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无论魏晋 > 第254章 恭请圣安

无论魏晋 第254章 恭请圣安

作者:九州月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04:11:31 来源:就爱谈小说

九月十七日,北方军强渡长江。

而此时, 南方晋朝的水军已经无力抵抗和骚扰大军渡江。

陆军统帅郗鉴在长江南岸布防, 意图截击第一波渡江的大军, 但他们随即遭到了北方江面水师的弓箭与火油压制,失去城池的固守, 晋朝的普通士卒完全不是王虎这种猛将的对手。

王虎早就准备, 立起了专门的板车抵挡, 弓箭手在板车后放箭, 压制对面大军难以靠近,

在江北略略站稳脚跟后,而工程兵们则开始打桩,大量的小船在江上一字排开, 以锁链相互连接,中间排起木板, 开始驾起了浮桥。

郗鉴一见此情此景, 立刻将手上所有人手聚集,强行冲阵,意图烧毁这浮桥。

但一连几次都是失败,而王虎已经看到对面簇拥的统帅, 他见此情形, 悄悄退上浮桥, 领一百精兵, 以大船从河下游渡船开敌方视线, 然后带着战马从后方杀出。

这攻击来得太突然, 郗鉴发现时,为时已晚,被这百骑生生撕开阵势,他正要指挥着着将士将这只敌军剿灭,就在这时,王虎猛然搭弓。

这距离已经不到三十米,以他的箭技,闭着眼睛也能射中。

如他所料,弓如霹雳,一箭破敌。

郗鉴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命令,就已经坠落马下。

晋军本就士气低落,见主帅坠马,一时大骇,近卫簇拥着郗鉴退去,却被还在战阵中的段文鸳抓住机会,猛然突击而出,里应外合,将整个大军杀得溃败投降。

如此一来,渡江大局已定。

南朝,建邺

江南的九月暑气未退,街道里生意冷清,这都城里的人都闭门不出,仿佛在等着最后的审判。

玩家赵昊坐在店铺柜台前,无聊地数着今天的收益。

银币在他的指尖发出轻微的碰响,东晋不发行货币,但这又是市场需要,所以北方的货币基本已经入侵完晋朝的市场,取代了东吴大钱和红边五铢钱,也让辽东那位的银矿山一再扩张,听说几乎小半个扶桑国的人都来给那位采矿了银子在那里作用不大,可辽东的货物和粮食一过去,基本就稳稳当当。

今天的收益不多,只有三个银钱,但也够一家子姑娘们吃喝了。

他的米粉铺子刚刚开业时收益不错,但后来学着做的人太多,生意只够勉强温饱,不过那些姑娘都很满意,说这些日子已是当年不敢想的了。

“郎君,你还在担心么渤海公不会让乱军索城,你大可安心。”一个姑娘拖过一根马扎,坐到他身边,“我问过行商了,他们都不担心。”

以前无论哪方大军攻城,都会放任士兵大索三日这是激励士气,让士兵奋战的最好办法,但渤海公治下,从来就没有这种事情,无论朝廷如何抹黑,但这一年来,淮南靠着建邺太近了,事实摆在那里,从淮南过来带人归家的人那么多,是真是假,大家心中都清楚。

“这是当然,”赵昊不无骄傲地应道,但随即又垂头丧气,“有点快,但也算在我意料之中。”

“嗯”姑娘困惑地看他。

“小七,以后这个铺子,就归你了,”赵昊拿出一封文书,“渤海公治下很好,到时你找个好郎君嫁了,这些就是你的嫁妆了。”

“赵郎”

“我要走了,”赵昊按住姑娘的手,叹息道,“从今天起,我要远去海外,放心,船我已经联络好了,从水路过去,正好十月广州的商船就要去乘季风归去,以后可能见不到了。”

“我与你一起”

“不行,海上风险太大,都是男人,到时你一女子,我护不住你,”赵昊摸摸她的头,“其实当初不离开武昌才是最好,但现在区别也不大,我留下,会死的。”

姑娘顿时大哭。

赵昊又安慰了她一会,便离开店铺,前去拜见了一个公子。

王导的二儿子王恬正在他的院落里与人下棋,那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却生得钟灵毓秀,挺拔不凡,见有人来,礼貌地微笑。

“你有何事”王恬抬头看着赵昊,这一年多,对方给他不少新奇玩意,他便也庇护了赵昊和他手下的一群歌伎们。

“在下将要南下,前来感谢公子这些年的照顾。”赵昊礼貌地拜谢。

“自去吧。”王恬懒得理这些俗事,对面前的少年道,“羲之,该你了。”

赵昊瞬间忍不住多看了那少年两眼,又不由得惋惜他太小了,不然拿一幅真迹可就足够吹上几百年。

摇头之后,他告辞离开,他原本想攀上这些贵族搞一番大事业的,不过这些人一个个眼高于顶,看他不起,只能算了,以后只能去波斯埃及什么的地方试试看能不能生活了。

反正死是不可能的,他就要活着。

赵昊走后,院里的少年王羲之抬头道“昨日大败,局面已定,陛下那里,如何分说”

他们下的棋非常随意,甚是心不在焉。

“还能如何说,各家部曲都已经戒备,禁军军权也都在世家之后,宫中唯一可掌的,不过是些许禁卫罢了。”王恬落下一子,“如今大家都担心陛下冲动行事,要与各家鱼死网破,观望着呢。”

“族叔尚在宫中,你便不担心么”王羲之缓缓问。

“担心又如何,不担心又如何你我不过是这池鱼,能做的,唯等而已。”王恬云淡风轻地道。

“你总这样,难怪被世叔责骂了,”王羲之笑了笑,突然道,“明岁,我亦要去北地,迎回父亲尸骨。”

王羲之的父亲王旷在朝廷抵御匈奴时死在上党郡,已过了快十年。

“你自去,左右北地安稳,无甚危险。”王恬无所谓地道。

“兄长不好奇么”王羲之笑道,“北地到底是何等样子,为何连悦兄一去,便不愿返,还给咱们王氏将宅都建成了。”

“吾只知,北军来后,你我,怕不再是如今的你我了,”王恬随意落下一子,结束了棋局,嗤笑道,“真是无趣的世道。”

建邺的王宫之中,新的战报已经快马送来。

没办法,如今的战场离都城太近了,近到几乎让人有能听到喊杀声的错觉。

王导等人大朝上,百官由署中聚集到朝上,和帝王太子一起,等待着最后的结局。

他们其实都知道,除非天降神迹,否则局面基本无可挽回。

但还是没想到,来得会这般快。

从昨日的水师大战,到今日的渡江,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毫无停歇之意。

晋帝坐在王座之上,神情肃穆,看不出一点喜怒,仿佛已经风化成了死物。

太子倒是蹙着眉头,在眉心已经形成了竖纹,明明是少年模样,却成长的像一个老人。

王导等人则努力地让自己像个石头,不发一语。

朝堂上鸦雀无声,但大臣们不时眼神交流,你我相看之余,又偷偷看着那座上王者,整个大殿,都笼罩在一股诡异的氛围中。

终于,又有前线军情来报,北方大军已渡江而来,离建邺外城不过三十余里。

一时间,朝上臣子们发出了细微的惊泣声,目光更加愁苦。

这要怎么办,又能怎么办呢

他们都已经无计可施,是死守,还是投降

死守的话,必然血流成河,很多守备,都还是他们这些世家子。

如今没什么选择了,如果陛下能出城投降,当然是最好。

可是

他们谁都不敢提这茬,亡国之君的帽子,是大多君王死也不愿意戴的。

而且,有资格提这话的人,只有一个他们又忍不住,将目光聚集在王导身上。

王与马共天下,要投降,这位,也是跑不掉的。

一群人饥肠辘辘,他们已经等了一天一夜,实在抗不住了。

可君王都不吃不喝,他们又怎么敢僭越

就在僵持不下之时,突然又有军情来报。

众人一时不解,便是敌军过来,怕也要时间吧

但这次的消息,却让人完全绝望了,义兴周氏在扬州起兵,声援渤海公,说司马睿得位不正,要迎新皇。

一时间,众人心都凉了,扬州一乱,建邺便是一坐孤城,连退路也断了。

而王座上的司马睿却仿佛如回过神来一般,看着殿中的大臣,被他看到的臣子纷纷低头,回避目光。

他先前回想起了南下的艰苦,称帝的豪情,还有如今的颓然。

也知道如今的局面。

他看了一眼满怀忧愁的太子,突然间心里一叹。

这世上,还一心为朝廷打算的,怕也只有这个儿子了。

他若不愿当亡国之君,大可将皇位传位于太子,让他去面对这残破家国。

但,这又何必呢

绍儿不过十五,还未加冠,他自幼聪慧,还有大好人生。

望他如秦王司马邺一般,将来可在北方治下,安稳生活,也算幸事。

就如此吧。

“传朕制,”司马睿终于开口,而朝下众人精神顿时一震,“当今天下,司马氏族因权祸国,至使灾殃,幸”

他顿了顿,终是艰难道“幸有渤海公魏瑾出世,平定山河,救民定邦,当有圣德,今吾愿、愿退位让贤,禅位于渤海公,以天下托之,恭请圣安。”

朝堂之下,众臣对眼神交汇,颇有些不知所措,但其中已有机敏之人,猛然跪下“陛下圣明”

妙啊如果是两国交兵,自然地袒肉牵羊,抬棺以降,但如今渤海公毕竟名义上还是晋臣,这一让,至少能保住姓名还能得个大义名声,难为陛下能想出这办法。

王导叹息一声,低头起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