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其他 > 九零年代富二代 > 第16章 016

九零年代富二代 第16章 016

作者:沈桑榆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9-13 17:00:56 来源:就爱谈小说

方知浓想不上就不上,让方如初很羡慕了,也作死地向方季康于丽英提出不想读书,最后惨遭毒打假的,失败告终。

用于丽英的话说“当初要是我们不让你上幼儿园,你还不高兴呢。”

可不,那可是他的领地,每天都要去视察的。

方知浓每天还是和于丽英一起到医务室,不少人问她怎么不去上幼儿园,于丽英能怎么说说,只能说孩子不喜欢去幼儿园,别人还语重心长地劝她,别太惯孩子了,孩子刚去肯定不适应的。

但自家孩子的确和别的小孩子不一样,于丽英也能感受到,浓浓才四岁,其实已经认识不少字了,还会写自己的名字,似乎也是比别的孩子早慧一些,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教法,于丽英也没有太强求。

当然于丽英不想浪费女儿的聪慧,闲暇时会多教她认认字,写写算数,由于老师一直和她说,她闺女不合群,可于丽英并没有发现任何自闭的行为,相反,她和大人们聊天的时候非常乐于表达。

方季康为了防止方知浓无聊,每次出差都会给她带一些积木拼图亦或者一些儿童读物,今年开始盈利以后,经济压力就小了很多,方季康又是特别舍得为孩子的,他发现他闺女喜欢益智类玩具,对于以前他们买的那些小玩具根本不感兴趣,难得有他闺女喜欢的东西,方季康就可劲地买。

才两个月,家里头就堆满了各种积木和拼图,于丽英都要崩溃了,喜欢也不用买这么多吧,在方季康去上海谈生意,带回了一套价值几百块的积木,于丽英都快要气死了。

但方知浓看着盒子上那个大大的e标志,开心得不行,这可是九十年代的城镇系列,放在后世就是老古董了。

乐高的精致程度和设计难度也比之前买回来的高了很多,方如初也感兴趣地很,和其他的积木比起来,这个积木就相对设计更丰富一些,楼房、商店、汽车,瞧着就和以前的不一样。

于丽英“你咋买这么贵的不就一个积木吗”

方季康看了一眼两小的,笑了笑说“我去上海谈生意,去那老总家坐一坐,看到他家孩子在玩这个,还真别说,那里头的小汽车还能动,听说是丹麦的牌子,我就问哪里能买到,正好他家孩子还多了一套,说给我了,我给人家孩子塞了个红包。我就想着人家的孩子玩得这么好,我们家孩子也要有。”

于丽英也不是不舍得给孩子买,但此时的消费观念就摆在这儿,她觉得不值得。

方季康笑着说“贵,咱们就努力点赚钱,我们这不努力不就为了孩子吗。这大城市里的孩子就是不一样,见识多,以后还是得把孩子送去大城市读书,这教育就不一样。”

方季康想想那人家大大的别墅,家里的摆设都是他没见过的,就有些心热,再努力几年,也让老婆孩子住上大别墅。

这个年代做父母,最听不得一句话,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有,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也要给自己家的孩子。

于丽英态度立即就软了下来,换个角度想想,乐意给孩子花钱总比什么都不管好。

方季康去上海,也给于丽英买了件进口的风衣和高跟鞋,也是看那家女主人穿得好看,去商场转一圈买了的,九十年代哪知道什么风衣,乡下更是保守,于丽英穿着是很喜欢,可总觉得有点穿不出去,买回来试了一下,就压了箱底。

生意上的来往多了,方季康也发现在镇上是不太方便,天湖镇离市里太远了,人家远道而来,镇上也没有什么好的酒店和饭店,请客吃饭也是个问题,有时候还是要回市里去。

但厂没办法搬到市里,方季康去外地的公司谈生意的时候,那家公司都会派车来接,方季康每回都只能叫出租车,一次两次也许不算什么,但如果从长远考虑,也许还不如买一辆车,也好给公司撑个脸面。

同时,崔成和江力威也说了好几次生产线老化的问题,每年都要维修好几次,有时候要耽误两三天的工时,方季康和张顺良讨论了一下,决定从银行贷款一百万,买一辆办公的轿车,其余的用来升级生产线。

如今看来,一百万反而没有当初的十万来得可怕,今年公司的净利润达到了二十万,方季康相信明年会更加好,而他们想要快速发展,高投入必不可少。

而银行也很乐于借钱给康达这样已经发展起来的企业,贷款很快就下来了。

94年底,方季康开了一辆桑塔纳回来,对整个镇都是极大的震动。

对于平均月收入只有几百块的九十年代来说,二十万的桑塔纳简直是不敢想象的,在现在车是比房子还贵的东西。

方知浓却是知道,二十年后,车也还是这么点价格,然而人的收入却上涨了十倍不止。其实定价局,比想象中要有智慧得多。同样的有高铁火车票,90年代也是几十块钱一张,几十年后同样还是几十块一张,通货是会膨胀的,收入也会上涨的,稳定住物价,慢慢等人民收入提高,是很不错的经济手段。

但放在现在,其实买车比买房不划算多了,房子在二十年后会涨不知道多少倍,然而车,在买回来的瞬间,已经打了个折扣,在二十年后,能卖两千就不错了。

她还记得上一世她的父母在买车和买房中犹豫,一念之差,在过了几年后,想要买房,却发现已经赶不上房价了。

不过,方季康是生意人,生意人都需要好车撑场面。她做金融投资顾问的时候,见多了开着宾利法拉利,背后却是一堆债务的人。

就像现在的方家,和别人说他们家没钱,谁都不信,谁能想到方家根本连五万的存款都没有呢,公司还没有进入完全盈利阶段,一旦有点钱,还需要投入公司的生产运营。在美国,真正富裕的,可能并不是那些创业者,创业者大部分的资产是不可以转化为金钱的公司持股,当公司正式进入高速盈利阶段,创业者才有可能转变为资本家。

就这新年,光是找方季康就有几波,于振兴家要买新房子,于振国想做生意,于老太过来跟于丽英借三万,于丽英只借了于振兴家一万,并不是不想借,而是真的没有那么多钱。从92年县升为市后,房价就一路高涨,两年里,落成了四五个小区。

于振兴家一家还挤在五十平米的家属楼里,对于一家五口来说,的确是太小了,眼看着周围不少人家都努力买起了新房,于家也坐不住了,95年房价又上涨了,如今的房价都有八百一平米了,他们要买一百平的,就需要八万块。

于老太也埋怨她“你家都开上小汽车了,怎么这么点忙也不愿帮你兄弟。”

于丽英也是看透了娘家这群人,她又不是傻子,自家难道不用过活了,他们家刚办厂那几年有多困难,也没见他们体谅一下,也就今年才开始好起来的,硬气地告诉她,要么就一万,要么就没有。

于老太如今也不敢得罪这个闺女,以前没出嫁的时候,就不是任人摆布的,现在四个儿女里面,最有钱的就是原本最不讨她喜欢的大女儿。

于丽英也是看在她大哥的份上,她大哥人是很好的,就是做事情板板正正的,这两年她也听说厂里的收益不好,大哥大嫂还好不是一家厂,两个人没被裁掉,但夫妻俩的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

于振国要做生意,她就无能为力了,并不是她瞧不上这个弟弟,而是他眼高手低,当年还想自己闯事业,最后还不是灰溜溜回厂里顶了于老太的职位,根本不是这块料。

四月份,方知浓就四周岁了,方季康正好要去苏州市里谈生意,决定带两个孩子一起去游乐园玩。

现在有了小汽车,的确做很多事情都方便多了,也体面多了,开着小汽车到哪里都不会被人狗眼看低,两个孩子也是第一回上游乐园,市有了儿童公园,但和游乐园比起来肯定是差远了。

不光方如初,方知浓也很高兴,其实她以前从来没有跟父母来过游乐园或者是儿童乐园,是她大了以后,学校组织春秋游,她才算去过。

方季康找了个拍照的,在门口这边,一家人一起拍了一张,夫妻两风华正茂,儿子帅气,女儿可爱,就定格在这一瞬间了。

拍照的师傅都忍不住说道“你们这张拍得好,都长得俊。”

这个时候还都是胶卷机,具体也并不知道拍成什么样了,不过师傅都这么说了,那定是不差了,方季康填了地址,付了几毛的邮费。

游乐园和后世的肯定没法比,但在这样的环境下,方知浓还是很开心,四月份的天,兄妹两玩出了一身汗。

第二天,方季康赴约谈生意,带上了家人。

到酒店的时候,方季康的生意伙伴已经到了,对方公司来了两个人,也都带了女伴,但没有带孩子。

方季康忙迎上去握手“付总王总久等了,这是我爱人,丽英,这是付总,这是王总。哎,真是不好意思,我家小闺女正好昨天生日,我就带两个孩子去游乐园玩了玩。如初,浓浓,叫付叔叔,王叔叔。”

方如初穿着一身背带裤,上身白衬衫配上蝴蝶结,妥妥的小绅士,方知浓也是粉红色的小纱裙,都拖长了声音“付叔叔,王叔叔”

付总和王总笑着摸了摸两个孩子的脑袋,夸赞了一番。

方季康早就定好了包房,服务员带进去,餐桌上于丽英一直悄悄观察付总和王总带过来的那两个女的,据说是他们的秘书,但穿得妖妖艳艳的,瞧着就不是什么好的。

两个女的穿得很新潮,牛仔裤把腿部的曲线展现的无意,屁股那儿绷得紧紧的,上身是紧身的毛线衣,脸上涂得粉死白死白。

几个男人谈完生意就开始扯家常了,两个秘书时不时插上几句,说话嗲嗲的,于丽英照顾两个孩子,谈到的时候会说几句。

中间,方知浓想要上厕所了,于丽英带她过去。

刚关上厕所的小门,就听见隔壁两边有人冲水出来,一边说着“那个方总好像是乡下人,他老婆一看就是乡下的,土里土气的。”

方知浓尿着尿,闻言抬头看了看于丽英。

于丽英面色未变。

两个人似乎站在洗漱台前,另一个说道“那方总长得可真帅,感觉他老婆站他边上比他还大几岁呢,怎么还带得出来。”

方知浓心中涌起一股怒气,女人本来就容易比男人老得快一点,没看到她妈的气质甩你们不知道多少条街

“谁知道,诶,这是付总给你买的口红借我涂涂。”

两个人的声音消失在厕所里,方知浓也尿好了,于丽英给她擦过以后,母女俩就回去了。

两个女人好似也知道母女两去了卫生间,可能听到了她们的谈话,接下来屁都不敢放一个。说到孩子的话题时,于丽英也顺势问了他们的孩子。

都是做父母的,提起孩子也是一片慈父之心,于丽英笑着说“下次把嫂子侄子也带上到我们那儿玩一玩,去我们厂里看看,虽然穷乡僻壤,但我们那儿靠着太湖,还是有些可以看的。”

付总和王总连连应好,也觉今天带个秘书出来失策了,人家带妻子,他们带秘书委实不大像话。

两个秘书都不敢说一句话。

方知浓默默给她妈点个赞,高,杀人于无形之中。

回去之后,于丽英明文规定,不许招这样不三不四的女人做秘书。

方季康无奈地解释“我又不是他们,肯定不会瞎搞这些的,你又不是黄脸婆,我为啥要带别人。”

但于丽英心里头还是有了疙瘩,尤其是被人说比自己的丈夫大上好几岁,实际上方季康比她还要大上两岁呢,这女人真的是比男人显老,尤其是生过孩子的女人。

方知浓也看出来了她妈究竟有多在意,大抵没有一个女人能够接受自己显老这个评论,所以于丽英一回去,就剪了个短发,还看起了女性保养的书,她本就是学医的,滋养的汤品也炖了起来。

把方季康买的风衣、高跟鞋也拿了出来,有时候跟着他接待生意伙伴的时候,也会刻意打扮一下。

方知浓还是挺支持这样的打扮的,没有男人不喜欢视觉效果,她爸美男子一枚,如今事业有成,以后外面的诱惑肯定还要大,如果于丽英一直那么朴素,被称为“糟糠之妻”的概率很大。

所以每次于丽英打扮的时候,方知浓就在旁边凑热闹“妈妈这样好看,比以前好看。”

于丽英原本不好意思,被她这么一夸,也增加了点信心,笑着点点她鼻子“你知道啥好看啊”

“妈妈这样就是好看,漂亮”

男人看到他买回来的衣服鞋子被妻子重复穿了,总觉得自己的眼光得到了认可。方季康也就更乐于给妻子买衣服了,也不管贵不贵,看到别的女人用护肤品化妆品,也给她带了一套回来,夫妻俩关系好得反而让他们的小闺女觉得是自己是意外,好吧,她本身就是意外。

周围不少人都能看出于丽英的变化,都说她变时髦了。

方知浓每天照常日理万机,厂里也订了报纸,每天也会送一份到医务室,于丽英也习惯了每天她闺女跟个老大爷一样,拿着一份报纸读来读去。

方知浓每天必看时事政策,这个年代信息传递慢,报纸就是最好的了解时政的工具,在翻页的时候,她突然看到一篇报道中央将放宽药品划入民生工程。

她赶紧翻过一页,把这篇报道给读完了,眼睛蹭亮,这不就是她之前想的开药房吗

方知浓跳下椅子,于丽英正在做记录,见女儿跑过来,转过头“怎么了”

“妈妈,这个字是不是“药”,妈妈给别人开药的“药””方知浓指着大标题上的“药”字问道。

于丽英顺着话说道“嗯对,浓浓真聪明,居然认识药字”

她顺带扫了一眼文章,犹豫了一下,接过报纸,说道“这张报纸给妈妈看一下好不好”

方知浓求之不得,乖乖地点点头,把报纸给她了,自己去看别的报纸了。

于丽英把报道看完了,又把那张报纸翻了一遍,也没找到别的有用信息,但她还是把那张报纸扣下了,放在一边。

中午的时候,她又翻出来读了一遍,方知浓觉得可能有希望。

于丽英是觉得镇上卫生所可以给她的药物太少了,如果国家放宽了药品的市场,那就意味着,她可以自己去找药品商拿药,医院只给她一些基础药物,然而有时候病人想要一些药,她这里没有,卫生所也没有,还得去市里的医院配。

她记在了心里头,恰正好方季康同市市政领导一起吃饭的时候,问了一下。

中国的药品市场是相对封闭的,除了医院,少有药店,或者就是一些老字号的什么堂。也是方季康如今是市杰出企业家之一,政府领导也卖他一个面子,告诉他“这个需要药监局备案、工商局审批才可以,也就是要正规经营,而且药店必须要有执业药师,不然肯定批不下来。”

于丽英就想起几年前她考的那个执业药师证,没想到这个证居然还能有这个用处。

方季康说这肯定是要点政府关系的,不然可能办不下来。

于丽英电话咨询了一些药厂,问能不能拿药,药厂现在也因为国企改制,如今自负盈亏,也都寻求出路,国家放宽药品领域,不无这个原因。

于丽英联络了好几家药厂,都说只要有资格,就可以拿药。

方季康疏通了一下关系,于丽英拿到了开药店的资格,她开始四处联络药厂,此时还没有什么全国代理商、地区代理商,都只能自己联络药厂来进购药物。

每个省份对省内流通的药品也是有规定的,什么可以进入什么不可以进入,就一个月下来,电话费也打掉了一百来块钱。

她也跑了好几个药厂,江浙沪范围内的她都跑了。

敲定了药商之后,她镇上最热闹的菜市场旁边租下了一个店铺,粉饰装修,摆上透明的玻璃柜,目前,她和五家药厂谈好了合作,进购了五十几种常备药品。

从敲定药厂到办好药房,于丽英雷厉风行地只用了两个月,方知浓也是叹为观止。

自从方季康的康达成功之后,方家就是镇上的名人,于丽英要开药店的事情,整个天湖镇也是传遍了。

方小琴作为方家人,被问及的也不少,她家又开了个裁缝店,平时来她家坐着闲聊的人也多。

“小琴,你嫂子要开药店啊”

方小琴笑着说“对啊,以后大家买药去我嫂子那里。”

“报你名字能便宜不”有人打趣道。

坐着嗑瓜子的人都起哄起来。

方小琴自己也笑,道“我嫂子说,刚开业打折,不管咋的,备点药放家里准没错吧。”

几个婶子连连点头,中年妇女对占便宜这件事上从不含糊。

刘金花正给宋晓珍喂饭,见那些人这么捧方小琴臭脚,暗道还不是看她有个好哥,说道“看来我们家靠小琴,都不用愁药了。”

杨老太笑呵呵地说“可不,也不用去医院了,找小琴她嫂子买方便。”

杨老太没听出来刘金花的言下之意,方小琴被自个儿婆婆的神经大条也是逗乐了“妈,你降压药还有不我改天帮你买点。”

“小琴,你还用得买啊”刘金花语气夸张地说。

方小琴呵呵一笑“又不是我开的,还能给我白拿不成,要不金花姐你开一个,我们家的药就可以靠你了。”

“自家人便宜点不错了,人家也挣钱呢。”不少人就看不惯刘金花这样,纷纷说道,开门做生意的,你做亲戚的白拿是怎么回事。

刘金花有些悻悻,又换了口径“有病不都上医院吗,开个药店谁买啊”

作者有话要说 读者“一个不拿拿”,灌溉营养液 2020181127 15:15:01

读者“一个不拿拿”,灌溉营养液 2020181127 15:00:09

读者“洺o”,灌溉营养液 320181127 09:17:29

读者“娟”,灌溉营养液 120181126 17:46:05

读者“君”,灌溉营养液 2020181126 07:39:36

读者“纷纷”,灌溉营养液 2

关于政策,实属虚构,请勿深究

二更合一,一千收藏的加更完成。主要怕拖到后面债越来越多,今天晚上的课有点水,我就拼命码字还债了。

本文即将快进,做好快车准备。

多多留言有加更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