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恶妇 > 有凤来仪

恶妇 有凤来仪

作者:祈祷君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4 05:10:07 来源:就爱谈小说

几日后,泗国。

“你说什么接了谁的令书”

听到来使的禀报,正在王宫后室里逗弄孙子的大妃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泗国是子国,国君一脉是殷人的直系子姓宗室。

这里的位置险要,拱卫着通往王都的交通要道,只有最受信任的宗室才会被赐封在这里。

初代泗王因战功显赫且忠心耿耿而得到了泗地,他的正妻、如今的泗王之母也是子姓女,故而泗国所在之地是根正苗红的王畿,也拥有临近几国中最多的兵卒。

所以,泗国的国君子牟一收到新王继位的消息,便立刻带着两位刚刚成年的王子朝贡去了,已经离开了大半年,国中国事暂时由子牟之母代为管理,好在这里离王都近,轻易也没什么大事。

前段时间,有一支实力强劲的羌人冒充使团四处抢劫的消息四下传开后,考虑到泗国的位置险要,这位大妃便遵从其他几个小国的做法,下令关闭了国门,不允许人数超过三十的队伍通过泗国国境。

泗国处在诸国交界之处,是周边最重要的补给之地,它封闭了国门,才使得不少收到消息的使团不得不绕行至牙谷,从而给了山鬼女屡屡得手的机会。

而山鬼女频频得手,又反过来印证王畿周边确有贼寇,越发让周边诸国不敢轻易放人通过,形成了恶性循环。

而如今,竟然有人自称为殷国的太子,要求泗国开放国门,迎接他入城回朝,怎能不让大妃大为狐疑

很少有王子会自称为殷国的“太子”。殷国兄终弟及的祖制决定了“太子”只有在国君排位最末、且有成年的嫡长子情况下才会出现,否则只要有一个弟弟还虎视眈眈着兄长的王位,就不会有“太子”存在。

“大妃,这是那位王子的使官送来的令书。”

使馆里接受了令书的官员的震惊也不比自家大妃好到哪里去,到现在他还是一种梦游一般的状态。

“您请看。”

泗国的大妃放下怀里的孙子,连忙接过令书。令书一到手,她便是一怔,心里已经先有几分信了。

天下丝织之最,公认为庞丝,历来只有庞国和殷国的王室得以享用,就连大妃也只有一件庞丝织就的衣服,还是王都赐下的祭服,平时小心保管,就怕糟烂了。

但现在这么一大块纯白无瑕的庞锦,只是拿来传信所用,除了殷国王族,哪里还有人能这么奢侈

等大妃读完整个令书里的内容,表情就更加疑惑了。

“你见到那位太子了吗令书是谁送来的”

她抚着令书末尾鲜红的王冠玉凤印记,迫不及待的问使官。

“小官身份卑微,未能得见贵颜,只是远远地看了一眼,隐约见到是个身材极为高大的青年。”

使官还记得那一眼的惊诧,连忙向大妃复述着自己的所见所闻。“令书是护送太子还都的女将军送来的,那位将军自称是庞国的将军,也是庞国的王女。”

“难道是庞国那位鸮神护庇的王女好到了”

大妃喃喃低语,满脸不敢置信。

“庞柳就这么一个女儿吧难道让她护送”

“你觉得他们看起来如何像是最近神出鬼没的那些羌人假扮的吗”

大妃觉得今天受到的惊吓实在太多,心脏有点承受不住。

也不怪大妃拿到了令书还如此多疑,实在是那些劫掠的羌人太过“艺高人胆大”,冒充使团身份不算,听说还会使巫术,能探囊取物。

这一路有太多使团遭了暗算,现在闹得王畿附近人人自危,任谁对陌生的队伍都是提防万分,完全失去了信任。

“大妃,我觉得不大可能。令书是直接递交城外的使馆的,小官接来送往那么多贵人,是不是宗室出身一眼便能看出来。那位女将军年纪虽轻但气势极盛,一看便是久居高位之人。而她麾下护送太子的精锐,各个都身强体壮,不但身披玄甲还皆腰佩利刃,那群穷鬼哪有这样的实力”

这位使官似乎已经对这支出现在国境上的队伍深信不疑,“而且,那位女将军同时握有角方、庞方的印信,没听说角方受了羌人的劫掠。”

即使这位使官如此肯定,大妃还是思了又思。

泗国与王都来往密切,她也知道不少朝堂上层的秘闻。

王都这位新王确实已有成年的长子,而且听说新王有意让他在祭祀充当主祭,等于就是过了明路,立他为太子,继任下任殷王。

可王都里很多人都担心这位王子从小在乡野间长大,没受过什么好的教育,又没有足够的见识,忧心他的才德都不足以成为太子。而他已经成年,想要重新再塑造成完美的继承人,恐怕也很困难。

还有很多官员担心这位嫡长子就是个寻常的乡下汉,一旦他在诸国的朝贡中丢了脸,丢的就是国体,故而对这位嫡长子极为排斥,相当不以为然。

之前王都那边提出过不少优秀的“王妇”人选,都被太宰一系给否了,看样子,太宰是要打定主意给这位嫡长子找个“安全”的大妇。

一个没见识、没人脉又没后戚力量支撑的“嫡长子”,能走到什么位置还未必可知,没必要太过热情。

迎接

还是不迎接

迎接吧,说不定就被人当成了“拥王派”。

泗国位置特殊,在不清楚王都中局势之前,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暂不站队,不要轻易打上哪一派的烙印;

不迎接吧,又怕同时得罪了殷的“太子”和庞的王女。

都说这位太子是个乡下汉,可万一不是呢而且庞的王女和殷的王子搅和到了一起,还亲自护送太子去王都,怎么看,怎么像是庞这个大国已经先下场站队了。

说起来,庞国的继承人也到了可以生育的年纪,不得不让人多思。

“大妃,听说将军好并不是只向泗国递交了令书。如果太子被其他几国抢先迎接了去,大王会不会怪罪我们”

使官心中是支持泗国迎来太子的。

他不露声色地劝说着这位泗国的女主人。

“这位王子毕竟是大王唯一的儿子,要是被我们拒之门外”

“你说的对,于情于理,我都得亲自去见他一面。”

大妃被使官提醒了,连忙站身。

“他们现在被安置在哪儿”

等见了人,再选择用什么态度对待也不迟。

“小官不敢怠慢贵人,已经清空了使馆,暂且让他们在使馆中安歇。”

使馆听出了大妃的意思,大喜道。

“取出大王的仪仗,安排国中卿尹,随我一同迎接王驾。”

“是”

泗国的大妃只是暂时摄政,如今的国君是她的儿子而不是丈夫,论身份,是比不上同时出现的殷和庞的继承人的。

所以,才有了现在子昭端坐在使馆的正室里,应允泗国拜见请求的这一幕。

虽然子昭知道阿好的预测很少有落空的时候,当结果真的再一次这么轻易出现时,他还是不免产生了“果然如此”的感慨。

周边诸国中,舟国国君多疑少信,贲国积弱,唯有泗国,无论是在国力、国威和信誉上,都足以佐证您的身份。但如果是精明过人的泗王坐镇国内,我会建议您选择贲国迎接,毕竟贲王怯懦,更容易摆布;

他还记得此刻坐在身边的王女当时是这样的解释的。

好在现在泗王已经离国,执政的是大妃。泗国大妃是典型的宗室女,身份尊贵且有才干,她自持身份,不会想让他人觉得泗国害怕羌人,同时,她又有贵族的圆滑,不会选择轻易得罪人。如此一来,她必会来见我们。

果然,泗国的大妃来了。

因为泗王带走了所有成年的王子,此刻陪同大妃晋见“太子”的,是泗国叫得上名号的官员,其中当然也包括很多子姓宗人。

都是受到殷人集团正统教育长大的宗室,仪制是一致的,双方几乎只是一个照面,便已经确认了彼此的身份。

“看到您,我仿佛看到了上帝大汤往日的英姿,上天啊,我竟有如此荣幸”

有很多殷人甚至只是一看到子昭端坐在那里,便动情地伏地痛哭,拍起了子昭的马屁。

这让人不禁感慨,“太子”和“新王唯一的儿子”这双重身份是真好用。

况且

殷国的开国之主子履庙号为汤,是殷国最有名的仁主,也是推翻了前朝暴政的诸侯。

他最为人所知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异于常人的高大,听说他出生时因为太过巨大致使母亲难产,最终母死子存,而被贞人断定“命格太贵,凡人不能容”;

二便是特别长寿。殷国立国后能迎来那么长久的稳定,就是因为他是当时世上在位最长的国君。他崩殂时,甚至连能继承王位的兄弟和儿子都没了,他们都早他而去,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都用不上,最后太宰不得已,才从孙辈中选了排序最前的王子继位。

子昭会不会长寿,现在当然看不出来。可子昭异于常人的高大,却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位传说中的开国之君。

子姓宗室的后人伏地痛哭虽然夸张了点,但也算事出有因,且真情实意。

就连大妃,在被这位“太子”搀扶起身时,都被这副伟岸的身躯惊得恍惚了一瞬。

她活到这么大岁数,就没见到过这么高壮的人

这样的人,会是什么乡下人

哪里的乡下,能生出这样伟岸的人物

尤其当子昭一开口,大妃的态度更加恭敬了。

“说起来,是我太过叨扰诸卿,还劳烦大妃前来迎接。”

子昭按照阿好之前教导的那样,用对待寻常人的态度搀扶起大妃,“原本我是想要遵照父王的意愿,悄悄回到王都的。”

他顿了顿,又说“但事出有变我行至一半,听说王畿附近有贼寇出没,频繁骚扰前来朝贡的使团,甚至让诸多方国关闭了国境”

一时间,大妃和她身后的臣子们都心中不安,有些担忧这位“太子”这时候说起这个,是为了怪罪泗国负责拱卫国,却胆小避事。

但子昭接下来说出口的话,让他们都松了口气。

“我身为殷国王子,又是太子,理应为父、为国分忧。所以一接到有人骚扰王畿的消息,我便暂停原定的行程,派人去探明了贼寇藏身之地。但等我剿灭了此处的贼寇,继续上路时,才发现泗国也封境了,我错过了通行泗国的时机”

他仿佛完全没看到众人震惊的神色,略显苦恼地说,“如今我不得不大张旗鼓,兴师动众,还不知道回到王都,父王会怎么责怪我呢。”

“您说什么您已经剿灭了在王畿附近侵略的野人就,就您带的这些人吗”

泗国镇守国城的将军目瞪口呆地看着子昭身后几十个武士,满脸不可思议。“那些野人,现在如何了”

“我们能站在这里,自然是他们输了。我们和那群贼寇大战于牙谷,对方大败而降。”

站在子昭身后的阿好适时开口,以免子昭有自吹自擂之嫌。

“那”

泗国的守将将信将疑地看着子昭身后,没见到什么俘虏。

“牙谷地形复杂。起初,我们中了埋伏,车马都受到了损伤,尤其所携的几辆战车,都无法使用了。后来我们得了谷中山民相助,了解了周边的地形,利用地利,全歼了那群贼寇。他们的家眷有百余人,也被太子尽数俘虏。但我们要尽快返回王都,没办法带这么多人上路,我便做主,把其中的老弱病残都杀了。”

看着面前的女子将杀伐决断的事情说得这么轻描淡写,好几个泗人都顿觉背后生寒,看向阿好的目光也带着惊疑。

“不知这位是”

大妃料想到了她的身份,但依然还是谨慎的问。

“这位是庞国的将军,庞王柳的独女,子好。”

子昭向着子好微微抬起下巴,为众人介绍。

“子好可是传说中那位受鸮神庇佑的王女好”

有人想起了阿好的“生来不凡”,开始用奇异的神色打量阿好。

庞国国情国风和殷国诸多属国截然不同,比起其他国家,更加令人觉得好奇,这份好奇越靠近王都,越为明显。

“正是这位。”

子昭颔首。

“将军才貌双全,果然名不虚传”

当下又是一片逢迎之声。

“您也是去王都朝贡的吗”

此时交通不便,母柳的死讯还未传来。国君年迈,由储君负责朝贡的事情也是非常常见。

“我奉命护送太子回王都。”

阿好避轻就重,不卑不亢地回答。

至于奉谁的命,随各自去猜。

众人多半猜的是庞王柳或殷王,毕竟能让一国继承人冒着危险护送的人,地位绝对还在这位王女之上。

无论是哪一个,其他人都要多掂量掂量这位“太子”如今所受的重视。

看到众人重新审视起子昭的目光,阿好知道他们的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半。

“太子,正事要紧。”

阿好提醒子昭。

子昭会意,向着泗国权贵们开口

“我会来泗国,并不是为了借道,而是为了借城。”

“借城”

听到子昭的话,泗人们迷惑不解。

“何谓借城”

大妃见识过人,一眼便能识别出你我的身份。正因为如此,她才更容易被自己过去的经验所累,从你我的身份去考量对待我们的态度

来之前,阿好再三嘱咐他,所以,我不能再事事代替你发表言论,那会让人觉得你只是个庞国操纵的傀儡,从而轻视你。你必须表现的极有决断,胸有成竹,且毫无威胁,泗人才会对你言听计从。

“我们大败贼寇于牙谷,因此收缴了不少战利品。我见很多箱笼上有其他方国的印记,便猜测这些应该就是朝贡的使团先前丢失之物。”

子昭说起这些财物时的态度坦然大方,好似那并不是什么举各国之力上贡的珍宝。

“各国的使团丢失了朝贡的宝物,必定心急如焚,更有惶惶不可天日者,担忧父王和国君会因此降责。有些使团或许会因此畏罪不前,有些使团或许会就此折返回国,朝贡的人数怕是会大大减少。到那时,父王在王都得知了其中缘由,哪怕这些贡物最终由我找回,又带回了王都,或许也会心情不畅。所以”

大妃隐隐已经猜到了这位王子为何要借城,望着子昭若有所思。

“我想,既然这些东西现在到了我的手里,还是还给这些丢了东西的使团为好。”

子昭说出了自己的决定。

“您要将它们物归原主”

泗国的将军倒吸一口凉气。

那可是倾尽各国之力搜集来的珍宝

“可是,这些是您的战利品罢按照惯例,谁剿灭了野人,东西就该归谁”

对于子昭的决定,他大为疑惑不解。

除了土地和人口,其他战利品自然是谁得的归谁,否则,谁还愿意遵从王命,四处征战

“我是殷的太子,父王的儿子,这些东西贡与父亲,还是贡与我,又有什么区别别让一个好好的朝贡,给这群野人扫了兴。”

子昭不以为意,语气淡淡地解释。

“太子,真是好大的气魄”

听到这,大妃诚然拜服,发自肺腑地喟叹出声。

她扪心自问,无论是她,还是她的丈夫、儿子,在能名正言顺的得到这笔巨富时,是没有这个心胸气度把它们还回去的。

“现在四处的道路都封锁了,我们没办法带着这么多东西奔走相询,更没办法分出人手,召集这些使团过来领走他们的东西。所以太子下令,让角方的王子领兵在后方保护这些贡品,而我们先行一步,来到了这里。”

阿好负手而立,以不容置疑地语气下令。

“太子的意思,命你们重新打开国境,并开放城池,传信四周,叫那些丢了东西的各国使团速来泗国的行宫认领失物,不要耽误了朝贡。如能核实确是他们丢失的,就由泗国做个见证,立字为据,将东西领回去。如果这些使团还担心路上不安全的,可以跟随太子的大军,一起返回王都。”

“原来是这样。”

众人恍然大悟,又纷纷夸赞起子昭的才德来。

“太子不但有勇有谋,还爱民为念,实在是位仁主”

“太子德才兼备,果然有先祖之风”

子昭欣然领受他们的夸奖,态度却并不倨傲,表现的非常平静,看起来越发让人摸不清他的深浅。

殷人崇拜强者,追捧聪明雄断的英主。但作为殷的属国,更希望侍奉的国君是位仁慈宽厚却又足够强悍的人物。

这两种性格本来很难两全,但在阿好的“苦心营造”下,子昭已经初步站稳了这个人设。

如果此时子昭故作谦虚,反倒显得十分虚伪。

大妃关闭国境,是担心那群野人骚扰边界。如今听说劫掠最凶的那群贼寇已经被子昭剿灭,庞国的王女和角方的人马将领军护送“太子”坐镇泗国,哪里还有拒绝的意思

凭白多出这么多战力,有什么好担忧羌人寇边

何况,帮助这位殷王的嫡长子将诸国失物物归原主,可是天上掉下来的绝好机会,可以赢取其他诸国的好感。

无论这位王子是出于什么目的自愿放弃这么一大笔财富,对于泗国而言,帮他只是顺水推舟,甚至什么都不用付出,最多派人跑跑腿,再照顾下太子下榻期间的食宿,有百利而无一害。

“这是太子和将军的仁义。”

于是乎,这位老谋深算的大妃再权衡利弊之后,放下了心中仅剩的那点担忧,心悦诚服地向子昭躬身。

“我泗国,愿借出国都,助您一臂之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