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盘秦 > 第75章 求援

盘秦 第75章 求援

作者:春溪笛晓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4 05:25:32 来源:就爱谈小说

忙碌的春耕过后, 少府衙门也把冬季的进项算清楚了,蜂窝煤和冬季蔬菜面向百姓时盈利不高,不过因为薄利多销, 再加上一众公卿大臣兜里掏了不少钱出来, 算下来竟是大赚了一笔。

国库钱粮充足,扶苏不打算全捂着不花, 粮不用会发霉,钱不用约等于废铜烂铁。他早早便按照嬴政的意思把几条预备修筑或拓宽的官道给规划好了,春耕一过立刻在上朝时拿出来当朝讨论。

扶苏拿出来的修路方案十分详细, 有经费预算, 有人手预算,自然也有整个修路项目的效益评估。

对于修路这件事,大伙都是没意见的, 修路的好处谁都知道, 现在运粮运货都得算耗损,路不好走, 路上的耗损就多;哪怕不算耗损, 从运输效率来说, 有一条好路也能多省几头牲畜

试想一下, 谁家牛马跑死了能不心疼别说跑死了, 就算是跑瘦了也得哭。

一番讨论下来, 大伙一致表示这路要修, 而且要好好修,至少各郡直达咸阳的路全得修大修好。

现在虽也有路, 不过大小不一, 也不怎么平整,有些地方两辆马车狭路相逢都得折腾半天, 有些地方又容易发生坠崖翻车等等事故,要是按照扶苏的方案来修,路肯定会好走很多

所以,这路该修

不过对于先修哪几条,大家都觉得不能由少府衙门搞一言堂,得好好再讨论一轮。

朝中诸官之中只要是秦国人,谁没家乡呢

扶苏讲了这么多修路的好处,谁都想把路先往自己家乡那边修

朝会上当场就争辩起来,你说先修通往某郡的直道,我说得先修另一个郡的,吵得嬴政脑仁疼,摆摆手让先退朝,又扶苏回头拟个大家都接受的一期修路工程计划出来再说。

修路大方案通过了,扶苏觉得先修哪边这种小细节还是可以商量的。

不怕大家争,就怕大家没想法

这天下午扶苏约谈了刚才在朝中开口给自己家乡提过名的代表人物,先给他们分发一份乡县物产、路况评估表,把上面的项目评估指标给他们解释了一遍。

简单来说就是要达到利益最大化,哪边有打仗时紧缺的资源、哪边有朝廷需要的物资,都是优先考虑的;若是两个郡都有这类资源,那得看地方上配不配合,大路朝廷给修了,到各县、到各乡、到各个村子的路,是不是得地方上想想办法

要是有人愿意派人回家乡组织一下,让地方上拿出个配套的方案来,动员尽量多的人把下乡的路也修起来,这样大路修成了,小路也修好了,岂不是能做到真正的四通八达

对于这些修路后交通变得便捷的地区,少府衙门这边会有不少政策倾斜,比如你们运输方便,可以多给你们开点盐引酒引什么的,许多限购的商品也可以开批条让你们拿货到地方上售卖,听起来是不是很心动是不是迫不及待想要加入进来

当然了,这只是少府衙门微不足道的一个小倡议,不强制参与,也不强制推行。

哪怕没人响应,路还是会照修的,就是官道所能起到的用处会小一些,政策倾斜的幅度也会小一些,而且具体什么时候修到你们家乡就不一定了。

扶苏措辞很婉转,意思也很婉转,但他约谈的人都是人精,听完只有一个感觉――

呸,不要脸

天天弄些新玩意骗我俸禄,还要我出面派人回家乡骗老乡自愿修路

大王真够狡诈的,明显吃准了他们不好意思在扶苏面前太丢份,才让扶苏找他们说这种无耻的评估指标。

他们要是没出这个头就算了,他们都出口争取了,要是说服不了老乡,岂不是很没面子

阴险啊,太阴险了

回头他们家乡所在的郡拿不出配套的乡县修路方案,他们的脸就等于被扔在地上踩

都说树活一层皮,人活一张脸,这事他们能不去办吗这事不仅要办,还得办快办好

骑虎难下的诸官回去之后马上修书一封,让心腹门客赶回家乡办事。他们当上有资格上朝的大官,平时也愿意开口为家乡谋福利,在家乡说话是很有分量的。

门客们悉心研读过扶苏撰写的论修路对当地发展的促进作用小论文,再盘点了一下少府衙门出品的那些垄断生意,纷纷用上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开始游说各郡郡守和富户豪强加入修路计划,让他们抓紧时间拿出个乡县修路配套方案,要不然以后隔壁郡拿到优惠政策起飞了,升迁和发财可都没你们份了

自己人关起门来说话没那么多讲究,全是摆利益讲前景,讲得不少人都坐不住了,又回去和自家人商量了一番。

你要说什么无私奉献,谁都不愿意听,大家都是娘生父母养的,谁能没点私心

可你要讲到实打实的利益,讲到实打实的政绩,那动心的人可就多了

接下来几天,地方上发起了一场又一场的动员,都是讲路修好以后可以给大伙带来什么好处。

要知道,路修好了是我们自己在走

看看咸阳那边有个云阳县,原本也是平平无奇的一个小县,如今家家户户都富得流油,还不是因为交通方便,优惠政策多,听说人家现在年年做腊肉腊肠,盐都是大把大把地撒,眼都不带眨一下的

所以,我们有钱的出点小钱,没钱的出把力气,齐心协力把小路修了,等着朝廷把大路修过来

这事毕竟是在掏别人的钱袋子,也不是人人都乐意响应。幸好在垄断产品的吸引下,各郡还是迅速凑齐了乡县修路经费,钱虽然还没去收上来,不过计划已经可以写了。

接下来几天上朝时风平浪静,连主动发言的人都少,嬴政有点纳闷。

前几天不还激烈讨论路先往哪修吗怎么没动静了

嬴政纳闷了好些天,没忍住把扶苏喊过去问头一期修路计划拟出来没,有没有决定好先修哪几个郡的直道。

扶苏这几天陆续收到直邸那边送上来的乡县修路方案,都是离得近的几个郡快马加鞭送回来的。

扶苏简单地把自己给的评估指标和嬴政说了,表示大家响应得太积极,全都愿意出人出钱配合朝廷修直道,他得对比一下各郡送上来的方案再决定做决定。

扶苏还十分感动地对嬴政说,朝中的前辈们个个心系家乡,各地郡守们的效率也非常高,才这么几天已经动员了那么多人参与这次的修路计划。

由此可见,他们都是品德高尚、一心为民的人哪

嬴政听扶苏说完了,表情有些一言难尽。

他让这小子确定先修哪边,他就是这样决定的还让人家先拿出配套的乡县修路方案来给他挑,他知道他这么做会有多少人在背后骂人吗

若不是还有点香饵给人家咬,有人会理会这种不要脸的评估指标才怪

真逼急了,人家得直接跳起来骂

扶苏见嬴政表情不对,不由问道“父王,我这么做有问题吗”

嬴政对上扶苏无辜的眼睛,一时有些无言以对。

有问题倒是不至于有问题,就是他怎么有脸把话说出口的

嬴政说道“没问题,就这么办吧。”

扶苏点点头,回去继续督建韩王宫和赵王宫。

到各郡的计划都送达咸阳,扶苏才逐一拿起来过目,挑出最靠谱的几份去给嬴政看。

嬴政本不想插手这件事,他要脸。不过扶苏都把那些文书送过来了,他也不好把扶苏赶回去,只能拿起来一一看过去。

事实证明这些地方上的一把手办事能力还挺强,拿出来的计划都很靠谱,对本地各乡县的路况也描述得十分清楚。

看来偶尔拿事情逼一逼,他们的办事效率还是可以再提升一下的,眼下这事不就做得挺好

扶苏和嬴政商量之后,对外公布了一期工程入选郡,并表示如有异议可以到少府衙门查看各郡上交的乡县修路方案。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没人愿意多事了,毕竟谁都不知道嬴政父子俩有没有在前面挖坑给他们跳。

以为他们不会吸取教训的吗

谁再往坑里跳谁是傻子

修路计划的一期工程顺利敲定,扶苏便把赵、韩两国的俘虏用了起来,安排他们全面展开修路工作,沿途征用当地人当监工和做些有工钱的活,比如负责做做大锅饭什么的,算是给沿途百姓小小地创了点收。

地方上的路也在原有基础上开始修整或拓宽,出工的都是该服徭役的,男丁不够的地方则花点工钱雇人干活,官道和乡道同时动工,两边齐头并进,干得如火如荼。

因为前头已经有人下乡动员过一轮,大伙都有了路是修给自己走的觉悟,又有大批俘虏减轻徭役负担,各地百姓都没什么怨言,反而很期待通往自己家门的路赶紧修好。

说不准往后他们不仅可以去县城走走,还能沿着官道去咸阳看上一眼

哪怕进不了城,在城外看看也是好的啊

心里有了盼头,干起活来便不那么苦了,甚至还有人主动加班赶工。

各郡修路修得热火朝天,邯郸郡守那边却送回一个不怎么好的折子。

前两年战乱频繁,赵国朝廷又横征暴敛,百姓的家底已经被掏空了。

由于他们刚接手赵国没几个月,上下还没真正磨合好,所以他们还是最近镇压了两场地方动乱后才发现不少百姓已经饿了大半个冬天,开春后连树皮草根都没他们吃掉了

邯郸郡守倒是想在邯郸郡做出一番成绩来,可恨的是各县县令大多和他不是一条心,都觉得赵国百姓死了就死了。

这段时间底下按照上头的安排给百姓入籍时压根没把饿死的百姓算进去,直接把剩下的人登记造册完事。

至于上报朝廷,让朝廷拨粮赈灾开什么玩笑,秦国人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为什么要白白送给赵国百姓吃

这些赵国百姓饿肚子可怪不到他们头上,要怪就怪赵王无能,把他们盘剥到一无所有不说,还把自己的国家弄没了。

在这种普遍思想下,被分派到地方上的县令们默契地对闹了一冬的饥荒视而不见,只在春耕时派人督促还活着的赵国百姓下地干活。

在邯郸郡守发现情况不对时,问题已经非常严重。

现在邯郸郡存粮没多少,又是青黄不接的年景,百姓连粮种都没有,有些播了种的地方又旱得厉害,照这样下去,很多百姓可能会饿死

百姓日子要是过不下去了,接下来要他们面对的不是人丁锐减就是民乱四起,所以邯郸郡守赶紧把这个重大问题上报给朝廷。

这完全是战乱留下的烂摊子,要没有朝廷支持,邯郸郡守是真的无计可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