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功名路(科举) > 第146章 146

功名路(科举) 第146章 146

作者:沈桑榆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4 05:27:28 来源:就爱谈小说

罗刹和蒙古来势汹汹,朝中分成了两派,一派主战,一派主和。沈陵是主战一派,都范到家门口了,如何能忍。

沈陵加紧同兵部研发新的火器,最好能研发出轻便一些的热武器,火炮移动起来太麻烦,如果战败,还有可能被敌方缴获,成为敌方攻打我方的武器。

所以沈陵想在不影响威力的同时,尽可能缩小火炮的体积以及重量。

其次就是火枪,如果有了火枪,才是真正进入热武器战争,现在的战争主要还是靠人力,炮弹是辅助,所以战争死伤太大,主和派主要是担心战争影响国内的安稳。

一场战争短到几个月,长到几年,劳民伤财,一旦国内发生动荡,很容易两面夹击。但如今皇权集中,地方安稳,再加上国库丰盈,正适合打压这些边境小国的适合。

沈陵很希望收复失地,尤其是蒙古、台湾这些地方。蒙古的分裂和俄罗斯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为了设立两国之间的屏障,硬生生将外立出去,并且抢去一大片土地。

中国的边境线太长,周围的国家太多,而且就现在,文朝所认可的统治区域,其实不太包括新疆西藏那边,那边有属于自己的统治,但是臣服于文朝,现在的民族隔阂是比较深的。

非我族类必有异心,满族、蒙古统治时期,汉人的地位就低。

沈陵坚持主战,这是头一回他和文官集团产生意见分歧,文官素来主和,武官主战,这也是文官集团和武官集团权力斗争的问题,一旦有战争,武官必定得势,对于文官来说,不是好事情。

沈陵实在有些不齿,关系到国家的安危,竟还在掰扯自己的利益。

不少人都来劝他,沈陵坚持主战“你们意思我都懂,我并非被武官所拉拢。我所惦念的也是国泰民安,先有国再有家,蒙古能打进来一次就能有两次三次,花钱买一时的安稳,若有一天他们不满足于这些钱,占领天下所获得可远远不止这些。”

当然同他一样主张的文官也是有的,严清辉算一个,他上书主战,言辞之激烈令沈陵拍案叫好。

文官骂他,武官自然对他有好感,陈老将军一把老骨头跪在圣上面前请求出战,圣上如何能让自己这么大年纪的舅舅出战。

陈老将军只不过是表示自己的态度,他这个年纪了根本不适合出战。

他同陈老将军还是淮南府时的交情,回京后,因派别的问题,来往变少,听闻他这般支持主战,陈老将军特地见他一面。

“像你这样顾全大局的文人真的不多,他们只知道武官手握兵权,位高权重,可守卫国家就是我们的责任,无关什么权不权,只要边境有人来犯,就得打出去求和弱者才要求和,如今国力强盛,去向蒙古求和亏他们也说得出来”陈老将军怒目,激动地猛地一锤桌子。

沈陵看着满头白发的陈老将军,心中更是难受,国家面前谈何私利,陈老将军这般岁数,还愿意为国厮,文人却只想着安稳,这是何等的悲哀。

他不禁想到了南宋,花钱买平安的典型代表,可最后的,还不是被元朝取代,他真怕历史又拐回去。

沈陵在朝堂之上据理力争,如果这个时候选择求和之路,以后必定会贪恋这种“和平”,长时间保持这种“和平”,一个国家的军队战斗力都将弱化,到最后根本大不了仗,军队也是需要锻炼的,沉迷于安稳,必将退化。

“大人所说劳民伤财,求和便不伤财吗口口声声上国,上国会向一连国家都不是游牧族求和岂不是笑话”

“游牧族便是窥探我朝的豺狼虎豹,今日给了一块肉,他们便知道有更多的肉,一旦胃口养大了,便是明日之祸”

圣上终于下定决心,准备增兵边疆,周将军在边境苦苦支撑,拖住蒙古与罗刹的脚步。

圣上派的是永安侯世子,永安侯府乃武将世家,镇守西北,除手中亲兵,还需调集各地军队,全力支援,京城的周围的军队是不能动的。

文官再如何反对,圣上下了圣旨,还是得全力配合,兵部、工部最忙,兵部负责调兵之事,后边的物资以及后勤都得工部负责。

还好如今国库充盈,打一场仗的钱完全是充足的,物资不可能一下子备齐,并且需要源源不断补给。

沈陵同时顶着好几项事情,他想抓紧把火枪研发出来,大概模型是有了,但卡在了弹药上。只能先把火炮改良完成,待永安侯回京面圣时,沈陵专门同他讲解了一下新型火炮的使用规范。

这个火炮能够180度旋转,火炮的威力他还没有改进完成,暂时只能做到这儿。

永安侯远在西北亦是听过他的名字,知道此次出征有他的一份功劳,好几位老将军都对他赞誉有加,更难得的是他在文官中名声也不错,即便因主战的事情,他在文官中依旧混得开,这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

在圣上下旨之后,沈陵给宋奇等人送过赔礼,写了一封信。不算是道歉,缓和一下关系,在这件事上他不想携带任何私心,在他看来朝堂之上不管如何斗,国家民族的安危存亡是底线,应该是一致对外的。

虽未言明,但关系却是也是缓和了。

永安侯和沈陵接触几次之后,便明白了为何他在朝中人缘如此之好,并非左右逢源,他行事极为认真,但做事也很少夹杂私心,很让人服气。

“沈侍郎,此次出征有你在后边,本侯至少能放心一半。我朝有你这样的人,是我朝的幸事。你虽不领兵打仗,但有些人的作用不在于冲锋陷阵,远在千里之外亦能对战事起决定作用。火炮对士兵们太重要了,本侯替此次出征的战士谢过沈大人。”

大军集结完成,圣上为永安侯践行,大军赶往蒙古边境。

战争打响后,战报每半个月来一份,沈陵对后勤物资格外注重,不容许有半点差错,这是承载了近十万大军的性命安危,谁都赌不起。

这样的情况下,第三次出海开始了,这一次又扩大了规模,有了前两次的经验,第三次安亲王不去了,换成了商贸部和鸿胪寺的人,两次平安归来,大家对航海的恐惧也减少了。

前线吃着国库,自然需要海外贸易增加收入,海外贸易带动了多少商户,原本沿海地段都是比较穷苦的,如今朝廷开始修筑码头,开放通商口岸,自是开始兴盛起来。

我朝已经和高句丽、倭国、暹罗等建立了航线,这几个国家比较近,商船来往非常方便,第二回的时候,商船从暹罗带回了许多热带的种子,沈陵让人在两广一带种植起来,暹罗就是泰国,泰国的水果特别丰盛。

沈陵一直想找玉米、土豆等高产作物,不过都在美洲大陆,目前还去不了这么远,希望能在别的国家找到。

如今海运发达以后,对京城最显著的好处就是热带的水果以及海鲜运到京城更加容易了。内地人不太会吃海鲜,觉得那东西腥气,像鲍鱼什么一般会晒成干,然后用来煲汤,内地的菜系里海鲜最大的用处就是煲汤。

沈陵组织了几场海鲜烧烤,做了几顿海鲜宴之后,京城渐渐流行起了吃海鲜。

这些官老爷们都吃起了海鲜,酒楼能不跟上吗,从沿海地带挖厨子,买海鲜,倒是兴起了一项新的生意,有些商贩就看到了海鲜的前景,开始从沿海收海鲜,然后一路海运过来。

靠海的渔民在这个时候其实生活非常困苦,目前像广东深圳这样的都还没有发展起来,沿海的地方还属于小渔村,出海非常辛苦,伴随着危险。

不过,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沈陵相信沿海地区的地理优势会逐渐凸显。

前方的战况不断传来,永安侯和周将军把蒙古和罗刹打回边境外,正备受鼓舞时,忽然间情况急转,我方的火炮被间谍出卖,罗刹掠去了几个火炮,回攻我朝,周将军受伤,被罗刹掠去一城,永安侯紧急退后,此次伤亡数万人。

传回京城,一片哗然,无数人指责永安侯御下不严,被间谍钻了空子。圣上如何不动怒,大好的势头被破坏了。

沈陵不建议临时调换领军“永安侯已经同军队磨合得差不多了对敌军也有较深的了解,此次失误也并非永安侯全部过失,若是陡然间换人,岂不是廉颇赵括”

陈老将军亦言,胜败乃兵家常事,并未全军溃败就没有完全失败。

好在还有永安侯的亲信保护,但周将军受了伤,还是需要再有个将领过去辅助,周将军在边关苦苦坚持了一年,如今还受了重伤,圣上立即派陈小将军过去,陈小将军是陈老将军的孙子,是陈家晚辈中最出挑的。

沈陵几乎天天在军械所,跟着军火工匠,天天研究如何加大炮火的威力,减轻火炮的体积,军械所有个独眼师傅,是被火药炸瞎了一只眼睛,他对火药很有研究。

但研究火药实在是危险特别大,沈陵上回都被弹到了一下,腿上现在还有疤痕,他立即做了一套防护服给崔师傅。

崔师傅穿归穿,嫌弃归嫌弃“麻麻烦烦的,又重又沉的。”

前方军队重新整顿之后,和罗刹蒙古又打了几场战,你来我往,双方军队都有些疲乏了,焦灼在那边,永安侯写信过来,罗刹和蒙古好似有意同他们耗着,罗刹又运了粮食过来,准备打长久战。

罗刹和蒙古就在赌,赌文朝耗不耗得起,耗不起就得给钱。他们甚至提出了三百万两的和平费,以及割让土地的要求沈陵如何能忍。

这等无赖的作风满朝文武皆痛恨,这场战争已经耗了一年多了,朝中有异议的不少,也就好在海外贸易赚钱,才能这么耗着。

“第一组准备放炮火”

沈陵望着对面的山头,那座山基本上被炸得寸草不生,山头在过去立了一个标志,这是他们的希望射程,炮轰得一声,灰尘伴着烟雾腾空,不一会儿,大家才看清那边的情况。

“报大人,此次击中目标”

围观的工匠、官吏们欣喜不已,纷纷围着沈陵恭贺“沈大人,终于成了”

“沈大人,多亏了您啊”

沈陵闻着火药的味道,笑着说道“也多亏了大家,这是大家的功劳,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大家都收拾收拾,本官立即向圣上汇报”

此次火炮,不仅在体积与质量上做了改进,射程比原先了提高了百分之五十,这是什么概念,火炮的射程就是火炮的威力所在,在战场上,如果能离得远远的就能打到敌军,那就不用费一兵一卒就可以歼灭敌方。

大大减少了我军的伤亡,其次在弹药方面亦是整改了,可以一次发五枚炮弹。这样一个炮火,在目前世界沈陵相信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上一世的历史中,西方列强就是这样对中国实行了的侵略,他们可以用几千人将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打倒,人肉之驱如何能抵挡热武器。

如今的火炮在战场上运用的好是利器,不好便是累赘,运送麻烦,打一下需要加弹药,所以火炮的利用没有那么高。

沈陵一想到罗刹和蒙古提出的要求就火急火燎,满身的弹药味就入了宫。

不仅圣上,中枢大臣们、武将纷纷前来观看,当一场炮火演示完毕,武将们都惊呆了,甚至有些缄默。

圣上震惊了几秒,站起来猛拍手,激动地走到沈陵面前“好好好我朝有此利器,何愁罗刹”

武将们沉思,有这样的火炮真的还需要他们来领兵打仗吗站在城门上轰几炮不就可以了

为此,几位武将还约沈陵喝酒,武将们都是直白的性子,沈陵也理解他们的担忧,说道“怎么可能无用武之地,几位将军都是从战场上厮杀过的,比下官更了解战争的残酷。兵器总归是死的,怎么用完全靠人,兵器永远是辅助,有了兵器不过是更好地打胜仗。有剑时,就要好好学用剑,有枪时,要好好学刷枪。如今火炮更方便,就要好好学怎么用这个火炮,术业有专攻,行兵打仗亦有自己的一套,我们文官说白了是要打理朝政的,武将保卫国家,一里一外,形成一个圈,没有你们护卫,不以成国,没有我们打理,不以治国”

当天沈陵被几位热情的将军灌得烂醉,下回见着他们约酒,都是绕道走的。

新型火炮立即加紧生产,造出一批,便由圣上亲兵送往战场,圣上对这批火炮尤为谨慎,若是这般利器落入敌军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这两年不仅是内陆不太平,海上亦是不平静,西班牙在琉球第三次扣押了我朝商人的货物,商人们集结起来向朝廷上书,请求圣上讨伐番人,追回他们的货物。

朝中又是一阵商讨,但如今有了新型的火炮,朝中主和的声音少了,而且西班牙这简直就是断他们的财路

朝廷一年在海外贸易商挣多少钱,年年都在增长,快要有国内税赋的一半了,官员们也是得到不少好处的。

几乎没有多久,圣上就决定收复琉球,海外贸易兴起之后就发现,这一块地方实在太重要了,这里和港岛形成了东南沿海的重要关口,门户竟然被番人占领。

打仗容易,但是打海战不容易,北方的战士很容易晕船,也基本上没有会打海战的将领。

沈陵这段时日频繁出入宫中,圣上暂定了吴将军,吴将军是南方人,善水。

圣上打算再找一个配合吴将军的,并非需要作战,而是细心一点,能照顾到军队打仗以外的,从罗刹这场战争当中,圣上也发现了,将领行军打仗可以,但太细的事情他们做不好。

沈陵能感受到圣上对他的一点点想法,几位大人亦是同他说,圣上极有可能派他协助吴将军。

这个消息传出来,家里面几乎日日朝着他哭,方氏不用说,她就这么一个儿子,上战场是多危险的事情啊

文以苓明知道朝堂之事身不由己,仍是抱有一丝希望“夫君,咱们能不能找个理由回绝了突然生病怎么样”

沈陵好笑之余亦有些愧疚,他忙碌的时候几乎顾不上家,幸亏两个儿子都大了,不用他怎么管教了,道“阿苓,这是欺君之罪。”

文以苓哽咽道“一定要去吗”

沈陵坚定地点点头“阿苓,我不想做逃兵。收复琉球,也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你放心,我会平安归来的,打仗的事情是吴将军做的,我不会打仗。阿苓,你没看到过我们的新型火炮,我来和你说说”

沈陵说再多,也缓解不了家里人的担忧。圣旨下来后,事情成了定局,家里的平安符一茬一茬地求回来。

沈世沐收到消息,考完院试没有等放榜就开始往京城赶,一直到沈陵出发前,沈世沐正好赶到京城。

沈世沐几乎不敢相信他爹居然要去打仗,他爹是文官啊

沈陵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这有什么不可相信的。沈世沐,下面爹爹要严肃和你说一件事情。”

沈陵收敛了笑意“我去之后,你就是一家之主了,爷爷奶奶年纪大,你娘是女眷,弟弟还年幼,你得担负起家里的责任知道吗”

沈世沐眼眶微红,用力点点头“爹,你得回来啊”

“你放心,爹爹一定会平安回来的。”

出发之前,边境传来好消息,新型炮火第一次上阵就歼灭了罗刹大半军队,蒙古当场投降,罗刹的首领被擒住。

关于战后如何对罗刹蒙古,沈陵走之前留下几句话,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们之前想要我们割地,我们让他们割地给我们,他们要我们三百万两因子,我们也要三百万两银子,不然就打过去。

可惜他要奔赴南边的战场,不然沈陵还真想和罗刹谈判。

沈陵同吴将军带领五万人马,坐船南下,船只配备了新型火炮,在船上沈陵对火炮手进行培训,快速加弹药,调整射向,在战场上每分秒秒都是性命。

他不参与战略安排,吴将军很满意,作为武将,最怕文官和他们唧唧歪歪,所以两个人相处下来还算合拍,吴将军负责战略,沈陵负责后勤。

一个月后,他们的海船抵达福州一带,有三万人马是从福州调集的,到了福州还不能立即打,赶了一个月的路,需要修养,其次军队需要操练磨合。

西班牙人自是收到了消息,海面上时不时有海船在巡逻,似是想探测一下他们的军队实力。

他们慢悠悠不着急,西班牙人倒是先来挑衅了,扣押了他们的渔夫,吴将军准备给他们点颜色悄悄,立即出了两艘舰船,轰了两炮两只船当场炸毁。

别说西班牙人惊呆了,吴将军都被这火炮的威力惊呆了隔这么远威力还这么大,那还怕什么啊

沈陵解说道“这个火炮可以连发五弹,所以提高了射中率,炮兵们需要提高射中率,当然可以这次操练一下。”

沈陵这些日子也没闲着,打听一下岛上的情况,岛上大概只有几千个西班牙人,不过西班牙的船只的确是挺先进的,沈陵想着战事结束后,搞一艘来研究一下。

了解情况之后,沈陵就没有后顾之忧,甚至觉得带五万军队有些浪费了,所以第一次交战,吴将军只出了一万亲兵。

西班牙的船根本近不了他们,就被炮火给轰了。

沈陵能想象清朝被轰开国门的惨烈,大抵也是如此。

他们乘胜追击,一举杀到岛上,西班牙人逃都来不及,只能投降。

吴将军意犹未尽道“这是老子打得最没成就感的仗,还没怎么打,就他妈结束了”

沈陵哭笑不得,这场战争基本上没有伤亡,没怎么费力就登上了琉球,他们先把琉球岛上的西班牙人都给关押起来,带回福州,岛上还有不少原住民,对朝廷的到来非常激动。

琉球岛朝廷肯定会重视起来了,这边做一个对外窗口非常不错,船队停靠休息,像一个中转站。

沈陵接连书信回京,这一场战打得比预计简单多了,两个月不到,就结束了,关于西班牙人如何处置,还需要看圣上。

对西班牙肯定没办法对罗刹这样了,罗刹就在边上,比较好威胁,西班牙太远了,估计派到这边的也不是什么重要人物,杀了都不会可惜的。

所以沈陵也在想怎么才能利益最大化,他捡了几艘西班牙的无敌舰船,不得不说西班牙的造船技术确实高,西班牙出海更多,更懂得什么的船更适合海上航行,沈陵打算带回去研究研究。

他们在福州等了京城的来信,圣上命吴将军在琉球岛上待命,沈陵押送西班牙的几个头头回京。

在路上,沈陵和西班牙人倒是聊了起来,他会英语,西班牙人和英国打交道还挺多的,自然也会英语。

他打探了一下欧洲如今的情况,如今欧洲地理大发现已经完成了,看来美洲已经被发现了,西班牙和英国的摩擦不断,不断争夺海上霸主的位置。

海船行驶到渤海,下了码头,就换马车了,圣上特地派了皇子来接他,沈陵有些受宠若惊。

沈陵关心和罗刹的谈判,他们去之间刚打完仗,他去了三个月,罗刹的使者上月抵达了京城。

沈陵回京受到了热烈的迎接,他稍作休整立即进宫面圣,一连打了两场胜仗,圣上正是春风得意之时,人瞧着都似年轻了。

“孝原,不是让你好好休息休息再来吗你辛苦了,这两场胜仗,你功不可没。”

沈陵道“谢皇上厚爱,臣想快点向皇上报告情况,关系到天下,臣不敢耽搁。”

圣上舒心地叹了口气,沈孝原这一点就让做君主的很是喜欢。

沈陵汇报了一下琉球岛的情况,以及目前从西班牙人口中得知的消息,圣上对于西班牙不太在意,只在意琉球有没有收复。

沈陵却极其在意欧洲那边,欧洲必定要建立联系,若是工业革命还是发生在欧洲,他希望中国也能搭上这班列车。

话题转回罗刹,如今还在同罗刹谈判,罗刹不同意三百万两的赔偿,割地也不愿意割这么多。

沈陵笑得一连温和“皇上,我朝又不是打不过去,打过去便不是这么点地方了。”

沈陵思考者从俄罗斯进入欧洲的可能性,好似更近一些

圣上顿悟,命他加入谈判团队,赏赐了一番,放他出宫了。

沈陵加入谈判团后,不仅抬高了价格,还增加了土地,几乎是把俄罗斯在亚洲这一块地方分了一半。

宋奇问道“这能成吗”

沈陵知道讨价还价的心里,300块的东西总有人想要还到100块,那既然这样不如提高到500,我让你还到300。

沈陵不动声色地安排了一场军事演习,请俄罗斯使者观摩了一下他们的炮兵演习,那炮火猛地砸下一座山头,罗刹使者脸色都变了。

沈陵还笑眯眯地问道“罗刹国国王想必未见过此等厉害的武器,有些可惜,不若我朝将士去罗刹国都演习一番如何”

使者吓得胆子都要破了,这,这是要攻打国都立即书信一封回去,同意,他们同意三百万两银子

满朝文武皆哗然,三百万两银子这简直不可思议。

第一笔战争财被载入了历史,这个条约被成为蒙古条约,成为第一个平等条约。战争不再是烧钱的象征,圣上想复制罗刹的成功,用在西班牙上面。

沈陵表示不太可能,西班牙和罗刹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沈陵倒是希望和西班牙谈判,通商,并且不许征收关税。

这些西班牙人用处不大,但是可以带他们开辟去欧洲的航线。

“沈侍郎接旨传圣上旨意,工部侍郎沈陵,卫国有功为户部尚书入中枢院,钦此”

“臣遵旨”

沈陵捏着圣旨,望着青天白日,从建业县的小巷子里走到这四九城的中心,他用了三十六年,他不仅护住了国土,还开拓了疆域,曾经觉得一个秀才就能满足,而如今他妄想着更远的星辰大海。

也许,一切都是从一小步开始的。而未来,有更多的可能。

正文完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