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无论魏晋 > 第274章 人生如意我的地盘得听我的

无论魏晋 第274章 人生如意我的地盘得听我的

作者:九州月下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04:11:31 来源:就爱谈小说

大雪纷飞,又是年关将至。

往常北方的冬季都很难熬,柴禾、粮食、赋税,都在严寒下成为很多人难以迈过的坎。

然而如今的北地,冬日反而成为一些人的期盼的日子。

相比于春夏秋日的繁忙,在取暖的成本不那么高后,冬季终于是休息的日光,修缮房屋、婚姻嫁娶,还有祭祀先祖,都可以在这时解决。

蓟城的冠军大会终是在年前决赛出了头名,一位叫冉良的贫家子弟勇夺魁首,在骑射和战阵上都拔得头筹。

尤其是最后的最关键的绝地求生大赛,他展现了天生的战斗素养,“死”在他手下的参赛者车载斗量,被无数将领争夺。

而最后,他其它前百名的优秀参赛者,都加入洛阳军区,很明显就是想在将来对付关中和匈奴时立下功勋。

这让千里迢迢想来挑选些手下的王虎等南方将军大失所望明明将来平定遥远的南方夷人也是可以得到功勋的。

但这些参赛者却是看得明白,将来若是定都洛阳,那洛阳周围的禁军无疑是前景最广阔的,至于江南的军士那些蛮夷之地便是胜了,又能有几分大功劳

冉良获得和不菲的奖励,同时在比赛中和荀灌结下很深的友谊,荀灌本想留他一起在蓟城的崔家过新年,然而冉良心急着回家告诉母亲这个好消息,同时也要把家安顿好,年关过后,便直接去洛阳述职,他已经被任命为洛阳军卒的前锋牙门将,这个职位也算是继承祖业了。

相比从一个小兵做想,这已经是普通人难以想像的大平台了,如今不是女帝陛下的创业年纪,各种职位基本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再想天降,基本不可能。

冉良还听说蓟城已经准备建立军校,从各大军中挑选出能征善战者,教授兵法,再征战四方。

他家离蓟城不远,风雪兼程,张是腊月二十七回到了家中。

然后便受到了乡人的热烈欢迎。

不只是各家各户都有送礼,上门说媒的亲戚更是多到令人发指,整个年前都没有消停过,而做为这次的主角,他家请客摆宴,是必须的。

但这遇到一点小问题。

冉母掌握着财权,坚决把冉良摆筵席的想法阵压下去。

“你将来是要去洛阳过活的,”冉母一边数落着心里没数的儿子,一边把奖励银券仔细地给儿子缝进棉袄里,“这些钱自当去洛阳买处小院,最好是靠紧着宫廷学舍,将来子嗣也好入学,若是儿孙不那么机灵,需得请些名师,这又是大的支出,你这些钱,还不定够用呢,岂能随意浪费”

冉良哪说得过母亲,只得称是。

冉母又道“再说了,这寒冬腊月,能有几分好菜,我已经想过如何敷衍过去,保证即不费钱财,又能不损颜面,你且看着罢。”

冬日没有新鲜的蔬菜,秋时,有几分闲田的农户们便的会存些萝卜,晒些豆角,这些年北方盐田发展迅猛,盐价也不那么贵,有些村人便腌了贵重的咸菜,在年节里做为美食。

冉母请客除了有蒸得柔软膨松的面饼,煮了晒干的萝卜和豆角,还用了肥厚的猪肚肉,切成厚厚的片,码了一整整一大碗,放在圆桌的菜品的正中,光是这一盘菜,便镇得来客惊呆,目露不敢置信之色。

这些年,他们在女帝治下,日子过得虽然好些,但家庭还是拮据的,女帝的税负不高,每年留下的粮食除了够吃之外,还能节余不少。

可这日子有了钱,总是忍不住花啊,冬日冷了,盘个火炕总要花钱吧添个棉袄总是应该吧家里又添丁了,给媳妇买半钱糖补补身子,也能多下奶不是小孩要长大,存些钱,试试去小学堂看看有没有读书的天赋吧

能抑制消费的只有钱包的丰满度,人的需求总是在上涨的,地里刨食的产出是有极限的,以至于村人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平是有些腌菜,都是难得的美食了,至于说杀**可是贵重的财产,谁敢提这事,被骂个狗血淋头都是轻的。

于是前来前礼加吃饭的客人面对着一碗大肉,神态越发虔诚,看冉良的眼光,更是充满了崇拜。

但他们这边吃菜的规矩,是主人家动第一筷子,客人要是先动,便是无礼,于是一桌之上,便是有人不断吞口水,主家没有动筷,到底是没有人去吃那碗肉。

于是这碗肉从腊月一时到初七请完客,都安静地摆在方桌正中,先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只是因着天寒,油脂凝固,但在一辈子都吃不了几次肉的村人眼里,还是诱人不行。

这碗肉还被拿来祭了祖先,经历了无数后,这才和着干菜顿煮了,娘两美美地吃了的一顿。

那肉的味道太美,冉良觉得自己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蓟城里,烟花是每年都有的项目。

大户人家们的年夜饭当然不会那么简单,崔家的就很丰富,除了鸡鸭鱼肉之外,还重金购买了蛋糕,柔软甜美的滋味在这个糖比肉贵十倍的时代,就特别奢侈。

腊月时节,大部分的官府都会将印信封起来,他们会有半月的假期,用与家人团聚,王悦与司马邺等小伙伴们,也在年前纷纷归家。

王家基本都聚集在了蓟城王悦当年置下的宅院里,当年在江东呼风唤雨的王导如今宅在北方,准备着书立传,他的治国方法类似老庄,崇尚无为而治,这与北方的治世理念格格不入,所以也熄了在北方入仕的心思,准备专心教导王氏子弟。

但是王家第三代们在蓟城适应的飞快,每天呼朋唤友,游山玩水,并没有太多把家学传下去的意思。

王悦回家一次,发现自己似乎就成了全家唯王希望的样子,一时压力山大,听着长辈一波又一波的教导,实在不堪忍受,初一就逃去了司马邺家,求个清静。

然而司马邺家并不清静,前东晋太子在北方没有产业,便带着族人投奔了族叔吴王,想暂居些日子,找到新家便搬走,饶是他家院子大,依然显得拥挤不堪,每天清晨就各种吵闹,让难道有懒觉可睡的司马邺心态炸裂。

“都来半年了,还没找到地方”王悦有些困惑地问。

“蓟城的房价你又不是不知”司马邺嗑着炒开口的松子,不屑道,“城里离得中心近的,哪个不是十万起城外远些的,又没有那么好的学校,司马绍嫌弃,小一点的,他们家住不下,大的,他们又买不起,这么挑捡,可不就剩下来了。”

“以晋王在江南十数年的经营,不至于一座大些的宅院都买不得罢”王悦不解。

“买是买的下,可后边怎么办,你又不是不知道蓟城的物价,”他伸手抓了一把手上松子,撒在桌案上,“城中大宅可是按平收的垃圾费,还有每日的水费,虽然不多,但日积月累,也是不小的开支,还有城中的每月出的新染布帛,各类奇珍品类丰盛,一个不慎,积蓄便要见底,这半年,要不是那太子妃有几分理财之能,他们一家怕是连吃饭的钱都不够了,还想买宅”

王悦深有同感地点头,当年他和阿邺还是学生日,零花钱便怎么都不够用,去几次可爱饭店,吃几个蛋糕,便洗得干净,只能继续找家里支出,阿邺为此没少被吴王数落。

“对了,商坊最近准备修一条水道,把开平与易水连接起来,需得大量人手与财富,筑成之后,运河的码头按投入分成,家父准备入股,你可要入一股”司马邺问伙伴。

“当然要”王悦立刻来了精神,“开平的石煤产量极大,靠着这些煤铁,蓟城才越发兴旺,如果能与易水相接,便不绕行大海,汽船牵引便更快,甚至能让周围的乡里也用上煤饼。”

他们都下过乡里的,贫民多烧秸秆、草木,但这些一是耗费时间,二是不够,多得入深山之中打柴,如果能将他们打柴的时间解脱出来,便能修筑更多工坊,更不必说想在乡里修些砖窑灰窑来修房筑桥,就更离不得煤了。

“嗯,但是最近的一条渠也要修上两百里,是直接修到蓟城、还是修到津港都没定,为这事,都已经吵到陛下面前了,而且投钱肯定不少,你现在能做得了家里的主么”司马邺问。

“自是我做主,”王悦思索片刻,“实在不行,我把大宅和城外的庄园卖了,换这入股资格。”

“可你家那么多人”司马邺顿时笑了。

“让他们都回江东去,”王悦这半年跟着崔鸢治理一方,已经初略有了上位者的冷漠果断,他淡然道,“与其让他们成日在蓟城花我积蓄,不如回江东好好修身养性,前几日还有异人和我提起,说我族弟羲之于书画一道有入圣之才,蓟城太过繁华,不利他们静心,还是去江东磨练些年吧”

蓟城之中,少年猛然打了个喷嚏。

“羲之可是染了风寒”旁边的朋友关心问。

“无碍,回头加件衣衫。”叫羲之的少年拿着台球杆,优雅地一杆洞出,准确地将瓷球撞进洞中,露出微笑。

“这里真是好玩,早知道当年就和王悦一起过来了,”旁边的少年笑道,“蓟城的慕容马场又来了几匹绝世好马,明天咱们去看”

“好。”王家的青少年们纷纷应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