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清穿之四爷家的纨绔嫡次子 > 第 135 章

清穿之四爷家的纨绔嫡次子 第 135 章

作者:痒痒鼠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4 05:45:30 来源:就爱谈小说

自古以来, 各大寺院的经济来源, 主要靠从朝廷到地方的各级官吏, 以及士绅贵族施予的银钱和土地来维持。

当然也有不法和尚靠勾结官府,抢占百姓田舍, 甚至兼并、侵占邻近寺庙来扩充自己的寺院和势力;或者出家人本身的社会实力, 下层百姓为了求神佛保佑, 以消灾避祸而主动, 给寺庙捐献的银两、土地、房舍等等财物来源。

反正不管怎么说, 银钱和土地,始终都是大头。

银钱方面且不说,单论土地。

土地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在以农耕为主的华夏文明更是如此,历朝历代的朝廷都是非常重视寺院土地管理。康熙六年礼部统计全国各地官建大寺庙共6713处,小寺庙共6409处。私建大寺庙共8458处, 小寺庙共58682处。

全国的大小寺院近8万所,僧侣大约110292人,尼姑共8615人。然后全国每年以四到五万个新度牒的数量增长, 如果再加上民间的私造度牒, 假度牒也没有的野和尚,野尼姑,更是无法计算。

看似出家人都是一副“空澈为上乘, 以虚无为宗旨,四大皆空,六尘不垢”的模样, 对于民间“户婚田土钱债”之类不屑一顾。即便是自身出现种种困惑与矛盾,只要“坚持戒律、恪守宗风,参禅悟道”“朝朝面壁、夜夜蒲团”,都会使其“与俗家无涉”。

但是事实上那

就连大清国的县令们都要狠狠地羡慕一番出家人的,“薄田百十亩,古佛两三龛,黄虀脱粟可以果腹,晨钟宵梵可以养性,所谓与人无患,与世无争者,其在斯乎”

一家寺庙“薄田百十亩”,近八万所寺庙,占有的土地可想而知。

广州知府冯协一,先文华殿大学士冯溥之第三子。应顺天乡试不中,随例荫父爵谒选吏部,授浙江绍兴府同知兼摄山阴知县,因为政绩优等,去年刚升任广州知府。

出身于文风鼎盛的北海冯氏家族,又有他父亲留下的恩荫,当然不会是一般戏词里的知府一样“三年新知府,十万雪花银”。虽然他也和其他知府一样讲究一个牌面,出门做“六人抬”大轿,日常三十个长随,三十个师爷,轿夫,厨子、门房、跟班、拿印的

但是他和其他的知县、知府,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官职的儒生,还是不一样的。这些人大多只精通八股,却不精通职务,但他通晓政务,处世灵活,这也是皇上派他来广州的原因之一。

今天他正因一个试图阻碍清查土地的地方士绅恼火,听说小四阿哥在白云山的故事,听完小四阿哥的传话后,登时哈哈哈大笑。

这些老和尚,竟敢算计他们的小四阿哥

冯协一起身就要领着人去白云山,准备来个“杀鸡儆猴”,杀一杀那些阻碍清查土地之人的锐气,就见他的三十个师爷中的一个,吞吞吐吐地问道“老爷,你看这白云寺”

白云寺在广州威望太高,不大好动。

其他的师爷纷纷点头,但有一个师爷没点头,他也开口,却是相反的态度。

“老爷,康熙五十年,皇上就有下旨,全国上下,不得再私造寺院,严格管理度牒发放事宜,此举虽然还是没有阻止大清国出家人的日益增多。但皇上的意思很明显。”

“寺庙占据土地太多无需缴纳赋税,僧人太多良莠不齐,严重影响国家税收”

冯协一对这位师爷点点头。

甭管你是出家不出家,有本事一家搬出去大清国出海去,否则二百年内,大清国估计都是这样子,任何人都不得私下大量占有土地。

对着其他的师爷说道“说起来我们官府,也算是和地方士绅,里长村长们,以及这些出家的和尚尼姑们,一起管理地方。”

“我们是朝廷法度,地方上是宗族规矩,佛门道门是情感寄托。”

“但是这有个一二三,有个谁最大的说法儿。历朝历代重视佛门,可历朝历代也不是没有灭佛的。你们以为,四爷会容忍白云山置身事外,继续占据两千亩良田”

冯协一说着“狠话”,对这些师爷倒是没有生气,不是谁都有他父亲当年的眼光,知道诸位皇家阿哥的性情手段。当然他也不大聪明,所以别人越是笨点儿,才越好不是

冯协一一番准备,踱着八字步出来府衙做进他的“六人抬”大轿,领着他的长随亲信,衙役侍卫,一路上敲锣打鼓,浩浩荡荡地朝白云山而来。

围观的百姓都欢欢喜喜地看热闹,兴高采烈地议论。

“哎呦呦,白云寺的住持,那可真是佛门高僧,有德之人。”

“那可不是皇上要清查土地,那么多老爷们想方设法地阻拦,瞧瞧人家白云山,一出手就是主动上交一半土地。”

“我们知府老爷这次要高兴坏了,我听我那做厨子的族叔说,这几天知府老爷让那些人气得天天上火。”

“怪不得。你们瞧那个“佛门大德”的大匾额,这好像还是知府老爷的亲笔”

白云山的各家寺庙,各家住持傻了。

小四阿哥哎,我们这也是互相宣传一波不是您怎么能一句话,就,就,就让我们交出去一半的土地啊

一声声佛号响彻白云山,一个个佛门高僧唉声叹气,一个个佛门子弟捶胸顿足可这知府大人的队伍马上到了,四福晋和小四阿哥刚刚领着人下山回行馆了,他们该怎么办

十几位住持领着人站在上山的道路上,苦哈哈地迎接知府大人的“大匾额”,心里头都在滴血。

冯协一接过他们的土地文书,坐到一个大躺椅子上一边翻看,一边丝毫不客气地吩咐人丈量土地,偶尔抬头看一眼

嚯,这十多位老熟人,今儿倒真有几分得道高人的样子,冯协一更为开心,打算今晚上就去到四爷那里请功。

四爷懵。

妻子和儿子逛街还没回来,四爷得到侍卫传来的消息,急匆匆地就来找皇上,皇上听完后也是瞪眼。

但是皇上面对冷面四儿子,护孙子的心理一下占据上风。

“这个嘛,小孩子玩闹,我们就不要管了。一帮子老和尚,都多大岁数了欺负我们弘晙一个六岁的小孩子,惩治一番很好。”

“朕认为弘晙做得对。”

四爷嘴角一抽。

“回汗阿玛,儿臣也认为弘晙做得很对,是儿臣的疏忽,忘记佛道两门占据的巨量良田。”

“儿臣建议,严查广东省的各家寺庙,违量土地一律没收;严格管控出家人数,以及度牒发放;对于嵩山少林寺等寺庙享有官府所赐予的免除粮差等特权,废除;僧人的免丁钱增加”

这回轮到皇上不认同了。

佛道两家可是大事,谁都知道佛道两门都是不事生产,但是老百姓过日子,谁没个苦处哪个不需要一个“心灵寄托”

四爷当然也明白这个事情。

四爷也明白,经过明清朝代更替,汉族的文人士大夫们对于大清的统治心怀不满,反抗情绪强烈,很多人逃入佛门,遁入空门。他们对于汉家佛教,既要收笼一部分人,又要排斥压抑一部分人,更不好处理。

“儿臣明白。”

“但是现在,大清国的僧人数量日益增多,且大多都是青壮年劳力,于国大碍。还有很多信佛之人为了给僧道日用纠集银钱,购买贫家人的田地赠与,以致民田减少,也是民怨之一”

四爷认为,纵然国家和朝廷都需要老百姓有个“信仰”,各地方官都需要佛道两门协助地方上的风教、行政。但现在的情形,如果不适当地压制一番,将来僧人的数量将是国家的一大患。

“儿臣相信,对于种地的乡里民众而言,精神层次上的慰藉很重要,但他们更执着于务实求存,更希望这种精神慰藉能够落实实处,以解决人生的实际需要为最终归宿。”

皇上愣怔。

父子两个一番相谈,傍晚时分弘晙阿哥从外面回来,莫名地迎来所有人的热情欢迎。

皇上哈哈大笑。

“玛法的乖孙孙就是聪明。”

十四阿哥胤祯抱着小侄子举过头顶,也是哈哈哈大笑。

“弘晙就是聪明。”

弘晙呆愣。

就连他阿玛脸上也有笑影儿。

弘晙还以为自己欺负了白云山的和尚们,玛法和阿玛都要“教导”他一顿,迎头而来的夸奖是什么情况

奈何家里长辈虽然都觉得小孩儿的做法非常解气,都觉得,这是小儿玩闹,不应该给予过多的夸夸,都不和他说明情况,都看着他又是迷糊,又是纳闷,又是开心的小样儿乐呵。

问他额涅,他额涅也是一头雾水。

弘晙阿哥好奇的抓耳挠腮,还不敢出言询问。

弘晙阿哥今天玩一天,读书和写书等事儿都没做不说,好像也没有在街上抱打不平啊

可就是没人主动和他说一个原因。

一直到他用完晚食,洗漱沐浴换了亵衣亵裤,才在魏珠的通风报信下,知道冯协一来了,跑去听一耳朵才明白。

“广东寺庙众多,无人经营荒废的更是无数,大多占据百姓田庐经过白云山一事,下官相信,广东省的土地清查一事,会更为顺利,这都是小四阿哥的功劳。”

“盛世良民为子思孝,为弟思悌,循分守法,与人不争,即属现在修行,自必削灾,福不必惑于邪妄好佛好道之有损而无益,而惮其心于父兄、宗族、朋友,婣婭之间,将不求福而福可自至下官以为当严办一番。”

冯协一长相斯文,年过四十也是风度翩翩,一身藏青色的一裹元,端得一派“为国为民”的文人气度,还对穿着一身亵衣亵裤小拖鞋就跑出来的小四阿哥,露出一个“分外慈爱”的笑儿。

小四阿哥也对他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

听起来冯协一还真从那些老和尚手里,收回来一半良田,小四阿哥高兴。

四爷端坐,眼角余光瞄到儿子的小样儿,眼里的笑意一闪而过。

还是一本正经的样子。

“收回土地只是其一,查出来有非法出家的僧人勒令还俗,其名下僧田收公。查出来有僧侣祸害地方,一律取缔、严惩。”

“整个广东省的官私寺庙,只能少,不能多。无人的寺庙,如果修缮费用大过拆除费用,就拆除;若是完好能用,就用来给当地的小娃娃读书用。”

“下官遵命。”

冯协一得到四爷的鼓励,那个高兴。

一般来说,官府和佛道两门是互惠互利。可是以儒学为正统的文人士大夫们,要维护自己所秉承的正统,就要佛道划清界限反对僧道的浮夸,反对巫觋对神灵的阿谀奉承,宣扬、推广、运用“仁义礼智信”等等道德教育。

冯协一昂首挺胸、高高兴兴地退下。

四爷看向儿子。

弘晙阿哥一下扑到阿玛怀里,那个得意洋洋的快乐劲儿,别提了。

“阿玛,大清国人需要精神寄托,可以玩游戏,看话本儿,养小动物啊。”

亲阿玛抱着儿子,嘴角一挑。

“弘晙说得有道理。但是佛门,不能打压太过。”

“我们要统领人心,就需要给全大清国人一个统一的信仰,不管是佛寺还是道观,天主教堂,清真寺庙等等,都一样的态度。”

四爷将朝廷对各家宗教,尤其是藏传佛教、汉传佛教的态度,原因,效果一一道来,要让儿子明白,宗教对于国家稳定的作用。

笼络藏民、团结藏区,通过这些宗教教义,约束大清国人的行为等等。

弘晙阿哥听得连连点头,眨巴大眼睛,瞬间问题就出来了。

“弘晙明白。”

“阿玛,那我们要兴工商,也要找一个工者和商者的信仰出来吗佛家有如来佛,有各个大大小小的佛门圣地;儒家有孔庙,道家有龙虎山道士,墨家和商家也要有啊。”

四爷愣住。

“此事阿玛会考虑。明天不是要和你玛法去巡视水师快些去睡觉。”

“要阿玛背。”

亲阿玛捏捏儿子的小鼻子,起身蹲身背着儿子回去睡觉。

弘晙趴在阿玛的背上,开心,幸福。

下人们瞧着四爷背着小四阿哥慢悠悠踱步的样子,都是乐呵。

亲阿玛无视众人的目光,另有交代。

“明天去水师大营,记得要乖乖的。”

“弘晙乖。”弘晙阿哥开心,还主动交代,“玛法答应弘晙明天下海玩一次。”

四爷眉头一皱。

“不能和今天一样闹出来大动静。”

“弘晙下海玩啊阿玛。”弘晙直觉他阿玛口中的“大动静”,和他认知里的,不大一样。

“只能在浅海区域,不能脱离侍卫们独自玩耍。”

哪还有什么乐趣儿弘晙阿哥嘟囔一声,趴在阿玛脖子上不说话。

亲阿玛对儿子的脾气还能不了解

也不多说,反正明天让侍卫们盯紧就是。

第二天弘晙一大早醒来,想起要去水师大营的事情,麻利地爬起来,洗漱穿衣,兴冲冲地跑来找玛法一起用早膳。

皇上取笑乖孙孙。

“天儿还早,弘晙阿哥不要着急哦。”

弘晙阿哥嘴里还有一口小包子,没空和他玛法说话,咽下去后才回答“晚些天气热,玛法要早出门。”

皇上悠哉哉地喝粥。

“玛法不怕热。”

玛法骗人。

弘晙阿哥专心用早膳,不搭理他玛法。

奈何他玛法说不着急,那就是不着急。一直等到太阳老高,才抬脚出门。

弘晙阿哥听了满耳朵的“早朝争论”,等到出发的时候,兴头已经没有一半。

等到他和他玛法一路上,慢悠悠地,来到位于海边小岛上的训练大营,已经到午时。弘晙感觉到他又困又饿,兴头都没了,人也焉巴了。

大中午的太阳火辣辣,海岛上的海鸟都朝弘晙阿哥飞来,他也没精神。可是,弘晙阿哥还没进大营,光看着迎接的将士们,就是眼睛一亮,瞬间饥饿和困倦都没了。

陈当家嗷嗷嗷

“陈当家啊主人。”小系统也蹦出来,“长得美怎样发型都美嗷嗷嗷”

作者有话要说 师爷、轿夫,厨子、门房这些,古代当官的自己雇佣,属于小吏吧,也是官员自己掏腰包。感谢在20200224 21:39:0220200225 16:54:4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小小燕子飞啊飞 3个;奶糖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云天 20瓶;浅幽 10瓶;易娜 9瓶; 5瓶;小小燕子飞啊飞 3瓶;rabbit、○`e○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