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盘秦 > 第126章 新钱

盘秦 第126章 新钱

作者:春溪笛晓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4 05:25:32 来源:就爱谈小说

扶苏到底不是小孩了, 并没有太纠结胡亥对自己有敌意的事。他见嬴政让人把胡亥带走了,便与嬴政聊起开文会的收获来,还感慨说自己对一个叫萧何的考生十分欣赏, 不知萧何会不会报考他们少府衙门。

嬴政觉得扶苏又在瞎担心, 真要喜欢,把身份一亮, 直接把人拉进少府衙门不就得了,还得考虑对方报考什么衙门他说道“少府衙门肥差多,应该有很多人想报考。”

扶苏反驳道“我看他是磊落之人, 即便报考少府衙门也绝不是冲着肥差来的。”

见扶苏还没把人拉拢过去就已经护上了, 嬴政只觉得这小子想法还是太天真。他说道“你琢磨出来的大考,那张子房也不去考”嬴政记得张良也二十好几了,亲也不成, 官也不当, 一天到晚躲在后头和扶苏谋划这谋划那,怎么看怎么碍眼。

扶苏说道“子房不考。”

扶苏也想让张良出仕, 不过张良去渔阳郡没多久又自个儿回来了, 说受不得那种拘束, 要张良在咸阳当官, 每天上衙点卯, 张良估计更不乐意。

不入仕张良还可以自由散漫, 入仕之后可就得依着朝廷的法度来了。扶苏并不愿意逼迫张良做什么, 张良不愿受拘束便也由他去了。

嬴政见扶苏一副“我尊重他的想法”的态度,淡淡地说“你心里有数就好。”

这张良出身韩国世家, 怕也和韩非一样心怀故国。

扶苏也不知怎么回事, 专把这些不愿为秦国尽心尽力的家伙往回捡,那就瞧瞧他是不是真能收服这些棘手的人好了, 可别回头被人捅上一刀。

不知是不是父子心有灵犀,嬴政才刚想到韩非,扶苏赶巧也想和嬴政提提这事。

尉缭本来已经封了国尉,扶苏不好再给尉缭另谋差使,现在尉缭大多随缘去国子学兼个职,挑拣几个学生教导一下打发时间;韩非不一样,韩非没有官职在身,这几年一直称病不出,有些消沉,开春要改制,扶苏想给他在刑部谋个差使,即便不是主事的也行,可以修修律法、看看卷宗,总比每天把自己关在家里强。

扶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嬴政。

刑部是他建议新设的衙门,专门管刑律之事,原有的相关官职也并入其中。

韩非虽然是理论派,但专业水平过硬,去刑部也算专业对口,就是说服韩非得非点功夫。

嬴政刚才就觉得扶苏傻,听完觉得扶苏更傻了。

韩非是有才华,很多想法与观点也非常可取,可韩非这人心气高,给他官当他也未必会愿意,更不可能尽心尽力,天下有才华的人那么多,这个用不了改用另一个便是了,何必死磕那么几个死脑筋的

即便一点都不看好这事,嬴政还是点了头“行,你要是能说服他,刑部就给他留个缺。”

扶苏便把陶乐从别宫那边取来的马吊夜话第二册拿给嬴政看。

楚王投降以后,被安排进别宫那边和燕太子丹他们住一块,他们打马吊时可以轮着打了,人一多,闲聊起来就更带劲了。

由于楚王有杀兄弟夺位的嫌疑,这一家开始探讨王室风云。

赵王说“你居然弑君自立,恐怖如斯”,楚王又说“你又好到哪里去,还不是子凭母贵,仗着自己母亲受宠逼走兄长”,接着又扯上韩王魏王,大家一讨论,发现大伙谁都别说谁,没一个是干净的,也就魏王是太子上位且没迫害过兄弟。

这事燕太子丹没法插嘴,因为他还没上位,直接被他爹扔下了。他说不上话,所以决定当个勤勤恳恳的记录员,这次他并不生产八卦,他只是八卦的搬运工

话虽如此,其他人还是免不了带他出场,十分同情他这个可怜巴巴的太子。

魏王还说他年轻时也到秦国当过质子,当时也碰上两国交战,自己差点被秦王杀死,感觉真是又痛苦又凄凉,所以他对燕太子丹的处境特别能感同身受。可惜燕国也快没了,要不然他再熬一熬,兴许还能回去当燕王

反正讲来讲去,几个人总结出一个经验当太子不容易,当大王更不容易,要不是回头仔细咂摸,谁会知道到底是哪一步埋下了亡国祸端当时他们也就想着先爽了再说,哪能想得那么长远

嬴政对于马吊夜话还是很感兴趣的,失败的经验也是经验,好好读读可以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嬴政把那堆不怎么重要的奏本交给扶苏批示,自己拿起马吊夜话横躺到坐榻上翻看起来,算是看个杂书放松放松。

嬴政对扶苏的判断能力已经挺信任,一开始只是让扶苏粗略分一下类,现在呢,那些没甚要紧的奏本都让扶苏批示了,省得他再费工夫把那些无关紧要的折子再过一遍。

当然,嬴政还是会不时抽检一下扶苏的批示,免得扶苏仗着他的信任胡来。

就目前来说,扶苏基本没怎么出错。

嬴政把那本马吊夜话看完时,扶苏也忙完了,嬴政留扶苏用了晚膳,没把那本马吊夜话还给他,直接打发他出了宫。

扶苏早有所料,早已叫人抄录了几本副本,呈给嬴政的那本马吊夜话本就没打算往回带。

这书出自燕太子丹之手,虽然大多都是用对话写成,但也掺杂着不少燕太子丹自己的思考,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王室兴衰、关于父子兄弟。

六国之中除了国力衰微、难以御敌的韩魏两国之外,赵国和楚国都是王室先生出乱象,不是宫闱乱政就是同室操戈,自己内部有了斗争,外敌自然也有了可乘之机。

不管赵国还是楚国,原本都是与秦国旗鼓相当的庞然大物,结果都惨败在秦国手里,这就让人不得不深思其中因由了。打败他们的,未必是秦国

扶苏出了宫没立刻回去,而是绕路去拜访韩非,给韩非带去两本书和一封举荐函。

有他的举荐函,韩非可以在刑部成立以后立刻去赴任。

扶苏说道“当初韩国初降,我没有劝先生,因为我知道那时候不管说什么先生都不会听。”他望着身形瘦削的韩非,“现在我也不劝先生什么,我只是觉得以先生之才不应该湮没无闻,治理天下需要仁德也需要法度,仁德之说诸子百家都有涉及,可法家之中能集各派之大成者,唯独先生而已。”

韩非抬眼看向扶苏,对上扶苏澄明的双眼。

扶苏这人说他聪明,性情之中又总存着几分天真;你要说他愚笨,他偏偏又把许多事情看得恨透。

眼前这少年完全是矛盾的集合体,他很多地方与嬴政毫不相像,某些方面偏又十分相似他们父子俩心里都有张开阔而宏大的蓝图,而且都野心勃勃地在谋划着如何将它化为现实。

嬴政的野心在于天下,从一开始,嬴政就打算把整个天下收入囊中,为此不惜付出任何代价,甚至毫不犹豫地把整个秦国变为冷酷无情的战争机器。

扶苏的野心也不小,他想拴住这只马上要吞并天下的猛兽,还想做到天下归心。

扶苏既想要施行仁政倡导仁德又想要贯彻法家之学,让朝野上下既追求崇高的德行又受法度约束。

想要做到这一点,难度并不比吞并天下容易。

要知道只要拳头够硬、决心够大,吞并天下并不是什么难事,区别只在于付出多少代价而已。而人心才是最难把握的东西,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想法,你不能指望自己振臂一呼,就有无数人对你俯首帖耳,你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你让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

这正是韩非推崇法家之学的原因。

比起寄望于人们恪守本心,个个品行高洁,严明法度才是正理。

“王朝兴替是常有的事,今天是韩国赵国,明天也有可能是秦国,可有些东西是不会消亡的。到千百年后秦国兴许已经不在了,先生的许多想法却依然会有人研读,”扶苏说道,“所以我只是觉得可惜,如果先生能够走出这个门,重新接触更多的人和事,一定能写出更多能够流传千古的文章,往后但凡学习刑名之学的人都将先拜读先生的著作。”

韩非听到扶苏前半段话,眉头跳了跳,觉得扶苏真是胆大,这种话要是传进嬴政耳里,嬴政不知会怎么生气好端端地,怎么还诅咒起自家亡国来了

可不得不说,扶苏的话很打动人。

他们所着眼的是眼前的兴亡,可跳出来看看,过去数百年中灭亡的国家多不胜数,数量简直堪比各家之学的总数。

倘若某个国家能出一两个能人、有三两件轶事,兴许还能勾起一部分人的记忆,可大多数国家没了就是没了,许多人甚至不知道它们曾经存在过。

如果他真的能做到扶苏所说的那种程度,那么千百年后仍会有人记得韩非的“韩”乃是一个国家,虽然它败在秦国手下,但它仍旧是一个曾经辉煌过的国家,出过许多能人名士。

这未必不是另一种传延。

这种传延甚至比占有千万顷土地要长久。

扶苏走后,韩非拿起了那两册马吊夜话,当然,扶苏给名字稍微修饰了一下,改成正儿八经的别宫夜话,不过内容依然是不正经的,第一本是四个不愿透露姓名的亡国人士探讨亡国原因,第二本则是五个不愿透露姓名的亡国人士探讨亡国原因,两本书从内因讨论到外因,从王室讨论到朝臣,从国内讨论到国外,检讨得不可谓不深刻,只差没写上“早知道会这样当初我就如何如何”。

世上没有早知道。

事已至此,也只能该反省反省,该乐呵乐呵,降都降了,难道还想以身殉国不成,以身殉国的时机都过了,死了也白死

新一年的正月,扶苏在嬴政生辰当日正式推出铭刻有“大秦永昌”四字的新钱,规定每枚新钱为一文,外圆内方,可以轻松用草绳串成一串,以方便百姓买卖流通,由于新钱主要是铜合金所制,所以俗称这种新钱为铜钱。

往后百官的俸禄也可以由米粮布帛和半两钱换成铜钱,想要哪种可以自由选择。

这个小小的钱币改革借由嬴政生辰推行开,没有引起什么不良反应,大伙领了几串新钱回去过过瘾,这黄澄澄、圆溜溜的铜钱虽然价值不高,但是新鲜方便啊,平时掏几个随手打赏给人也不心疼

正月过后,冬去春来,朝中真正的变革开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