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功名路(科举) > 第124章 124

功名路(科举) 第124章 124

作者:沈桑榆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4 05:27:28 来源:就爱谈小说

年底, 沈陵的任书下来了, 居然是平调回京城, 真是意外之喜。往往地方官回京城,如果不是那么出众,极有可能会降一级。

可能是圣上看在他平叛有功的份上, 让他平调了。他年后交代一下淮南府的事务, 然后把公文档案都准备好,差不多就可以启程了,通判还是留任淮南府,这样也不会群龙无首。

今年新年,大郎二郎三郎携家眷来淮南府陪他们过年, 他们如今在淮南府还能见一见, 等回了京城又不知何年才能再相见, 齐子俊齐字平一家也来了。

沈全方氏整个新年嘴巴就没合拢过, 年纪愈大就愈发爱热闹,家里头小孩子一多,就热闹。

世敏成了童生后,走了些关系,进了县学, 如今潜心学习。

大郎本想给他议亲,沈陵劝他晚一些, 如今的心思还是在科考上, 这个年纪本就是心性不定, 容易分心, 想想自己当年读中学的时候还一度沉迷网络游戏,想要在科举上有所作为,肯定是要专心的,靠小聪明走不远的。

世敏也会经常到淮南府来向沈陵请教,每年都会来个两趟,这两年下面的世骏他们也大了,来得也多了,沈陵对家里的孩子了解更多一些,有资质比较好的,也有资质平庸的,资质可能决定一个孩子的上限,但努力达到一定程度是可以突破的。

只不过绝大多数人,连自己的上限也达不到。最重要的还是努力。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世敏现在已经会主动学习了,他的进步就非常大,小的那几个还属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知道自己要读书,也不得不读书,但是局限于老师讲的内容,并不主动去学习。沈陵也不愿意逼太紧,他也是从这个年纪过来的,知道外界的诱惑,还是得自己想通才行。

齐子俊这些年也下场考了几回秋闱,都没能中,不过他这些年豁达了,一边搭理家里的事务,一边读书,他小儿子都开始启蒙了。

齐老爷已经完全退居幕后了,偶尔给齐子俊提提意见,他这两年身体不是很好,主要还是高血压,时不时有些喘不上气。

沈陵三番五次叮嘱一定不能让他吃太多肥肉,平时要清淡饮食,要减点肉,年纪大了胖不是好事情。

齐子俊无奈地说道“不让他吃也不成,我不在下人看不住他,爹就说他这般年纪了,想吃点什么还不能随心,这么一说,我们做晚辈的也真是于心不忍。阿陵,爹最听你的,你写封信给他说一说他。”

沈陵定是要说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尤其齐老爷这样见识广博的,齐家全是靠他发的家,齐子俊如今还只是秀才,至少中了举人才能真正立得住,现在还是得靠齐老爷。

再想想当年齐老爷待他如亲子,俊哥儿有的,还会给他一份,沈陵如何能忘这份恩情。

看看面前比年轻时胖了不少的齐子俊,应该也有家族遗传的问题,齐家人爱吃大鱼大肉,又容易胖,齐老爷是这样,齐子俊肯定也是这样,所以也勿怪齐老爷受不住。

沈陵道“干爹我肯定要说一说的,你们也得注意,你们也少吃些大鱼大肉,定是你们也经常吃得油腻,干爹忍不住,这习惯得改,对身体不好。俊哥儿你瞧瞧你如今这肚腩,咱们都是父母生的,日后也都会像父母,孩子也会像我们,你若这样,日后老了,可能也会像干爹一样,所以要改变的不仅仅是干爹,还有你们。”

齐子俊脸一红,下意识收一收肚子,再瞥了眼沈陵比年轻时还结实一些的身材,痛定思痛。

齐子平和三妞的长子也开始启蒙了,他们两个人为人平和,教出来的孩子也比较宽容大气,沈陵还挺喜欢小外甥的。

三妞如今是掌家娘子了,娘家给力有底气,又有丈夫的敬爱,日子越来越好,脸也圆润了不少,整个人的精气神就不一样。

他们又得回京,三妞实在是不舍,娘家就是她的靠山和底气,离得近定是最好的,京城一去就不知何年,母女俩说起这个,就对着哭。

沈陵决定走的时候去建康府绕一下,拜别一下爷爷奶奶,他同陈老将军请示了一下。

陈老将军爽快地说道“我们总归是要走水路,去建康府也顺路。你有这份孝心就是极好的。”

相处这三年下来,陈老将军对文官也是少有的改善了,没想到这做地方官还挺辛苦,不似那些吃饱了没事做只会参来参去的文官,沈陵真真实实为淮南府做了不少事情,陈老将军也是见证了这三年淮南府的繁荣,三年前淮南府比不上庐州府,现如今,淮南府可不比庐州府差。

沈陵为人做事也很妥帖,有事请示他,有事说事,陈老将军就爱这种爽快人,文邹邹的一堆话他听着就啰里八嗦的。

年后,沈陵就开始处理手头的事务,该交接的交接掉,他这些年的公文档案都保存得很好,继任者只需要看他整理好的文书,就可以上手了。

待新任巡抚到了淮南府,接管了煤矿,他们就可以启程回京了。

淮南府的百姓听闻他要走,年后时常有人在府衙外跪地求请他不要走,待走的当日,淮南府的百姓都站在道路的两边,马车都是缓慢行驶的。

“大人您别走啊,您走了咱们淮南府的百姓怎么办”

“大人,我们不想你走啊”

沈陵都不敢探出去看,闭上眼睛,这是他第一个治理的地方,付出了这么多的心血,沈陵也是舍不得,可他不可能一直待在淮南府。

淮南府的百姓亦是如此的赤忱,听着马车外一声声的呼喊,心中备受煎熬。

淮南府的百姓一直送他到码头边上,上了船,岸边还有那么多的百姓,陈老将军感慨道“淮南府的百姓对你是真心的拥戴,也不枉费你这些年费了这么多心血。”

沈陵看着那群质朴的人,道“我是知府,本就该对淮南府和淮南府的百姓们负责,不应是他们对我爱戴我才费心思,我该感谢他们对我的爱戴。”

官船渐渐远离了码头,沈陵远远地还能瞧见淮南府城内的一些屋宇,直至再也瞧不见与

同陈老将军一道回京,待遇是极好的,这艘官船除了他们便没有其他人了,他们想走哪条水域就走哪条。

陈老将军如今年岁已高,归京后估计会卸甲,不过陈家后辈多数都是从军的,老将军也是后继有人。

沈陵在船上和陈老将军学几招功夫,怕他无聊,把年年和安安也给他练一练,陈老将军对两个孩子还是很好的,老将军一个人在这儿,到底是寂寞的,来他府中经常会看一看两个孩子。

他们顺着淮河在建康府停了一下,沈陵拜别了爷爷奶奶,沈老头和崔氏行动愈来愈迟缓,这回是他回建业县拜别的。

沈全听闻沈老头年后生了一场病,哭得差点不想跟他一起回京城了,还好最后被沈陵劝回来了,都是做儿子的,沈陵也理解他爹。

沈全看着他爹这样子很难受,对沈陵道“你爷爷一辈子要强,我们小的时候,都觉得他就是我们的天,可渐渐的,我们大了,有本事了,他的背也顶不住这个天了”

他们是二月份出发的,不怎么着急赶路,中途会停几个地方休息几日,沈陵也怕陈老将军经不住旅途的劳累。

起先陈老将军是不服气的“老夫我行军打仗这么多年,走过多少路,你这小身板还来担心老夫”

从建康府出发后,就得日夜兼程,而且遇到水流湍急的时候,船摇晃得厉害,陈老将军没打过水仗,都是骑在马上,而且天天在船上,实在是无趣,站起来吧,船慌得厉害的时候难受,坐着躺着吧,老腰骨都不行了,自此再也不说不用停歇了。

对于两个小孩子来说,确实一段新奇的旅程,年年坐船坐得多一些,对安安来说是头一回,难得他乐意出去走动。在船上由于伙食欠缺,加上运动量大,安安竟然瘦了一些。

想到来的时候年年还是在船上过得周岁,如今回京城已经七岁了,沈陵想想自己也快三十了,也不禁慨叹时间之快。

他在船上整理了一下自己在淮南府得出的一些治理经验,水利方面的主要是给严清辉,严清辉这回升调了,不过调任的地方容易犯水灾,恰好他对这方面很有经验,沈陵总结自己治理淮河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这书沈陵还打算送给一些同僚,希望能对他们有帮助,毕竟治好了水,一是功绩,二是百姓之福。

由于在船上不好整日对着书本,实在是会恶心的慌,沈陵教两个孩子算术,古人不重算术,年年小时候沈陵只教过乘法口诀,如今他想想教一下心算,没想到安安在算术上的天赋更高,教他一些简单的算术,安安算得还挺快。

说明他的思维比较活跃的,安安也挺喜欢算术的,每天缠着他出题考他。

沈陵都可惜他生在古代,注定是要学文科的。

方氏笑着说道“安安和阿陵小时候一样,算术特别好,还非要我们考他。”

沈陵微微有些窘迫,他那个时候完全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好让他们送他去读书。

走走停停,他们用了将近两个月才到京城,下了码头,几位皇子亲自接陈老将军回京,以示圣上对舅舅的重视。

便没有沈陵什么事了,如今天色有些晚,圣上准许他第二日进宫述职。

看到熟悉的牌匾和门口,除了两个孩子,一家人都激动不已,六福来码头接他们的时候就泪流满面了。

文平昌和江氏也都在门口等着他们。

见着亲人,文以苓忍不住快步上前,眼泪决堤“爹娘”

大家在门口哭作一团,可把两个孩子给吓懵了,文平昌瞧见两个小外孙就挪不开眼,手里抱一个,手上牵一个,可算是喜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