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其他 > 九零年代富二代 > 第5章 005

九零年代富二代 第5章 005

作者:沈桑榆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9-13 17:00:56 来源:就爱谈小说

年前,于丽英带两个孩子去县里买过年的衣服,即便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这是这一代父母的共同认识。也许从小生活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而如今正赶上生活条件飞跃的时代,对孩子总是予给予求,宁可亏待了自己也要供着孩子。

这些年也是宽裕的生活过惯了,于丽英对过年衣服还是有些要求的,往年都是县商场里头买的,今年她妹妹妹夫开了个衣服店,都是从广州那边淘来的,款式新颖,于丽英也照顾自家人的生意,今年大部分衣服都是从他们那边买的。

于丽英的娘家就在县里,父母都是工人,兄长和弟弟顶替了父母的职位,妹妹也是嫁给了县里的人家,她上头有哥哥,下头有弟弟妹妹,打小要照顾弟弟妹妹,大了一点自己也知道家里的好处肯定是轮不到自个儿的,自己努力考上了卫校,分配回县医院做了个护士。

婚后,也和娘家关系紧张了一段时间,她和方季康是自由恋爱,方季康是农村人,县里又没房子,虽然工作好,可在于家人看来,嫁给一个农村人,那就是低嫁,而且八十年代开始已经减少了分配房。若非于丽英坚持,也没有现在了。后来,方季康买了房,日子越过越好,关系才缓和。

于丽英自知自己从来不是父母最疼爱的孩子,四个孩子总是有长短,父亲最疼大哥,母亲最爱小妹,弟弟总归是男孩子,总能继承一点家业。她从认清事实那一刻起就明白她得靠自己,在婚姻的选择上,她也坚定地没有听从家里的安排,而是选择了她认定的方季康。

事实证明,她的选择并没有错,方季康负责又顾家,公婆明事理又不麻烦。在这样一个越过越好的档口,选择抛下一切重新来过,是需要勇气的。

于家父母就是传统型的父母,喜欢掌控儿女的一切,而于丽英从来不是任人摆布的人,也导致她和父母的关系一般,在辞职时,于父于母劝解无果之后,又是一次僵持。

出了月子就回了乡下,于丽英也没怎么管娘家怎么想,临近过年,却不好一直这么僵着,总是得给个台阶下。

沈老师准备了一篮子鸡蛋和一只土鸡,让她给娘家送去。沈老师多明眼的人,如何看不出儿媳妇和娘家的间隙,只佯装不知,却是准备充分。

有时于丽英也不得不服婆婆,婆婆为人处事外人无不称好,于下面三个儿子媳妇,该管的管,不该管的半点不沾,想想亦是这般知进退懂分寸才能养出四个成器的儿女,这成材率算上她这一辈人都没有的。

于家住的还是七十年代造的家属楼,一家就四十平,后来八三年厂里又建了一次分配房,家里头才宽敞些。但八五年的时候广电通讯厂和建筑公司合伙建了单元房,悔得肠子都青了,就差个两年,就是筒子楼和单元房的区别。虽然贵了点,可凑一凑,还是能拿得出来的。

方季康把母子三个送到丈人家,他要去办置年货,见见老朋友。

面对女婿外孙,于老太的冷脸也崩不住,等方季康一走,立马数着鸡蛋往自家的篮筐里放,神色渐渐好转“你婆家养了几只鸡过年的时候还要请你嫂子家。”

于丽英知道她娘得寸进尺的毛病,可从来不惯她“我们家难道不用请客了妈,您要看不上这么点,我就拿回去自己吃。”

于老太气得不行,人家养闺女都说是贴心棉袄,她养的就是个刺头似的,冷哼一声“拿你点东西比要你命还难,果然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大嫂和振国媳妇要是把家里的鸡都拿回娘家去”

“她们敢”于老太说完才觉失言。

于丽英当真无言,天底下哪有这般好的事情,儿媳妇拿进来,女儿也拿回来,敢情这天底下的便宜都让你占去了。

方知浓是第一回来于家,于老太拿了点糖在她嘴巴上涂了涂,方知浓舔了舔才知道是糖,作为一个婴儿的味觉,难怪小孩子都爱吃糖。

于老太瞧着雪白可人的外孙女,倒是生出那么几分疼爱,却也抵消不了失去两个公职的惋惜,说道“阿二叫什么”

“知浓,浓浓。”

“生得像季康,你婆婆给你甩脸色吗”

于丽英奇怪“为什么要甩脸色”

“为着生个闺女,连公职都没了,你公婆没给你脸色看”于老太觉得农村人可最重男轻女了,生个儿子倒也罢了,还生了个闺女。

于丽英暗道那是你自个儿这么想吧,把方知浓放膝盖上坐好,给她两根磨牙的小饼干,摸了摸乖巧的脸,道“没,浓浓一直是她奶奶带的,比谁都疼。这一代就浓浓一个姑娘,她伯母姑姑都稀罕得紧。”

于老太想想方家一溜儿的孙子外孙,说不艳羡是假的,从那个年代过来的,总是有点重男轻女的。

“你说你们这好好的工作,为了养个小二子,损失多大。”于老太现在想想还扼腕叹息,多好的工作啊,尤其女婿,都已经是个小领导了。

于丽英看看方知浓,现在孩子小听不懂,但大了难保她妈嘴上没个门把在孩子面前乱说,正色道“妈,我和你说过了,我们不是因为浓浓才辞职的,我们本来就有辞职的想法,正好有了浓浓。我的工作有时候夜里还要加班,家里都顾不上,季康想出来自己办厂,现在已经买下镇上的线缆厂。你少在孩子面前说这些,现在听不懂,以后难道还听不懂。”

于老太的关注点立即转到线缆厂上去了,惊讶道“啥买下了线缆厂你们这不声不响的,哎呦,我女婿还成老板了啊”

于丽英可怕她出去乱说,解释道“和政府谈了两个月,几个人一起干的,什么老板啊,现在还有十来万的债。”

她也没有夸大其词,就实打实和于老太说了,省的她听三不听四,在外头乱说。

于老太听着那十万的债,心都要跳出来了,十万是什么概念,现在买个房子也才一两万,十万啊,也不知道干一辈子有没有十万。

“你们脑子瓦特了”

一直到吃饭的时候,于老太神色都还没有缓过来,晚饭是于丽英做的,她都怕她妈吓得分不清盐和糖。

于家两房吃饭还是一起的,于老头虽然退休了,但还在厂里做些零碎的小活,也能赚点钱,于老太在家里做饭。

于家老大名振兴,现在已经是车间主任,妻子李丽芳是供销社的,生了个女儿叫于眉。于家老二于振国夫妇都是普通工人,生的是个儿子。

于家这一辈唯一的孙子,于明南也是老头老太的心肝,烧了半只鸡,腿一上来就夹他碗里,于眉撅了撅嘴,李丽芳也默不作声地把鸡翅放她碗里,算是安抚她。

方如初在别人家向来不挑什么,于丽英给他夹了点菜就让他下桌去吃,小方桌最多也就坐八个人,小孩子只能端着饭碗下桌去。

三个孩子岁数有些差别,于眉最大,已经读三年级了,于明南和方如初差个两岁,于眉肯定和他们玩不到一块,倒是对方知浓很是喜欢,绕在于丽英身边,逗方知浓玩。

方知浓也很给面子,小姑娘可比臭男生好多了,捏她手的时候都轻轻柔柔的。

于家还陷入那十万元的震惊当中,哪还有什么做老板的喜悦,完全就是惊吓。如今才九十年代,改革是改革了,可人民的思想还是保守的,个体户仍旧是不受尊重的群体,那个年代也并非遍地黄金,而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时代。

“这,这十多万的债,怎么还啊这做一辈子也不知道有没有十万,季康啊,你这咋想的”于老头愁得脸都皱起来了。

方季康耐着性子解释道“爸,这个债不是我个人的,是整个厂的。我买下了这个厂,等于也接手这个厂的债务。”

于老太心直口快“欠了这么多债,这厂还能赚钱吗”

李丽芳立即圆话道“季康自己心里肯定是有底,妈就是太替你们着急了。”

方季康笑道“也正常,我爸妈也一天到晚替我急上火。现在也是刚接手线缆厂,明年重新开工,钱也都投进去了,也就拼一把。”

于振兴抿一口老酒,语重心长地说“季康你太冒险了,你现在这有儿有女的,你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两个孩子想想。现在虽然不说投机倒把了,个体户也不好听,也不知道盈亏,老了也没国家养老,你可别不听劝,你以前的单位别人挤破了脑袋都想进,国企多好,国家在后头做担保,怎么亏也会有一份工资。”

于振兴坐上了车间主任之后,官腔也越来越严重,方季康只听不记,心中不以为然,面上却不愿多争执,随意应付过去,国企现在的普遍收益不好,也正是大有这样心态的人,国企停滞不前,生产积极性不高,创造力也下降。

在广州深圳,国有企业改革的试点从那里开始的,政企分离是最基础的,另外还需要自负盈亏,国家是没办法填补那么多个无底洞的,也是响应市场经济建设。自己出来干有一个原因也是方季康如今并不看好国企的未来。

吃过晚饭,方季康就带着妻儿告辞了,再待下去怕是要没完没了了。

夜里风大,方季康背着方如初走回家,于丽英也把方知浓裹裹紧,方如初坐了一上午的车又玩了一下午,被背着一颠一颠地就睡着了。

“有些国企的收益越来越不好了,我今天下午去杨秘书那里坐了坐,杨秘书说,明年我们县有可能升为县级市,不少国企要和政治管理体制分离,要自负盈亏了”

“县级市这和国企有什么关系”于丽英政对政治经济没有太多的了解。

“说有关系也有关系,没关系也没关系,我们县发展比较好,所以能升县级市。上面已经放出消息,明年国企改革就要开始了,我们县如果升了市,上面为了做业绩,只会更严格,到时候怕是不好说。明年,也许就是我们机遇了”方季康呼出一口热气,眼中熠熠生辉。

夫妻两在灯光昏黄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

作者有话要说 读者“孙佳晶”,灌溉营养液 1020181116 20:15:11

读者“郁闷”,灌溉营养液 520181116 13:49:12

感谢营养液哦,以后每日晚上八点更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