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其他 > 福运娇娘 > 第117章 第一百一十七章

福运娇娘 第117章 第一百一十七章

作者:安碧莲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9-13 17:00:00 来源:就爱谈小说

叶平戎原本是想要留上两天就回京, 无奈大雨封门, 他出不去,也就在祁家住下了。

一日两日就罢了,等到七日八日,叶平戎便有些待不住, 到叶娇这里来同妹子说话。

叶娇抱着旭宝坐在榻上, 看着外面连成线的雨水,轻声道:“再不停, 怕是我在山上园子里种的那些药材都要被冲没了。”

叶平戎正在一旁拿着布老虎逗着旭宝, 闻言, 叹了口气:“莫说药材了,这么久的雨,堤坝都不一定受得住。”

水冲了坝,便是灾。

这世上最无情的便是水火, 沾上就逃不脱。

叶娇虽不知道天灾有多严重, 不过她也看得出家里人近来的紧张, 小人参也很体贴的不会多问, 也不像之前那样总是变着法子吃东西, 只是因为双身子, 偶尔觉得嘴里缺了口什么。

并不是饿,就是嘴里干干的, 总想吃点甜的。

叶平戎见她舔嘴,便问道:“饿了?”

小素在一旁道:“二少奶奶可要吃什么?小厨房里炖着鸡汤呢,可要让厨娘做碗面来?”

叶娇摇摇头, 道:“不是饿,就是想吃点心,丰盛斋的,”声音顿了顿,“反正也不着急,我就想想。”

旭宝则是举起了手,递给了叶娇:“娘吃糕糕!”

叶娇也不跟他客气,笑着凑过去吃了,顺便还亲了旭宝一口。

叶平戎看着叶娇,不由得道:“瞧着这雨也快停了,回头我去丰盛斋给你买一趟就是了。”

叶娇笑着点点头。

而这雨,整整十天才停。

十天当中,并非天天暴雨,雨水有大有小,但终究是难得一见的大雨。

祁家倒是无事,他们地势高,积不下水,而在镇子里和城里面的铺子也没什么影响,外围有护城河绕着,里面有城壕和排水明渠、暗渠,顶多是有些药材泡了水用不得,店面是没事的。

庄子坐落在贯穿村镇的原河上游,虽说有淹了的,但只要粮仓无事,就一切无事。

可是在原河下游,却是堤坝被冲,有数个村镇被淹。

纵然有水报、羊报诸多法子来提前告知,但是村民只来得及自己跑到高处躲避保存性命,却没办法带走家里的粮食牲畜。

水灾无情,一顿冲刷下,便什么都没了。

而在城镇中的人都庆幸大雨停止避免了更大的灾祸时,祁昀却把宋管事叫了过来。

宋管事刚一进书房,就对祁昀道:“二少爷,我盘点过铺子,折损不大,药园子那边早早的就把药材囤积起来,如今正好是可以放出去的时候。”

祁昀闻言,并没有说什么,因为他知道宋管事说的是真的。

灾祸带来的便是短缺,朝廷多年来履行仁政,苛捐杂税少,又赶上刚刚打过仗,紧接着先皇驾崩,新帝登基,哪怕祁昀和当官的半点关联都没有,也知道这会儿朝廷只怕没多少钱,能分到地方上的更是不多。

如今若是能将存着的药材放出去,哪怕多上十倍的价钱,也是卖得出去的。

只是祁昀并不打算这么做。

他看了看宋管事,招手让宋管事坐下,而后道:“这次遭灾的地方,与庄上佃户多有联系,庄子上的不少人都是从那里出来的,终究离得不远,总会有些沾亲带故。”

宋管事一愣。

而后就听祁昀道:“我与大哥合计了一下,想着要给写东西安抚,哪怕是为了佃户们,也总要帮他们一把才是。”

此话一出,宋管事的脑袋里立刻计较起得失,很快回道:“二少爷心善,这种救人性命的事情自然是做得。只是咱们的知县老爷可不是什么心胸宽广之人,那新来的县丞也不算大度,哪怕我们出了力,只怕也会被当作他们邀功的凭证,对我们并无什么好处。”

祁昀神色平静,显然已经想到了这点。

他甚至比宋管事想的更进一步,笃定了知县不会把他的功劳上报,只会揽到自己个儿身上。

但是祁昀这么做的初衷却不是为了表功,而是为了祁家:“宋管事,你要记着,定人心才能定自身,我只要安稳住他们,至于功劳,那是以后才要考虑的事情。”

祁昀不敢说自己是个慈悲菩萨心肠,相反,他在乎的不过那几个人,旁的与他都没有关系,他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可祁昀总归是个有考量的,而且这次遭难的多多少少与他家是有关系的,他自然做不到不闻不问。

如今祁家做事的,无论是管事还是掌柜,还是多从佃户里面找人。

而那些佃户,瞧着没什么家底,但是里面还是有不少有本事的,最关键的是和祁家一条心,这点最为难得。

哪怕用这次的花销去换手下人的忠心,祁昀也觉得这笔买卖划得来。

宋管事又拱了拱手:“东家……”

不过不等他说完,祁昀就抬抬手只住了他的话:“生意做的永远不只是银钱,还有人情,宋管事,照我说的去准备吧,总不会让你吃亏的。”

宋管事低了低头,不再多问,应了一声:“是。”而后便快步出去准备了。

自始至终,祁昀没有说宋管事不对,哪怕看起来宋管事有些不讲人情,但是宋管事的想法才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事不关己罢了,在别人过得好和自己过得好里,寻常人都会选择后者。

只是祁昀这次选择了让别人过得好,倒也不是完全圣心发作,更多的是祁昀看得更清楚些。

钱可以再赚,根基要是没了才是真的完了。

祁家在这里扎了根,尤其是庄子上的佃户,大多是从村子里出来的,若是什么都不做,哪怕和那些村子里头没关系的也会物伤其类。

寒了人家的心,只怕以后走的也不会那么顺遂。

聚人心难,想要散了却很容易。

于是,第二天一早,祁昀和祁昭分别派了人去庄子铺子。

庄子里的粮仓,十开其六,由佃户们护送去村子中分发,酒铺中囤积的烈酒也取出一半,即可燃烧也可暖身。

李郎中则是带着十几名郎中,带上药材,并且准备好了药丸以及雄黄去点烧,预防瘟疫。

其实其中需要花销银钱的并不多,起码叶娇的放钱的匣子并没有少太多,但是却把之前囤积的东西放了不少出去,那都是实打实的粮食药材,尤其是药材,从镇子上运走的时候看着浩浩荡荡。

而这些粮食药材的银钱,祁昀都是和各家管事单算账的,不会亏到他们。

忙活了数日,总算是暂时稳定了下来。

而做这些的时候,祁昀并没有和叶娇多说,怕她担心。

不过小人参却总是能听到风声,便把自己院子里头的药材花薅掉了将近一半给他用。

这些药材花并不像是石芽草那样立竿见影,也不稀罕,寻常在董氏那边也种了不少,多是烧一烧就能对身体有益的,总算是个帮助。

但祁昀不招摇,叶娇在和叶平戎说话时自然也没涉及这些,等叶平戎带着祁明来告辞时,她只是道:“大哥,这雨水刚过,外面怕是道路泥泞不好走,不如再等几日吧。”

叶平戎笑了笑:“不碍事,这里到镇子上的大路我上午时候去瞧了瞧,能走通的,而且三郎的书院也重开了,他也该早早过去读书才是。”

这不仅仅是为了祁明考虑,更是也是楚承允的嘱托,叶平戎自然不敢懈怠。

叶娇也没有多留他们,只是去内室拿了个穗子出来,递给了祁明。

祁三郎瞧着,觉得这个穗子有点歪,配色也是红加绿,格外……与众不同。

但在祁明开口前,叶娇笑道:“最近大雨封门出不去,我就想着找点事情做。这是我亲手打的穗子,给你了。”

祁明立刻伸手接过,瞧着那个红配绿的穗子,又看了看叶娇,憋了半天说了一句:“很好看的,嫂嫂手艺真好。”

这让叶平戎瞥了他一眼,觉得这读书的人也会说瞎话。

祁明则是在心里默默道,上次说嫂嫂字难看,抄了无数篇大字,这次他才不说实话呢……不,这就是实话!好看,好看极了,嫂嫂亲手打的穗子,当然好看,谁说不好看谁瞎!

叶娇也看出了祁明脸上格外真诚的神色,心想着,下次在给三弟打几个才好。

等出了院子,两人又去见了祁昀。

祁二郎对自己这些天在忙的事情只字不提,只拜托叶平戎将自家弟弟平平安安的送到城里,其他的什么都没说。

却不知道,叶平戎将祁明送到书院之后,才发现自己的佩囊里装着一个纸包。

这是他上午来看路的时候到镇子上买的,本来想要亲手交给叶娇,这会儿里面的点心已经在马匹颠簸的时候被震碎,叶平戎这才记起自己答应叶娇要给她带点心的。

这其实是小事,想来他没有带回去叶娇也不会埋怨,况且过去了这么多天,只怕叶娇自己都忘记了。

但是对于叶平戎而言,只要是小妹说的,那就堪比圣旨,是一定要做的。

总不能让小妹失望。

于是叶平戎调转马头,又去了镇子上的丰盛斋,准备再给叶娇买上一包点心送回去,就算耽搁了时候,回去了会被楚承允责罚,他也觉得值。

不过就在买点心的时候,叶平戎看到街上与平时并没有什么不同,可是这种平静却是最大的异样。

寻常天灾都是无可避免的,纵然朝廷早早筑造堤坝,加宽河道,但是不过是尽人事,到底能不能永免灾祸还是要听天命的。

下游的村子被淹的事情叶平戎也是能猜到,而寻常来说,那些灾民为了求生,难免是要朝着镇子甚至是城里涌入以谋生路。

哪怕是当初他在边关镇守时,也常常碰到跑到城中的灾民,那场面可以说分外混乱,镇子上的商铺只怕都不敢开门。

可如今瞧着风平浪静的,倒不像是有什么灾难发生似的。

叶平戎不由得问着丰盛斋的伙计道:“最近都没有人到镇子里来吗?”

上午叶平戎来买点心的时候,就是这个伙计招呼的,现下伙计一边叶平戎包点心一边道:“想来客官是想问这次的水灾吧,客官大概是外地人,并不知情,这次水灾来了之后,除了朝廷给了钱粮,那边的祁家也是使了大力,又出粮食又出郎中的,那些灾民这才没有往镇子里面跑,客官若是再往前走走,肯定能看到路边给祁家运货品的车架了。”

叶平戎一愣,忙问道:“可是东边的那个祁家?”

伙计笑道:“可不就是那个祁家?城里的富户不少,可也就祁家有这个慈悲心肠了。”而后伙计将包好的点心递给了叶平戎,“来,客官您拿好。”

叶平戎接过来,纸包的点心还热着,但是叶平戎却觉得心口的地方更热了些。

站在那里想了半晌,叶平戎却没有回祁家,而是去了趟祁家药铺,让小伙计将点心送去祁家,而后他就快马加鞭的回了京城。

第一件事便是递牌子进宫,一点不漏的将这件事情告诉了楚承允。

而楚承允对此事竟是毫不知情。

撂了笔,楚承允微微皱眉,伸手从旁边那一摞奏折里找出了一份奏折,打开来,里面是一份邀功的奏章。

说的是县丞办事得力,知县指导有方,却分毫没有提过祁家在此事中出的力气。

不仅没提,还把祁家送出去的东西都张冠李戴的扣在了自己头上,为他们的族人要好处。

楚承允自然不会怀疑叶平戎的用心,纵然叶平戎与祁家有亲,但是叶平戎是楚承允身边的纯臣,素来坦诚,况且这种赈灾之事只要稍微打听就能知道内情,叶平戎总不会撒这个谎。

只是,若没有叶平戎说这么一句,只怕楚承允绝对不会去找人专门查其中的细节。

这到底只是贪功冒领,还是看他是新帝继位根基不稳而欺瞒……

楚承允眯了眯眼睛,没有说话。

不过很快,他便对着叶平戎道:“行了,平戎先起来吧。”而后,楚承允对着叶平戎道,“自古以来,奖罚自有分明。祁二郎一不贪财,二不求赏,着实难得。”

叶平戎看了楚承允一眼,心想着,这说的奖罚分明,可光说自家妹夫的奖,却不说罚谁,这是怎么回事?

这会儿,楚承允已经笑着让宫人拿了纸笔来,挥毫写了几个字,而后又叫了户部和吏部的人来,至于说了什么,叶平戎就不知道了。

至于革职罢黜一个小县丞和小知县的事情,在京城里根本连新闻都算不上。

但皇帝命人做了匾额护送出京的事情,却悄然在官员当中传开了。

作者有话要说: 祁昀:头一次,只想默默做个好事……

叶平戎:什么默默,不,你不想!

祁昀:???

=w=

二更送上~

下面是不重要的小科普,可略过——

1、水报——古代黄河仍常决口,淹没农田村庄。为防洪,便产生了“水报”。这是一种和“兵报”同样紧要的加急快报。这种汛情传递其紧急程度往往比兵报更危急。

2、羊报——所谓“羊报”,就是报汛水卒。据载,黄河上游甘肃皋兰县城西,清代设有水位观测标志,一根竖立中流的铁柱上根据历史上洪水水位情况刻有一道痕,如水位超刻痕一寸,预示下游某段水位起码水涨一丈。当测得险情时,“羊报”便迅速带着干粮和“水签”(警汛),坐上羊舟用绳索把自己固定好,随流漂下,沿水路每隔一段就投掷水签通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