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走程悠然, 慕奶奶把事情始末说给叶梓两人听, 顺便跟叶梓解释道, "如果你现在跟东子不是对象的关系,那她住过来没关系。但你们现在处对象,家里再来这么个年轻姑娘, 不合适。"
两个小年轻这才刚处对象不久,在一起的时候, 肯定忍不住想亲近。
有她这个老太婆在,已经妨碍两人亲近,再来个外人,两个小年轻更不用想亲近了。
"再有这姑娘一看就不是安分的, 让她住家里来, 谁知道她会闹出什么事情来。"
还有一点慕奶奶没说, 那就是她不信方家那边, 真就这样任由程悠然跟方程远分开。
往后这姑娘有的是麻烦,慕奶奶不想无辜沾惹上。
叶梓点头赞同慕奶奶的想法,"昨儿个我跟东子回家时,她拦住了我们, 说的也是这件事。"
"东子明确告诉她, 慕家不会再让外人进来。我以为她应该死心了,昨儿个回来就没跟您说,没想到她竟然趁他们不在家, 找到慕奶奶跟前来。"
叶梓实在想不明白,程悠然为什么非要来慕家住。
"她自己都说, 不是白住慕家,会给钱的。这样的情况下,有的是人家愿意她去住的,真不明白她为什么就盯着慕家不放。"
总不能是她炮灰女配的属性,把人吸引到慕家来的吧?!
其实她穿越到现在,剧情已经偏离原书好多,如果不是程悠然时不时来她面前晃上一圈,她几乎都要忘了,自己正身处一本小说中呢。
对这点慕奶奶倒是清楚,"整个生产大队,住所条件能跟方家比的,也就慕家了。那程知青从小过着大小姐的生活,无论吃的住的,肯定都很好。"
"如今在这里吃的匮乏,在住的方面她不愿意住太差,情有可原。"
慕奶奶这一说,叶梓觉得有道理,"那她岂不是会再上门?"
"反正只要咱们不松口,她上几次门都没用,就是烦了点。"
慕奶奶说了事情始末后,又对叶梓解释道,"你的性子好,又不因为慕家的情况,远离我们,且身上半点没城里姑娘的骄纵,奶奶打一开始就喜欢你。"
"也曾经想过撮合你和东子,但想到东子的出身问题可能影响到你们的下一代,奶奶就歇了这个心思,所以从来没在你跟前提起过这事。"
最主要她知道,若叶梓没这方面的想法,慕东辰一定不愿意照她说的做。
她担心不仅没促成两个年轻人,还把好好地气氛给搞坏,那样谁都不舒服。
"没想到最后你们两人自己走到一起了。"
要她开口撮合连个年轻人,她开不了那个口。
可两个年轻人自己有这个意思,哪怕她担心将来两人孩子出身的问题,也做不到劝两个分开的话。所以,在两人处对象的事上,慕奶奶终究还是偏向自己的孙子。
叶梓知道慕奶奶特意说这些,是担心她因为程悠然的事多想,不由宽慰道,"正所谓心里想什么,看到的世界就是什么。程知青做事,考虑的第一要素便是对自己有没有利。在她看来任何人做一件事情,皆从利益出发。"
"所以她对您说出那些话,一点都不奇怪,奶奶不用放心上。而且日子是我自己过的,谁对我好,我门儿清着。不会因为这么个不相干的人,随便几句话就心里不痛快。"
慕奶奶是她穿来这个世界,第一个给她温暖的人。
也是她两辈子记忆里,第一次真心实意关心她的人。
叶梓对她有着超乎任何人的信赖感。
而且在日常相处中,慕奶奶待她如何,没人比她清楚。
她要是为着一个不相干的人,怀疑慕奶奶对她的心意,那她就是脑子不清楚。
程悠然找上门,还对慕奶奶胡说八道的事,慕东辰非常的生气。
他本来以为自己的话已经说得够清楚,没想到这个人竟跟听不懂人话一样,不仅来骚扰他的家人,还企图挑拨叶梓和慕奶奶的关系。
他要是再不做点什么,那女人还以为他还跟以前一样,任人拿捏,"回头我会跟吴队长说这件事,彻底断了程同志来慕家的想法。"
以前他的话没任何分量,说了也没人听。
如今他再不是过去那个籍籍无名的掏粪工,而是县里评出的先进个人,又能叫大队的粮食增产,且县里重视他。
如今在大队里还是能说上几句话的。
只要他跟大队长说一句,不希望再有知青来慕家住,那无论程悠然,还是往后再来的女知青,肯定不会分到慕家来。
慕东辰说这话的时候,无论语气还是神情,瞧着都跟往常没什么不一样。
但叶梓却感觉到了扑面而来的不虞和愠怒。
她知道这就是一个人的气势。
不久前这男人还是个沉默寡言,默默无闻的挑粪工,短短时间,就能养出这样的气势。
叶梓相信,假以时日这男人一定能成为一个了不得的霸总。
程悠然的话题结束,慕奶奶开始问他们今天回叶家的事。
叶梓知道慕奶奶现在心中最挂念的就是慕东辰的婚事,便把自己父母的态度,尤其叶母的态度说给慕奶奶听,然后又道,"我爸妈说想来看看我下乡的地方,顾念东子哥很快就要到县城上班,他们明天就过来。"
说是来看叶梓下乡的地方,其实是想来看看慕家的情况。
慕奶奶也有过女儿,很清楚,父母对女儿婚事的担心。
对叶父叶母要上门的事,很是理解。
"你爸妈他们是真心疼爱你。"说着慕奶奶拉着叶梓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重男轻女的现象虽然叫咱们为女子的心里不舒服,但从某种程度来说,生儿子的确比生女儿好。"
"怎么说?"上辈子没人会跟她说这些话,她自己又没经历过结婚生子,叶梓不懂慕奶奶话里的意思。
"你想啊,生儿子将来长大了,是往家里娶媳妇的,不用担心儿子去别人家受别人家的气。而闺女将来长大了,那是嫁到别人家去的,别人一家子都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就儿媳妇是个外人,有个什么事情都不好说。"
自古以来婆媳问题就是老大难,婆婆磋磨媳妇的事情,实在不是什么罕见的事。而岳父和丈母娘苛责女婿的,也是少见。
所以从慕奶奶讲的这方面看,生男的确比生女来得好。
"而且世人对男人总比对女人宽松,一对男女有不正当的关系,无论男人主动还是女人主动,最后受谴责的肯定是女人,男人顶多被说上几句就能翻篇。"
慕奶奶正是很明白这些,所以在叶梓和慕东辰的关系中,她才总是耳提面命孙子在婚前一定不能胡来。也总是告诉叶梓,姑娘家要懂得自我保护,不要轻易被男人几句话哄得团团转。
叶梓之前没往深处想,如今经慕奶奶这么一说,她更加知道慕奶奶对她的好了。
慕奶奶想到这话题,有让叶梓一定要生男孩的想嫌疑,赶紧补充道,"当然奶奶说这些,只是单纯想告诉你,奶奶懂得做女人的不容易,并没有要你将来一定要生出儿子。"
"生男生女这种事不是咱们能决定的,得看老天爷。"
慕东辰觉得眼下说孩子的话题不合适,正要开口接话,却听叶梓完全没在意这样的话题, "虽然生儿子比较省心,但生闺女她贴心啊。所以,儿子有儿子的好处,女儿也有女儿的好处。只要孩子健康,男女都好。"
"也对。就像东子虽然关心我,可从来不会坐下来跟我聊天,你来慕家之前,我一听说的话十根手指头都数得过来,而且每天讲得最多的都是‘吃饭’、‘睡觉’、‘休息’等简单的词语。"
"面对这么个闷葫芦,这么多年下来说话的总和,估计都没你在这段时间说的多。"
最主要是一些女人的话题,跟慕东辰完全没办法聊。
被嫌弃的慕东辰,表示自己很无辜,他也想多开口,可他不知道说什么好。
所以每次就是叫吃饭,叫休息,叫睡觉。
叶梓见他一脸郁卒的样子,觉得非常好玩,不过这种时候笑出来有些太不厚道。
叶梓只好忍着笑意,"以前东子的话的确有点少,现在好多了。"
"的确好多了。"处对象了,要还跟以前一样,半棍子打不出个闷屁来,谁愿意嫁他。
叶梓在跟前,慕奶奶多少顾念孙子的面子,没继续嫌弃他,而是问起明天叶父叶母上门,他们都买了些什么东西。
"东子说上次给向爷爷他们饯别时,做的那几道菜,味道不错。我也觉得可以,我们就备了一样的食材,做跟上次相同的几道菜就行。"
上次那几道菜的味道的确不错,且有鱼有肉,荤素搭配也均衡,用来招待叶父叶母的确可以,"那明天一早,我就抓只鸡来杀。"
家里养的几只鸡都有好些年头,下蛋能力没以前那么好了,慕奶奶早先就说今年把它们都杀了,明年开春再买几只小鸡仔回来养。
第二天,她跟慕东辰吃完早餐,准备上工的时候,慕奶奶也起床了。
吃过早餐后,她就开始杀鸡招呼叶父叶母。
昨天叶父叶母说他们大概九点出门,骑自行车从县城到双车大队大概一个小时的时间,到双车大队大概十点左右。
九点四十五分,慕东辰骑自行车把叶梓送回家,然后又骑着自行车去接叶父叶母。
骑行车骑出大队没多远,就碰到叶父叶母。
一番招呼后,慕东辰在前,叶父在后,两辆自行车一起朝慕家过去。
双车大队有条小溪流,溪流旁边是一条公路,两岸都有人住。两辆自行车沿着溪流边上的公路一路走,不用经过别人家的家门口,直直到慕家。
公路旁边有一些田,稻子都收割好,如今田里头晒着被扎成一扎一扎的稻草,远远看着跟一个个人站在田里一样。更远处的山坡上,似乎种着橘子树,枝头上还能看到个别几个橘子。
叶父叶母被下放到龙县前,都是城里人,来龙县这么多年,他们也没去周边的生产大队看过,这还是他们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乡下。
眼睛看得到的,平坦的稻田不少,算是个不错的地方。
从生产大队口到慕家,七八分钟的时间。
虽然已经从叶梓嘴里得知,慕家的房子很气派,但亲眼所见,比从叶梓嘴里听来的,更加直观多了。
四合院式的建筑,看着古朴大气,很有年代质感。
果然如叶梓所说的,单就她住的西厢房,几比叶家六口人住的房子还大。
单从住的方面来说,慕家的确比叶家好太多。
自行车到家门口的时候,慕东辰就按了自行车铃,听到声音的叶梓扶着慕奶奶一起出来。
叶母看着闺女扶着的老太太,六十多岁的年纪,头发斑白,穿着旧款式的衣衫,精神头看起来很足,慈眉善目的,是个不错的老太太。
自家闺女跟她走一起,一举一动间,都让人觉得赏心悦目。
叶母不由抬步朝他们走过去,直到双方距离两步,才各自站定。
叶母脸上也挂起笑意,对着慕奶奶道,"大娘好,今天我跟梓儿她爸过来叨扰了。"
叶母今年三十八岁,但由于过去几年日子过得不轻松,看着比实际年龄大了些。五官跟叶梓很相似,叫人一眼就能看出两人是母女。身上穿的是草绿色旧军装,虽然颜色洗得有些发白,但穿在身上还是很有感觉。
脸上的笑容很和善,跟慕奶奶想象的差不多,"哪里的话,你们愿意来家里看看,我高兴还来不及,哪里会是叨扰。就是家里这么些年都没好好打理,瞧着有些不像样。"
这样的房子要还是不像样,那他们住的你房子就不叫房子了,"梓儿一直说,她在这里吃得好睡得好的,我还以为她这是宽慰我们才说的。如今亲眼看到她住的地方,的确比在家里住得好。"
"是你们把闺女教得好,让她看事情都往好的方面看,才觉得这里事事好。"
他们家除了住的像样点,吃的大概是整个生产大队最差的,可叶梓从来没说过一句什么话。再说她刚下乡那会儿被分去掏粪,这事搁其他知青身上,就算不闹起来,起码也得抱怨上几句。
可叶梓从来没抱怨过,甚至觉得这活虽然脏了点,但不用跟人虚以委蛇挺好的。
有人夸奖自家闺女,叶母心里自然高兴,"我跟她爸的情况,想来您多少也知道一些。几个孩子的未来,我们能帮衬上的不多。所以,我们从小就告诉他们,想要什么样的未来,得自己争取。"
他们两夫妻自己的经历,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指望别人还不如指望自己。
所以,在教育孩子上,两人始终坚持给他们,灌输要自强的道理。
从叶梓下乡后的表现,足以见得他们这样教孩子是对的。
慕家出事后,慕奶奶也知道将来孙子能靠的只有他自己,"我也是这样教东子的。这些年下来,他当真没辜负我这样的教养,有了如今的成绩。"
女人一旦聊起孩子的话题,关系立马拉近一大截。
尤其两个女人,对教育孩子的想法,理念颇为相同。
于是,两个女人很快有了共同话题,"合则咱们教孩子的方式一样,莫怪东子第一次上门,梓儿他爸就对这孩子赞赏有加。"
叶母知道自己第一次对慕东辰的态度,慕奶奶一定知道,顺嘴解释了一句,"梓儿今年才十六岁,我是真没想过,她这么早就会处对象的,还连个招呼都没打,就直接把人带回家,弄得我好些时间都反应不过来。"
"还是梓儿他爸一直跟我说,闺女迟早要嫁人,能找个好对象不容易。且早把人带回家,早把两孩子的事情定下来,总比瞒着我们偷偷处对象的好。"
"我想着也是这个理儿,也就不纠结孩子还小的事了。"
叶母的话很实在,慕奶奶相信她真的是这样想的,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两孩子相处已经有段时间,脾性各方面都很合拍,对未来也有共同的想法。我就想着能把两孩子的事情早些定下来,他们一起进进出出的,别人就没道理说闲话。"
流言可怕起来,足以毁掉一个人,叶母当然也明白,两个小年轻既然处对象,且处得不错,还是把关系定下来的更好,"所以碰上这种大事,还是需要有长辈把把手,不然由着两个小年轻乱来,指不定闹出什么事情来。"
一旁站着的叶父,本来还想等两个女人歇了话题,再开口。
结果两个女人就这样,站着聊了这么久,他觉得自己再不开口,估计他们还得继续往下来,赶紧走到叶母身边,跟慕奶奶打招呼,"大娘好,我是梓儿的爸爸。"
叶父的声音,总算让两个女人察觉到他们把周边的人都忽略了。
赶紧歇了话头,慕奶奶这才看向叶母身边的男人。
叶父貌不算出众,但身上儒雅的气质叫人看着就舒服。
慕奶奶这下知道,叶梓长相像叶母,而气质则更像儒雅的爸爸。
果然竟挑父母好的长,莫怪小丫头这么讨人喜欢,"你们先到堂屋坐着喝茶休息下,我跟小梓去厨房忙,咱们晚些时候聊。"
按理这种时候应该叫亲戚来帮忙才是,可是慕家早就没啥亲戚。
跟大队里的人,也几乎没往来,慕奶奶跟慕东辰商量后,觉得与其叫不熟的人来凑热,不如自己忙活,反正厨房的事,无论她还是叶梓都能干。
见家里冷冷清清的,叶母也猜到了,都有类似的经历,叶母也不觉得慕家这样是不重视他们。以其叫些不熟悉的人来充数,不如就自己几个人轻轻松松的好。
而且既然心里已经接受这门亲事,那再端着态度也没意思。
她干脆地说道,"东子带你伯父去休息,你们爷们在一起说你们的,我跟着去厨房,和你奶奶还有梓儿聊我们女人的话题。"
明明想去厨房帮忙,叶母却说去那边聊天,这是不让慕奶奶反对的意思。
也的确听说她要跟着一起聊天,慕奶奶就不好说拒绝的话,"那东子你带小梓爸爸去堂屋,那边我灌了开水,还放了之前晒干的菊花,你先泡一杯给小梓爸妈喝。"
厨房的锅里还炖着汤、煮着菜,慕奶奶也没耽搁太久,叮嘱完慕东辰,又跟叶父说了两句,就领着叶梓和叶母一起回了厨房。
一进厨房慕奶奶就让叶母到餐桌前的椅子坐着,自己则赶紧去烧火,叶梓也继续去准备她的菜。
看着敞亮的厨房,叶母再次觉得这才像人住的地方,不像他们现在住的那个房子,全家人都在的时候,一起在房间里,都感觉空间不够用。
这会儿后锅再炖汤,大锅再焖鸡肉,从锅里冒出来的味道非常的好闻。
叶家常年烧煤,煤炭的火再旺,也比不得柴火烧出来的,鲜少有这样满屋飘香的时候。
人都是现实的动物,虽然理解慕家的遭遇不是他们愿意的,但也紧紧只是理解。要是他家情况差到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叶母哪怕不反对女儿嫁到这样的人家,也不愿意她这么早就把亲事定下来。
相反,眼下慕家这房子,彻底打消了叶母心里的疑虑。
慕东辰现在有先进个人的称号,又有正儿八经的工作,听丈夫说虽然没上高中,却是几个月时间就跟闺女把高中课程学完,将来有机会高考,能跟着闺女一起参加。
再有家里这房子住,这门亲事真真是没什么好挑的了。
这一趟,果然没白来。
看着灶前忙活的一老一少,叶母也撸起袖子准备帮忙。
恰好此时,慕东辰端着一杯茶水过来,"伯母,您先喝杯菊花茶。"
十一月的天气有些干燥,一路过来,嘴唇都干了,叶母也没客气,接过茶就喝。
把叶母的茶水递给她,慕东辰没立马离开厨房,而是端着另一手上拿着的搪瓷杯走到叶梓跟前,把杯沿递到叶梓跟前,喂她喝水。
叶梓话都没说一句,直接喝了几口,"可以了,你忙去吧。"然后叶母就看到慕东辰,乖乖离开了厨房。
从慕东辰无比熟练的动作,以及叶梓无比自然喝水的情况,再看烧火的慕奶奶,仿佛没看到两个小年轻的动作一样,想来是对这种情况,早就见怪不怪。
叶母突然有种,被强塞了一口糖的感觉,感觉好甜。
慕东辰看着不是个热络的人,叶母还担心闺女跟她生活,会冷冰冰的,没什么温情呢。
现在看来,怕不是她想的那样。
叶母觉得自己应该多了解了解,慕东辰这个未来女婿。
于是,她走到正在撕杂菇的慕奶奶身边,一边帮着撕杂菇,一边问起两个孩子的事,"老太太,能不能跟我说说,两个是孩子怎么走到一起的?"
"这个我还真不知道。"慕奶奶大概说了叶梓来慕家后,跟慕东辰相处的一个情况,然后才说,"有一天两人回来很迟,我不放心他们去半路接人,两人就说他们在处对象,然后就顺利在一起了。"
这些话叶梓自己跟叶母说过,叶母担心她是为了给慕东辰加分,特意那样说的。如今听慕奶奶也这样说,她相信真的是自家闺女先追的人家小伙子。
心里暗骂这臭丫头,还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以前上学的时候,就没见她正眼瞧过哪个小伙子,当初她还为这丫头担心着,怕她一辈子谁也瞧不上,谁也不想嫁呢。
结果短短几个月时间,人姑娘自己就处上了对象。
要不是确定这闺女还是那个闺女,她都要怀疑,是不是被人掉包了呢。
担心慕奶奶觉得闺女的作风太过大胆,叶母虽然心里埋汰自家闺女,但还是解释道,"这丫头以前都不正眼瞧小伙子,我一度担心她将来会不想嫁人。没想到碰到东子,竟是如此主动,让您见笑了。"
"不瞒你说,在两个小年轻自己走到一起前,我想过撮合他们。但想到我们家的情况,担心你们做家人不同意,也担心他们将来的孩子出身问题,最后忍着没给说出口。"
"所以他们能走在一起,最高兴的就是我了,没什么见笑不见笑的。"
双方都是真心想结这门亲事,接下来的事情聊起来就简单多了。
慕家这边没什么亲戚,叶家那边同样没啥亲戚,就是跟邻居关系也是一般般。
按叶父的意思是回头慕奶奶找个好一点的日子,跟慕东辰一起到叶家一趟,就算是把事情定下来了。
慕奶奶和慕东辰却是坚持在叶家那边,办个两三桌酒席,让街坊邻居知道叶家闺女定亲的事。
定亲在女方家里办酒席是龙县的婚嫁习俗,叶父叶母是想着他们不是龙县人,也没有特别亲近的人要宴请,酒席的事情就算了。
不过,慕家坚持要办,他们自然也乐意。
毕竟谁家嫁闺女都希望,能体体面面的。
商量完办酒席的事,慕奶奶又说到时候上门的人除了她和慕东辰外,顶多再一个大队长,其他的就没了。
最后慕奶奶提到聘礼的事,自行车是现成的就不算,会先再给叶梓买个手表。至于缝纫机和收音机,等结婚的时候再买。就是这三转一响,虽然说是聘礼,其实最后都留在婆家,真正给女方家里的就只有聘金。
无论慕奶奶还是慕东辰都对这门亲事非常满意,所以聘金给安排了两百块钱。
这年代,两百块钱的聘金,绝对算高的。
叶父叶母没推辞这个钱,不过他们说,缝纫机不用慕家买,他们会买一台给叶梓陪嫁。
这个年代一台缝纫机一百三四十,加上工业票,两百块钱差不多刚够买一台缝纫机。
也就是他们给的这聘金,叶父叶母换个方式还给他们,并没收作自己所有。
很多疼闺女的人家都这样做,慕东辰倒也没反对,反正将来叶家有需要,他们多帮衬着点就是。订婚结婚的事,只要大家都高兴就好。
都不是没事找事的人,一顿饭的时间,就把订婚的事商量好了。
至于订婚的具体日子,慕奶奶早先就请人给算了几个,当场就拿出来,让叶父叶母从中挑一个。
叶父挑了一个最近的日子,就在两天后。
于是,订婚的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饭后,叶梓带着叶父叶母去看她养的兔子。
先前生的十五只兔子,都一个半月了,已经半大了,叶梓给分成三笼关,一笼关五只。笼子不大,五只看着就有些拥挤,一眼看过去,都是白色毛茸茸的。
叶梓没说这兔子是打算养来卖的,只说自己馋肉,而兔子长得最快,才试着养养看的。
叶梓还说等回头兔子养肥了,会拿几只回家,今年过年家里能好好吃顿肉。
家里一年到头的确吃不上几顿肉,过年虽然有肉吃,但也只是尝尝肉味,要吃到过瘾,压根不可能。
叶父叶母年纪一把了,能填饱肚子就好,有没有肉吃并没多大关系。但几个孩子还在长身体的年龄,有条件多给他们吃点肉,自然最好。
不过,这兔子明显不是她一个人养的,叶母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你平日里要上工,这兔子说是你养的,我看更多应该是人慕老太太的功劳,你惦记家里,我跟你爸都知道。但拿兔子回家的事,如果东子和老太太没提,你不准自己开口,知道吗?"
闺女如果没跟慕东辰处对象,那她有帮着养还好开口点。可如今处对象了,闺女吃住都在人家家里,已经跟人家的人差不多了。
哪个婆家都不喜欢,一门心思惦记娘家的媳妇儿。
叶母不希望在这些事上,消磨慕老太太对闺女的感情。
不得不说叶母是真心疼爱原主这个闺女,就是这种时候,还不忘那样做,会不会影响她在慕家两祖孙心里的地位。
遇到这样一门心思为女儿考虑的家人,是她的福分,"妈放心,我会处理好跟他们的关系,不会出现你担心的情况。"
慕家也好,叶家也好,都没什么亲戚,尤其慕家这边,仅剩慕奶奶两祖孙,叶家这边好歹有几个兄弟姐妹。
她想慕奶奶很乐意跟叶家打好关系,这样将来慕东辰也能有些相帮衬的家里人。
很多事用不着她开口,慕奶奶就先开口了。
就比如家里还剩的那只鸡,慕奶奶已经抓起来装好,等着一会儿给叶父叶母带回去,给几个弟妹补身子呢。
叶梓很清楚,只要叶家继续这样知情趣下去,只要她不是只顾娘家人不顾慕家这边,两家应该能保持不错的关系。
叶父叶母还要骑一个小时自行车才能到家,看完兔子两人便准备回家。
慕奶奶把早早就准备好的地瓜、干杂菇、中午卤的猪下水以及一只活鸡,一并让慕东辰给绑到自行车后面,一个电焊的,专门搁东西的架子上。
看到扑腾着的活鸡,叶父叶母无论如何都不肯接受,"今天中午吃了一顿这么丰盛的就够了,又带了这么多猪下水,够吃上两天了,这鸡您留着回头给东子补身子。"
猪下水是他们买肉的时候,卖肉的送的,一整副有起码有二三十斤。看着慕奶奶给装的,起码有将近二十斤,够几个小孩子吃上两天了。
"笼子里的兔子,再个把月就能吃了,家里不怕没肉吃。叶梓几个弟妹今天都没过来,这鸡是给他们吃的,你们不准跟大娘客气。"
叶父叶母都是明事理的人,对孙子这个女婿没半点挑拣,对慕家的情况也没半点嫌弃,还竟为他们家考虑,这样好的亲家,慕奶奶非常满意,自然想着多跟他们往来。
老太太的热情,叶父叶母推脱不了,最后只能接受了这些东西,叶母拉着慕奶奶的手,一脸不好意思,"这又是吃又是带的,真真是没拿自己当外人。"
"往后可不就是一家人了。"
叶母直点头,然后又亲亲热热地说道,"那到日子那天,我们就在家里,等着大娘的到来了。"
"我提前一天让东子过去一趟,到时候有哪些东西要买,需要买多少,你们尽管让他去买。"
订婚宴请酒的酒席,自然是男方这边张罗的,刚要给钱叶父叶母不肯拿,就折中让慕东辰去置办这些东西。
送走叶父叶母,慕东辰拎着慕奶奶准备好的东西,前往新任大队长的家里。
去女方家里提亲,起码得有一个男性长辈,两祖孙商量后,便想着请新任大队长帮着走一趟。因为这新任大队长,早先跟慕东辰的父亲有些交情。过去些年,虽然明面上没跟他们往来,但逢年过节的,还是会偷着给他们送点东西。
算是大队里少有的,跟他们关系还算可以的人。
之前慕家那样的情况,吴队长尚且跟他们家有往来,如今慕东辰的光景这般好,这样的事吴队长自然更加乐意帮忙,当即表示没问题。
叶梓父母来慕家的事,很快在大队里传开,大家都知道两人就要定亲,纷纷有人恭喜他们,两人都笑着接受了。
当中叶梓还知道了一件事,那就是之前关于她怀孕流言的始作俑者。
告诉她的是大队里的大嘴巴李月娥。
照李月娥的话说,大家起初对她晕倒的事都没什么想法,是程悠然在很多人面前说了些似是而非的话,才开始流出她怀孕的传言。
听了李月娥的话,叶梓有种果然,女主角和炮灰女配天生就是气场不和。
当初流言正盛的时候,叶梓都没愤怒过,现在事情过了那么久,更没啥好愤怒的。
而且如果不是当初的流言,她跟慕东辰怕是不会这么早把婚事定下来。
从这一方面来说,她还得感谢感谢程悠然。
李月娥告诉她这件事,是想从她脸上看到愤怒,然后她好帮着一起讨伐程悠然,达到跟叶梓示好的目的。结果叶梓的反应淡淡的,使得她后面的戏都唱不下去,只能讪讪离开。
晚上叶梓随口把这件事跟慕东辰说了。
虽然那个流言,加快了他跟叶梓定亲,他心里很高兴。
但那样的流言对一个未婚女子来说,太毒了,慕东辰非常不痛快,"截至目前她对你做的所有事情,我可以不追究。往后她再敢犯到你头上,她怎么做,我就几倍还给她。"
叶梓非常赞成慕东辰的话,"找个时间我会跟她把话讲透。"
叶梓其实挺想不明白程悠然的,明明他们两人之间没有利益冲突,也没什么仇恨,程悠然却总喜欢招惹她。
最后叶梓只能把这种现象,归结于女主和女炮灰自带的属性作的祟。
程悠然的事只是个小插曲,两人也就随口说说就抛之脑后,暂时不管这件事。
第二天就是订婚的前一天,慕东辰依约定去县城置办东西。
叶梓之前说要亲自告诉乔欣定亲的事,于是也跟着进城了。
这天两人不仅帮着买东西,还跟叶父叶母一起拟了第二天的菜单,整整忙活了一天,回到双车大队已经是晚上了。
吃过晚饭,洗刷好,慕东辰拉着叶梓到堂屋。
把她按坐在椅子上,然后小心翼翼从口袋里掏出一块女士手表,拉起她的左手腕,就把手表往她手上套,"手表买回来了,我给你带上。"
这年头的手表,没什么款式而言,说是女士手表,也就型号小了点,表带细了点,其他跟男士手表并没两样。
但这样一块手表在这个年代结婚时拥有一块,不亚于四十年后价值几万块的钻石戒指,那是妥妥有面子的事。
且她真的觉得自己需要一块手表,不然除了上工下工的哨声,她压根不知道确切时间,做什么都用估摸的。
摸着手腕上的手表,叶梓笑着说,"三转一响齐活了,我算得上这个年代派头的人之一了吧?"
缝纫机的事,叶父叶母已经托人买了,自行车、手表有了,收音机乔欣给送了一个。
这个年代大家梦寐以求的结婚四大件,她竟然全都拥有了,这可是她之前完全不敢想的事。
低头在叶梓的手背轻轻落下一个吻,慕东辰低沉着声音许诺道,"这些不全是我挣来的,算不得是我给你的派头。不过,等咱们结婚,我一定给你办得更派头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