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科幻 > 清穿之四爷家的纨绔嫡次子 > 第 141 章

清穿之四爷家的纨绔嫡次子 第 141 章

作者:痒痒鼠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09-14 05:45:30 来源:就爱谈小说

皇城的人听着一声声传下来的圣旨, 两眼发直。

还有是一向与人为善, 和和气气的八贝勒亲自站城楼上宣读圣旨

额涅幺亲娘幺, 明年夏天也不让他们家安装风扇

那谁谁谁那个亲友在九阿哥手下做事,听说九阿哥还要生产照明的“雷电”,自己跑不用马拉的马车都没他们家的份了

皇城内的各衙门官员,甭管是有没有上折子阻止宫里安装风扇, 都让皇上这个操作吓傻掉了。

那是他们一家人, 一大家子, 父母祖父母各家成家的兄弟都是住在一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一大家子人啊,皇上

皇上朕听不到。

众人不服,都觉得他们的皇上不可能这么“不讲道理,不宽宏大量”, 都知道他们的八贝勒好说话,都认为小四阿哥还小,那么乖巧懂事

可这圣旨是实打实的啊。

再想想,他们闹腾醇郡王胤祐和八贝勒胤禩,闹腾一个夏天,两位皇子不也没有提出来异议, 十三阿哥胤祥一回来,就引来小四阿哥的“生气”, 皇上的护短,这绝对是十三阿哥的问题。

他们可都还记得,当年十三阿哥被囚禁在养蜂夹道, 就是还不到一岁的小四阿哥去看他十三叔哭几嗓子,一向正派守礼的四爷就顶着皇上的怒火帮助十三阿哥。

凡是自觉有头有脸的,对头,不是自觉有头有脸能说得得上话的,还真没几个专门上折子严词抗议宫里按风扇,都来找“贤能、有礼、亲切”的八贝勒。

八贝勒,您不能任由十三阿哥这般作为。

八贝勒,你是我们的八贝勒,最是贤明和气人。

八贝勒,我们家里上有老母,下有稚子,可热不得啊。

八贝勒哈哈哈。

今儿爷不想装好声气了。

今儿爷也是有人心疼,有人爱护的人了。

今儿爷也要任性一回了。

八贝勒胤禩,今儿还真有点儿春风得意,扬眉吐气的味道,和每一个来吐口水的人,包括宗室长辈的打滚撒泼,一律郑重表示,爷也是惹不得的人。

发生了什么

八贝勒你怎么了

八贝勒的笑容还是那么温文儒雅。

爷好得很,从未有过的好。

话说八贝勒胤禩“慷慨激昂”地宣读完圣旨,定定地望着太阳下的紫禁城、皇城,内城好一会儿,胸腔里还是勇气满满。

静下心感受一番,没有后悔,只有痛快。

怀抱着明黄色的卷轴慢步走下来,面对十三弟迎接他的热情拥抱,也伸胳膊热情地抱抱他这位一向耿直的十三弟。

兄弟两个抱在一起,满满的都是鼓励和支持。

“八哥,好样的”这是胤祥对八哥刚刚那番举动的夸奖和认可。

胤禩笑一笑,和以前一样的温润如玉,眼睛里却是多了一分来自灵魂深处的自信和坚定。

“八哥一直想做一个完美的人,做一个没有错处的人,符合所有道德要求的人。”

“努力,不断努力,读书进学与人为善,告诉自己要坚强乐观,哭也是自己背后偷偷哭可八哥现在倒是有点觉得,就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顿了顿,他自己也觉得挺神奇的变化,面对十三弟认真倾听的样子,接着说道“八哥现在就觉得,痛快,开心,不是因为其他人的所谓认可、赞美而开心,是自己想要开心,发自内心的真的开心。”

胤禩说得不大明白,但是胤祥听懂了。

哈哈哈笑,声音洪亮。对他八哥这个变化很是欣赏。

“这就对了,八哥。就是黄金白银,不也有人说它们是俗物我们就是普普通通的人,可不要勉强自己去追求圣人都达不到的圣人境界。”

“老百姓不都说,人嘴两张皮,反正都是理只做我们自己知道自己是对的,无愧于心就行。”

“十三弟说得对。”

如果是以往,胤禩肯定说这样做太不够委婉,有伤和气等等,可他现在就觉得,他为何一定要委婉、和气

“记得有一次次弘晙就说,大部分人都是屁股决定脑袋,当时八哥还认为弘晙是受到四哥的影响,心里还担心。现在想想,还真是有道理。”

你们既然不用脑袋思考,撅着屁股对人,就算他不是四哥那样一脚踹出去,也没必要给好脸色。

胤祥又是哈哈哈大笑。

“屁股决定脑袋”这说法新鲜。

哥俩个一起回南书房,边说边讨论这个“屁股决定脑袋”的事情。

比如有自己的屁股决定自己的脑袋的人,有别人的屁股决定自己的脑袋的人,还有那脑袋清醒但是屁股决定嘴巴和纸笔的人

“乍一听,确实会觉得弘晙是小孩子,说得太过不留情面,可是八哥你看看,弟弟这次回京多久就发生这么多事情。”

“改革的好处他们不知道吗不管是范仲淹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变法,不管他们有多少缺点,哪个不是实打实地给国家带来好处那风扇,多好的事情,可他们就是要阻拦,他们没享受吗”

胤祥大肆吐糟,胤禩很是明确地点头,没有之前的言语不详,态度暧昧的应对。

“别的不说,两轮车出来后,先铺上沥青路面的地方的人,进进出出骑着两轮车,不要太方便。”

“内务府和工部对橡胶的研究也有了进展,都说去除它里面的微弱毒性后就可以使用。有橡胶安装在两轮车上,更快更方便谁都会修一修,不用养马,不用做马车,四九城的街道也好像一下子宽敞很多。”

兄弟两个一番谈心,都觉得颇为投机,“对外政策”上也取得了一致。

所以现在胤禩面对他“需要见”的人,就是这样一副态度。

凭什么他大哥就能任性地犯蠢

凭什么他二哥就能肆无忌惮地嬉笑怒骂甚至甩鞭子

凭什么四哥就能冷着一张脸你们就怕得大气不敢喘

他也可以。

胤禩真的决定他的可以,就算他性格已经形成,做不到大哥、二哥、四哥的样子,可也能让自己活得潇洒自在一点儿。

有了家里人给八贝勒胤禩的“底气”,他真心觉得自己不需要怎么在乎世人的评价和目光。

反正有小侄子在,就是圈禁了,也能出来,怕什么胤禩觉得他现在底气足足的,晚上回到家里面对妻子,也没有以往那份不得劲儿,很是坦然自然。

八福晋瞧着自家爷们的样子,还别说,真还挺顺眼的。

“爷这样轻松多了,咱管不来别人的嘴巴怎么说我们,自己过自己日子就好。”八福晋觉得八爷以前活得太累,睡觉的时候也不敢放松。

胤禩很是坦然地用茶,坦然地点头。

“爷之前也是迷障了。总觉得家里人不重视自己,不爱护自己,要从其他人给予的认同和赞美找存在感,成就感。”

“不光自己累,还让福晋也跟着受累。”

家里人怎么不重视自己

胤禩真觉得自己挺糊涂的,钻了牛角尖。

八福晋一愣。

随即眼睛湿润。

掏出拍子擦擦眼角,轻声说道“我们是夫妻,什么累不累的。爷能想通就好。”

胤禩心里一叹,更觉得对不住自家福晋。

“你放心。”

八贝勒一个人的改变,带来他整个府邸人的改变,胤祥等兄弟自然都有感觉。

出发去蒙古的淳郡王胤祐和十二阿哥胤祹放心地出发,一众兄弟来送行,都是满满的祝福话。

“到了蒙古,做一番大事业。七哥和十二哥加油。”

淳郡王胤祐严肃着脸没有说话;十二阿哥胤祹笑着接口,“以前不懂加油的意思,现在五哥和九哥研究石油,弟弟算是明白了。”

“加油加油,一起加油。”

一众兄弟哈哈哈笑,他们敢保证,弘晙小侄子说的“加油”,不是因为“石油”。

诚亲王胤祉看看时辰,说道“兄弟就送你们到这里,一路顺风,蒙古气候环境不适应,切记注意保重身体。”

“有什么其他需要的,尽管来信。”

“一定写信。”

一伙儿兄弟愣住,却原来是淳郡王胤祐说得话,反应过来又是哈哈哈大笑。

恒亲王胤祺乐哈哈。

“你说你和八弟这一夏天遭的罪”你和八弟的想法能一样吗你还就硬生生忍着,也没想着写信求一求帮助,“不是五哥说,这有些事情,就要学会和汗阿玛告状。”

傻乎乎地自己硬抗一个夏天,想想就想笑。

八贝勒也笑,一点儿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或者难为情。

“此一去,山高路远,七哥多保重。”

胤祐看看这位和他合作一个夏天的兄弟,也算是半个难兄难弟,对八弟的能力很是欣赏,对八弟的这番变化,也让他走得更为安心。

胤祐对八弟轻轻点一下头,转身打马而去。

胤祹紧跟着七哥的身影,回头看一眼还在不停挥手的亲人们,一拍马屁股,追上七哥。

胤祹没想到他这辈子还能有做大事的机会,还能去苏麻喇姑玛麽的家乡看看,亲手将苏麻喇姑玛麽的家乡建设得更好,离别的愁绪并没有多少,反而是期待和兴奋多一些。

马蹄声渐渐远去,后面跟着的大队人马也陆续出发,官道上渐渐看不到人影子,一伙儿兄弟慢悠悠地骑着两轮车回城,都问十阿哥胤俄一个问题。

“十哥十弟,你看七哥七弟,十二哥十二弟都启程了,你和二哥打算哪天启程”

“从十三哥十三弟回来京城到现在,这都十天多了,还不出发”

十阿哥胤俄一扬下巴,“是二哥说还要准备准备,我也不知道准备什么。”

哎呦呦。

九阿哥胤禟先开口,“行啊十弟,瞧你这声二哥喊得近乎的。连二哥准备什么也不知道。”

十三阿哥胤祥也说,“是不是要拉一大波商者去”

诚亲王胤祉一愣,立马反应过来。

去北方建设港口,和七弟、八弟去蒙古办学修路等等基础事务不一样。建设港口,开港做生意,最需要商者。

“是要多准备,要有足够的银子。不过也不能再拖了。再拖下去,就入秋了。”

胤俄也知道入秋后北方太冷,“我晚上去问问二哥。”

一伙儿兄弟一边慢慢地骑车一边聊,回来皇城后各自忙乎。还在广州的皇上、四爷、十四阿哥、小四阿哥也是忙乎。

忙乎着收拾他们打捞上来的沉船。

初秋的午后,皇上牵着乖孙孙的小胖手散步,望着忙乎的热火朝天的各位古董爱好家,收藏家,鉴定家等等,“昨儿个鉴定出来一套定窑白瓷的茶具,张廷玉还说,这一定是皇家沉船。”

弘晙阿哥的大眼睛“咻咻咻”地发亮。

“是南宋的沉船吗”

“还不确定,当年南宋的宝物到底有没有,藏到哪里,现在还没有明确的说法。”

弘晙阿哥小小的失望。

不过宝物只要存在,就一定能找到。

正待说话,张廷玉大人抱着一箱子跑来。

“皇上,小四阿哥,这应该是一套宋徽宗御用的汝窑天青。”

皇上一愣。

汝窑天青他也喜欢,可是存世的实在不多。

手里的小瓷碗在阳光下发出纯净的天青色,一种自然含蓄,淡泊质朴的美扑面而来,皇上小小的激动。

汝窑一向被人们列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而宋徽宗赵佶执政时期,正是汝窑是其烧造史的全盛时期,其产品胎质细腻,灰中泛黄,俗称“香灰黄”,釉面有细微的开片,釉下有稀疏气泡;釉色淡青高雅,造型讲究,不以纹饰为重。

加上宋徽宗信奉道教,这一时期的汝窑瓷器正是这种道教审美情趣的反映,皇家的一应用具俱是反映出道家清逸、无为的思想境界,那个时候的朝野上下都随着这个风尚。

皇上捧着小瓷碗正要说话,就见年希尧乐哈哈地捧着一个大瓷瓶过来。

“皇上,那边一个大箱子,应该都是正宗的钧窑瓷器,包装得好,一个都没有破损。”

皇上眼睛一亮。

弘晙阿哥也是眼睛一亮。

张廷玉大人也是眼睛一亮。

钧窑也是宋代的五大窑之一,在宋代被称为“花瓷”。因为它的烧成工艺不同于其它,为二次烧成,其第一次为素烧,然后施加釉彩,再进行第二次窑烧。

瓷釉则是利用铁、铜呈色不同的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天青、月白等色,具有乳浊不透明的感觉。

常见的釉色有玫瑰紫、海棠红、梅子青等等。釉面常出现不规则流动状的细线,被称为“蚯蚓走泥纹”,加之钧釉在烧制造过程中变化无常,不为人工所控,后人难以仿制,故有“钧瓷无双”之说。

皇上小心翼翼地接过来这个式样简单大方的小瓷瓶,细细端详,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让弘晙阿哥更为好奇。

难得张廷玉大人还记得他的老师身份,眼睛望着那个小瓷瓶,对小四阿哥说道“唐代的花釉突破一件作品一种釉色的传统规律,但花釉仅仅局限于黑釉器物,到宋代,复色釉的技艺得到很大发展。”

“就其瓷釉的基调来说,仍然属于青瓷系统,天青、灰蓝、月白诸色只是浓淡不一、色度差异。瓷器上所出现的红紫色相是在釉中加入铜,铜红对窑温和烧成气氛比较敏感,它必须在一千度以上的高温,才能出现美丽的效果”

面对这样巧夺天工的精美物事,弘晙阿哥喜欢,也听得连连点头,尤其他玛法说道“自从有了玻璃,很多人家都用玻璃,玻璃确实好,但瓷器也不能丢弃。”

“玛法,弘晙都记得。弘晙喜欢瓷器。”弘晙阿哥大眼睛闪亮,提出他的问题,“玛法,瓷器既然在宋朝就发展到成熟期,我们现在要怎么发展”

不能只抱着古董,一味地拾取先人的恩泽。

皇上哈哈哈大笑,“这还不简单。”

“瓷器要发展,可以吸取西洋国家的瓷器技艺,多方发展。”

玛法已经习惯地来个“中西结合”,弘晙阿哥挺高兴。

“玛法,弘晙知道年大人对瓷器熟悉,可以更多地将我们大清国的瓷器出口到西洋,顺便将广东的蛇胆酒、蛇胆膏等等也出口出去。”

年大人一愣,喃喃不敢说话。

喜欢研究瓷器,研究西洋学问是他一个爱好,生怕皇上认为他不务正业。哪知道皇上大为认同乖孙孙的话。

“广州的出口,不光是瓷器玻璃等等,可以根据广州的当地条件,扩大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

张廷玉大人眼皮一跳,年大人也是心里一惊。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0228 10:41:1820200228 15:59:5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27972315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天使落翼无泪 10瓶;绿绿绿绿蚁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