉得当初自己脑子里灌得不是石头,而是粪坑了。

陈清风正在调台,现在就五六个台,委实很少。

不过倒是也巧了,陈清风竟然调到了上海台,而此时,正在重播他们之前的节目。

“啊这不是你”

不知道是谁叫了一句,声音都带着扭曲了。

因为快要过年了,陈清风一身浅粉色的衬衫,灰色的长裤,只看着就十分的喜庆。

陈清风“我们这个节目是周末的晚上,这个时候应该是重报。”

现在的节目不多,重播率十分高。

“别动别动”

陈大娘赶紧拦住了陈清风,说“就看这个。”

她看着电视里的儿子,又看面前这个头发乱糟糟的像是鸟窝,一身邋里邋遢的儿子。越看越觉得,咋就不像是一个人呢他家儿子,竟然能这么像个人

陈会计扒拉陈大娘,说“你让一下,让我看一看”

不过很快的,陈会计也跟陈大娘一样感慨,真是佛要金装人要衣装啊

你瞅瞅,这收拾过和没收拾过的,就是不一样啊。

正在这个时候,电视画面切到了女主持,姜甜甜与陈清风是情侣装,也是一身浅红色的衬衫,只不过是浅灰色的半裙,高跟鞋一穿,挺拔高挑

“这”

陈大娘“哎呦,这不是甜丫头吗”

姜甜甜手里举着话筒,表情甜美温柔中又透着大气“下面一道题是必答文学题,古诗词。”

她的视线扫了一眼选手“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出自哪里”

“泊秦淮。”

姜甜甜“恭喜,答对,这句诗出自杜牧泊秦淮。下一题。”

陈清风和姜甜甜两个人合作了许久,早就默契的不行,你一题我一题,张弛有度。过来围观的人看的目瞪口呆。大家再看向陈清风,表情都带着十足的仰视了。

哪里能不仰视呢

这跟他们想的,一点都不一样。

他们都不知道,这些人说的是啥可是虽然不知道,但是就是觉得,特别的高端大气上档次。

实在是太厉害了。

原来还热热闹闹的讨论呢,在这样的氛围下,好像一下子就变得很安静,大家都屏住了呼吸,想要看最后到底是谁能够取得胜利。

陈清风“我知道是谁赢了哦你们想提前知道吗”

“不”

虽然陈清风很想剧透,但是却被一秒拒绝,大家都更想自己看到结果。而不是被人告诉一个结果,这种感觉,完全不同。

陈清风眼看没人搭理自己了,转头去了厨房,四妞儿打了荷包蛋,她说“小婶起来了吗”

陈清风“我端上去。”

果然,陈清风一上楼,就看到姜甜甜坐在床上揉眼睛,他问“怎么了没睡好”

他哪里想到,电视机送的这么早。

姜甜甜把扔在床边儿的手表摸了出来,看了一眼,说“都九点多了”

他们实在是说不出“太早”这样的话了。

姜甜甜“我饿了。”

陈清风“四妞儿打了荷包蛋。”

虽然现在日子变得很好,但是姜甜甜还是很喜欢早上吃一个糖心荷包蛋,倒是也不觉得腻歪。

她吃掉一个鸡蛋,说“不够”

可怜巴巴的,陈清风捏了一把她的小脸儿,说“吃太多,你中午吃不下的。”

家里差不多十一点来钟就是要开饭的。

姜甜甜直接靠在陈清风身上,说“可是没吃饱还不让人吃啊哪有这样的,你去把饼干拿过来,我要吃点零食。”

陈清风“好吧”

这人也是个没有原则的。

“其实我也没怎么吃饱。”

两个人坐在床上吃了一包芝麻饼干,心满意足的下楼。

相比于陈清风的邋里邋遢,姜甜甜还是稍微收拾了一下的,最起码,她还洗脸了呢。

“娘。你们看什么呢”

哎呦喂,他家楼下哦,真是人山人海。

陈大娘一听到姜甜甜的声音,立刻眉眼都是笑意,看姜甜甜的眼神儿慈祥的浓度都要化开了,她笑的越发的温柔,说“甜丫头快来,我们正看你呢哎呦喂,你可真厉害,我们家真是何德何能找了你这么好的儿媳妇儿,来来,坐我身边。”

姜甜甜凑上前就看到大家都在看电视,陈大娘身边的王大娘立刻让了点位置,说“快来坐。”

姜甜甜看着大家的星星眼,有种自己是超级大明星的感觉,这些人都是她的迷弟迷妹咧

她笑盈盈的,说“您可不能说,能做您的儿媳妇儿,我也觉得幸运呀。”

她坐了过去,说“电视效果怎么样”

陈大娘“很好的”

他们原来看电影,人都是黑白的,可没想到现在电视都是彩色的了,真是怎么看怎么稀奇,怎么看怎么稀罕。

姜甜甜“你们喜欢就好。”

姜甜甜原来就是他们前进大队比较让人喜欢的儿媳妇,现在看来,更是觉得,找了她也太幸福了吧刚才还觉得谁幸运才能嫁给小六子。现在看来,娶到姜甜甜才幸运呢。

不过这两个人看起来真是登对的很,堪称天作之合了。

“甜丫头,这城里真是那么赚钱啊”一千七的彩电都买得起,自然是让人羡慕与好奇的。

“那你觉得,我们去城里能不能行啊”

谁不想有钱呢都想的。

姜甜甜“这个都不一定的,也看你自己是个什么情况。像是我跟小风哥哥还是占了早早响应国家号召的光,那个时候政策刚出来,大家都不敢动。可是作为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生,我们最知道每一个政策的重要性。所以别人疑惑纠结不知道该不该立刻动起来,但是我们觉得必须要冲上去。那个时候我们在火车站附近卖吃的,你们也晓得,火车站附近算是人比较多了,所以我们生意还好,赚了一些钱。说起来,我们运气也算是很好了,早早的响应号召做生意,还没毕业就因为缺少人才而去了电视台工作。一步步,还是都比较稳扎稳打的。”

既然被人问起来,姜甜甜也不是藏着掖着的人,倒是挺好心的“你们是想出去吗我觉得如果想要出去,那么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性格适不适合干这个。做生意哪里有不八面玲珑的不仅要能说会道,还得会装孙子,人家跟你态度不好,你如果跟人硬刚,还做不做生意了能说能忍,这是首要的。而其次就是能吃苦啊不管干啥都不是随便捡钱,肯定要能吃苦才能行的。最后也要脑子活泛,眼光独到。同样是卖衣服,人家一个月赚二百,你赚二十,是因为别人比你会做生意吗也许就是因为眼光不行。如果是卖吃食,那么手艺就很重要了。有的人能把豆腐做成山珍海味,有的人做的跟猪食似的。如果这点自知之明都没有,那么出去就不是赚钱,而是亏钱了。当然,其实这方面我也不是很懂,你们可以再问一问其他生意人。不过是说一千道一万,谁的钱也不是随随便便大风刮来的。肯定是都累的。”

停顿一下,姜甜甜半真半假的说“大家都看到城里赚钱多,但是也累啊就说我们吧,那个时候我们还上学呢又要上学又要照顾店里,小风哥哥每天可累多了幸好当时还有建民在帮忙。不过那也不怎么忙的过来呢。所以后来我们提前进入电视台工作,所以就结束了小餐馆的生意,把店租出去了。虽然赚的是少多了,但是也不用操心那么多,还是挺稳定的。你们大家都晓得啊,我们就不是特别能吃苦的人,所以要说大钱,我们是赚不到。维持小康水平,我们就很开心啦。”

说起陈家的小夫妻不能吃苦,这事儿是前进村从老到小都知道的。

他们都了然的笑了出来,这倒是一点也不假的

“你们夫妻都有体面的工作,不用做那些的”

虽然大家都晓得投机倒把是赚钱的,但是跟体面的工作比起来。现在的人还是更希望能够有一个稳定安稳的工作,也觉得这样更加的体面。

就像是做生意的人不少,可是好些人还是会觉得做这个有些丢人。

这个也不能怪他们这样想,毕竟这么多年的观念,要立刻改过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他们农村人还好一些,这样的感觉有是有,并不算大。好些个城里人反倒是更加明显一些。对于“投机倒把”的,多少有些看不起。所以要说他们夫妻收了生意,也不让人意外。

当然,村里人也晓得,他们可不是怕什么“看不起”,要是真因为这个,小六子早些年在队里干活儿的时候就不至于偷懒了毕竟,那个时候闲话可更多的。这货实实在在就是懒

果然三岁看老啊

别看陈清风和姜甜甜夫妻不常回来,但是他们夫妻每次回来,跟大家不觉得有什么隔阂,反而是热热闹闹的,大家聚在一起,倒是很热络的聊了起来。

建民没事儿待在一边儿凑热闹,十分感慨他家小舅和小舅妈的亲和力。

“建民,你岁数不小了吧找对象了吗”

建民正看热闹呢,就听到有人问他话了。

从古到今,万年不变的催婚话题。

他乐呵呵的“还没呢我不着急,我俩哥都单身呢。我着啥急啊”

果然,立刻有人问起来“大姐,你家大丫家这三个小子想找个啥样的啊,这都不小了吧咋还都单身呢”

有那心思活络的,立刻就看向了陈大娘,心思溢于言表。

老陈家条件好,陈红家条件更是不错的。如果能够结亲,那倒是很好的一个事儿了。

“小子想找个啥样的”

陈大娘乐呵呵的“这个我当姥的可不管,现在可不是咱那个时候了,孩子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啊大丫家老大老二都是工人,给介绍的不少,但是俩小子都说没看中,我这也不好说啥至于这个建民过完年还要去上海,这更没法催他了。你说他转头人走了,不是坑人家姑娘吗”

陈大娘也想管啊,但是老一辈儿都有这么一个想法,觉得闺女嫁到别人家就是人家的人了。虽说,她自己的闺女自己疼,也不亏了闺女。但是外孙的婚事,总是觉得人家爷奶管的更加理直气壮一点。

她这当外家的,顶多的给出出主意,给孩子做主,那可不成。

再说,自己亲孙子,也不是事事都能做主的啊

当年儿子都不是全然听自己的,还指望孙子外孙全听自己的不是闹笑儿吗

“儿孙自有儿孙福,你们管的越多自己越闹心。”陈清风在一旁说闲话。

“小六子啊,那哪儿能不管啊这要是不管,还不瞎闹没个长辈的把着方向可不成,小年轻可撑不住事儿再说,我们多教教,才能过得好。”有个岁数大的感慨起来。

陈清风“那既然你们这么厉害,咋没先给自己搞成万元户这说明你们的经验根本没啥用啊”

“噗”好些个过来看电视的小年轻直接喷了。

虽然这话有点不尊老,但是仔细想一想真心没毛病啊

陈会计幽幽抬头,陈清风立刻一秒读懂他爹的表情,露出十分灿烂的微笑,说“其实大叔大婶你们真的该学学我爹娘,你看他们,这才是胸有沟壑的老年人啊不管啥事儿,大方向是把握着,但是小事儿,该不管就不管。岁数大了,忙碌了一辈子,也该是好好享福的时候了小辈儿的婚事啊,生意啊,乱七八糟的事儿啊,这些狗屁倒灶的,都让小辈儿自己撺掇去,每年拿了养老钱,享受一下小辈儿的孝敬,该吃吃该喝喝,没事儿看个电视,找老伙伴一起磕个瓜子儿,东家长西家短说说闲话,这日子多有意思啊”

陈会计“我们是那种说闲话的人吗”

陈清风“不是不是,爹您不是那种人,我说我娘呢”

陈大娘“你个小王八犊子,怎么我就就是东家长西家短了我锤死你”

“我去娘,您悠着点啊,我可是您亲儿子”

现场立刻混乱起来。陈大娘抄起扫帚就要打人,陈清风飞快的逃窜,叫“您看您,这么大年纪火气还这么大”

陈大娘“跟你个小兔崽子,就不能好好说话”

陈清风“昨天我回来的时候,你还说我是好儿子;今天就是小兔崽子了您咋变得这么快”

陈大娘“不揍你,我觉得晚上都睡不好”

母子俩满院子窜,陈清北和苏小麦一家四口回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幕。

夫妻俩“”

陈清风“哎妈呀,您可五哥”

陈清风看见陈清北,立刻窜过去,躲在他的身后,说“五哥啊你可回来了,您看咱娘,一把年纪还打人。忒凶”

陈清北默默望天,随后缓缓说“你又干啥了”

陈清风无辜“我什么也没干,我可真是太难了啊”

陈清北“呵呵”

他才不相信,小六子啥也没干。

虽然时代不一样了,虽然他们也是三十来岁的人,完全不是小年轻了。但是陈清风的性格真是一点也没变,每次回来,总是要鸡飞狗跳一下的还真是,乐此不疲

他拍了一把陈清风的肩膀,说“行了,走,进屋。”

他上前揽住陈大娘,说“娘,我们回来了。”

他们夫妻每年过年都是回来最晚的,这倒是跟苏小麦没什么关系。而是陈清北工作比较忙。不过这些陈大娘都能体谅的。她儿子能干,她也高兴。

她眉眼都是笑意“走走走,快进屋。”

陈清风委屈巴巴的“同样都是儿子,娘您也太差别对待了吧”

陈大娘“你少来气我,我就不差别对待”

陈清风“呜呜。”

他顺势揽住自己的侄子,说“五虎啊。你小叔我太惨了啊嘤嘤,有没有好吃的零嘴儿给我点,我只有化悲愤为食欲了。”

十来岁的小孩儿默默的贡献出了自己的零食。

嗯,是他小叔没错了。

“哥哥”小七趴在二楼的窗户上,对着院子招手“哥哥姐姐,快上来”

双胞胎“好嘞。”

虽然小叔十分一言难尽,但是小堂弟还是超级可爱的呀。

一家子进了门也是吓了一跳的,谁能想到客厅里有好几十个人啊满满当当的。

陈清北“买电视了”

陈清风挺胸“是我这个好儿子给买的。”

陈清北“”

习惯了,真的习惯了

相比于陈清风夫妻的接地气儿,陈清北夫妻还是让人有距离感的。陈清北工作的关系,整个人更加有气势了一些。至于苏小麦,她原本就跟村里人接触不多,话少人也疏离。现在长久不接触,更加的陌生了不少。

但凡有人提起苏小麦,都要感慨一声,谁能想到啊,当初那个苏家的小可怜现在体面的跟城里的大老板似的。

听说,苏小麦是做服装生意的,干的相当不错呢。

不过虽然如此,大家倒是也没想着凑上去占什么便宜,不知道为什么,好些人都是有些怕苏小麦的。当然啊,仔细想一想,她发达了,苏家这个娘家人都占不到便宜。更不要说其他人了。

当初苏小麦考上了大学,苏家其实是有找上来的,他们家想的挺好,觉得苏小麦是苏家的闺女,不能不管他们毕竟还有孝道压着呢。但是苏小麦是完全不客气的一点面子也不给。这么些年,更是一点都没有管过苏家人,可见她是个心狠的

这样心狠的人,虽然大家都晓得为什么,但是多少还是觉得有点不舒服,毕竟有以孝为先的传统。

可是就算再觉得苏小麦心狠,也没人哔哔。更没人敢在苏小麦面前说啥心狠的人,你不要指望他对人客气了。为了苏家的人得罪老陈家,这是村里人都不会做的事儿。

所以陈清北夫妻一回来,大家都客客气气的打招呼。

苏小麦也晓得村里人是怎么回事儿,不过她又不在村里生活,所以不放在心上。她看到姜甜甜倒是挺高兴的,说“甜甜,你们回来的够早的啊。电视台不忙吗”

姜甜甜笑嘻嘻“录播的,还好的呀五嫂,你给我带礼物没”

她毫不客气的伸手。

众人“”

我们服气你们夫妻的厚脸皮,真的服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