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无论魏晋 > 第199章 雄心壮志

无论魏晋 第199章 雄心壮志

作者:九州月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04:11:31 来源:就爱谈小说

历史上,拓跋鲜卑之主拓跋猗卢在一年后,就会因为废长立幼而和自己的儿子反目成仇,在讨伐儿子失败后,被儿子杀死,而拓跋鲜卑也会因此陷入内乱之中,直到近百年之后,雄主拓跋珪在慕容鲜卑的尸体上崛起,建立北魏,才算是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所以,目前北方对拓跋猗卢暂时保持观望,因为知道他蹦哒不了几天了,就算他不顺应历史让儿子杀掉,肖妃也保证过自己留下的后手足够让他自然地病死,不留下一点痕迹。

年关将近,313年就这样无趣地渡过了,这一年时,北方爆发地一样的攻占兖州、开垦田地、修筑水利、建立工坊、虽然地盘没有太明显的扩大,但其根基扎得更深,土地和户口基本清点完毕,北方的世家大户们在强权之下,留下来的,都已经接受了现实,接受不了的,基本都南下东晋了。

黄河和长江中夹杂的那片地区,还处于无政府状态,被乱兵和各地的坞堡主占据。

长江以南,则是东晋占据了江浙福建一带,广州被王机占据,名义上服从北方指挥。

而西北、西南,便是氐人、山蛮、匈奴占据统治,整个东方,还是乱局一片,但强弱之势,已经渐渐撕开。

北方当然是鼎鼎的头名,南方的东晋正拼命想追,但如今的情况,看起来好像越拉越远。

至于匈奴、山蛮、氐人这些就更是土鸡瓦狗,不值一提了。

在这种情况下,整个北方就过得很滋润,他们和其它地方最大的不同,就是平稳。

无论是土地还是税率,都轻易不会变更,北方从306年开始就推行的教育终于在六七年后开始有了大批量的产出。

这些由上党一手教育出来的学生们既懂得普通农事、户籍里的文章,又懂得北方是如何高效运行,上行下达,他们的存在,有效解决并且避开了北方的世家大户对文化和管理层的垄断。

充当了政府上层和基层的粘合剂,有他们在,北方的政令推行起来,如有神助这是他们最有活力的年华。

至于说经验问题,就更不必说了,这些常年被拉去基层中层当苦力的学习们,经验怎么都比那些谈玄的世族公子多啊。

再者说,以北方如今的体量,一点错,还是试得起的。

蓟城是北方如今最繁华的区域,大量的世家已经抛弃了老宅,在这里快乐生活,毕竟在他们老家乡下,是吃不到北方的美食,看不到戏剧表演,体会不到最新的服装、车马、钟表之类的事物。

霜华这些从南方来的奴婢们原本是很不习惯的,但在北方居住了大半个月后,就果断真香了。

人是无法拒绝对自己好的事物。

可以方便一点,为什么要嫌弃人家不按惯例来呢

反正她们现在聊的已经不是哪家公子,哪家贵族的八卦了,而是哪个小店又出了便宜好看的头绳,哪个蛋糕店哪天有打折或者活动,哪个新发型是如今最流行的

连卫公子也没想到,对她们思想改变最大的,居然是一些言情说书。

北方的玩家们都是久经各种八点档狗血剧情洗礼的人物,写起爱情故事来如有神助,那叫一个缠绵悱恻,虐得人荡气回肠,加上现在的读者们都是不挑剔的,人家说书人说什么就听什么,回来再一个传一个,什么牛郎织女之类,塞点自立自强的干货轻而易举。

让这些少女们都不由得梦想会不会有哪个公子神仙之类从天而降,又或者捡到一大笔钱后开了个织坊,过上了美好的日子

顺便还会给公子带一些乱七八糟的书,卫公子饱读诗书,看书里边的各种情节都觉得各种不合理,但却被这些平日里百依百顺的婢女们称为“不懂爱恨”,不由得语塞。

好在北方书特别多,除了那些高深难学的术数之外,卫玠如今沉迷苍秀儿写的经济社会书籍,觉得其中非常有道理。

年关越近,卫公子为了感谢魏瑾的大恩,还专门带上了姑姑卫夫人写的一卷字送给魏瑾卫夫人是如今最为有名的大书法家,卫玠离开建邺时,她刚刚收了个王氏子弟为徒弟,叫名王羲之的十岁少年。

而魏瑾那边的回复是渤海公赠的一些西方奇珍,同时还送来了新的药方,比先前还苦。

卫玠是聪明人,于是再也没有送过特别冒尖的东西,只着人送点南方带来的土特产之类,泯然众人也。

另外,如今清河崔氏的双杰,崔涞和崔鸢都先后来拜访过他,尤其是后者崔鸢,这位如今的渤海郡守来的时候大约是晚上,很是不合礼数,看他半天,最后只能叹息说那山简下手太快,不然我把你娶了,倒是美事一件。

这话引得婢女们怒目而对,但后者浑然不觉,只坐了一会,聊了天,就走了。

后来卫玠才知道,当时崔鸢正在躲自己的母亲,来他这只是想不到地方去,不由叹息将来不知哪位美少年要受害了。

卫玠叹息时,他口中的正主也非常痛苦。

崔鸢和崔涞都是如今北方世家,甚至是南方世家的追逐对象。

两兄妹不过二十出头,就已经在北方身居高位,倍受重用,最关键的是,还没有成亲。

“你可千万顶住了,大兄”崔鸢喝着茶,在房里为兄长加油打气。

“我快不行了,”崔涞喝着闷酒,无奈道,“今年你真不回去么”

“东港扩建,我怎么能走,当然要大兄你回去了。”崔鸢正色道,“我还有很多细节要与主公商量呢。”

“若我一人回去,怕是要被父亲罚跪祠堂到年后呢。”崔涞叹息,“小妹,你安忍我一人受苦”

“大兄,你要爱护小妹啊,”崔姑娘认真地看着他,“放心吧,我会给你的祈祷的。”

“真不回去”

“真不回去。”

“那样也好。”崔涞放下杯子,玩味道,“我已经让父亲将家族迁到蓟城了,将来我们就不是清河崔氏,而是蓟城崔氏了。”

“什么这怎么可能,家族里那些老顽固怎么可能会同意”崔鸢大惊。

“为什么不同意,”崔涞随意道,“如今北方土断编户,大量部曲和佃户都成了平民,我们清河的土地难以找到人耕作,许多都被收回,留在清河郡,对家族的增益已经不大,如今很多世家,都已经将家族迁过来了。”

在土地被打击后,很多世家大族又重新开始在商坊上深耕,称自己为“新贵”,清河崔家当然也看清了将来发展方向,准备一头冲进去了。

而蓟城的商路和教育,还有物资,都会是北方,甚至天下最优秀的,此时不进驻,将来便要花上十倍百倍的心力。

“是这个理,”崔鸢沉思数息,敏锐地感觉到了风雨,“北方将来,必是以吏为官,当早做准备,只是,这次过后,南方,怕是有大麻烦了。”

“不错,你我都是一路过来的,当看得清楚,北方扩张缓慢,就是因为梳理内部,避免如公孙瓒之败,”崔涞语气有些复杂地道,“自汉末以来,百十年间,世家盘踞地方的扩张之势,怕是难了。”

三国之时,辽东公孙瓒出生卑贱,同样吸引了大批那些出身低下的寒门投奔,地盘坐拥幽、冀、青三州,但却在杀死州牧后,羞辱治下地方权贵,拉拢那些地位低下的商贾,却因此被三州世族抵制,败于袁绍之手,从那之后,出身寒门的首领,也都知道世家重要,给以重用。

但渤海公早有准备,竟花了那么长的时间,从头开始,培育人手,将底层与高层衔接。

这便是断了世家的政治根基,加上土地的编户,几乎可以看到,世家大族将来的舞台,再不会有了。

“那么,年后的下个目标,应该是豫州,”崔鸢摸着下巴,目光闪闪发亮,“大兄,你觉得,崔豫州这个称呼怎么样”

如今的敬称都是加上驻地的,比如刘备当年当过豫州牧,就很喜欢别人叫他刘豫州。

“今年祭祖会在蓟城,我觉得,”崔涞看她一眼,平静地道,“你再不成亲,不一定看得到明年的太阳,更别说当上豫州刺史了。”

“大兄”

“怎么”塑料花兄妹中的兄长温柔地问。

“今年的分红,我不准备给你了。”崔鸢辣手撕掉了这塑料花,“还有你订南华姑娘手办全套,我也不给你了。”

魏瑾并不知道自己的手下正在上演兄妹决裂的日常活动剧场,知道了也不会在意,她只是年着今年的北方的人口增长量,很是自豪。

她来到幽州时,这里的户只有五万九千二十户,人口不过四十多万,而到今年,户口已经有了十一万户,人口近百万,而这不过才三年不到。

更不用说其它数州了,幽州本来有三十一万户,可惜后来的因为是八王之乱的重点地区,等她接手时,已经只有十八万户,好在如今也已经提升到二十七万户,如今加上其它各州,她的治下已经有了一百六十多万户,人口近千万,抵得过后世一个省会城市了。

同时,北方的统治已经基本趋于稳定,世家大族都在她有意无意的诱导下,迁来蓟城。

如此,在地方上,他们的势力已经不足以给北方添麻烦了。

她可以继续扩张了。

想到这,她忍不住看了眼自己的秘书。

若能权色双收,这个年就很美了。

本章共3段,你正在阅读第4段

本章共3段,你正在阅读第5段

本章共3段,你正在阅读第6段

本章共3段,你正在阅读第7段

本章共3段,你正在阅读第8段

本章共3段,你正在阅读第9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