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历史 > 农家福娃 > 第62章入V第四十章

农家福娃 第62章入V第四十章

作者:词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9-14 04:16:33 来源:就爱谈小说

苏崇文上书给朝廷说, 打算因地制宜地在南疆搞发展, 争取将南疆建成水域辽州, 只是请朝廷将之前与他共事多年的北疆省医署大医官葛天明也调任到南疆来。

他丝毫没有同皇帝掩饰自己与葛天明的关系, 敞明了说,一是因为与葛天明共事多年, 早已形成默契,二则是因为葛天明乃是他的妹夫,若是他们全家都搬去了南疆,独留葛天明一家在北疆省,恐家中老母担忧思念。

要是苏崇文不这么说,皇帝心里估计还得嘀咕几句,这苏崇文到底是想干嘛非要把全家人都聚集在一起, 难道是想要早饭

可苏崇文在递给皇帝的信函中把话说得明明白白,皇帝就算有心拒绝,这会儿也抹不下脸皮来。

“苏爱卿,你这次可千万别让朕失望”

燕顺帝批准了苏崇文的要求, 不仅让下旨将葛天明从北疆省调去南疆省,还从朝廷最近几年选的医官中选择了一些医术不错的,也全都派去南疆。

得了这么大一批人, 苏崇文对于振兴南疆的计划就有把握多了,他先是组织这些大夫同镇北军士一起进入南疆层层叠叠的密林中, 由携带者火药的镇北军士护卫这些大夫的安全, 好让这些大夫将南疆密林中广泛生长的药材都找到。

等药材找了个七七八八后, 苏崇文又让葛天明组织这些朝廷打包送来的医官们编著起了南疆本草经, 然后再由医官去教老百姓辨识本草药植。

老百姓采了药材后,可以先晒干,然后拿来春城换成铜板与散碎银两,再用这些换来的银钱从春城买一些辽州商队运来的东西,不论是来自中原的五谷还是来自北疆的土特产,都让这些南疆散落山寨中的百姓大开眼界。

那些收上来的药材在经过南疆省医署医官的炮制之后,又会经由辽商商队的手,卖去各州各府。

药材产业链的雏形就这样搭建了起来。

另外一边,那些在辽州发家的商人得知苏崇文又开始大力发展南疆省之后,纷纷往南疆投钱,他们相信苏崇文那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能力。

难保南疆就变成下一个不夜城

这些商人的举措是出乎苏崇文意料的,不过这些商人的加入,对于苏崇文的振兴南疆计划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有了这些商人,南疆只会发展的更快更顺利。

一眨眼,便是三年时间。

苏崇文不负圣望,将南疆建成了十八连珠不夜城,这十八连珠指的是由黔云大河相连的十八座城池。

南疆不比辽州那般地势平坦,纵然是春城,都因为周边多山而限制了向外扩充发展的潜力,苏崇文灵机一动,就想到了十八连珠这一遭。

十八座城池之间由黔云大河相连,水路极为方便,商人们的大船往来于这十八座城池之间,仅仅是三年时间,就让这十八座城池改头换面,变成了一个接着一个的小辽州。

南疆省十八座城池各有特色,游人可以乘上画舫从第一城出发,一路顺流而下,看遍山水风光与美景,沿途随便遇到一座城池都可以停靠,入城转转,保管叫人大开眼界,身上的银子至少得砸进去一半。

朝堂上原先还有官员说苏崇文能有今天,共有两个原因,一来是命好,二来则是皇帝大胆敢用,真才实学并没有多少。

那么多医官都在找治愈瘟疫的法子,就苏崇文找到了,这不是命好是什么

要是换一个小心谨慎的皇帝,以苏崇文当年参加殿试时的作答情况,被发派一个无名小县当县丞才是他该走的路,也就是燕顺帝胆大,再加上当初的情况紧急,这才便宜了苏崇文,一上任就是从五品的辽州知州。

要说苏崇文这个农管家出身的寒门仕子有什么真才实学,朝廷官员是不承认的。

可现在被南疆省发生的翻天覆地之变化打脸后,这些官员们都闭嘴了。

甭管他们承不承认苏崇文有真才实学,辽州在苏崇文的治理下繁荣了起来,一个北疆省上缴至国库的赋税都能顶的上中原腹地的三省了,南疆省这个老大难的问题原先没人愿意接手,被强塞给苏崇文之后,苏崇文居然在南疆那蛮人横行的地方上再现了北疆省的奇迹。

仅仅三年时间,南疆省的繁华程度就不输许多中原省城了,假以时日,南疆省的繁荣程度定会赶的上京城与辽州,这只是时间问题。

皇帝见南疆也稳定了下来,他担心苏崇文像当初去了辽州之后就恨不得扎根辽州一样,再给他上书一封,声称自己立志不将南疆省发展成北疆省那样就不回京城,那到时候就麻烦了,于是皇帝决定先下手为强。

燕顺帝先是频繁地暗示工部尚书主动请辞,工部尚书原先还有些不大乐意,可是燕顺帝在朝堂上指着工部这些年的所作所为狠狠训斥了一通,将工部尚书的老脸都踩在了脚底下,工部尚书颜面无光,只能心有戚戚地同燕顺帝交上了告老书。

燕顺帝假惺惺地挽留了工部尚书一番,然后颇为不舍地答应了工部尚书告老还乡的请求,早先就拟好的圣旨当天便让内监加急上路,送往了南疆。

燕顺帝担心内监跑得不快,被苏崇文送来的信函给抢了先。

事实证明,纯粹就是燕顺帝多虑了,苏崇文惦记着一女二子,哪里愿意在南疆省多待他之所以那么卖力地建设南疆省,只是为了让皇帝看到他的政绩,好提前将他召入京城,也好与儿女团聚。

接到圣旨的苏崇文欢欢喜喜地将南疆省的大权交给了皇帝派来的那位接他差事的人,然后派人以南疆特色菜宴请了荣公公,留荣公公在南疆省多待了几日,等荣公公走的时候,叶桂枝也已经命令下人收拾好东西,打算入京城而去了。

荣公公瞅着下人们搬着的锅碗瓢盆,忍不住咋舌,“苏夫人,这些琐碎的东西实在没必要拿去京城了吧此行山高路远,带着太多的家当不方便。再者,如今辽商遍天下,只要带足了银子,去了京城之后买什么买不到锅碗瓢盆这些东西又易碎,路上稍有不慎就可能毁掉。”

叶桂枝指了指杨绣槐,低声同荣公公说,“这都是我婆婆吩咐的,我不想带也没办法,总不能因为这点小事就惹得老人家生气吧。我婆婆觉得刚搬来南疆省没几年,这些锅碗瓢盆等物事都是新置办的,再加上我们在京城买的那处宅子里空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便想着用这些东西将京城那宅子给填满,都是用了两三年的东西,看着安心。”

荣公公小声嘀咕,“看着安不安心,咱家不知道,但咱家知道一点,苏夫人你若是带着这么多东西去京城,这一路上绝对费心劳心”

叶桂枝觉得荣公公说得对,便去同杨绣槐说。

杨绣槐到底是从苦日子里熬过来的人,她说,“这些东西都是花银子置办来的,好端端,难道还能撇下不要了都是咱自己用过的东西,送人吧,怕人家觉得膈应而不喜,丢掉吧,自己又觉得心疼,你说这该咋办”

叶桂枝灵机一动,回答道“那就应当是找一个拿了咱的东西还不觉得膈应的人,咱把东西给那人,那人也应当不会觉得心疼娘,你觉得给崇菊怎么样陛下在圣旨中并没有说要脸妹夫也一并调去京城,所以崇菊和天明多半还是要留在南疆省的,咱把这些东西都给了崇菊,崇菊肯定不嫌弃,咱也不至于心疼东西,娘你觉得呢”

杨绣槐觉得挺好。

叶桂枝差使着下人将已经收拾好但不打算带走的东西都送去了葛天明府上,苏崇菊没听到苏崇文要被调去京城当京官儿的消息,这会儿的她一脸懵逼,“三嫂突然把这么多东西都给我作甚这些东西都给我了,三嫂他们不用了”

负责送东西的小厮想到叶桂枝给他的承诺带他去京城见见世面,这会儿乐得嘴角都要开到耳根后面去了,他喜滋滋地朝着北方一拱手,同苏崇菊说,“我们家老爷又要高升了,陛下已经传了圣旨过来,调我们家老爷去京城当官,任工部尚书,明日就要启程了。我们家夫人看着这些东西丢掉有点可惜,带去京城的话,还有些不值,就让小的把这些东西都给夫人您送过来。”

苏崇菊如遭雷击,“我三哥这是又双叒叕高升了他还是要被调去京城当工部尚书那我大哥和二哥家呢,他们要跟着我三哥一家走吗”

那小厮点头道“是的嘞,我还是头一次见到心这么齐的兄弟呢大老爷们和二老爷在听说老爷要被调去京城的消息之后,立马就变卖家当产业,这会儿想来已经收拾好了,明天一早动身。”

苏崇菊又不甘心地问,“那圣旨中有没有说医署的医官是怎么调动的我相公是否也要被一同调去京城”

那小厮摇头,“未曾听说过二姑爷要被调去京城的消息,我们家夫人对照着送来的东西列了一个单子,您看看东西能不能对的上,若是能的话,就按个手印儿,小的这就回去同夫人复命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