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xpt4 > 玄幻 > 清穿之瑾妃(甲午) > 第3章 进宫

清穿之瑾妃(甲午) 第3章 进宫

作者:红烧雀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09-13 17:07:54 来源:就爱谈小说

玉瑾并不知太后娘娘准备怎么安排她和皇上见面,所以李玉盛这突然一喊,她正是有些懵,哪知道他喊完,竟然就将她送回了储秀宫。

她略一思忖,发现这宫中,真是处处讲究,大概她在赏花时,就有人在赏她了。

长善带着玉瑾坐上了回府的马车,一路上,长善都很沉默。

而玉瑾,也在整理脑中的记忆。

她穿来时,正好看了一则新闻,说是翁合同之后人,无偿捐了近两百件珍贵文物给美国博物馆,而此前中国想要从翁氏手中赎回,要价高达五千万美刀。其中包括百余幅绘画,数十副书法,十余件拓片和织锈,出了本身的价值外,这些藏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才是不可估量,却被翁氏后人捐给了美国。

这个翁合同,就是刚刚上任的户部尚书,他是两朝帝师,荣膺状元,素来以通古博今、洁身自好、两手清风著称。小皇帝亲手被他教大,而太后也对其十分放心,所以户部这一重任,非他莫属了。

玉瑾想到这儿,心中一叹,谁能知道,就这么一个名声赫赫的人,其实小肚鸡肠。众人皆敬畏他恪守礼节,从不受贿,哪知道,他确实不收一毫一厘的钱财,却爱书成痴,家中藏品无数,件件是世所罕见,价值连城,全部都是他的学生、门人‘孝敬’上来的。

而他又与统领北洋水师的李居正有旧仇,原来十年前翁合同的兄长翁书同贪墨,就是被李居正告上天听,太后娘娘一怒之下革职查办。十年后翁合同上任户部尚书,从此以后五年间,未再给北洋水师拔出一毛钱的军饷。

而李居正没有军饷,自然也是不肯从自己私库里掏银子,要不然这不就是表明他自己私库都能比得上户部了?所以两方就杠着,只苦了军士们,装备用旧了,坏了,都没有可换的。

北洋水师本来在李居正的规整下,来视察的洋人将军都称赞道:“可以列强比肩,当属亚洲第一”。结果五年后,北洋舰队空有舰船,却没有炮弹,被运来的‘炮弹’,打开一看,竟是煤渣。

几年后在那场中日海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以身殉职的将士们,遗体却还被‘铁索捆棺,不得下葬’,说他们尸位素餐,输掉了战争,是清廷的耻辱。

而后清廷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李居正签的字,他的后人直到现代都在被骂汉奸,翁合同的后人却成了人人羡慕的豪门。真是讽刺。

玉瑾心中郁郁,感到前所未有的沉重。

回了府,如意并没有直接回内院,而是跟着长善去了书房,长善也并没阻拦,背着手走在前面,玉瑾眼尖,看到他头上,已经生了两根白发。

他两只手背在身后,左手的大拇指连肉带指甲,缺了一半,这是他早年时被火铳所伤,如今伤口早就长好了,只留下光秃秃的肉瘤。

玉瑾眼眶一热,心里像被烫了一下,她的阿玛,在史书上,并无甚留名的人,也是兢兢业业一生,为了朝廷,为了国家,为了臣民,冲锋陷阵带兵打仗,献出了一生。

进了书房,玉瑾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阿玛助我!”

长善面色沉沉,自己真是生了个好女儿啊!助我?不是救我!这个丫头,难道真被皇宫里的富贵摆设迷了眼?

“助你?”

“求阿玛助我,女儿不愿阿玛一人在外孤身抗战,女儿只愿能在宫中,常伴皇上,太后左右,为我大清将士,多一个在宫中说话的人!”

她这也是深思熟虑才说出来的理由,倘若真说她妄想推翻太后,辅佐皇上,那才是笑掉大牙。

长善听着女儿一番言辞,才发觉自己想错了。这个女儿,是真的长大了,比他期望的还好:

“好,好,好!”长善眼中泛起泪花。

“你真的想好了?”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女儿此番入宫,也是想博得一线生机。”玉瑾毫不惧怕的看向长善。

长善看着她桀骜自信的样子,觉得又是自豪,又是心酸,胸中不由得升起一股豪情。

“好!不愧是我塔塔喇家的女儿!”

这边父女情深,而储秀宫这,懿安太后正坐在炕上闭目养神。

李玉盛殷勤的捧来了个碧玉白铜水烟袋:

“老佛爷,可要听戏?宫里新来个小丫头,说是会唱《大登殿》。”

“哦?”懿安颇感兴趣,接过了水烟袋,李玉盛为懿安点上南方进贡来的潮烟,懿安悠悠的吸了起来。

太后发了话,各个小太监,小宫女们立马行动起来,扮戏的扮戏,拉琴的拉琴。一个模样十四五岁的小宫女扮起了王宝钏,唱道:

“三人同掌昭阳院,学一对凤凰侣……”

懿安听着小丫头颤颤悠悠的唱腔,哈哈大笑:

“小,小丫头片子,荒腔走板到九州国外去了……”

满殿的宫女太监,都纷纷笑起来。

小宫女撅着嘴,说道:“老佛爷您唱得好,那您来唱嘛!”

“我来?好!”懿安果真将水烟袋往炕桌上一放,站起来。

顿时所有人都来了兴致,十分捧场,期待的瞧着太后。

懿安对着小宫女说:“听着,这两句啊,应该这样唱,”她款款的走动几步,“三人同掌昭阳院,学一对凤凰侣伴君前。”

字正腔圆,那句调里更是透露着小宫女所没有的妩媚韵味。

看着宫内气氛正好,李玉盛才敢上前呈递奏折:

“老佛爷,两广总督张之洞递的折子。”

懿安心情颇好,接了折子,看了起来,不待片刻,脸上却是阴云密布:

“好,好一个张之洞!”

“要钱竟要到我这儿来了!”懿安狠狠的将折子甩在地上,屋内的宫女太监齐刷刷跪了下来。

“我还没责怪他办厂不力,他竟敢伸手找我要钱来了!”张之洞此刻在汉阳奉命办铁厂,这洋人玩意儿,没有洋人技术,还真是办不起来,再加上焦炭不足,两座立炉,只能有一座开工,生产出来的铁水也不行,铁水不行,产出的铁材自然卖不出去,张之洞奏折里恳恳切切阐述了铁厂目前困境,说苦于月月都要赔进大笔银子,求太后恩准户部拨款。

懿安显然是气的狠了,她不过建个园子而已,处处受阻,先有阎敬铭,再有张之洞,眼看着小皇帝似乎也有些抗拒,她想,要快点安排那个丫头进宫了。

这时有太监走进来说:

“老佛爷,皇上来了。”

懿安平复了一下怒气,说道:

“宣他进来吧。”

皇上一进来,看到满殿跪着的太监宫女,也立时惶恐了:

“亲爸爸,这是怎么了?谁惹着您了?”

“唉,皇上,过来坐。”朝皇帝招了招手。

皇上挨着太后坐下,聆听教诲:

“你们都只当我不知道国家大事轻重缓急,只拿着一个寿宴来折腾你们,可谁个又知道,我这也是为着江山社稷的一片苦心。”

“寻常百姓家的老太太,也要争相办个热热闹闹的六十大寿,为的是什么?为的就是那口气,争了这个面子,左邻右舍就都称赞这个老太太有福气、有面子,这户人家才能在那一带抬起头来做人!”

“百姓如此,国家更是如此!如果连我这个太后的生日都办寒碜了,不但我的面子没地儿搁,朝廷的面子也没地方搁呀!”

“这样一来,不但老百姓瞧不起,洋人也瞧不起!洋人瞧不起就会欺负你,百姓瞧不起他就不服你呀!”

懿安说的是言辞恳切,仿佛是一心一意为了皇帝为了朝廷,皇帝看着太后保养虽好却也皱纹遍布的脸,只得做出一副感动不已的样子。

“皇上啊,你也大了,千万不要为那几个利欲熏心的奸臣谗言所惑。”

“我知道你不喜欢我那个侄女儿,这样吧,我看长寿家的女儿不错,就做主,让她进宫伺候你。”

皇帝烦闷不已,正想推辞拒绝。

“那个丫头,前儿个来陪我这个老太太唠了会嗑,名儿呀也怪好听,叫做玉瑾。”

玉瑾……皇帝怔住了,低头道:

“全凭亲爸爸做主。”

皇帝回养心殿的路上,吩咐道:“去园子里折两只桃花来,插到我那只高脚敛口白玉净水瓶里,放到我桌上。”

随侍的小太监嗻了一声,立马去办了。

到了养心殿,翁合同已经在南书房等着了:

“恭请皇上圣安。”

“快快请起。”皇上亲自扶起了白胡子老头。

“皇上,老臣有事相奏。”

“何事?”

“老臣要弹劾李居正,他卖官鬻爵,贪赃枉法,竟然以海防捐之名,买卖官爵,大肆敛财。”

翁合同递上了奏折,里面条条款款清清楚楚列着李居正的这段时间的恶行累累,皇帝看了之后大为恼火。

“这李居正,果然是奸佞狡猾!”

……

这边太后发了话,懿旨很快就到了塔塔喇府上,长善夫人喜不自胜,他们满人家的闺女,最为尊贵的,可不就是进宫做皇上的女人么!

因催的急,又是嫁入皇宫,根本不需寻常嫁衣,都是内务府造办的现成衣裳首饰,也省了当家夫人许多事宜,只管来到玉瑾房里,说是要交代些体己话儿:

“玉儿啊,你别怨我这额娘做的不够。”

“这世上啊,最难的,就是给人当后娘了,我初进府,你就已经懂事的年纪了,我管着你呢,又怕招你厌烦,教训你太多,又怕说我这做后娘的恶毒,索性啊,就给你单独拨个院子,你爱怎么来怎么来。”

“我这也是为你好了,这个夫人我也当的不容易啊。”说着揩起泪来。

“你入了宫,就是皇家的人了,可千万要记着家里,只有你娘家不倒,你在宫里,才能站的更稳!”

什么乱七八糟的,玉瑾真是懒得理她,只推说自己乏了,好声好气的将人送出了门。

这个太太,不是多大的歹心人,不过是有些傻罢了,也是阿玛自从额娘去了之后,再也没个体己人照料,日渐憔悴,眼看玉瑾和几个哥哥也渐渐大了,这才找的个省心人,没想到,看着是省心,人却傻不愣登,拎不清事儿。

送走了太太,大哥身边的小厮来了:

“姑娘,大爷说了,您入了宫,千万别怕,内务府的周公公是咱们的人,您有什么事儿,千万别掖着不告诉家里,家里爷们都在,都是您的膀臂。”说着递上了盒子,玉瑾打开一看,整整一叠银票子,还有一个和线人联络的印记。

大哥的人刚走,二哥身边的随侍也来了:

“……二爷说,您要是不愿,他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带着您逃出京城,这是他从外地搜来的信鸽,十分机灵,您有事儿,呼哨一声,就来了。”说着递上了一个鸟哨子。

玉瑾泪水模糊了双眼。

明日就要入宫,丫鬟小厮们俱都识事的早早退下了,玉瑾沐浴完躺在床上,心里千思万绪涌动,搅乱在一起,对家人,她自然是不舍,可前程,她却必须要去!

她深吸了一口气,这熟悉的被褥,幼时额娘为自己打的璎珞,还挂在床头,床边的匣子里,装满了哥哥们年年送给自己的生辰礼,有会唱歌的洋人娃娃,有漂亮的蓝宝石,还有额娘去世时,他们一起扎的纸风筝……

小时候,她以为人死了,就是去了天上,所以吵着要去天上跟额娘说话,哥哥们哄着她扎了个纸风筝,她歪歪扭扭的在风筝上写:

“额娘,我好想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