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盘秦 > 第5章 第5章 学宫

盘秦 第5章 第5章 学宫

作者:春溪笛晓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4 05:25:32 来源:就爱谈小说

扶苏回到别庄,找来两张底下人裁剪好的白绢给嬴政写信。他记性好,程邈写的字他看过一遍,字形便都熟记于心,于是准备先用大篆把信写了一遍,再用程邈那种字体誊写出来。

扶苏在案前坐定,笔沾了墨,却没立刻落笔。他来云阳县这么久,还没给他父王写过信。

扶苏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有人详细记下来送到咸阳,因此一直没有动过笔。当时他历天劫时,师父说他还是没放下,扶苏虽不愿面对,却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有些放不下。

当年他在北边监军,离咸阳很远,消息传得很慢。

父皇再次东巡的消息他过了很久才知道,他还听说,父皇是带着胡亥去的。

父皇未必没有真心爱重过他,只是彼时父皇已独主天下,举朝上下没有人会违逆父皇的意思,只有他这个长子总在许多事情上提出异议,所以父皇后来更偏爱幼子也是理所应当的事。

至少,在这个时候父皇并没有生他的气,更没有厌恶他。

扶苏静静坐在窗前,回忆着记忆中的一切,久久没写下第一个字。直至伺候在一旁的怀德小心翼翼地给他重新磨墨,扶苏才回过神来,提笔沾了墨,在白绢上写起信来,六岁小孩写信没那么多讲究,开头问个好,后面直接说事便成了。

扶苏简明扼要地将程邈那番说辞整理到信里,表示这位程先生才华出众,所整理出来的字体又很适合隶卒学习,不如让他从牢里出来给教隶卒学习这种字体。

扶苏还提到,最近他行至嵯峨山脚与村民相谈,听闻那儿有个稀奇的地方,写道德经的老子曾在那里讲经,鬼谷子也曾在那里讲学,他过去试过,在那儿不必大声说话,底下的人自然可以听得清清楚楚。

有这样一个地方,大可以在上面筑台,再稍稍把底下的杂草和灌木收拾一下,清理出一个能容纳近千人的空地。到时先生们在台上讲,学生们在底下听,想来应有稷下学宫之风。

程先生若能被放出来讲学,一次可以教会一县的隶卒,往后他们记录县中事务会方便许多也清晰许多。

扶苏洋洋洒洒地写完,一张白绢已被他写满了。趁着墨汁还没干透,他把内容回看了一遍,确定没什么大问题后便挪到书案上方,开始用程邈那种字体誊写起这封长信来。

待两封信都风干了,扶苏把它们封装起来,叫怀德命人将它送回咸阳。

别庄这边有专门往咸阳送信的人,听说是扶苏亲自写的信,没有耽搁太久,连着当日往京中报备的书信一同送回咸阳去了。

信送到咸阳宫时还未到晚膳时间,嬴政正在与李斯讨论最近在看的书,听人说这次扶苏亲自写了信,眉微微挑起。

以扶苏这个年纪,要他写信未免有些强人所难,是以嬴政也没觉得只看底下人记录的事有什么不对。

自从看了几回关于“茅厕大改造”的事,嬴政在用膳前是不会看云阳县那边送来的信的,这会儿倒是来了兴致,伸手叫人呈上来看看。

私底下,嬴政坐姿闲适得很,一个人占了大半张坐榻,信递上来了,他拿在手里掂了掂,有些意外,展开一看,发现竟是两份长信。

嬴政稍稍坐正身体,展开信看了起来。前头扶苏做的那些事虽不知目的所在,却都无关要紧,这信上所写之事却不一样,倘若程邈整理出来的所谓适合隶卒书写的“隶书”真那么简单易学,确实是件了不得的大事。

李斯见嬴政读着读着扶苏的信整个人都坐正了,不由也好奇起来。他曾去给扶苏启蒙,最清楚这孩子思维敏捷,记性好不说,还能举一反三,学什么都又快又好。

最近云阳县流行的新式茅厕李斯家也改了一个,感觉如厕确实比从前舒适多了,只是依然挺疑惑扶苏叫人收集粪便做什么。

可惜嬴政这个当爹的不问,李斯也不好越俎代庖。

扶苏能写这么长一封信,李斯一点都不意外,只是好奇扶苏到底写了什么而已。

嬴政很快把上面那封大篆写成的信看完了,他把信递给李斯,让李斯摊开拿着,自己径自展开那封用隶书誊写的信。

两张长信并在一起,对比更加鲜明。

扶苏的字是跟李斯学的,写得整齐漂亮,只是年纪到底还小,写起字来还缺些劲道。不过整齐就够了,足以对比出两种字体的不同之处,比起大篆,隶书字形偏方,笔划简单,学起来容易。

两种字体写同样的内容,最能比出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李斯在嬴政比对完之后也得以一睹信中内容。

他同样越读神色越郑重。

隶卒是地方上负责做事的人,他们每年都要将各地的收成、人口、治安等等情况汇总起来,在年底统一将相关记录送往咸阳上报,这事叫做“上计”。

可以说隶卒们的才干决定了当地的治理情况,若是能有一套简单易学的字体供他们使用,往后每年的上计将会省事不少,朝廷处理起地方事务来必然更得心应手。

至于扶苏所说的授学之地,那反而是小事一桩,在不在嵯峨山下建都一样。

李斯激动地说道“大王,这程邈我们该见一见。”

嬴政收起两封长信,再次倚坐回坐榻上。他比李斯平静多了,他们正在谋划着灭六国之事,老天便送他这么份礼物,可见合该他们大秦一统天下。

既然是理所应当之事,自然没必要太激动。

倒是扶苏这孩子,给他的意外更大。

扶苏去云阳县之后病确实好了,不过做的事情也有点多,瞧着不像去养病的,反倒像在谋划着什么。可他给扶苏找的老师大多还在咸阳,李斯和蒙恬更是绝不可能跟着去给他支招,难道这些事都是扶苏自己想做的

嬴政说道“确实是件好事,我叫蒙恬去把扶苏接回来几天,顺便捎带上这程邈。”

君臣议定,蒙恬立刻被召了过来。

扶苏本就是蒙恬送去云阳县的,蒙恬对那边的事也颇为关注。听嬴政要把扶苏接回来,蒙恬有些忧心,毕竟扶苏前头生病不是假的,出城以后情况也的确渐渐好转,这说明相冲之说很可能是真的,要是扶苏被接回来不知会不会再一次病倒。

蒙恬心里这样犹豫着,嘴里也没犹豫,直接把自己的疑虑说了出来。

嬴政淡淡道“马上年底了,让他回来陪我这个爹几天还能要了他的命不成”

嬴政倒没怀疑扶苏自己装病想出宫玩,只是疑心是不是有人在给扶苏出主意。

他让人盯着那么久也没盯出个所以然来,便想着把人叫回来看看。

至于回来后还让不让扶苏去云阳县,那就另说了。

蒙恬听嬴政的话似乎别有深意,没再多言,领命径直出了城。

蒙恬到云阳县时,天已经黑了。远处的村庄入夜后漆黑一片,独独别庄里亮着灯,不管是油灯还是蜡烛,都是权贵之家才用得起的东西,普通百姓大多只能早早入睡,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作息便是这样来的。

扶苏听说蒙恬来了,披着裘衣亲自出迎。

“公子。”蒙恬忙上前见礼。

“恬叔。”扶苏喊了一声,伸手拉着蒙恬往屋里走,两个人在灯下相对而坐。

没别人在,蒙恬放松了不少,先将嬴政的命令告知扶苏,随后就在灯前与扶苏闲谈起来。

天色已晚,今天他们是不可能回咸阳的了,蒙恬决定明日一早再去云阳大牢接程邈。

蒙恬没看扶苏的信,不由问扶苏“那程邈也入狱好些年了,大王怎么突然要见他是公子和大王提到他了吗”

扶苏自是不会隐瞒,把自己如何见到程邈、如何给嬴政写信的过程给蒙恬讲了。

蒙恬感觉这程邈是在利用扶苏,不过若是那隶书当真有用,对扶苏也有好处,算是互利互惠的事。他说道“倒是个真人才。”

扶苏认真点头。

蒙恬见扶苏年纪小小,却做出小大人模样,不由莞尔。

两人分别多时,蒙恬提议去前院练练拳脚,他好看看扶苏有没有偷懒。

天上的月亮已经变成一弯银勾,前院照不着多少月光,还是怀德机灵地叫人点了灯才亮堂些。

一大一小在空地上比划起来,明明是大冷天,不久之后他们身上都出了一身薄汗。

“不错。”蒙恬让着扶苏对练了一会,满意地赞道,“平时多练练,公子便是到了军中也不会让人比下去。”

扶苏一本正经地说“全靠恬叔教得好。”他以前的天赋其实是驯养飞禽走兽,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他都能把它们降服,人一旦有了助力,很多方面便会松懈下来。如今重活一次,他有许多事想做,自然得让身体好起来。

两人去洗了个澡,舒舒服服睡了一觉,第二日一早一起去云阳大牢寻程邈。

程邈昨日喝了药,病已好了大半,再没有初见时那种随时会一病不起的孱弱。

见扶苏与蒙恬一起过来,程邈心中惊讶,更确定自己这一步走对了扶苏这位长公子在大王心中果然十分不同,要不然蒙恬不会来得这样快。

有蒙恬亲至,程邈终于如愿走出了云阳大牢。

扶苏对程邈的态度一如昨日,亲自邀程邈上马车。

蒙恬见扶苏精神不错,一颗心暂且放回原处,骑马缀在马车旁护卫扶苏回咸阳。

一路上,扶苏先是和程邈讲述了自己对稷下学宫的向往之情,接着才与程邈提起授学之事,表示程邈若是愿意,可以先在别庄小住,年后他便让人在嵯峨山下建屋筑台。

隶书的教习只是开始,日后他会请各方学者前来讲学,有名师在,学生自然会闻讯而来,他们必定能建造一个属于大秦的稷下学宫。

在如今的天下学者心中,稷下学宫是个无比神圣的地方。稷下学宫有七十多位博学之士开班授徒,包括荀子、孟子、尹文子、申不害等等闻名诸国的学者,他们各有各的主张、各有各的见解,无数新思想在稷下学宫诞生和传播出去,堪称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大秦位居西北,一直以来在东方诸国眼中都与蛮族无异,朝中能用的有学之士大多来自东方各国,许多人都暗中讥笑说“大秦无学者”。

事实上连李斯、姚贾等人原本也并非秦国人,他们来秦国只是为了争取到一展抱负的机会。

扶苏记得他父王一统天下之后,也曾希望东方学者能效命于朝廷,帮助大秦巩固在东边的统治。可惜东方学者大多瞧不上大秦,明里接受了博士之位,实际上却没几个人真心愿意为大秦效力。

也正因为无法通过东方这些士大夫来融合东方诸国,父王才会屡次东巡,希望能通过展示大秦的强悍武力让东方百姓真正臣服。

如今离天下一统还有差不多十二年,扶苏相信这十二年时间里自己可以改变很多东西,打天下他可能帮不上忙,逐步助大秦融合六国却是有机会做到的。

只有真正让各国融为一体,天下才能长治久安,免于再遭动荡。

扶苏的目光澄澈而坚定。

程邈听了扶苏对“嵯峨学宫”的构想,心中也有些激荡。他出身寒微,却酷爱读书,自也听说过稷下学宫的存在,只是无缘亲自去看一看罢了。

大秦举国皆兵,人人都是勇士,打仗要是称了第二绝对没人敢称第一。可若说到治学之事,大秦确实远不如东方诸国

与扶苏一番对谈,程邈已经没把扶苏当小孩看待了。他已不算年轻,心却没老,血也还热着。

老秦人永不服老

程邈慨然说道“公子若有用得上程某之处,程某绝不推辞”

两人叙完话,马车也行到了咸阳宫外。

扶苏先下了车,让怀德上前搀扶程邈,程邈却摆摆手,自己从容地下了车。他抬头看了眼巍峨的宫门,心中的激荡仍未平息。

若是没有路上这一番谈话,他肯定更想借着整理、创造隶书的功劳回咸阳当官,可与扶苏相谈过后他却改变了主意。

人生短短几十年,他已活了大半,余下的一小半,他该做些更能让后世记住的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