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无论魏晋 > 第250章 南征之始

无论魏晋 第250章 南征之始

作者:九州月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04:11:31 来源:就爱谈小说

现代世界,一大早, 无论魏晋的论坛上就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很多求职业的贴子。

“荆州造船队急求轮船工程学专业的, 有来的么”

“额, 造船专业很广泛,有船舶与海洋工程,还有轮机工程和能源动及自动化工程,楼主你找的什么专业呢”

“楼上你傻啊, 那年头有什么轮机和自动化,要的肯定是侧重于船体结构设计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啊”

“胡说, 轮机工程怎么了,没看已经有蒸气机了么我大轮机专业过去肯定能造出远航太平洋的大船”

“自动化表示我们的其实可以探讨一下自动控制, 远航的路上减少一点船员也很香的”

“都滚都滚, 这是我们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事情, 你们别凑什么热闹,一边玩去”

“这话我就不爱听了, 我们轮机专业难道就不了解船舶结构了么,都是基础课要考的好吧,你们哪个学校的,敢不敢亮招牌”

“你们别吵了,再说了,这关大海什么事, 木结构船舶现在基本看不到了, 大家都能翻书考古, 一个起跑线的, 嫌弃谁啊”

“楼主大大,我是考古专业的,对古船也有了解,要不然考虑一下我”

“绘画专业观望中,要不然让我去画个图纸。”

“会计专业可以帮你们做工程造价”

“妈的,楼上你跨行太远了吧,我这些造价师还没说话呢。”

荆州,徐策这些日子与陶侃的配合还算不错,主管军务的陶侃虽然捏着自己的直属部队,但对徐策这些日子的练兵还算赞赏,两人都很多共同语言,而且徐策看着就比肖妃更让人感觉可靠。

宽阔的云梦泽里,已经有一只船队。

如今时代到处都是千百年计的参天大树,一边开荒一边可以用来建造船支。

而前些日子,徐策收到了渤海公建立渡江船队的命令,与之同来的,还有从北方派来的工匠与玩家,还有各种建造材料。

其中便包括北方少见的桐油这种生长在黄河以南的树木是造船不可缺少的原料。

各种船舶专业的玩家翻书考古,又结合现代的各种科技,有的准备给船上加上火炮,有的准备给船头加上撞角,一副要把降维打击的澎湃热情。

更有玩家提意干脆在武昌建一座大桥,用茅以升大大的沉箱法,把钢筋混凝土做成的大箱子,口朝下沉入水中罩在江底,再用高压气挤走沉箱里的水,工人在箱里挖沙浇筑,使沉箱与木桩逐步结为一体,然后在沉箱上再筑桥墩,只要修起来,这样什么军队物资就可以直接过来,造船有什么好的。

但这个提议被徐策无情的否决了,这个时代建长江大桥,想什么屁吃呢,这年头的木船能运的动沉箱法那种混凝土预制件等那桥建好都哪年去了,除非是开公测,否则光是这个桥就能拖垮北地在南方的后勤线。

肖妃回草原这一年里,徐策代管着荆州的事务,基本上算是实际上的荆州刺史了,陶侃和杜曾两个占据荆州的将领也不得不承认,渤海公手下的异人,随便一个,在治里地方上都有着旷世之才。

这徐策虽然不像肖妃那么大张旗鼓,但却是默默耕耘,这一年时间里,他用自己新培养的手下士卒,基本梳理了周围水匪,在上千里的云梦大泽里开垦了无数良田,还修筑起治铁坊,用手下的水军向各地售卖农具,阳山蛮、梅山蛮、武陵蛮都表示了愿意臣服通商只要不收他们的税,那大家就是好朋友。

徐策当然也看不上这些穷得裤子都穿不上两条的蛮人那点税收,不但没收他们税,还主动向他们购买药材、矿石,尤其是梅山蛮,这支盘踞在湖南中部大山的蛮人靠着从矿山中背出的锡锑矿已经让生活达到了温饱水平。

而徐策当然赚到的更多,尤其是大量的锡是辽东那位希银玩家极为渴求的东西,玻璃的密度比融化的锡要轻,只要的在锡池中加入流动的液态玻璃,就能做出大块的透明玻璃这就是浮法玻璃,而有了大块的玻璃,辽东的短暂的育苗期就能和无霜期打出成功的时间差,种出优质的水稻。

更不用说伴生锑矿既是让银质货币坚硬起来不可缺少的合金,以及血吸虫病如今唯一的特效药了。

有需求就有动力,如今随时都可以看到梅山蛮的族人们,背着带着两条木腿的背篓,行走在陡峭的山岭中,走累了的时间,就向后靠,两条木腿的支撑能让他们有短暂的休息时间,然后继续走数十里到,湘江的支流,在码头上用矿石换取他们需要盐、布、米粮和药品。

当然,送货的船员也不单是送货,他们还会给这些山蛮们讲故事,比如肖妃建立的石山镇那边,蛮人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天空是多么晴朗,那里的山蛮不会被大部族压迫,每天的干的活还有工钱拿

徐策曾琢磨着准备修一条连接到矿山的道路,被梅山蛮的酋长拒绝了,他们把这个矿山视会私产,不愿意被他经手。

徐策便没有继续要求,但他已经下定决心,等南征结束了,就亲自搞定这些蛮人,用物理手段让他们知道,要致富先修路的真理。

陶侃不提,叛军出生的杜曾隔三差五便要来打听什么时候南征,想趁机立下大功,投奔新主公,如今局面越发明显,便是傻子,也知道该选谁了。

而得到扩大水师的要求后,杜曾和陶侃都心中有数,纷纷将自己麾下的水军与徐策陪练,用以表明自己的态度。

荆州一带的世家大户基本都逃去了南方,没有逃的,都已经重金购买北方的治政书籍,为换家做起了准备,更有懂事的,主动向徐策粮草人手,却没有一点要求,态度和蔼的地仿佛后世十送赤军的乡亲们。

与此同时,沿淮河一带的邵军王虎等人,都收到了可以自己由攻伐长江北岸据点的命令,要求他们在今年十月之前,肃清沿途的反抗势力,为大军集结做准备。

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年轻的将领们像出笼的猛虎,如饥似渴地行军于淮南、庐江、广陵等郡县,而各地的庶民饱受流民帅之苦,举报起他们行踪来简直积极又踊跃,常常一到晚上,就悄悄去寻了北方军营汇报,然后一村人能在营外撞上十几个熟悉的乡亲。

他们并不畏惧北方士卒,这些军卒不伤庶民,反而会购买粮食菜蔬,名声流传极广,随行的军医常常还能看个头痛脑热。

而苍秀儿也没有闲着,她清点了豫州十几个郡的户口和土地,预估了今年可以收货的粮食和运送粮草的人口,并且为送粮准备起了粮船的粮车,在优秀会计专业玩家的帮助下,他们的计算精确到了每条船的运行时间,连汛期和枯水期的水路时间都算进去了。

而北方的精兵也从各地开始抽调,乡里自卫而建立起来的优秀民兵们补上缺额,鲜卑部族参军的战士从上党附近被抽调起来,这支由边将薄盛带领的五万大军,先没有南下,而是顺着上党雄关的南边高都出发,顺黄河向河东一路打到安邑城,这里离匈奴的国都平阳只有数百里,两者间的险要,只有一条汾河而已。

匈奴皇帝刘聪惊得夜不能寐,急命堂弟刘曜不要再关中逗留了,快去迎战北方大军。

两方在安邑附近的闻喜镇外大战,刘曜的强军不敌装备精良士气正盛的北方大军,大败之后,带余部又退百里,到了汾水边的绛邑,又被对方派军袭击了粮草敌人仿佛自己的军备详情了如指掌,他又只能催促匈奴皇帝快点给粮。

但去年冬天匈奴也遭了大灾,粮草本就不济,只能推诿拖延,让先守起来。

刘曜无奈,只得引兵据守小城,整个匈奴汉国都瑟瑟发抖,担心北方会选在灭晋之前先灭了他们。

刘聪更是派使者急速南下的东晋和成汉,希望他们一起牵制北方渤海女军队。

然而结果很不如人意,成汉觉得自己守着蜀道天险,把栈道一烧,谁也进不来,还能继续苟,而且我们出兵还得经过过关中,那里的豪强都把你们的军队给怼成卫国战了,我们过去的可能也到不你那啊,所以就不去了吧。

至于南方晋室,他们在朝上商讨了数日,这些日子北方频频调动的兵马让他们宛如惊弓之鸟,同时也被吓到了。

不是不知道北方的厉害,但当北方真的行动起来时,产生压力简直前所未有,那种上下一心,整齐森严的行动所产生的王霸之气,简直直冲云霄,每日汇聚起来的消息都像悬在他们头顶的利刃,让人越看越是恐惧。

很多世族干脆就放弃了挣扎,每日纵情山海,放浪形骸,做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文。

剩下的则汇聚一心,决定和成汉联合,趁着匈奴落难之时,先拔除荆州的势力,依长江天险而守。

至于救匈奴的事情,以后再说吧。

蓟城里,局面一片大好,大街小巷都在讨论着天下何时能一统。

但他们的渤海公并没有太开心。

“我只让薄盛去给收拾匈奴,让他们没空在我们南下时骚扰,怎么他还传信来,说可以直接攻入平阳啊”魏瑾捂着额头,“打什么平阳啊,我还要匈奴挡着关中的氐人和杂胡,没有他们挡着,我哪能抬出手收拾南方。这薄盛是也被玩家感染了么”

匈奴在她眼里从来都不是什么厉害的敌人,但那边的胡人就是一个泥潭,关中和平阳有大量胡人,人数比汉族还多,大族用血脉为纽带,相互攻伐,其中的矛盾和问题数不盛数,匈奴内部更是从没平息过内乱。

她暂时不准备碰那团乱麻,就用匈奴先挡着了。而这次攻占河东,只是因为河东是匈奴的粮仓,占了这里,匈想出兵都很难,从而根除在南下时被背刺的可能性。

“你去信就是了。”单谦之无所谓地道,“反正他们不也问你了么。”

魏瑾只能提笔去信,强令他们克制住,并反复强调,南下才是他们的归属,这次只是让你们小闹一下,切不可陷得太深,尤其重点是绝对不能打进平阳,要是打下了,你就守在那里别回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